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锌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抗性和锌积累量方面,概述了锌素对水稻产量和锌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锌素营养对水稻子粒中锌含量的影响.从改善水稻锌营养品质方面出发,提出选育不同富锌水稻基因型,改良富锌水稻栽培技术,同时应把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传统栽培技术相结合,为富锌水稻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锌离子活度对水稻膜透性的影响及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选用锌营养特性不同的4个水稻基因型,采用HEDTA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研究了不同锌离子活度对水稻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锌离子活度会严重伤害水稻秧苗的细胞膜结构,但水稻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明显差异,锌敏感基因型IR26受伤害的程度明显大于耐低锌基因型IR8192,籽粒富锌基因型碧玉早糯居前两者之间,而籽粒低锌基因型浙农921受伤害程度最低。在相同的缺锌条件下,各水稻基因型根系H+分泌量增多,耐低锌基因型IR8192的增加幅度显著大干锌敏感基因型IR26,籽粒富锌水稻基因型碧玉早糯也能够分泌较多的H+,增加  相似文献   

3.
富锌植物—植物营养遗传资源研究的新视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回顾了富锌植物研究的背景和动因。评述了富锌植物的农业优势及改善人类锌营养的潜力。从植营养遗传学的角度强调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锌离子活度对籽粒富锌基因型水稻农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DTA螫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锌离子活度对籽粒富锌基因型水稻碧玉(BY)和籽粒低锌基因型水稻浙921农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锌离子活度对水稻根系形态有显著影响,并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锌离子活度降低时,浙921增加根数的反应比BY更迅速、幅度更大;BY根长显著减小,而浙农921则显著增大。浙921的根冠比随着锌离子活度的降低而增加,BY则是先下降再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102份宁夏水稻(Oryza sativa L.)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子粒糙米中的锌含量,分析了子粒锌含量的差异性及其与粒形性状、铁含量的相关性。同时以宁大62与宁粳40号杂交组合的F2群体为材料,对子粒锌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2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子粒锌含量的变异范围为12.75~36.00 mg/kg,平均为19.51 mg/kg,变异系数为19.07%,并筛选出富锌水稻品种杨和白皮稻、大粒稻、常规稻-5等;宁夏水稻本地品种与外引品种子粒锌含量无显著差异;子粒锌含量与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与粒宽、千粒重呈正相关,与粒厚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子粒锌、铁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宁大62/宁粳40号杂交组合的214个F2单株子粒锌含量进行频率分析,发现子粒锌含量整体分布趋于单峰正态分布,说明水稻子粒中的锌含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秧苗富锌是发挥水稻锌-镉拮抗效应的一种新模式,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秧苗富锌降镉效应的响应差异及潜在机制,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武运粳21号、浙粳优1578、黄华占、徽两优丝苗等4个品种开展水培富锌和盆栽验证试验,研究不同品种锌富集的动态特征及移栽后水稻组织对镉的吸收转运差异,通过分析根系相关镉转运基因的表达状况探究秧苗富锌降镉效应的种间差异机制。【结果】 锌培养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但不同品种幼苗锌富集能力差异明显,浙粳优1 578幼苗锌积累量(230 μg/株)最高,武运粳21号次之(124 μg/株),黄华占和徽两优丝苗相对较低(85.1—95.0 μg/株)。浙粳优1578幼苗根系镉转运基因对富锌较为敏感,OsZIP7表达下调48.7%,OsZIP1表达上调81.3%;武运粳21号幼苗根系OsIRT1OsZIP7表达分别下调35.9%和35.0%,OsZIP1表达上调31.1%;而黄华占和徽两优丝苗幼苗根系镉转运基因对富锌较不敏感。秧苗富锌使分蘖期武运粳21号根系和茎叶镉浓度分别下降26.7%和36.7%;浙粳优1578根系和茎叶镉浓度分别下降32.0%和40.0%,根系-茎叶镉转运系数显著下降12.0%。秧苗富锌使武运粳21号、浙粳优1578和黄华占糙米镉含量分别下降37.5%、36.7%和25.3%,而对徽两优丝苗糙米镉含量无明显影响,表明秧苗富锌对水稻降镉效应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糙米Cd浓度与茎叶Cd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茎叶Cd浓度与根系和茎叶Z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水稻内部Zn、Cd拮抗作用明显。根系和茎叶Zn浓度均与OsZIP7OsIRT1的相对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与OsZIP1的相对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秧苗富锌主要通过调控根系OsZIP1OsZIP7OsIRT1的表达,从而间接影响糙米镉含量。【结论】 不同品种幼苗根系镉转运基因对富锌的响应差异明显,浙粳优1578和武运粳21号较为敏感,故而糙米镉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主要水稻土供锌特性与施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以湖北省主要类型水稻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盆栽及模拟试验,从锌的土壤吸附、解吸、扩散及生物效应等方面研究了几种水稻土的供锌特性,阐述了土壤某些供锌特性与作物施锌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土壤基施锌肥及富锌水稻种子栽培对潘集区水稻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基施锌肥或者采用富锌水稻种子栽培,均能明显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产量结构性状,提高籽粒产量。土壤基施不同数量的锌,水稻籽粒产量提高3.94%~6.79%,平均增产5.88%。两地富锌水稻种子栽培的水稻较普通非富锌种子水稻分别增产13.5%、10.8%,平均增长12.1%。施锌增收845.6~1456.0元/hm2,产投比达11.17~12.26:1。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富锌、降低重金属2009年-2012年,新禾丰在黑龙江新华农场进行了水稻富锌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累计推广水稻富锌栽培技术12万亩。该区域土壤存在酸化、锌含量不足等问题,水稻青枯、立枯发生普遍,"小老苗"、"白化苗"现象时有发生,植株  相似文献   

10.
大球盖菇液体培养富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富锌研究报道很多,但培养基中锌添加量及菌体富锌量差别很大,不能适用于各种食用菌。为避免大球盖菇因为在保健功能方面落后而影响其栽培,我们对大球盖菇富锌特性进行了研究。配制不同硫酸锌浓度的PDA培养基,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干菌丝锌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硫酸锌添加量以385 mg/kg为宜。高于此浓度,硫酸锌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锌是植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对水稻可食部锌富集机制、锌的生物有效性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强化和调控锌含量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稻花后单独叶面施锌及配施尿素对不同品种糙米和精米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原因,以11个种子锌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开花期、花后6 d和12 d叶面分别喷施0.5% ZnSO4(ZnSO4)和0.5% ZnSO4+1%尿素(ZnSO4-Urea),同期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测定各品种成熟期糙米和精米的锌营养指标及花后剑叶气孔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与精米相比,糙米的锌含量、植酸含量和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分别极显著增加31%、222%和151%。ZnSO4、ZnSO4-Urea处理使糙米锌含量较对照分别极显著增加28.2%和31.5%,精米锌含量分别极显著增加22.2%和27.6%。ZnSO4、ZnSO4-Urea处理对糙米、精米植酸含量均没有影响,但植酸与锌摩尔比均极显著降低,其中糙米两处理下均降低24.3%,精米则分别降低17.2%、20.3%。锌处理与品种或部位的互作对稻米锌含量有极显著影响,锌处理与部位的互作对植酸与锌摩尔比亦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糙米及精米锌含量在叶面施锌后的增幅与开花期气孔导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稻米本身的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花后叶面施锌处理使稻米锌营养水平明显增加,增幅总体表现为籼稻大于粳稻,糙米大于精米,叶面锌肥与尿素配施效果更好;水稻种子锌水平低及其叶片气孔导度大均有利于叶面锌肥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锌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掌握在水稻生产中锌肥的适宜用量,为指导农民合理 使用锌肥提供科学依据,2017 年开展水稻锌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拟合得到水稻产量与施用锌 肥一元二次方程为:y=-33.4x2+98.121x+598.424(R2=0.8173);施用适量锌肥能增加光合作用,一 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株高、有效穗、每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在试验地土壤肥力水 平下,亩施纯N 22 kg、P2O5 3 kg、K2O 4 kg 配方肥的基础上,锌肥用量0~1.47kg/亩范围时水稻产 量随锌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缺Zn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明显降低,蛋白质合成受阻.施Zn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的品质.水稻叶片RNase活性与稻株Zn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其变化早于缺Zn症状的出现及叶片含Zn量的明显变化,可用作水稻潜在性缺Zn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滇型杂交粳稻及其亲本稻米铁、锌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208份滇型(滇1型)杂交粳稻(杂交稻及其恢复系和保持系)稻米的铁、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铁、锌含量的变幅很大,糙米、精米的铁含量分别为14.49~38.06 mg·kg-1和5.50~27.81 mg·kg-1;锌含量分别为11.64~42.39 mg·kg-1和10.95~36.74 mg·kg-1。糙米的铁、锌含量分别是精米的2.11倍和1.23倍。糙米和精米中锌元素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84,铁的相关系数为0.271。铁含量与锌含量在糙米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铁含量与锌含量在稻米中的遗传机制可能不一样。无论是糙米还是精米,恢复系平均含锌量均显著高于保持系。同一亲本(保持系或恢复系)配制的不同杂交组合都有高于或不低于亲本含量的组合。虽然杂交稻亲本(保持系或恢复系)稻米铁、锌含量分别与其杂交稻的铁、锌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大部分杂交稻稻米的铁、锌含量居于双亲含量之间,但有少数组合的铁或锌含量超亲明显。因此,选配富铁、锌的杂交组合是非常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降低水稻中镉(Cd)的含量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在湖南省衡阳县某地受轻度镉污染的农田上种植两季水稻(早稻、晚稻),随机采购市场上销售的阻控剂(石灰、硅肥和叶面锌肥),研究这3种类型阻控剂对水稻富集镉及稻谷中镉含量的影响,这3种类型的阻控剂的施用方式是石灰和硅肥作为基肥施于土壤,叶面锌肥通过叶面喷施。结果表明:与没有施加阻控剂相比,除石灰和晚稻锌处理之外,其他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在3种类型的阻控剂中,叶面锌肥对籽实富集镉的阻控效果最佳,分别使早稻Y俩优792和晚稻农香130降低了51.28%和50.92%,基施硅肥阻镉效果次之。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施硅肥和喷施叶面锌肥可作为当地的水稻镉污染阻控剂,但叶面锌肥与稻谷中镉的交互作用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下不同浓度锌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盐胁迫下不同浓度锌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细胞膜的影响,为水稻的抗盐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锌对盐胁迫下的水稻幼苗进行处理,测定相应的形态指标(地上部鲜重)和生理指标(相对外渗率、MDA、SOD、POD和PPO)。[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锌对水稻地上部鲜重有明显的影响,对相对外渗率、MDA、POD和PPO都有一定作用。在1.0 mg/L处理的浓度下,MDA和相对外渗率分别比对照下降17.5%和18.0%,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3.4%;在浓度为0.5 mg/L时,SOD活性比对照增加23.3%;在浓度为1.5 mg/L时,PPO活性比对照增加22.9%。[结论]锌浓度为1.0 mg/L时,对细胞膜起到保护作用,能提高水稻对盐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对香稻干物质、锌积累特性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农香18 和美 香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锌肥处理和超声波种子处理,测定两香稻品种各生育时期茎、叶、穗的干物质积累量 和锌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处理下,农香18 和美香占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锌含 量、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叶锌的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Zn0 处理下茎锌的含量 先降低后升高,在Zn2 和Zn4 处理下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Zn0 处理下叶和茎锌含量在分蘖期最高,施 锌处理(Zn2、Zn4)下则成熟期最高。结论院(1)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合适的基施锌肥浓度可以提高香稻的干物质积累 量、锌含量和锌积累量;(2)高浓度的锌肥(Zn4)可以提高香稻生育后期吸收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锌铁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及锌、铁在稻株中分布的影响及品种差异。为研究微量元素锌、铁向籽粒运输存在的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生产上两个推广品种(两优培九和嘉花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锌、铁肥,分别测定两品种水稻的产量、品质及微量元素锌铁的含量。【结果】叶面喷施锌铁均能提高水稻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及收获指数,其中叶面喷施组合Zn1Fe1(0.1%ZnSO4,0.15%FeSO4)对两优培九和嘉花1号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增产分别为4.5%和5.6%。锌、铁对结实率和收获指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叶面喷施锌、铁肥均使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且存在明显品种差异。两品种植酸含量均在喷施组合Zn2Fe0(0.2%ZnSO4)下达最低值。此外,叶面喷施锌铁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籽粒锌铁含量,两优培九和嘉花1号均在喷施组合Zn2Fe0(0.2%ZnSO4)时籽粒锌含量达到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69.75%和41.65%。从植株锌铁分配看,随着叶面喷施锌铁浓度的提高,微量元素锌铁在植株各部分的含量都提高,其中颖壳和穗部提高最明显。嘉花1号在积累锌方面与两优培九表现相似,随着喷施浓度提高更多的锌将分配到颖壳中。叶面喷施对两品种铁分布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两优培九在组合Zn2Fe2(0.2%ZnSO4,0.3%FeSO4)时籽粒达到最大铁含量,而嘉花1号在Zn0Fe2(0.3%FeSO4)时达到最大铁含量。【结论】通过叶面生物强化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籽粒微量元素积累,改善稻米营养品质,提高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0.
张楠  孙丙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69-13972
[目的]研究水稻Ds插入具芒突变体形成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TAIL-PCR技术,从水稻Ds插入具芒突变体中克隆出Ds侧翼基因序列,分析被插入基因的结构,并分析预测基因编码的蛋白功能。[结果]Ds插入在具芒突变体7号染色体Os07g0588700基因前1 339 bp处。Ds插入位置的下游基因编码产物含一个锌指区CX2CX3FX5LX2HX3H,且含高度保守的QALGGH保守区,为水稻的单锌指蛋白。[结论]Ds转座元件插入基因组中,影响了编码锌指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使突变体显示出具芒的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