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翻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地球上2/3的地区是海洋.而海洋又有深浅,凡200米以上叫大陆架,是广大海洋渔业主要捕捞区.超过200米就被称作深海.而深海范围又很大,通常把水深200~3,000米称作半深海,也可称为大陆坡;把水深3,000~6,000米称作深海;水深超过6,000米就称作超深海.根据记载,世界上最深的海沟达11,524米.  相似文献   

2.
渔业动态     
《现代渔业信息》2003,18(12):39-42
全球海洋渔业综述 海洋渔业经过50年特别迅猛的地理扩展和技术进步以及年渔获量的几倍增长之后,现正处于十字路口 全球海洋捕捞渔业产量从20世纪50年代1900万t增加到80年代中期约8000万t,此后在8500万t上下波动,到了90年代,海洋渔获量的年增加率降到几乎为零。这表明,世界海洋在现行的捕捞体制下已达到其最大产量。 由于海洋捕捞产量停滞,来自这一渔业的人均鱼供应量可能大幅度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海洋制度的变革促使各国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控制捕捞强度。世界捕捞产量每年增长量逐年下降,上世纪90年代捕捞产量几乎停止增长。然而世界养殖业却呈现出与捕捞相反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养  相似文献   

4.
近10多年来,闽南地区的近海捕捞业发展很快,海洋捕捞产量连年增长,1992年达到43.13万吨,比1978年的12.28万吨,增长2.5倍。在全省海洋捕捞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35.78%上升到1992年的42.03%。其产量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捕捞力量的增大和渔捞效率的提高。但是,单位功率的渔获量却在下降。必须看到,目前绝大多数渔船仍局限在近海80米水深内的海区作业,而且近岸小船、小网发展失控,无证和违章捕捞现象严重,致使本区近海及邻近海区的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出现衰退。主要表现在渔获物中  相似文献   

5.
外刊信息     
《海洋渔业》2001,23(1):51-52
世界海洋捕捞产量 有增加潜力 据FAO捕鱼技术处负责人说,世界海洋捕捞产量1997年是8610万t,1998年减少到7830万t,呈下降趋势,许多品种已被充分开发或开发过度。然而要把世界海洋捕捞产量提高到1~1.2亿t之间是完全有可能的。在某些海区,尤其是在东南大西洋和西南太平洋,若能采取以下措施,仍然有开发和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6.
翻开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地球上2/3的地区是海洋。而海洋又有深浅,凡200米以上叫大陆架,是广大海洋渔业主要捕捞区。超过200米就被称作深海。而深海范围又很大,通常把水深200~3,000米称作半深海,也可称为大陆坡;把水深3,000~6,000米称作深海;水深超过6,000米就称作超深海。根据记载,世界上最深的海沟达11,524米。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大黄鱼的全国年均产量约为12万吨,其中福建省约为3万吨。后来,机帆船和探鱼仪在海洋捕捞业上广泛使用,批量的越冬大黄鱼被捞起。1973年冬天至1974年初,因暖冬气候影响,往年在浙江舟山外侧60-70米水深海域越冬的大黄鱼停留在偏北的江苏吕泗外侧30多米水深海域越冬。仅仅这一渔场的这一渔汛,大黄鱼的捕捞量就达25万吨以上,超过当时全国全年平均捕捞量的两倍。从1975年开始,浙江地区大黄鱼的捕获量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渔业,绝大部分渔船都集中在80米水深线以内的近海作业,只有极少数渔船在80-200米水深的外海捕鱼.近几年,由于捕捞力量的迅速增长,超过了近海资源所能承受的压力,许多重要品种,如东、黄海的鲱鱼(青鱼)、大黄鱼、小黄鱼、鳓鱼、带鱼;南海的大黄鱼、红鳍笛鲷、黄鲷、二长棘鲷等,产量都大幅度下降.其中象小黄鱼、黄鲷,已经到了接近灭种的地步.本来,这种资源衰退的现象,六十年代已经出  相似文献   

9.
前言二十一世纪将迎来“兰色革命”,向海洋要蛋白质,是各国的共识。其手段以前主要靠捕捞,捕捞渔业依赖资源和环境,由于传统渔场的过度捕捞,生态环境受污染日益恶化,周边国家先后扩大渔业专管区,致使我国捕捞渔业的产量、质量、经济效益普遍下降。农业部审时度势,要求各省实行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全国海洋渔业增产的希望寄托在海水养殖上。建国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确实做出了较大业绩。有人把海水养殖发展史,描绘成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从五十年代藻类养殖大发展开始的,育苗技术、养殖面积、产量均在世界领先,成为世界藻…  相似文献   

10.
全球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足类是目前世界海洋渔业中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蛸科是主要种类,其年总产量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最高产量达到470×104t,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捕捞产量年增长率最快的种类之一,因此头足类渔业的地位日益重要。为此,本文根据1950~2011年FAO生产统计数据,将世界头足类年生产数据按各渔区10年为一个年代,分别计算各个年代世界主要头足类经济科类和主要海域的平均年产量及其增长率,分析了世界主要头足类种类资源以及各个海域头足类资源的开发现状。同时,对我国头足类资源开发情况作了简要分析,并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约占地球表面70%的辽阔海洋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近年来对海洋的调查和研究表明,水深200~300米的大陆斜坡至水深800~1000米的次深海区,是鱼类生息繁育的地带,可资捕捞的潜在量很大。  相似文献   

12.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伟大战略决策指引下,七七年十二月我所电捕试验小组在汉寿县南湖渔场的养殖内江因陋就简地进行了交流电驱赶配合网具捕鱼的试验。经过三个网次的试验,共捕鲜鱼一十八万五千斤,最高网次产量达七万七千八百一十一斤,创内江捕捞产量的历史最高纪录。汉寿内江是从七六年起用网拦八千亩水面进行养鱼的。由于水深(最深处21米,最浅处8米),水底地形复杂,有深潭、河沟、倒坎等,因而给成鱼捕捞带来了很大困难,历年来捕捞产量不高。七七年用交流电驱赶的新渔法捕捞,鲜鱼产量比七六年提高了十八点三倍。  相似文献   

13.
秘鲁鳀资源变动及与海洋环境要素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芃  汪金涛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6,38(2):206-216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作为重要的商业性鱼类之一,秘鲁鳀的捕捞产业曾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鱼种渔业,但其产量的年间差异非常大,上升流流场结构变化是其产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上升流对秘鲁鳀捕捞量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低纬度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水温结构、低溶解氧、高能量传递效率的食物网以及复杂的海洋环境要素变化五个方面。秘鲁鳀渔业生物学的多个方面都显著地受到了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此外,与气候相关的大尺度海洋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regime shift)也影响到了秘鲁鳀的资源变动。本研究认为,今后在加强对长时间尺度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的研究同时,也应注重结合海洋环境变化、捕捞因素及种群的内部动力过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基于个体的海洋动力学,建立秘鲁鳀资源评估及预测的模型,为合理开发和管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深至1000米,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1.9%,但每年的渔获量却占海洋总渔获量的90%,其中的绝大部分捕自50-600米以内水深。可见,上述海区的捕捞强度是非常高的,己达到极限。在这些海区,虽然近年大大扣强了摘捞力,但是单位渔获量却明显下降、很多传统的捕捞对象,  相似文献   

15.
熊国强 《海洋渔业》1987,9(3):140-142
<正> 地球上水深1,000米以浅的水域虽只占世界大洋的11.7%,但鱼类总产量却高达90%左右。在当前近海水产资源充分开发和过度利用的情况下,很多国家正在积极探索和开发3,000米以浅新水域的渔业生产活动。迄今从初步实践的结果来看,半深海底区(Bathyal)确实蕴藏着发展渔业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泰国金枪鱼业发展起步于八十年代中期,直到八十年代初,金枪鱼业还不是很发达。1974年至1984年,金枪鱼的年均捕获量仅1.2万吨,但到了1988年,捕捞产量猛增到16.2万吨。为了保持金枪鱼业的发展势头,1990年中,泰国政府宣布,拿出1600万美元建造大型钢壳围网船用于开发外海(300米水深)的金枪鱼资源,同时鼓励私人企业建造传统型围网船。泰国目前尚无进行远洋捕捞金枪  相似文献   

17.
全世界大陆架(水深200米以下)的面积为2,7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7.5%,以往世界的海洋渔业多集中于这个水产资源丰富的大陆架渔场作业,目前它的利用面积已达90%左右。但近一、二十年来这个传统的大陆架渔场出现了捕捞过渡现象。而世界大陆坡(水深200-2,000米)面积约为2,790万平方米,占海洋总面积的7.7%,  相似文献   

18.
外刊信息     
<正> 印度重视发展渔业生产印度是世界主要渔业国之一,渔业产量居世界第八位。1983~1984年度水产品产量达260.4万吨(其中海水产品160.4万吨),较上年度增长32%,既超过1971~1981年十年平均递增率,也高于当年世界产量13.2%的增长率。为了进一步促进渔业生产,印度已制定一项鼓励进口和国内制造渔船的计划。同时,渔业研究机构也得到加强。在印度沿海和十个研究中心,拥有23艘船只,现在已开始对水深73米以外的水域进行综合调查。这部分水域占专属经济区面积的13%。为了增加水产品产量,印度积极开发内陆水产养殖业。目前全国147个联邦机构在从事科学养鱼,养殖面积达6.3万公顷。蒋海涛译自英《世界渔业》1985.№6.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世界上许多沿岸国家纷纷实行200海里的专属渔区,加上石油价格的高涨,发展近海渔业生产又重新引起各沿岸国家重视,特别是小型渔船和耗能少、效益高的笼壶渔业。日本近岸笼壶产量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6%(2.3-2.6万吨)左右。苏联从1975年研制适用于水深25-100米底层捕捞的圆柱形、椭圆形和矩形等8种笼壶,主要捕捞裸盖鱼、比目鱼、庸鲽、鲈、六线鱼和鳕鱼,  相似文献   

20.
方瑞生  郑元甲 《海洋渔业》1986,8(6):246-249
<正> 东海南部海区位于陆架外缘的西侧,水深约在80~200米之间,地形复杂,黑潮绕流台湾岛后,在岛的北部和东北部海区经常出现气旋和反气旋型涡旋,并伴有上升流和下降流。此外,该海区还受大陆沿岸水的影响,使这里形成复杂的海洋结构,它是春季绿鳍马面鲀(以下简称马面鲀)产卵和发育的主要场所。因此,深入研究这一海区的渔场环境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