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城市化背景对传统村落人文特色与地域景观的保留及延续提出了 新要求 。 以浙江省丽水市高坪乡箍桶丘 村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箍桶丘村景观基因指标体系 ,识别村落景观基因特征 ,并针对基因特征提出村落活化路径 。识别 结果显示:村落环境特征基因为"山水村田景”的自然式村落 ,环境资源丰富:布局特征基因中聚落形态和街巷布局方式多 样 ,需进 一步梳理:建筑特征基因反映明清建筑与建筑平面形态特征保留较好 ,整体村落风貌遭受侵蚀:文化特征基因仍有 延续 ,需继续挖掘突出 。 因此 ,对箍桶丘村活化提出四条路径:利用环境 ,协同资源:激活聚落 ,喜溢邻里:重塑立面 ,风貌管 控:延续经典 ,文脉传承。  相似文献   

2.
闽西南山区客家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独特,水系景观地域特征突出。先采用影响要素叠加的方式,总结特定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下闽西南自然水系特征,并与我国其他典型地域进行对比;然后从聚落选址、形态及传统理水手法方面,分析河坑村水系对村落空间构成的影响,并采取要素构成的方法,提取滨水植被、驳岸形态、滨水构筑、滨水人文活动等景观要素特征,剖析其自然和人文成因,为闽西南客家村落景观的保护开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南通海兴蒙蒙古族乡是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其北阁下村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兴蒙乡传统民居及聚落空间肌理形态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让村落民居建筑景观达到继承和革新的共赢,对兴蒙乡传统村落民居提出更新方案。文中分析了项目区的地理、交通区位以及民居建筑概况;分类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根据设计目标和原则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空间格局更新设计,阐述建筑装饰形式更新方案以及传统建筑材料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蒋明 《林产工业》2020,57(1):85-87
富有传统民俗特色文化的木结构建筑村落,不仅能够成为当地提升旅游资源的重要助力,而且可以为深入研究区域内的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提供大量翔实的资料与物证,极具文化考古价值。对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中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概述了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村落定位与特征,分析了传统木结构建筑村落与其他村落的差异性,为深度剖析迁徙文化、群居文化等明显带有华夏文明特征的文化信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构建大研古镇景观基因指标体系,并识别提取其景观基因特征,分析传统聚落的地域景观特质。旨在从文化地理学视角认识和保护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拓展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领域与内容体系,并为大研古镇的旅游开发和景观基因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景观基因理论为指导,选取丽江大研古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历史文献资料查阅等研究方法,从物质形态基因与文化承载基因两方面构建大研古镇景观基因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景观基因的构成属性与提取方法,将大研古镇景观基因分为主体基因、附着基因、混合基因与变异基因,识别传统聚落的地域文化特质。【结果】大研古镇的物质形态基因可从环境特征、民居建筑、公共空间、官府衙署4个角度考量,文化承载基因可以从纳西文化、茶马文化、宗教信仰、曲艺舞蹈、节庆习俗5个角度考量。然后根据景观基因的构成属性识别提取结果为: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凝聚了古镇的文化精髓,成为核心影响因素,是古镇的主体景观基因;木府、四方街、三眼井与桥市空间是依附于纳西文化而存在的附着基因,并对大研古镇的主体景观基因起到补充作用;背山面水的村落选址与顺水布街有机生长的空间格局是混合基因;富有纳西民族特色的"三朵节"是大研古镇的变异基因。【结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形成及演变,是其权利机制与文化演变的体现。通过提取与识别大研古镇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可揭示与凝练地域文化的人文地理性和传统聚落的社会文化性。  相似文献   

6.
“景观基因”作为传统村落景观信息遗传的载体,蕴含了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环境特征与景观演变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景观基因图示可为探索传统村落景观结构提供新视角。以江西省丰城市瓘山村为例,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胞—链—形”图示体系出发,揭示瓘山村在景观整体形态、景观连接通道和景观基本单元等方面的景观结构特色:景观基因“形”体现在二维空间形态和三维空间环境;景观基因“链”以外环龙溪和内部街巷结合为代表;景观基因“胞”体现在建筑和非建筑景观单元。从而总结出:风水理论、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和景观集称文化三大景观基因共同孕育出了瓘山村的景观结构特色。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环境协同演化发展形成的有机整体 ,传统村落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型范例.从认知、理解、运用三个层面浅析了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并以永定县客家土楼传统村落、元阳县哈尼族传统村落为例评价了传统村落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以定位该村落的现状 ,分析了其特征来剖析该村落的遗产价值 ,最后提出了对其保护与开发的简要规划.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而民居又是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体现。以国家级传统满族村落华山村为研究对象,对其村落形态、院落布局及民居建筑特征的屋面形式、墙体形式、民居装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华山村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黑龙江传统村落是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的代表,是历史因素、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多重影响下形成的村落。通过对14个传统村落的研究,分析了黑龙江传统村落的特征,并通过实地调研,阐述了一至四批传统村落的乡村景观。总结了传统村落的现存问题,以期为黑龙江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海口市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铭怡  付晖  许先升 《广东园林》2021,43(6):17-23,40
在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中,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海口市 15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取村落的形态、规模,以及村落所处的高程、坡度、水系、道路和兴趣点等数据后,基于 GIS 构建村落形态属性数据库。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归纳出不同类型村落的形态特征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海口市传统村落的定位分为 3 种:基础设施完善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而资源欠佳,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但资源丰富。并探讨三者差异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GIS技术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怀化市16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开发对策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怀化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不均衡,由核密度估计分析呈现“多核-带状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即在通道侗族自治县西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南部、会同县东北部与中方县、溆浦县、洪江市交界处形成四大主核心区,在沅陵县西北部和新晃侗族自治县西南部分别形成两个次级核心区,其他地方分布较少。在分析传统村落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差异化合理开发的对策。以期为怀化市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豫北太行山区范围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传统村落,卫辉小店河村古建筑群是此区域内防御型传统村落的一个典型例子,从村落环境、村落布局、院落格局三个层面对村落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通过对小店河传统村落的全面分析总结,形成了对豫北太行山区防御型传统村落特征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古民居建筑上的装饰反映了当地独特的人文特点与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研究价值。为促进传统文化与室内软装的融合,通过对关中黄河沿岸传统村落古民居建筑上的装饰纹样造型、色彩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遵循角色模型、感性工学以及形状文法等法则,提取最具代表性的设计因子并进行创新性转化利用,输出符合现代审美且蕴含关中黄河沿岸传统村落文化的创新纹样。通过室内软装纺织品设计实例验证本研究的可行性,实现传统建筑装饰纹样与室内软装纺织品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传统村落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其中吉安庐陵传统村落文化是我国独具区域性文化的杰出代表。吉安庐陵传统村落较为原真地再现了庐陵文化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是当代人深入了解庐陵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以文化景观基因为研究视角,系统地识别与提取了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传统名居、公共建筑、建筑材料与标志符号等物质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了风俗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以期为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ier分析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到的文献关键词频次与聚类,对近20年来广东传统村落研究的趋势、动态与热点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首先,“岭南水乡”“文化生态”“古劳”等作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岭南地域空间特征。其次,研究领域动态包括村落文化价值和历史演变,空间格局,乡村风貌和景观环境,以及遗产保护利用现状4个方面。最后,基于广东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和地方认同,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及构建可持续保护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文化景观所包含的要素非常丰富,有着特定而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利用价值和整体性功能。以辽南极具传统文化景观特征的青堆镇为例,对历史文化、村落选址、布局、以及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筑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剖析了传统乡村文化景观构成要素与现状风貌。以期为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以及传统民居建造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谭君  林清 《绿色科技》2023,(5):234-238
为了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历史演变状况,借助ArcGIS平台,运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地理集中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广西175个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历史演变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集聚在桂林、贺州和玉林3个市;(2)绘制出来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标准差椭圆图,在清朝时期扁率最小,空间分布方向性最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3)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着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演变,传统村落在空间上的纵向分布主要受海拔高程、与河流距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变化、社会动荡等因素可能影响着传统村落间歇性的迁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和空间分布有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对于海岛熔岩台地型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较少。【方法】应用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海口市羊山地区2008年与2018年乡村聚落规模和格局变化,并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探究湿地、林地等环境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时间的演进,羊山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数量、规模、分布均发生了改变。2008—2018年乡村聚落斑块数量激增,斑块总面积和斑块密度增加,斑块间的邻近距离和平均斑块面积相对减少。2)对比斑块形状指数发现,整体区域内聚落斑块形状整体趋于规整,其中邻近湿地的聚落斑块更趋于带状、边界更为曲折。3)从空间分布看,2008年和2018年乡村聚落均呈现聚集的格局,且2018年聚集度略高于2008年。4)随着乡村聚落离湿地、林地的距离增加,斑块数量和面积均产生锐减。此外,耕地斑块与道路斑块对羊山地区乡村聚落斑块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目前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现状分为两类:一类为区位优势明显,得到优先发展,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村落传统风貌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另一类地区较偏远,发展缓慢,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而且遗弃。需要政府把握乡村聚落变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乡村聚落朝集约化、内涵式方向发展。本研究揭示了海口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为城乡协调发展区的聚落景观布局优化、城乡土地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中的文化空间既是展现和传承其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空间类型。然而随着传统村落现代旅游的不断升温,村落空间的功能和形态更多地是服从游客市场的需求和旅游业态的要求,而缺少对文化空间的主动保护、规划和引导。文中选取宏村、西递、碧山、南屏、屏山、卢村等6个皖南乡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传统村落在现代旅游发展中对文化空间的需求特征,探讨如何以传统村落空间的改造为依托,为乡村旅游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耦合提供载体和支撑,提出了民宿文化提升模式、文化旅游空间主动营造模式、村民公共活动空间改造模式3种空间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琼北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方法,首先从宏观视角分析琼北传统村落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水系分布、产业水平等因素的相关性,再从微观层面探讨水体、地形和气候因素对琼北村落空间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琼北传统村落主要可分为4个聚集片区;琼北传统村落的宏观分布与水系、高程、坡度等因素关联紧密,与坡向关联稍弱,主要分布在河流周边,以及高程较低、坡度较缓的区域;琼北传统村落微观形态大体可分为散点型、线型、树型和整饬型4类,水体、地形和气候对其微观单元空间形态构成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