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7年6月至9月和2018年5月至9月,利用红外相机分别对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泰国Khao Yai国家公园的三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地面活动兽类和鸟类进行了监测。每个样地分别布设49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66种野生动物,包括6目13科24种兽类,7目15科41种鸟类以及1种两栖类。监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可为基于动态监测样地的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型固定样地(简称大样地)能够为人们系统地了解生物多样性、群落动态、物种共存机制等问题提供翔实、充分、长期的数据(马克平,2008;兰国玉,2007).因此,通过建立大型固定样地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叶万辉等,2008;张建侯等,1994;Condit,1998).1980年,Stephen Hubbell和Robin Foster在巴拿马的Barro Colorado岛建立了第1个大型监测样地,美国Smithonian研究院热带森林研究所(Smith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热带森林科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CTFS)建立的热带森林监测网络则是大型固定样地最优秀的代表之一.大样地的建设有效监测了物种的时空分布模式,为研究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群落动态、自然干扰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兰国玉,2007).  相似文献   

3.
研究参照CTFS森林监测技术规范,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20 hm2森林监测样地.2017年第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样地内共调查到DBH≥1 cm含分枝的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植物存活个体有100129个;其中,独立个体有85501株,隶属于64科,140属,230种.不同物种的独立个体数存在明显差异,排序在前面8个...  相似文献   

4.
研究参照CTFS森林监测技术规范,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20 hm~2森林监测样地。2017年第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样地内共调查到DBH≥1 cm含分枝的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植物存活个体有100 129个;其中,独立个体有85 501株,隶属于64科,140属,230种。不同物种的独立个体数存在明显差异,排序在前面8个物种独立个体数为41 815棵,约占总数的50%。样地内单种属有112个,占总属数的80%,包含两个种的次之,其属数为19个。从植物区系组成分析表明,样地群落调查到的230个物种中,有5个物种属于世界分布种。样地内广义热带种为170个,隶属于95个属;广义温带种51个。结果表明,车八岭处在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森林生态系统,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2007年广东省开展国家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试点时所采用的监测理念与方法体系,供全国开展此类工作借鉴参考。试点以连清固定样地体系为依托,构建了融植被监测系统、林地土壤监测系统、物种多样性监测系统于一体的样地调查体系;设计了森林资源、湿地资源、石漠化土地资源以及森林健康、森林土壤状况、森林景观、森林固碳、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效益的指标体系;形成了以固定样地调查为主体,地面调查结合实验测定,以及遥感监测、模型测算结合指数分析的综合评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南方重点林区湖南省为例,在明确影响森林生物多样性主要环境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平衡抽样、改进的Whittaker样地设计,构建省级尺度上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研究表明:1)与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相比,空间平衡抽样在降低样本点空间关联性、提高抽样效率和抽样精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改进的Whittaker样方设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物种丰富度、平均覆盖度、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3)依托于现有的连清体系,采用空间平衡抽样方法进行森林生物多样监测样本构建,采用改进的Whittaker样方设计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可以为省级尺度上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的构建探索出一条具有统计学基础且经济适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的珙桐种群分布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位于滇东北地区的云南大关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森林植被地带,通过对有珙桐种群分布的代表性地段设样地调查的方式,对该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在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多呈散生状,而在局部地段聚集成小片纯林.其种群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自然更新.通过调查明晰了该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所处森林植被的植物物种组成特征及其垂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卫星遥感用于西双版纳热带林调查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热带林是热带再生资源的主体部分,西双版纳热带再生资源丰富,素有“绿宝石”之称,所以林业部门专门建立了以保护珍贵的热带林为重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再生资源的调查研究,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而此次利用卫星遥感编制西双版纳森林植被图及其动态监测课题,就是林业  相似文献   

9.
以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为核心,以水文站、径流场、气象观测点、固定样地、林业产业链、农户等监测分析为手段,以影响森林系统发展变化和林业产业结构变化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因子为依据进行分层抽样,从而构建贵州天然林保护工程效益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法瑞学派的样地记录法,对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植物群落垂直分布与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该区南北植物交汇、种类较为丰富,植物群落垂直分布明显,是秦岭以东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权园园  邓丽芳 《绿色科技》2019,(8):26-27,30
指出了热带雨林作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有着复杂的物理结构和生物交互。林冠层和林下层由于接受光照等条件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微环境。在不同的微环境里,蚂蚁和鸟类等捕食者对植食性昆虫的捕食水平可能有所差异。利用绿色橡皮泥制作模拟自然状态下的毛毛虫,探究了其在热带雨林林冠和林下层的被捕食的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林下层的捕食水平显著高于林冠层,并且蚂蚁有着显著高于鸟类的捕食水平。这说明热带雨林的林冠层资源丰富、结构复杂,在为植食性昆虫提供大量食物资源的同时也能为其提供庇护从而躲避天敌,尤其是鸟类的捕食。  相似文献   

12.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保护区记录兽类、鸟类的21.5%和4.9%。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动物36种(濒危2种、易危6种、近危3种、低危25种);在保护区各主要植被类型中,物种的相对丰富度(RA)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暖性针叶林。提出在西双版纳运用红外相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应避开雨季;抽样强度应达到5%以上,需涵盖主要植被类型及一定量海拔梯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7年11月—2018年3月开展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冬候鸟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冬候鸟32种,隶属于6目13科,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22.5%,占西双版纳州冬候鸟总数的58.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即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分别为红隼、苍鹰、普通鵟、短耳鸮;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种,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78.1%,初步获取了西双版纳尚勇子保护区冬侯鸟名录。此次调查的鸟类有14个分布型,主要来自在寒温带地区繁殖而向南迁徙越冬的种类。在调查的5类生境类型中,以农耕地和居民地生境中分布的种类最多,有25种,占候鸟总数的78.1%。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双版纳勐腊保护区内社区群众种植砂仁的现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户填报砂仁调查表,面上踏察和重点村寨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社区居民在保护区内林下种植砂仁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破坏生物多样性等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砂仁对社区群众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破坏作用。藉此提出了加强宣传,发展替代产业,严控种植面积扩大,科学管理现存种植地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交趾黄檀是著名的热带珍贵用材树种,其心材属上等红木,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文章系统阐述了交趾黄檀的经济价值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为获得2007年以来引种的该树种在西双版纳的适应性和生长表现,对勐腊县及景洪市五个引种种植点的交趾黄檀、树高、胸径、冠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交趾黄檀在西双版纳州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生长快速,病虫害少。藉此还分析了其在州内发展具有的气候、土地、政策、技术等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采取野外监测和跟踪调查、资料查阅、村寨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亚洲象在勐腊保护区的活动区域变化,季节、日的活动规律。结果发现,与2010年相比,亚洲象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勐腊保护区60%的区域以及保护区以外的东北部区域,这些区域主要在人类活动频繁的村落周围;在活动时间上,一年中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为4—8月,一天中活动最频繁的时间为下午到夜晚(17—21点),表明亚洲象的活动区域、活动范围与食源密切相关。对亚洲象保护的管理规范、群众保护意识有所增强等有利因素和食源减少、食性改变、栖息地减少等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引导当地居民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安排生产活动时间,开展跨境保护、加强栖息地保护,加强宣传、建立预警预报系统等缓解人象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的优势植物,为探讨其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针对其开花特性、花气味及访花昆虫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假海桐开花早,种群内花期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2~3月份,单花期3~4d,单株盛花期8~10d。访花昆虫54种,大蜜蜂(Apis dorsata)是最为优势的传粉昆虫。鉴定出花气味的13种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脂肪酸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三大类构成,含量最高的是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基甲醇。传粉后花气味中没有化合物消失,但有2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3种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并新增1种化合物。深入研究传粉前后含量变化大,对优势传粉昆虫具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有助于揭示林下假海桐的传粉繁殖特点,为热带雨林物种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紫薇属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5年5月,在云南省勐腊、景洪、勐养等县的公路沿线及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附近进行了紫薇属(Lagerstroemica)植物野外调查,结合查阅资料,最终确定西双版纳紫薇属植物有8种,并对其主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植物资源进行归纳,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8月对勐海县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进行本底调查,共记录到两栖爬行动物5目21科92种,其中两栖类38种,隶属于2目7科;爬行类54种,隶属于3目14科;属国家Ⅰ级、Ⅱ级保护动物的分别有2种和5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81种,云南特有种9种,西双版纳特有种5种。文中对勐海县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地理区系特征和生态类型等进行分析研究,对研究区域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提出栖息地保护和加强宣传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RVoG模型,对传统三阶段算法及其改进算法进行研究,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为研究区,以TerraSAR-X/TanDEM-X数据为数据源进行森林高度反演算法研究,并结合野外实测数据进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三阶段改进算法对森林高度反演精度优于传统三阶段算法。三阶段改进算法对天然林高度反演精度较高;三阶段算法对橡胶林高度反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