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2.
病毒唑口服对猪的毒副作用极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广 《养猪》2005,(6):47-47
病毒唑(三氮唑核苷、利巴韦林.Ribavirin)作为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通常认为病毒唑是一种疗效确切、毒性较低、副作用较小、比较安全的药物。在医疗界已广泛用于治疗流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疱疹等,而兽医界在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病毒唑治疗鸡痘、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猪流行性感冒、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4.
为了研究猪水肿病(ED)大肠杆菌SLT-Ⅱe基因突变菌株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本实验用已构建的猪ED大肠杆菌SLT-Ⅱe基因突变菌株口服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其血清中的IgG抗体及粪便和肠黏液中的slgA抗体水平,并进行淋巴细胞增殖检测及攻毒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该基因突变菌株具有良好的免疫性,能诱导小鼠体内产生IgG和sIgA抗体,并且能引起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攻毒保护实验结果显示,口服免疫突变菌株能对小鼠提供良好的保护,保护率为75%(15/20).本研究结果证明,该大肠杆菌基因突变菌株在小鼠体内能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可作为猪ED口服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5.
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对普通饲养猪滴鼻感染的致病力,因变异、菌量和猪龄不同而育很大差异.细菌变异是降低致病力的主要原因,致明显乃至完全的鼻甲骨萎缩主要与接种的猪龄有关,而肺炎的发生主要与接种菌量有关.强毒力株为原型Ⅰ相菌,对周龄内仔猪致鼻甲骨萎缩的能力强于Ⅲ相变异菌株10万倍以上,6万至10万个活菌可使大部分猪致明显乃至完全萎缩。两个菌相致肺炎及皮肤坏死作用亦有显著差别。未发现Ⅰ相菌株在呼吸道内变异为Ⅲ相菌,而试管内稳宅的Ⅲ相菌株大菌量接种时,在周龄猪可全部返祖为Ⅰ相菌,仅部分例致轻度乃至中度萎缩;在2.5~3.0月龄猪仅半数例返祖为Ⅰ相菌,不能返祖者被迅速清除,不致病变.  相似文献   

6.
7.
氟化物是当前我国重要的一个环境污染物质.冶金、制冷、化肥、建材等工业都能大量产生含氟“三废”,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尤其对农作物和饲料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并且最终可通过食物链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氟污染对牛、羊等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但对猪的影响如何,则尚未见到.本市郊区的畜牧业以养猪业为主,因此搞清氟化物对猪体健康的危害状况不仅在学术上有一定价值,而且在生产上亦有其必要性.本试验是在猪的喂养过程中,于饲料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氟化钠,观察和分析猪体的反应及猪体内的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剂量的氟对全血中的氟浓度、血象等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不大,但高剂量饲喂组的肌肉氟浓度可超标1~2倍,而骨骼内的氟浓度高达1400mg/kg以上,表现严重的氟骨症,而血钙却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在使用利巴韦林控制猪的疾病过程中,发现采用口服饲喂的方法,特别容易引起猪中毒.每头成年母猪每日0.6-0.7 g,连续口服4 d,就可引起以黄疸、血尿为主的溶血性贫血,甚至造成猪死亡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猪口服隐丹参酮排泄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崔颖  薛明 《中国兽医科技》1999,29(12):30-32
给猪单剂量(40mg/kg)口服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后),收集尿液,引流胆汁,以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检测CT和活性代谢物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的浓度,分时间段计算排泄量、累积排泄量及排泄率。结果,在48h内尿液中CT及TS排汇率无很低,分别为0.0023%和0.0006%;CT及TS在胆汁中的浓度随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4h内排泄率  相似文献   

10.
猪水肿病死亡率较高。笔者近年先后遇到猪水肿病23例。最初使用抗菌素疗法治疗7头,全部死亡。后来结合口服朴液治疗16头,治愈13头,死亡3头,疗效较好。水肿病病猪多发生断奶、转群前后,被发现时多数已是水肿病后期,症状典型。卧地鸣叫,四肢呈游泳状摆动,具有明显神经症状。眼结膜充血。  相似文献   

11.
猪气喘病弱毒菌株免疫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2.
副猪嗜血杆菌寄生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但是具有致病性的菌株可以引起以纤维性浆膜炎为特征的全身性感染,即通常所说的格拉泽氏病。由于还不清楚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机制,因此不能完全清楚了解所观察到的副猪嗜血杆菌菌株之间的毒力变异。在感染的过程中,副猪嗜血杆菌必须比肺的防御细胞(包括肺泡巨噬细胞)存活的时间长才能导致发病。通过对来自不同临床背景的菌株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不同菌株对吞噬作用的敏感性不同。从健康动物鼻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能被猪肺泡巨噬细胞有效吞噬,而从具有全身症状的动物中分离得到的菌株对此作用具有抵抗性。对敏感性菌株的吞噬作用是通过不依赖特殊受体的机制产生的,这些特殊的受体包括肌动蛋白丝和微管。在本研究中所有被检测的分离自具有全身症状的猪的菌株中,在与PAM的相互作用后可观察到有明显的荚膜,这表明在抗吞噬作用中表面结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尽管发现在分离自具有全身症状的猪的菌株之间的微管抑制作用有不同的效应,抗吞噬作用的其它机制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3.
猪血红蛋白是猪血中的重要成分,占到了全血蛋白质总量的2/3和血细胞蛋白质总量的90%以上。本研究通过采集屠宰场的土样,接种分离培养基,从中分离出了90多株以猪血为唯一氮源的菌株,从中挑选43株生长旺盛的43株接种酪素平板培养基,培养30h、60h,从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以及DC综合比较,选定B60作为发酵猪血的主要菌株,B60经过鉴定初步判断为米曲霉。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集屠宰场的土样,接种分离培养基,从中分离出了90多株以猪血为唯一氮源的菌株,从中挑选43株生长旺盛的菌株接种酪素平板培养基,分别培养30h、60h,从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以及DC综合比较,选定B60作为发酵猪血的主要菌株,B60经过鉴定初步判断为米曲霉。  相似文献   

15.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和猪流行性腹泻(PED)是分别由两种形态相似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这两种病十分相似,发病突然、传播迅速、流行面广(整个猪场、村子几乎无一头猪幸免);猪群中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可以单独感染,也可并发,并且常混合感染其它细菌性疾病,近几年来混合感染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对于这两种病的预防,迄今为止疫苗接种是最好的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虽然进行了免疫,但常有免疫失败的现象发生,一旦发病单纯用多种药物治疗,并不奏效。  相似文献   

16.
五年来,笔者遇到多起棘手的猪细菌性、病毒性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用过一些止泻药物,效果不理想,但通过应用补液盐给猪口服并添加抗生素治疗却获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人类首次培养出回肠炎的病原茵——细胞内罗松菌。起初只是尝试研制一种疫苗.而后经历了7年的研究发展6对细胞内细菌病原体和仔猪断奶后l肠内感染细胞内罗松菌来讲.口服弱毒型活菌制剂是最“简单”的免疫方式。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是较好的一种疫苗接种方法,因此.一种弱毒型细胞内’罗松菌活茵疫苗被成功研制开发。  相似文献   

18.
口服补液盐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邵武市畜牧兽医站曾继光,沈梅香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每年冬、春季节发生大面积流行。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发病率高达95%以上。架子猪及大猪、母猪死亡率低,但30日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极高,是养猪业...  相似文献   

19.
20.
传染性胃肠炎(TGE)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它可迅速传染至整个猪群,仔猪死亡率达100%。任何年龄的猪只均可感染。TGE 有下述两种形式:1.流行性 TGE:猪群中较多猪只易感时,该病可迅速传染至各年龄组的猪群。大多数患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虚弱、呕吐或下痢,哺乳仔猪发病较严重,随即脱水,2周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达100%。流行性 TGE 可持继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