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黑龙港地区是华北平原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同时又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区地表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农作物需水主要依赖降雨和开采地下水资源。分析了该区现行农业种植结构和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研究了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时空需求,并基于农业种植结构开展了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状态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普遍存在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尤以黑龙港北半部地区最为突出,种植结构与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匹配程度很差,作物需水量大,水资源供给不足。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应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研发多源水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建立分时空供水机制。  相似文献   

2.
三江平原易涝地区抗旱灌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七虎林河流域为例,利用FLOWAT水资源模拟模型对该地区水量分配,土壤水变化等量化分析,提出三江平原易涝地区存在干旱问题,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为了保持粮食高产稳产,应发展农田灌溉,并提出发展灌溉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业系统实质是社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作物种植结构应统筹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目标进行优化调整。针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多目标决策过程中,在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决策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的模糊性,该文将交互式模糊多目标优化算法应用于求解作物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模型,实现与决策者之间的反复协商,直至得到决策者满意的调整方案;并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基于相对有序度熵的种植结构调整合理性评价模型。经实例研究验证了本文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为可持续发展种植业研究以及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1957−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和研究区作物系数为基础,基于SIMETAW模型计算和分析辽宁主要粮食作物(春玉米、大豆和水稻)需水规律和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以揭示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粮食作物需水的影响,探究自然降水对主要粮食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春玉米、大豆和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11.8mm、509.4mm和605.1mm,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春玉米和大豆全生长季需水与降水耦合度多年平均值分别为0.821和0.814,即降水分别满足了82.1%和81.4%的需水量,亏缺的17.9%和18.6%仍需播前灌溉或补灌,尤其在西部地区耦合度大于0.8的保证率仅为28.2%和21.1%。水稻全生长季耦合度为0.464,耦合度大于0.4的保证率全省仅为69.1%,西部地区保证率低至36.8%。辽宁4个分区中,3种作物均在东部地区耦合度最大,中部、南部和西部次之。3种作物各生长阶段耦合度呈现生长中期最高,快速生长期次之,初期和成熟期普遍最低。春玉米和大豆生长初期需水与降水耦合度近年来显著上升,3种作物成熟期耦合度则呈显著下降趋势。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均需注意春旱和秋旱的发生,及时补充灌溉。在目前降水条件下,辽宁省最适宜种植春玉米,尤其水资源匮乏的西部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扩大春玉米种植规模。大豆最适宜在辽宁东部和中部地区种植,水稻在东部和南部地区种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种植结构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针对白洋淀上游水资源紧缺、种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当前主要作物种植结构现状,本研究以作物种植面积为优化变量,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需求等为约束条件,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及总灌溉耗水量最小为目标,构建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作物种植结构多目标调整模型,并提出了针对白洋淀上游平原区、山区等不同水资源限制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情景下的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原区现状机械化水平下,在不限制用水的情景下,可以通过调减一年两作的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和绿豆-鲜食玉米等的种植面积,达到提高经济效益12.6%的目的,而生态效益和节水效益都有所降低。在限水情景下,小麦-玉米调减比例增加,调增绿豆-鲜食玉米、春季甘薯、蔬菜和果蔬的面积,实现经济效益和节水效益的提高;而要达到节水20%的目标,所有作物的种植面积都要缩减,高耗水种植制度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缩减比例达21.5%,同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下降。在未来提高机械化水平的情景下,调整优化后的经济效益相比现状机械化水平提高或下降减少。在山区所有情景下,小麦-玉米种植面积随着对水分限制水平(不限水—小于现状水资源—节水20%)的增加调减比例增加,同时增加果树的种植面积。在山区可以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达到既节水20%,同时经济效益提高的目标,这是平原区所不能达到的。总之,无论是平原区还是山区,均是在不限水情景下优化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对较高,而节水越多,优化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增幅越小、降幅越大。并且在平原区如果在节水要求不高的情景下应适当增加蔬菜面积,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在节水要求高的情景下应削减所有作物包括水果、蔬菜的种植面积,在山区应该适当削减粮食种植面积,扩大果树的种植面积。该研究不仅可为研究区未来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在类似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情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找出江淮分水岭地区水稻限制气象因子,提高研究区水稻现实生产力,利用江淮分水岭地区13个站点1980—2016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采用逐步订正法对江淮分水岭地区一季稻生长季光合生产潜力(YQ)、光温生产潜力(YT)、气候生产潜力(YW)及气候资源利用率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气象因子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淮分水岭地区YQ,YT与YW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资源利用率随时间变化呈缓慢上升趋势。江淮分水岭地区YQ,YT在空间分布上较为一致,均沿分水脊线阶梯状平行分布。江淮分水岭分水脊线西北侧为YQ,YT高值区,脊线附近地区为YQ,YT中值区,脊线东南侧为低值区。江淮分水岭地区西南部及东北部YW高、中部YW低。气候资源利用率在空间分布表现为自西向东递增。降水、日最高气温和参考作物蒸散是影响研究区气候生产潜力最主要的3个气象因子。本研究可为江淮分水岭地区一季稻种植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梯田田坎水分耗散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梯田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监测结果的分析,认为田坎水分蒸发对田面土壤水分的减少作用,在距田坎1m距离内是明显的,它使作物单株产量较坡地减少了18.2%,理论计算表明:1m高田坎水分损失10.9%,2m高田坎水分损失11.2%。  相似文献   

8.
基于作物生产水足迹的陕西省水资源压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物生产水足迹可以反映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真实占用量,对作物生产水足迹的量化可为各地区明确农业生产过程的用水情况,根据当地水资源禀赋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用水效率提供理论支撑。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在构建了考虑渠系水面蒸发损失的水足迹量化方法的基础上,对陕西省主要作物生产水足迹(WFP)进行量化,并构建了反映水足迹与区域水资源关系的水资源压力指数(βt)和蓝水资源压力指数(βb),分析了陕西省2000—2012年作物生产水足迹与水资源压力指数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作物生产水足迹在作物间、区域间均有较大差异,且在研究时段内均呈现下降趋势,全省综合作物生产水足迹由1.382 m3·kg-1减小到0.931 m3·kg-1;全省年均作物水足迹总量为127.39×108 m3,绿水比例为50.22%;陕西省βt、βb多年均值分别为0.255、0.187,渭南市、咸阳市两地βt、βb分别为0.610和1.200左右,是水资源压力最为严重的地区;除陕南地区外,陕西省其他区域均面临着水资源不可持续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江淮区域稻麦两熟制周年资源分配、利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种植模式自然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尚不明确,限制了该区作物周年高产高效协同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江淮区域不同地区多年多点水稻-小麦种植模式高产试验数据分析,明确两熟制季节间资源分配特征、资源利用效率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008-2017年小麦季和周年辐射均呈降低趋势,水稻季沿淮和江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小麦季积温呈增加趋势、水稻季大部分呈降低趋势,周年沿淮地区呈增加趋势,江淮和沿江地区呈降低趋势;降雨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总体呈增加趋势。江淮地区周年辐射量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辐射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3.1%、51.9%,籼稻-小麦模式分别为55.0%、49.8%。江淮地区从北向南累积积温和降雨量逐渐增加,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小麦季、水稻季积温分配率粳稻-小麦模式为38.5%、67.3%,籼稻-小麦模式为40.7%、65.1%;小麦季、水稻季降雨分配率在2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沿淮地区为32.8%、70.5%,江淮地区为40.8%、64.7%,沿江地区为46.2%、57.2%。当前生产模式下,江淮区域稻麦两熟种植模式以水稻产量所占比重最高,平均为57.0%。小麦季积温生产效率沿淮地区显著高于江淮地区和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较小;水稻季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不同模式间差异较小;周年积温生产效率不同地区间差异显著,且沿淮地区 > 江淮地区 > 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差异不显著。区域间作物光能生产效率差异较小,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降雨生产效率变异较大,小麦季、水稻季和周年均以沿淮地区大于江淮地区,显著高于沿江地区;不同种植模式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江淮区域稻麦周年两熟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应以合理配置季节间辐射为主,兼顾降雨和积温。不同地区应结合气候资源配置特点,通过合理的播栽期、周年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搭配等栽培措施将部分光热资源调配给水稻,实现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双提升。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坡耕地土壤抗冲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种植不同作物的坡耕地土壤抗冲性进行动态测定,探讨了坡耕地在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和种植不同作物条件下的抗冲性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该区保持坡耕地水土、防止流失而合理配置农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A comparative-ecological approach for studying the general regularities of soil ecology on the basis of geoinformation systems is suggested. It has been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Al-Fe-humus horizons. The quantitative climatic parameters of soils with Al-Fe-humus horizons have been estim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approach for assessing the general regularities of soil ecology is shown.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IPV6产生的社会原因,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和中国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Th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is directed at comparing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meeting the objectives outlined in the recently passed Clean Air Act Amendments of 1990 through taxation and through regulation. The analytical vehicle used in the analysis consists of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composed of 12 producing sectors, 13 consuming sectors, 6 household categories classified by income, a foreign sector and a government. We find first that, irrespective of what type of strategy is followed, both output and consumption decline. Hence, there is an identifiable and quantifiable tradeoff between economic activity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Beyond this, the aggregate loss in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welfare (measured by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and utility) is less under a policy which stresses reliance on alternative fuels than through one that requires the installation of pollution abatement devices.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损害图书的各种自然因素,阐明优化书库环境、加强图书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改革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在学生中对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的调查,从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制作的过程以及使用者的出发点等方面,对影响到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详细分析了未来《农业工程学报》跟踪学科各个专业的报道方向。指出随着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学术期刊的报道方向是科技学术期刊的任务和职责,是使期刊保证及时反映相关学科的发展,保持在学科发展中应有的促进作用,在众多期刊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在充分分析中国学术期刊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术期刊如何规避不利因素等应对策略,为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物钟在动物植物生理调节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对于其调节机制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在植物中存在白昼和夜晚的振荡器,这些振荡器包含了拟南芥中已经发现的一些相关的生物钟基因。目前的模型认为白昼振荡器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8.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forest Phaeozem soil of Kostroma oblast, which is unusual in its genesis,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 of physical fractionation. The Phaeozems were formed in an automorphic position on loamy sediments of Triasic age. The carbon distribution in fractions of organic substance (OS) is the evidence of the hydromorphic nature of the OS origin. A hypothesis about the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organic profile of the soil during evolu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are lime-pine and pine-lime park communities of different age at the Arkhangelsk Estate situated near Moscow. In this research, we study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soil properties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studied soil cover parcels and with regard to areas under the crowns and near the trunks. The article shows the influence of the grass cover parcel struc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soil. The humidity, the content of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basal and substrate-induced soil respiration are higher in the 120-year-old pine forest stand than in the 80-year-old one. This is explained by the fact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age of the pine phytocenoses, we can observe an increase in diversity of species composition, complication of volumetric-spatial structure due to the overgrowth of undergrowth and understory, changes in the volume of the crown, and dying out of old trees.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是一个集信息通信、数据交换、传感器技术与软件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探讨和分析了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中遇到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