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塑料合金材料加工成型过程中,均采用注射成型法,该方法使用原料混合、干燥不充分,制得的产品强度不均、刚性差,注射成型尺寸需由模具决定,从而造成生产效率低、成本高,注射成型流道占用原料,需人工进行再处理等缺陷。因此,我们提供一种PC/PET合金材料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将磨粉的PC粒料、PET切片和润滑剂混合后,经预结晶、干燥、混炼塑化、口模成型、冷却压光制成。  相似文献   

2.
甲胺磷等农药在树干内输导动态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有机磷内吸性杀虫剂甲胺磷Methamidophos在杨树、黑松上注射后,对松褐天牛能进行有效的防治,在甲胺磷中混入一定量的敌敌畏等农药可增加药效。研究甲胺磷及甲胺磷混合药剂注射到杨树及黑松上并测定其在树干内的输导动态,有它的初中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5年在宿州的踊桥区、祁县、泗县和砀山进行杨树注于剂“长得快”的林间试验。结果表明,注射“长得快”注干剂能很好地促进杨树生长,生长量和材积较对照增长率在8%以上,同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注射“长得快”的杨树的投入与产出比在1:2、0到1:7、3之间。  相似文献   

4.
竹腔注射技术防治一字竹象甲推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推广竹腔注射技术试验中,对防治一字竹象甲为害毛竹林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2至2003年在浙江省杭州市瓶窑镇、黄湖镇食用早竹园内进行了竹腔注射吡虫啉防治竹泰广肩小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利用10%吡虫啉5倍液每株竹腔注射2mL防治竹泰广肩小蜂,防治效果可达92.71%-97.6%。由于其具有高效、低毒的特性,因而可取代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氧化乐果等用于控制竹泰广肩小蜂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注射北极鱼基因-试验树木是否耐寒瑞典北部的基因研究人员正把北极一种鱼的基因注射到树木身上,看看是否可加强树木抵抗寒冷的能力。研究人员奥尔森说:“其实从进化角度来看,注射细菌的基因到树木身上,比注射鱼的基因更加神奇”。事实上在这次为期6年的实验中,科学...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树木注射过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树木注射机相关的基本术语定义、机械动力树木注射机型号编制、主要的技术要求与性能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薛志成 《湖南林业》2001,(10):14-14
树干注射机是一种利用外力对树木进行高压快速注射药液的器械。它达到了化学防治与天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的目的。使用时,先将农药加入机上药桶内,打开排气阀,手按压杆上下摆动,有药液流出时关闭排气阀,再连续上下摆动压杆至针头孔出液,即可将针头用滑锤击树干,进行注射。每次可压入约2毫升药液。为了有利于吸收,不可压得过快。胸径20厘米的杨树,每个工作日约可防治400株。根据树液的流动时间、蒸腾量和防治对象的生长发育阶段,确定注药最佳时期。食叶性害虫在孵化至3龄期,在蚜类大发生前,光肩星天牛、黄斑天牛等…  相似文献   

9.
杨树二色弗叶甲树干注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40%氧化乐果乳油对杨树二色弗叶甲Phratora bicolor Gressitt et Kimoto进行树干注射和叶面喷雾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树干注射防治不仅效果十分明显,虫口减退率较叶面喷雾提高了9.19%,而且保护天敌,省工又省时,大大节约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0.
树木注射施药机械的开发及型号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迄今70余年中开发的数十种树木注射施药机械发展过程和特征的分析表明,此类机械已由最初的自然输导注射式(C式)一种衍生发展出手动气压式(P式)、手动液压式(H式)、手动直压式(D式)、贮能式(S式)和机械自动式(A式)六个基本类型,其注射压力、一次注射药量两个数量指标为其主要性能参数。注药机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压低浓度大容量低速度注射型向高压高浓度低容量快速注射型方向发展,其中部分机型已基本实用化。  相似文献   

11.
树干注射技术防治杨小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将40%久效磷可溶性农剂和50%甲胺磷乳油稀释成不同浓度后进行树干注射,定期采叶用杨小舟蛾Micromelatopha troglodyta Graeser幼虫进行室内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2种有机磷内吸杀虫剂对杨小盘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林间用浓度为200g/L的自配长效内吸注干乳油进行注射防治试验,结果1次防治保证了杨小舟蛾全年5代末发生灾情。  相似文献   

12.
1991-1994年在黎平、天柱杉木种子园,首次观察了本省杉木花芽分化时间,雌雄配子体形成、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研究了诱花剂,摸索了诱花剂使用的最佳时间和剂量,使用效果表明,对一年生嫁接植株的树干作一次注射,可提高雌球花量439%-495%,通过控制诱花剂的注射时间和剂量。能够调节植株雌、雄球花的比例;环割和断根对雌、雄球花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据对子代测定林历年的观测和分析,3-4年生时进行杉木家  相似文献   

13.
根据桑天牛的发生规律,采用捕捉成虫、灭卵、药剂注射及生物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可控制其危害。药剂注射以80%敌敌畏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稀释5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稀释300~500倍,用注射器注入桑天牛排粪孔(或侵入孔)或蘸在棉花球上塞入虫孔内,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1993年3月在玉环县楚北塘等地木麻黄防护林内采用不同浓度的6种农药对木麻黄星天牛大龄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选用内吸性农药40%氧化乐果乳油、40%“851”乳油、40%久效磷乳油进行防治效果好,用药量每虫孔5ml,防治效果达91%~100%。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之一,自2000年传入湖北省以来,已在13个市州82个县(市、区)发生,对全省森林资源危害十分严重。通过进行松树树干注射免疫激活剂药效试验及使用不同剂量对比试验,研究注射免疫激活剂对松材线虫病防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药剂注射对松材线虫病防控效果存在差异,通过方差分析,各处理与对照组在5%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说明打孔注药效果显著;正常剂量与增加剂量无显著差异,因此生产性防治时,使用更经济的正常剂量处理即可。进行树干注药的松树感病率都小于1.00%,感病率最低为0.09%,九峰国家森林公园、丹江口市松涛山庄、黄梅县五祖寺风景旅游林场、武当山景区4个地区没有整株枯死树,病死率为0;未进行树干注药的对照组松树感病率最低为3.00%,最高达15.00%,病死率最低为1.00%,最高达11.00%。丹江口市松涛山庄和武当山景区的试验结果是树干注药后2 a的调查结果,病死率都为0,说明树干注药后2 a仍对松树有保护效果,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竹蝗化学防治可分为4个阶段,即:产卵地跳蝻防治阶段、漏治产卵地跳蝻防治阶段、散蝗诱杀阶段、集中交尾成蝗防治阶段。其系列化学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产卵地跳蝻化学防治技术产卵地的跳蝻出土后,用林丹粉等药效期较长的药粉进行多次防治;或在5月中旬开始对产卵地上的毛竹依小到大每竹注射3-5ml甲胺磷原液,对产卵地上跳蝻进行一次性防治。两种方法可任选一种,一般稀竹林用注射办法,密竹林用粉剂防治。据跳蝻出土有1个月左右时间的特性,用林丹粉防治。当每公顷每日孵化跳蝻超过2175头时,以林丹粉每公顷每次15公斤喷施防治。对首批…  相似文献   

17.
树干微注射法是防治果树病虫害好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干微注射法是一种将密封在容器内的少量药剂通过在树干基部打小孔直接注入到树体内的方法,以防治病虫危害、矫治缺素症等生理病害和调节植株生长发育等,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精准施药技术。注射之后,药剂在几个小时之内会随着树液的流动很快遍及树木的枝、叶和根内。注射小孔会很快自动愈合。  相似文献   

18.
竹蔸注射防治黄脊竹蝗大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桃江县龙溪乡266.7hm^2竹林内的158块产卵地中,根据立竹胸径大小,每竹注射甲胺磷或氧化乐果1~5ml防治上竹取食的跳蝻。只需1次注射,并可防治整个孵化期陆续出土、上竹取食的跳蝻,防治效果为98.2%。是一种治点保面、治早治小、简便适用、易于操作、节省劳资、群众乐于接受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1992~1994年在四川洪雅林场种子园试用BHL促花素诱导日本柳杉开花结实。结果表明,促花效果与注药时间、剂量、方位及母树大小均有直接关系。对4~6年生嫁接植株在6月中旬每株注射30mg可使雄花量增加2倍以上,种子品质明显提高;在7月底至8月中旬注射50mg,球果产量可提高40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BHL促花素”在日本柳杉种子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4年在四川洪雅林场中子园试用BHL促花素诱导日本柳杉开花结实。结果表明,促花效果与注药时间、剂量、方位及母树大小均有直接关系。对4-6年生嫁接植株在6月中旬每株注射30mg可使雄花量增加2倍以上,种子品质明显提高;在7月底至8月中旬注射50mg,球果产量可提高40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