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为研究吉林地区野生紫丁香蘑生物学特性,分别从温度、p H值、碳源、氮源、单色光、无机盐及维生素7个影响因素,对紫丁香蘑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p H值为6.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牛肉膏,在菌丝生长过程中施加合适的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镁和VB1也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正交试验进一步表明菌丝体最佳生长条件为麦芽糖、20℃、p H值6.0、VB1、牛肉膏、硫酸镁、蓝光。  相似文献   

2.
盐碱化草坪土壤耐盐解磷真菌的筛选及解磷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草坪根际盐碱化土壤进行菌种筛选,并研究培养条件对菌株解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真菌菌株FL0908发酵液中的有效磷浓度为310.23 mg/L,真菌解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D/d)达到1.96。菌株FL0908在所供4种碳源条件下均能生长,不同碳源生长差异显著,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而在乳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差;对于所供4种氮源,在酵母浸膏上生长过于迅速,在亚硝酸钠条件下几乎不生长,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硝酸钾次之;对于所供4种温度,真菌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0℃;在所供的4种pH值条件下可正常生长,最适pH值为6。对于试验中发酵液条件的优化组合,最适解磷条件为:温度35℃,pH值7,碳氮比35∶1,转速130 r/min。  相似文献   

3.
从油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7株溶磷细菌,根据透明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综合分析,最终得出菌株4-Y-06溶磷活性最强。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研究,初步鉴定菌株4-Y-06为嗜气芽孢杆菌。同时,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C/N、p H、以及温度等不同培养条件对菌株4-Y-06溶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解磷菌4-Y-06在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硫酸铵、C/N为40:1、p H 7.0~7.5、30℃条件下解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板蓝根根腐病的生物学特性,对4个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以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P1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25℃,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6,产孢最适pH值为5,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菌株P2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值为6时生长速度最快,最适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硝酸钠.菌株P4、P5菌落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均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7,最适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表明不同寄主、不同菌株的生存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5.
小麦链格孢中国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链格孢 ( Alternaria triticina)中国菌株菌落在 5~ 35℃均可生长 ,适温为1 5~ 30℃ ,2 5~ 30℃最适 ,低于 1 5℃或高于 30℃时 ,生长速度下降 ,菌落异常。适于生长的p H值为 3.5~ 9.5,最适 p H值为 4.5~ 7.5。该菌能较好地利用蔗糖、淀粉、木糖、棉子糖、乳糖和葡萄糖做碳源 ,最优氮源为硝酸钾、甘氨酸和乙酸铵。培养基的碳源或氮源种类不同时 ,菌落形态发生明显变异。小麦链格孢中国菌株和印度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产丝素蛋白酶菌株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 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因素对产丝素蛋白酶菌株的发酵影响,最后通过对发酵产生的产丝素蛋白酶酶活及丝素蛋白降解的影响分析,来初步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p H值8.0,培养基中添加丝素,以玉米粉作为碳源,KNO3为氮源,以Mg2+作为金属离子,在该条件下发酵所得丝素蛋白酶活性最高,降解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以苹果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S10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出最佳的碳源和氮源,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C/N比,对p H值、发酵温度和接种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源选用麦芽糊精,氮源选择豆饼粉,初始p H值7.5,温度33℃、接种量为4%为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活菌数为1.03×1010cfu/m L,比原始配方提高了1.94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蛹虫草种子液培养的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 H值、摇床转速等指标进行考察,筛选利于蛹虫草种子液菌丝体生长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培养蛹虫草种子液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初始p H为6. 0,最适摇床转速为150r/min,最适培养温度为26℃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抗石榴干腐病病原真菌的6株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果皮内生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GSC8菌株在PDA培养基中生长最好,PGSC9在PDA和CA培养基中生长最好,PGSC1、PGSC5、PGSC6、PGSC7 4个菌株在PS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最好。供试的碳源中,PGSC5和PGSC6 2个菌株最适碳源为麦芽糖,PGSC1、PGSC7、PGSC8、PGSC9 4个菌株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供试氮源中,PGSC6、PGSC9 2个菌株最适氮源为牛肉膏,PGSC7菌株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和牛肉膏,PGSC1、PGSC5、PGSC8 3个菌株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所有参试菌株适宜菌丝生长的p H为中性或偏碱性,PGSC7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25℃,其余5个菌株最适合的生长温度为30℃。全光照处理有利于参试菌株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明晰抗扑海因内生木霉菌株PJ3与原始菌株J3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测定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 H值、温度和光照对木霉菌株PJ3、J3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菌株最大的差异在于产孢性状不同,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中,原始菌株J3产孢能力整体上略强于抗扑海因菌株PJ3;在其他检测条件下,抗扑海因菌株PJ3产孢能力整体强于原始菌株J3;菌株PJ3菌丝生长的适合条件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胡萝卜葡萄糖琼脂(CDA)或香蕉葡萄糖琼脂(BDA)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α-乳糖、麦芽糖或葡萄糖,氮源为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硝酸铵、硫酸铵、磷酸二氢铵或甘氨酸,p H值为3~10,温度为15~30℃,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全黑暗或全光照;其产孢的最佳条件为BDA培养基、碳源为D-果糖、氮源为酵母膏、p H值为10、温度为28℃、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此结论能为抗扑海因内生木霉PJ3菌株发酵生产提供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1.
牛蒡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牛蒡根际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以促进牛蒡的生长,采用解磷圈法及磷钼蓝比色法,从牛蒡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细菌,并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筛选获得1株高效解磷菌JL-1,其在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发酵2 d,解磷量为50. 4μg/m L。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Acinetobacter indicus,此菌株在温度26~37℃、pH值6. 5~8. 0条件下,生长较好,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7. 0;可以耐受NaCl质量浓度为60 g/L,生长最适NaCl质量浓度为10 g/L。  相似文献   

12.
研究南繁区棉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筛选其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从海南省南繁棉花区采集病样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炭疽病菌(HNNC8)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 H值分别为7~9和6~8;连续黑暗条件较适合菌丝生长;菌丝在以麦芽糖、阿拉伯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水浴处理5 min。温度过高或过低酸性环境都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且不同的碳源、氮源亦会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两株硫酸盐还原菌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两株SRB菌生长繁殖的影响因素,进行SRB菌剂的初步试制。【方法】采用CFU法进行菌株密度计数,考察不同p H、培养温度、碳源、培养基等条件对两株SRB菌株生长的影响,并对SRB4菌株进行了菌剂的初步试制。【结果】菌株SRB4的最适培养条件:温度为38℃;起始p H为8.0;培养基是以柠檬酸钠为碳源的改良Postgate培养基。菌株SRB3的最适培养条件:温度为36℃;起始p H为7.0;培养基是以玉米芯水提液为碳源的Postgate培养基。经菌剂初步试制,SRB4菌株在发酵48 h后菌株密度保持在1012 CFU/m L以上。【结论】两株SRB菌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密度保持在1012 CFU/m L以上,可作为工程应用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工业发酵的抗枇杷根腐病病菌中的枇杷主干内生真菌菌株,对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6株枇杷主干内生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菌株中,DPZG15菌株生长适应性最强,对p H值、光无特殊要求,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麦芽糖或蔗糖为碳源、牛肉膏或酵母膏为氮源、25~28℃条件下生长达到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15.
蜡状芽孢杆菌CLY07菌株的解有机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良的NBRIP培养基,研究从南方红豆杉根际分离筛选得到的解有机磷蜡状芽孢杆菌CLY07的解磷能力,同时探究培养基中卵磷脂添加量、碳源、氮源、碳氮比及环境条件(培养基p H、温度、装液量及盐度等)对该菌株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蜡状芽孢杆菌CLY07的解磷效果在改良NBRIP培养基中明显优于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改良NBRIP培养基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60∶1,卵磷脂添加量为0.20 g,在其余组分不变条件下,该菌株显示出较高的解磷能力。该菌株最佳的解磷环境条件为培养基p H 7.0,温度30℃,不含Na Cl,装液量为1/5。研究显示与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相比,改良的NBRIP培养基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于蜡状芽孢杆菌CLY07解磷特性的研究。此外,培养环境能够影响蜡状芽孢杆菌CLY07的解磷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柳松茸"陕As-018"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pH值、培养基含水量、碳源、氮源条件下菌丝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柳松茸"陕As-018"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0,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基含水量为65%。  相似文献   

17.
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不同植被下采取土样,分离出65株生防放线菌,其中从苜蓿中分离的MX3菌株对黄芩根腐病菌的生防效果最强。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MX3菌株代谢产物产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得出MX3菌株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玉米粉、酵母膏,最适装液量为125 m L,最适温度为28℃,最适初始p H值为6.0,最适摇床转速为130 r/min,最适发酵时间为6.5 d。由正交试验得到MX3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装液量125 m L、p H值7.0、发酵时间5.5 d、摇床转速200 r/min。  相似文献   

18.
以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为试验材料,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适合内生木霉P3.9菌株菌丝生长的培养条件为PDA培养基,碳源为D-果糖、葡萄糖、麦芽糖、α-乳糖或D-甘露醇,氮源为磷酸二氢铵,温度为15~30℃,p H值为3~10。最适合内生木霉P3.9菌株产孢的培养条件是以D-果糖为碳源,以磷酸二氢铵为氮源,温度为28℃,p H值为10,光暗交替。蛋白胨极显著促进孢子萌发,孢子致死温度为52℃。研究结果为内生木霉P3.9菌株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透明圈法与钼锑抗比色法,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旧气象局试验田植物根际土中分离筛选出3株解磷效果好的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盐浓度等对其解磷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B1以木糖做碳源、硝酸铵为氮源、NaCl浓度为0.3 g·L~(-1)、pH值为6、温度30~34℃、加液量为100 m L时解磷效果最显著;PB2以果糖做碳源、硝酸铵为氮源、盐浓度为0.7 g·L~(-1)、pH值为6、温度30~34℃、加液量为50 mL时最显著。PB3以葡萄糖或果糖做碳源、硝酸钠为氮源、盐浓度为0.5 g·L~(-1)、pH值为6、温度32℃、加液量为100 mL时解磷效果最显著。根据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结合《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将3种菌株初步鉴定为:PB1为沙门氏菌、PB2为金杆菌属、PB3为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尾孢菌所致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为其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对引起玉米灰斑病的玉米尾孢菌(Cercospora zeina)和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尾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玉米尾孢菌的最适培养基是PDA、PSA和MEA,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硝酸钾和牛肉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值为9~10;而玉蜀黍尾孢菌的最适培养基是PDA、PSA、Czapek和OA,最适碳源为果糖、甘露糖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值为8~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