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猪尿和求偶声音对断奶母猪催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松  傅立志 《养猪》1992,(2):14-16
公猪包皮憩室和颌下腺所分泌的类固醇物质,5α-雄甾-16烯-3β醇、5α-雄甾-16烯-3α醇,和5α-雄甾-16烯-3-酮是外激素(pheromones又称信息素),这些外激素排到体外,靠空气传播,也随粪、尿排出,是母猪发情时强烈寻求公  相似文献   

2.
引起公猪肉异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养公猪与阉猪相比 ,饲料转化率可提高 1 0 %,瘦肉率可提高 5%,胴体脂肪含量可下降 2 6%[1] ,还可减少去势的应激和劳动量。然而 ,公猪肉的一个问题是在烹调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令人不快的异味。美国肉品检测法规规定 ,有较强异味的公猪肉必须禁食 ,有轻微异味的公猪肉只能用在香肠等食品中。C19 △16 类固醇 (主要是 5α 雄甾烯酮 ,5α 甾 1 6 烯 3 酮 )和粪臭素是引起公猪肉异味的两类主要物质。脂肪组织中5α 雄甾烯酮的浓度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达到1 0mg/kg ,唾液腺中C19 △16 类固醇的浓度 (比色法 )达到 50mg/kg,脂肪…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法对5种植物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并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研究其对猪大肠杆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5种植物提取物的共有成分和主要成分为洋芹脑、吉马烯D、β-石竹烯、胡椒酮、α-蒎烯、4-萜烯醇、天然维生素E,且其对猪两种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广西华山蒟提取物杀菌效果最好。结论是5种植物提取物对猪两种致病菌呈现较好地体外抑杀效果,可能是因为其含有洋芹脑、吉马烯D、β-石竹烯、胡椒酮等活性抗菌成分所致。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控制猴头菌浸膏的质量,试验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猴头菌浸膏中多糖的含量,分别采用福林酚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猴头菌浸膏中蛋白质的含量,从中筛选出适合猴头菌浸膏的多糖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时,结果高于其他两种方法,且稳定性、精密度、加标回收率、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 00%;用福林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结果高于考马斯亮蓝法,且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标回收率的RSD均小于5. 00%。说明蒽酮-硫酸法操作简便、稳定可行,是最适合测定猴头菌浸膏中多糖含量的方法;福林酚法操作简便、稳定可行,是最适合测定猴头菌浸膏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根系分泌物对缺磷胁迫的响应,本研究以‘热研5号’柱花草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分析了正常供磷(+P)和缺磷(-P)处理对柱花草生长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P处理,-P处理显著降低了柱花草植株干重和全磷含量。随后,代谢组共检测到101个根系分泌代谢物,可被分为有机酸、氨基酸、类黄酮、糖及醇类等七类,其中-P与+P处理间的差异累积代谢物25个。属于有机酸的咖啡酸、1-氨基环丙烷-1-羧酸和α-酮戊二酸在-P处理下的分泌量显著增加,且其中α-酮戊二酸对磷酸铝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此外,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柱花草根系中参与α-酮戊二酸合成的柠檬酸脱氢酶基因SgICDH在-P处理下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因此,柱花草根系通过上调SgICDH基因的表达,促进α-酮戊二酸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增强对难溶性磷的活化利用,以适应缺磷胁迫。  相似文献   

6.
连作烤烟根际土壤自毒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连作烤烟12年的土壤为材料,分析烤烟连作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自毒潜力及土壤物质成分差异,为深入揭示烟草连作障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烤烟根际土壤对受体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烟草(Nicotiana tabacum)具有较强的化感自毒潜力。物质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未种植烤烟的对照土壤中存在7种糖类物质、14种酸类物质、16种酯类物质、1种其他类物质;而连作烤烟根际土壤中存在2种糖类物质、3种酸类物质、8种酯类物质、12种其他类物质。与对照相比,连作烤烟根际土壤中存在特有的8种与自毒作用相关的物质,如香草醛、洋地黄毒素、雪松醇、植酮、诱虫烯、β 谷甾醇、胆甾烷醇、胆甾烷 3 酮。  相似文献   

7.
正防风为伞形科植物,未抽花茎的干燥根,具有解表散风、胜湿止痛、祛风止痉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周身尽痛、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四肢挛急等证,是治疗感冒、头痛、风湿关节痛和破伤风的最常用的传统中药之-。防风中所含有的色原酮类成分,是其发挥药效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防风提取物及色原酮类单体成分均有解热、镇痛、镇静作用。1化学成分分析防风中含有少量挥发性成分、色原酮成分、香豆素类成分、多糖类成分、有机酸类成分和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中添加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对预煮肉鸡胸肌和腿肌中脂肪稳定性的影响。给试验鸡饲喂半头份的生育酚和三烯生育酚混合物(Oryza1,Oryza2)或半头份全合成α-生育酚醋酸盐(Toc1,Toc2),其中Oryza1组与Toc1组,Oryza2组与Toc2组日粮中生育酚含量基本相同。试验结果表明,在胸肌和腿肌中不能检测到三烯生育酚,在日粮中添加三烯生育酚降低了肌肉中α-生育酚的浓度,Oryza1组对肌肉中生育酚含量及其脂肪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而Oryza2组、Toc1组和Toc2组提高了胸肌和腿肌中α和γ-生育酚含量,并提高脂肪的稳定性,这种提高只是因为生育酚的抗氧化作用。在含有生育酚的饲料中添加三烯生育酚,并不能增强预煮鸡肉脂肪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建立了鱼饲料中17α-甲基睾丸酮的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该方法以甲醇提取样品中的甲基睾酮,3β-甲基-17β-羟基-5-雄烯-7-酮为内标;梯度洗脱,流动相分别为水-乙腈溶液(80:20,V/V),流速0.5 ml/min;柱温40℃,DAD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甲基睾酮的平均保留时间为11.29 min(R.S.D=0.20%),内标为8.68 min(R.S.D=0.19%)。结果表明,在7.5~6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拟合度为0.999 8,回收率在94%~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97%~3.21%。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伊犁马对补喂不同水平α-酮异己酸的吸收及其某些相关代谢,采取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选取20匹年龄为1岁,体重(295.25±25.15)kg的伊犁马,分成4组,每组5匹。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喂6、12、18 gα-酮异己酸,进行为期25 d的试验。在试验第25天采集血液样品。结果表明:(1)随着α-酮异己酸补喂水平的增加,血浆中α-酮异己酸浓度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补喂α-酮异己酸1 h后各试验组血浆α-酮异己酸浓度分别提高了11.2%、7.86%和21.51%,且均达到了峰值(P>0.05);(2)随着α-酮异己酸补喂水平的增加,血浆中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的变化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补喂前0 h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呈下降趋势,补喂后1、2、4 h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均有所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浆α-酮异己酸和β-羟基-β-甲基丁酸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浆亮氨酸浓度分别提高了22.40%和22.24%(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血浆异亮氨酸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缬氨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Ⅲ组血浆赖氨酸、甲硫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酰胺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血浆5-羟色胺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Ⅲ组血浆三甲基组氨酸浓度降低了18.74%(P>0.05)。补喂α-酮异己酸提高了伊犁马血浆α-酮异己酸浓度,且各试验组均在补喂后1 h达到峰值;提高了血浆β-羟基-β-甲基丁酸和亮氨酸的浓度。通过补喂不同水平的α-酮异己酸,改变了伊犁马对某些氨基酸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液质联用分析黄毛耳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毛耳草是民间常见的一种草药,其所含化合物主要有环烯醚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甾醇类、糖苷类等几种类型.该试验采用LC-MC方法对黄毛耳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出了芦丁和异鼠李素-3-0-[6-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2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共分为2个试验。旨在评估在公猪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鱼油对其生产性能和精液质量的影响。试验1在研究机构中进行,44头公猪被随机分为4个日粮组,其中每头每天饲喂2.5kg的基础日粮和追加一部分添加剂.根据追加添加剂的不同类型将其分为4个日粮组,分别为:1)添加62g的氢化动物脂肪(n=12头公猪);2)60g含有18%DHA和15%EPA的鲱鱼油(n=11头公猪);3)60g含有33%DHA和6.5%EPA的金枪鱼油(n=11头公猪);4)60g的鲱鱼油和每千克添加2mg的生物素(n=10头公猪)。连续3个阶段采集公猪的精液,阶段1(每周2次,连续4周);阶段2(每日采集,连续2周);阶段3(每周2次.连续10周)。试验2在商业猪场中进行,222头公猪被随机分成和试验1前3组相同的处理组:在6个月的试验期间.每周2次采取公猪的精液。结果显示.尽管公猪日粮中添加鱼油可以改变精子中脂肪酸的组成.但却对公猪精液的质量或者精子的活率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畜牧业生产中蛋白质饲料缺乏的问题,我所科技人员用科学的方法,从蚯蚓中提取出了“蚯体复合氨基酸溶液”,经江西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分析,溶液中含有5种必需氨基酸,9种非必需氨基酸,我们用这种复合氨基酸溶液做了饲养生长肥育猪的试验。一、试验材料供试猪为杜洛克公猪与贛州白猪(母猪)的杂一代仔猪。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维生素D添加形式对种用公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取16头18月龄的约克公猪,随机分成2组,2组饲粮中分别含有50μg/kg维生素D3(VD3)和25-羟基维生素D3(25-OHD_3),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与VD3组相比:1~16周,25-OHD_3组公猪精子活力和每次射精的有效精子数显著提高(P0.05),而精子畸形率显著降低(P0.05);第112天,25-OHD_3组血浆钙离子(Ca2+)和雌二醇含量及芳香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精清25-OHD_3、Ca2+、果糖含量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25-OHD_3组芳香化酶、维生素D 25-羟化酶、维生素D 24-羟化酶和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与同等水平VD3相比,种公猪饲粮中添加25-OHD_3能更有效增加血浆维生素D含量,从而改善精子的形态和运动能力,提高公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生姜提取物的抗菌作用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根茎,性辛热,具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的功效。生姜有辣味香气,有刺激味,能增强食欲,兴奋胃肠平滑肌和呼吸中枢,促进消化液分泌的作用。生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为各种挥发性油以及姜辣素。挥发性油含量为0.9% ̄2.0%,其主要成分为姜烯、姜醇、没药烯、α-姜黄烯、甲基庚烯酮等。姜辣素主要成分为姜油,是黄色油状液体,味辣而苦,姜辣素可分解为姜烯酮、姜酮、姜萜酮等混合物。此外生姜中还含有天门冬素及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等物质。早期的药理实验证明,生姜具有发表、散寒、止呕、开痰之功效,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咳…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抗家畜脑包虫病藏药方剂中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方剂中含有β-细辛脑(50.74%)、石竹烯(10.75%)、己酸(1.77%)、α-蒎烯(0.74%)、正十八烷、吖啶黄等成分,其中细辛脑、吖啶黄、α-蒎烯、己酸和正十八烷等成分对寄生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据《园艺学报》2016年第10期《新疆杏果实发育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及其特征成分的确定》(作者卢娟芳等)报道,以5个新疆主栽杏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GC-MS法检测分析其香气物质,共检测到154种香气物质,其中58种含量较为丰富。成熟期对果实香气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有显著影响。随果实发育,芳樟醇、α-萜品醇、香叶醇、β-月桂烯、罗勒烯、2-己烯醇、苯乙醛和己醛的含量均迅速下降,而β-紫罗兰酮、香  相似文献   

18.
α-法尼烯的合成及α-法尼烯合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在苹果等虎皮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利用Tail-PCR技术克隆了青香蕉苹果中α-法尼烯合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长度为1235bp。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该启动子序列含有明显的启动子特征序列TATA-box和CAAT-box,还有含有GARE-motif,TATC-box,TGA element等赤霉素和生长素等激素响应元件,HSE,ARE等热胁迫响应元件,大量的光反应元件G-box,GA-motif,GAG-motif,以及MYB结合位点MBS。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可能受到激素、温度和光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与动态     
《养猪》2003,(5)
公猪不去势肥育的显著优点是生长快、饲料转化效率高和能生产出少脂肪高瘦肉率的胴体,因而在澳大利亚一些养猪业主利用公猪肥育增加养猪利润,已有30余年历史。但是,公猪肉的食用品质明显降低。公猪肉(主要在脂肪中)由于含有雄烯酮(androstenone,系睾丸中产生的雄性激素)和甲基吲哚(skatole)而具有公猪膻味,Hennessy和Wan(1993)研究表明,10%~15%的公猪肉在烹调时会表现公猪膻味。此外,公猪肉肌内脂肪含量低,因而其口感多汁性、软硬度和风味也很差。手术去势的阉公猪肥育,可以消除公猪膻味,增加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改善猪肉的食用品质。但是阉…  相似文献   

20.
采用3种提取方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将其添加入卷烟中评吸评价,评价最好的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的杨梅叶精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辩仪分析检测杨梅叶精油成分和主要香味物质。共检测出84种物质,烯烃类物质46种,醇类物质16种,酮类物质8种,醛类物质5种,酯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1种,烷烃物质1种和酰类物质1种,其中β-石竹烯(40.16%)和α-葎草烯(28.023%)含量最高。检测出46种香味成分,综合分析表明β-石竹烯、α-白菖考烯、氧化石竹烯和α-葎草烯是杨梅叶精油的关键特征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