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6种常见沉水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效果。[方法]利用苦草、金鱼藻、穗状狐尾藻、菹草、轮叶黑藻、伊乐藻6种常见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分析不同沉水植物对水体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和动态规律。[结果]6种沉水植物均能够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且均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与其他几种沉水植物相比,苦草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4+-N)浓度;试验结束时,苦草组植物生物量最大,但均集中于水体底部。[结论]6种沉水植物中,苦草更适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2.
不同沉水植物及其组合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沉水植物及其组合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方法]通过静态模拟试验,对3种不同的沉水植物(轮叶黑藻、苦草、粉绿狐尾藻)及其4种组合方式(苦+轮、苦+粉、轮+粉和苦+轮+粉)对水体中NH3-N、TP和COD_(Mn)的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单一沉水植物中,苦草对水体中TP和COD_(Mn)的净化效果相对较好,最大去除率分别达52.3%和43.2%,轮叶黑藻对NH3-N净化效果最佳,最大去除率达60.3%。4种组合方式中,苦+轮的水质净化效果相对最佳,对水体中NH3-N、TP和COD_(Mn)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62.6%、58.6%和40.2%。[结论]综合分析3种沉水植物及其组合方式对NH3-N、TP和COD_(Mn)的平均净化效果,轮叶黑藻、苦草、苦+轮和苦+粉的综合净化效果较好,表明轮叶黑藻、苦草、苦+轮和苦+粉更适合作为水体原位修复的种植植物。  相似文献   

3.
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静态试验,研究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llata)3种沉水植物夏秋两季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效果秋季好于夏季,菹草的去除效果最好。2)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效果夏季好于秋季,轮叶黑藻的去除效果最好。3)植物正常生长能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植物腐败死亡会导致水中溶解氧迅速降低。4)植物的腐败死亡对水体中总氮含量影响不大,对总磷含量的影响大。5)总磷的去除率与水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克氏原螯虾摄食对沉水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室外模拟试验,研究克氏原螯虾摄食对4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影响。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摄食对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有一定影响,试验结束时,对照组中的沉水植物总生物量增加了27.2%,55、75、95 mm螯虾组中的沉水植物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0.2%、50.9%、66.9%,沉水植物的生物量随克氏原螯虾体长的增加而降低。克氏原螯虾对轮叶黑藻株高的影响最为明显,对苦草株高的影响较小。不同形态克氏原螯虾均喜食轮叶黑藻,对轮叶黑藻的摄食喜好程度优于篦齿眼子菜和竹叶眼子菜,对苦草的摄食选择性最低。由结果可见,克氏原螯虾的入侵严重地影响沉水植物的群落结构,从而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功能,应加强对其种群动态的监测,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5.
刘云  张木兰  陈灏  张永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85-10988
[目的]探寻有效的轮叶黑藻芽孢预处理技术。[方法]采用80μW/cm^2紫外光照射、40kHz超声波处理2种方式对轮叶黑藻芽孢进行预处理,并观察其在TP浓度为0.1mol/L、TN浓度为4.0mol/L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萌发、生长情况。[结果]结果表明,紫外预处理能够提高轮叶黑藻芽孢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超声预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而可溶性糖含量略有降低。随着芽孢生长,2组轮叶黑藻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略低于对照;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大,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种预处理方式下轮叶黑藻的生长指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紫外组与对照组相比,生长25d后其生物量增加0.18g/ind.,植株高度增加4cm,平均分枝数增加0.33个;超声组与对照组相比,只有发芽率增长比较显著,从83%提高到100%。[结论]紫外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轮叶黑藻芽孢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防除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效果和使用剂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辐203为供试水稻品种,施药试验设8个处理,4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纽设计,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施药时稗草处于2.5~3.5叶期、千金子处于1.5~2.0叶期。[结果]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稗草和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用药量900~1800g/hm^2。施药后45d对禾本科杂草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93.64%~94.86%和93.89%~95.12%,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氰氟草酯EC750mL/hm^2、50%二氯喹啉酸WP450g/hm^2及人工除草处理。[结论]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防除效果显著,其经济有效用量为900g/hm^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湖北省感湖菱群落的水生植物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垂直结构以及各种类的相对频度、相对生物量、优势度.结果表明:2002年,感湖菱群落共分布有水生植物20种.相对频度、相对生物量与优势度最高的种类均为野菱.其次是双角菱;该群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3025.单位面积生物量是2183.8g/m^2(鲜重);群落明显分为两层,浮叶植物层与沉水植物层,浮叶植物层的主体为野菱与双角菱,其优势度分别为21.59%和18.22%,沉水植物层的主体是密齿苦草、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其优势度分别是11.46%、8.36%和8.15%;在水深1.0~3.5m的范围内,菱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小,单位面积生物量则随水深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8.
郑博颖  郑云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87-18288
[目的]调查衡水湖沉水植物的分布情况及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方法]2007~2008年早春及不同季节多次进行调查,统计生物量较大的沉水植物。采集生物量较大的沉水植物,置于HPG-400光照培养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后,用水杨酸法测定培养液中NO-3-N含量,用DDSJ-308A型电导仪直接测定培养液的电导率。[结果]衡水湖目前分布量最大且面积最广的沉水植物主要有菹草(Potamagoton crispus)、轮叶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灯笼草(Clerodendrum fortunatum)。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NO-3-N含量:灯笼草〉菹草〉轮叶狐尾藻,电导率:灯笼草〉轮叶狐尾藻〉菹草。[结论]结合实地调查推测,灯笼草是造成衡水湖近几年7、8月在鸟区等游览区出现臭味,鱼苗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环境监测提供灵敏的监测指标及指示植物。[方法]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了菹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而研究了Cu^2+胁迫下菹草叶绿素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对照组的菹草叶片始终呈翠绿色。Cu^2+浓度为1.0mg/L时,第2天菹草老叶褪绿,第3天菹草嫩叶开始褪绿,第4天菹草芽心褪绿。0.5mg/L Cu^2+处理8d对菹草的影响不明显。在5种不同浓度的Cu^2+胁迫下,菹草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愈加明显;菹草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且其含量与胁迫时间和Cu^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菹草能提供灵敏的监测指标.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植物使用。  相似文献   

10.
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宁波地区的山区和平原25处样地水体进行乡土沉水植物调查,结果共发现轮叶黑藻、苦草、穗状狐尾藻、眼子菜、微齿眼子菜、篦齿眼子菜、小眼子菜、菹草、小茨藻、金鱼藻等5科6属10种乡土沉水植物;乡土沉水植物所处区域的水质变化范围较大,水质类别从II类至劣V类均有,沉水植物所处的山区水体水质明显优于平原水体;沉水植物分布区域的底质以砂泥质最多,底质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等平均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泥质砂泥质砂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改善惠州西湖水质的有效途径。[方法]于2007年5~10月对惠州南湖(西湖子湖之一)生态修复中试区的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工程区水体中总磷和总氮含量分别降低54.47%和52.67%,叶绿素含量也降低78.59%。水体由浑水态转变成清水态,透明度由原来的30 cm厚提高到150 cm厚。营养指数下降28.5%,营养盐含量大幅度降低,生态链的多样性提高2~3倍。沉水植物增长迅速,其覆盖率达50%~60%,其中苦草生物量为2.2 kg/m2,黑藻生物量为9.6 kg/m2,说明工程区有向原生演替的趋势。[结论]沉水植物的恢复与重建是改善西湖水质的关键。恢复并建立相对复杂的水生态系统,是解决惠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不同沉水植物对水质净化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和常绿苦草4种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但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常绿苦草的综合净化效能最强,对TN、TP和CODMn的净化率分别为65.1%、57.7%和17.3%,马来眼子菜次之,黑藻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3种不同基质对苦草净化水质效果的影响程度.[方法]通过静态模拟试验,对苦草在不同基质材料(磨石、碎石和鹅卵石)下净化水体中的NH3-N、TP、CODMn和改善水体DO的效果及其生物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采用磨石时,苦草对水体中NH3-N、TP、CODMn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45%、94.31%和68.97%.在试验第18天和第35天时,基质组的水体中DO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18天时苦草+磨石的水体中DO浓度较高,最高达到了14.04 mg/L;第35 d天时苦草+鹅卵石的水体中DO浓度较高,可达到13.52 mg/L,明显高于苦草对照组的12.72 mg/L.各基质组的生物量也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鹅卵石组生物量增量最大,达到了4.841 g,其次是磨石,最后是碎石.[结论]该研究表明基质是影响沉水植物的环境因素之一,能一定程度地提高沉水植物的净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Cd、Zn交互作用对沉水植物吸收积累P、Cd、Zn的影响。[方法]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模拟Cd、Zn重金属污染和P富营养化污染环境,研究P、Cd、Zn交互作用对沉水植物吸收积累P、Cd、Zn的影响。[结果]对于黑藻施加P浓度为1mg/L范围内,P与低浓度Cd、Zn之间为协同关系,施加P促进植物体对Cd、Zn的吸收积累。对于伊乐藻在P浓度为5~50mg/L时,P与高浓度Cd、Zn之间为拮抗关系,随着P浓度的增加,植物体内Cd、Zn含量呈下降趋势。黑藻与伊乐藻对P的吸收积累有一个平衡态,约为20~23mg/g。[结论]湖泊环境中当重金属及富营养化污染同时存在时,重金属对植物的胁迫是污染的主要因素,而富营养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这种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合理的群体密度,以提高黄岩小芥菜个体的商品性和群体的综合生产力。[方法]以"黄岩小芥菜-1"为材料,研究秋季在大棚和露地2种栽培模式下,不同栽培密度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秋季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用种量为1.0 g/m2时,产量最大,达40 456.5 kg/hm2;经对用种量模拟优化,当用种量为1.2 g/m2时,达理论最大产量。而露地栽培用种量为1.5 g/m2时产量最大,为37 609.5 kg/hm2;经模拟优化,当用种量为1.8 g/m2时候,达理论最大产量。[结论]大棚栽培的植株性状整体优于露地栽培;影响单株产量和群体数量的因素是单株叶面积。  相似文献   

16.
薹油两用油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薹油两用油菜"杂780"的高效栽培措施。[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播期:8月25日、9月5日和9月15日,3个密度:75 000、112 500和150 000株/hm2,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杂780"菜籽、菜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早播能显著提高菜籽和菜薹产量,早播菜薹平均产量分别比中播、迟播的高4.6%和76.0%;在一定范围内,菜薹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播期和密度组合中,早播、高密度时菜籽产量最高,为3 486.0 kg/hm2;中播、高密度时菜薹产量最高,为13 290.0 kg/hm2。早播油菜纯收入9 670.44元/hm2,比中、迟播分别高27.2%和216.0%;高密度时纯收入为9 726元/hm2,比中、低密度分别高25.6%和239.0%。[结论]"杂780"在9月5日前播种,密度为112 500~150 000株/hm2时,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7.
观赏羽扇豆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观赏羽扇豆繁殖技术,供生产借鉴。[方法]以LupinusGallery、LupinusMinaretie、LupinusRussell Prize、Lupinus arboreusBlue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结果]结果表明,9月中下旬播种,发芽率最高可达97%,营养土配方以泥炭土∶珍珠岩∶河沙=2.0∶1.0∶0.5最佳。组织培养繁殖中,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以MS+0.5 mg/L6-BA+6 g/L琼脂+45 g/L白糖最佳;增殖培养基中,培养基以MS+0.5 mg/L6-BA+0.8 mg/LGA3+2 g/LAC+6 g/L琼脂+45 g/L白糖最佳,繁殖系数大6;生根培养基以1/2 MS+0.25 mg/LNAA+6 g/L琼脂+45 g/L白糖最佳。扦插繁殖难度大,成活率低。[结论]播种繁殖是传统的广泛采用的繁殖方式,组织培养繁殖可大大提高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个体形态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品种个体发育动态的影响,明晰它们对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效应,为黄河流域冀东棉区棉花种植的播期和密度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以超短季抗虫棉546系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播期(播期Ⅰ:5月20日,播期Ⅱ:6月2日,播期Ⅲ:6月14日)和密度(低密度:12万株/hm2,中密度:15万株/hm2,高密度:18万株/hm2)处理对其个体生长发育动态的影响。[结果]不同的播期和密度处理对超短季棉546系的个体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播期的影响效力要高于密度的影响效力,而播期对于棉株个体果枝数量发育的影响效力又明显高于对主茎伸长生长和加粗生长的影响效力。[结论]在黄河流域的冀中棉区对超短季棉546系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期和密度的调控,有效地促进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夯实其产量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验新品种皖豆24的增产效果,提升安徽省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方法] 于2006~2008年在龙亢农场,选择标准化农田试种皖豆24。[结果] 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00~37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对皖豆24的增产效果最佳。皖豆24在淮北地区的适播期是5月25日~6月15日。皖豆24在高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75~90 kg/hm^2,每公顷留苗22.5万株;在低肥水田块的播种量为90~105 kg/hm^2,每公顷留苗27万株。出苗前常用除草剂和用量为:50%乙草胺0.75~1.125 L/hm^2或75%封净045~075 L/hm^2兑水450~600 kg。用缩节胺0.3 L/hm^2兑水300 kg或者15%多效唑0.75 kg/hm^2兑水600~750 kg喷施防止倒伏。花荚期用0.2%硼砂1.5 kg/hm^2和0.03%~0.05%钼肥0.75 kg/hm^2兑水450~600 kg叶面喷施可提高产量。皖豆24在试种区大面积增产增收。[结论] 皖豆24是优质夏大豆品种,适合在安徽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播种期、播种密度对扬农啤5号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期播种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从播种到拔节期,播种密度越大,叶面积指数越大。从齐穗期开始,密度在120万~300万株/hm2,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直线上升;密度在300万~360万株/hm2,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直线下降。[结论]倒3叶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所以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大,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是有利的。据此可见,扬农啤5号播种密度在300万株/hm2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