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索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的最佳施磷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籽粒维生素E的含量,改善其品质。[方法]选用黑农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g基础上,设4个施磷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0(P1)、0.033(P2)、0.067(P3)、0.100(P4)gP2O5,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维生素E的含量。[结果]同一品种大豆P3处理下其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P1、P2、P4处理,黑农37、黑农44、黑农483个品种大豆P3处理籽粒总维生素E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96%、16.55%、14.02%;在P2处理下,3个品种中的黑农37籽粒维生素E含量最高;在12个处理组合中黑农44的P3处理总维生素E含量最高,3个大豆品种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试验中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的维生素E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大豆籽粒的维生素E含量。  相似文献   

2.
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其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HN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HN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HN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 g、0.02 g、0.04 g、0.06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HN37与HN44两个品种都表现为S2处理含量最高,HN48在S3处理下含量最高,3个品种都是适宜的硫素有利于提高总异黄酮含量;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在4个施硫条件下均表现出HN44含量最高,其次是HN37和HN48;在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中,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峰值出现在HN44的S3水平下;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可有效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施氮对大豆植株氮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采用两个品种,设置3个氮水平,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大豆植株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氮肥的反应不同,黑农48的蛋白质含量高于黑农44,黑农44和黑农48的各器官全氮含量变化为:籽粒>叶>茎>叶柄;在N50处理下大豆各器官全氮含量最高;蛋白质含量N50处理最高,N100处理对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蛋白质含量低于N50处理,N0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最低;黑农48的需氮量高于黑农44,增施适量氮肥能提高大豆氮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柏岩  葛菁萍  祖伟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872-3877
【目的】研究不同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千克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千克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 g),采用SDS-PAGE电泳法测定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和含量。【结果】3个大豆品种7S球蛋白由α′、α、γ、β4个亚基组成,11S球蛋白由酸性亚基和碱性亚基组成;各种亚基分子量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东农42和合丰25两个品种7S、11S球蛋白和各种亚基含量P3处理最高,东农46 P2处理最高;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7S、11S球蛋白和各种亚基含量始终是东农42最高,东农46最低,合丰25处于二者之间;3个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及各种亚基含量在品种间和施磷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各种亚基组成没有影响,对分子量影响很小。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和亚基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球蛋白和亚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处理下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高产大豆品种新大豆1号、石大豆1号和黑农40,设A1(不施氮)、A2(施纯氮180 kg/hm2)、A3(施纯氮360 kg/hm2)和C1(15万株/hm2)、C2(30万株/hm2)等处理,利用蒽酮法测定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层次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期表现为下层早于中层,中层早于上层;不同大豆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均为高氮中氮低氮;不同密度处理下各大豆品种不同冠层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结论]除品种本身具有高产的遗传特性外,高产大豆品种产量水平的表达还需要配以相应的肥水组合等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宋伟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72-12574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春大豆苗期抗旱类型,筛选抗旱资源,为黑龙江省选育抗旱春大豆品种提供优异亲本。[方法]利用干旱反复法对黑龙江省78份春大豆材料进行干旱胁迫,采用盆栽试验,每盆(50em×30cm)保苗10株,每处理3次重复,对照土壤含水量为80%,在大豆3初复叶时进行胁迫,通过调查幼苗的存活率确定不同材料的抗旱类型。[结果]78份供试材料中,抗线号、龙字号、大豆品种和黑河号品种抗旱和不抗旱类型分布比例相差不大,而黑农号大豆品种全部属于抗旱型材料,合丰号和绥农号大豆品种抗旱类型居多,垦丰号和垦豆号品种全部属于非抗旱类型。[结论]耐旱品种有抗线5号、黑农51、黑农52、黑农60、黑农61、龙小粒豆2号、龙青大豆1号、龙黑大豆1号、合丰48、合丰50、合丰51、合农62、绥农28、绥农30、垦丰7;较耐旱品种有抗线4、抗线6、抗线7、黑河43、黑河50、黑河51、黑河53、黑农38、黑农44、黑农48、黑农62、黑农64、黑农65、龙小粒豆1号、合丰35、合丰56、新合丰25、绥农15、垦丰11。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接种摩西柄嚢霉(F. mosseae)对连作大豆籽粒异黄酮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把F. mosseae应用于连作大豆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垦丰16’(中间型品种,KF16)、‘黑农44’(高脂肪型品种,HN44)和‘黑农48’(高蛋白型品种,HN48)作为试验材料。试验采用盆栽,每盆装风干土12.5 kg,土壤为连作0年(CK)、1年(L1)、2年(L2)的大豆大田土壤。每盆接种F. mosseae菌剂200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成熟大豆籽粒中异黄酮以及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F16、HN44和HN48分别在L1,L2,L2时,异黄酮含量最高。KF16、HN44和HN48脂肪酸含量随连作年限增加而降低。接种F. mosseae可以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降低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α-生育酚含量水平不同的两个大豆品种北丰9(高)和龙选1号(低)为试验材料,在大豆生殖生长期利用光照培养箱以三个温度处理(28~34℃、22~28℃、16~22℃),研究不同温度对大豆茎、叶、荚皮、籽粒维生素E含量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大豆茎中α-生育酚、γ-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降低(P0.01),叶片中α-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降低(P0.01),籽粒中γ-生育酚、δ-生育酚和维生素E总含量降低(P0.01),而籽粒中α-生育酚增加(P0.01)。中等温度(22~28℃)更有利于大豆荚皮中δ-生育酚和VE总含量积累,而低温(16~22℃)不利于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积累。高温条件能提高α-生育酚从叶、茎和荚皮向籽粒中转化运输率(P0.01),有利于大豆籽粒中α-生育酚含量积累。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沈阳好好农场有限公司研制的S.B技术对大豆增产保质的效果,应用S.B增产剂处理黑农44和黑农48,采用品种(A)、S.B施肥(B)、掐尖时期(C)2×2×3复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B增产剂对黑农44和黑农48产量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其增产幅度由13.2%到22.15%,同时S.B技术起到了保持黑农44和黑农48品种品质种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山东地方鸡品种与高产蛋鸡品种之间蛋品质的差异。[方法]选取山东省3个地方鸡品种济宁百日鸡、汶上芦花鸡、莱芜黑鸡和引进的高产蛋鸡海兰褐鸡,进行蛋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山东地方鸡的蛋黄比例、蛋形指数和蛋壳强度均显著高于海兰褐鸡(P〈0.05),而平均蛋重和哈氏单位显著低于海兰褐鸡(P〈0.05)。山东地方鸡鸡蛋内的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及亚油酸含量都显著高于海兰褐鸡(P〈0.05),但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在地方品种与海兰褐鸡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该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鸡蛋品质的差异,为今后蛋鸡品种的改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梯度堆肥添加对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黑农35作为供试大豆品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堆肥添加量1.5、3.0、6.0 kg/m~2,以不添加堆肥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堆肥添加量对土壤含水量、p H、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大豆的不同生长发育期及梯度堆肥添加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TN、TP、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以及大豆产量。其中,1.5和3.0 kg/m~2的堆肥投入量对有机质、TN、TP、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均有一定的提升,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堆肥投入量为6.0 kg/m~2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最为显著。[结论]松嫩平原大豆生产中推荐堆肥添加量为6.0 kg/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生育后期根系伤流液中氮素等养分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生理依据。【方法】以3种不同产量水平(低、中、高产)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栽培管理条件相同,测定开花期(R2期)、结荚期(R4期)和鼓粒期(R6期)大豆根系伤流强度及伤流液中氮素(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氨基酸)以及磷、钾、钙和钠等养分含量。【结果】整个生育后期高产大豆品种根系伤流强度、总氮、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中、低产品种,平均值分别高13.4%和24.0%、31.9%和74.2%、46.3%和81.0%。根系伤流液中硝态氮含量高于低产品种,平均值高19.9%;铵态氮含量低于低产品种,平均值低16.5%;根系养分元素磷、钾、钙含量均高于中、低产品种。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品种伤流强度的最高值均出现在R4期,R4期籽粒产量与伤流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65**);根系伤流液中总氮和氨基酸含量在R2期达最高值,磷、钾在R4期含量最高。【结论】在开花期以后,高产大豆品种根系代谢旺盛,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活力,这可能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1970年利用当地优良推广品种黑农16(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日本高产高蛋白品种十胜长叶杂交,经多代选育鉴定育成黑农35,199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92年已累计推广近700万亩,并已大量出口。选育高蛋白高产大豆品种,在选择亲本时要选择高产性状突出、综合性状好的亲本,同时亲本之一蛋白质含量应较高,这样易于成功。为了提高大豆产量,必须选育秆强不倒的品种,可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和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杂交;利用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之间进行杂交;用钴60等射线处理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利用农家品种中的矮秆材料。对大豆后代材料可用不同肥水条件进行鉴定,同时用北育南繁、温室加代等措施来缩短育种年限。在大豆育种中要利用和保存好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钙对酸性土壤5个品种莴笋(润农、挂丝红、双尖、二白皮、尖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使各品种莴笋产量提高且达显著(极)差异;施用钙肥二白皮莴笋品质提高明显,硝酸盐含量在5个品种中最低,维生素C在低肥、高肥处理中含量最高,可溶性糖、氨基酸含量在施钙水平下有所降低;挂丝红莴笋在4个处理中产量均为最高,并以N20P5K15Ca37处理的莴笋品质好,硝酸盐含量降低8.5%,维生素C含量增加32.9%,可溶性糖含量增加45.3%,氨基酸含量增加125.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磷酸二铵施肥水平和单混种植处理对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和普通品种辽豆11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规律的影响,比较磷酸二铵施肥量对单播和混播种植条件下大豆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养分吸收与利用规律。【方法】于2012和2013年在盆栽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苗期施入磷酸二铵,施肥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0 mg·kg-1干土;100 mg·kg-1干土;200 mg·kg-1干土。2个种植类型,分别为单一种植方式:各品种单播;混合种植方式:同一盆中各品种按1﹕1种植。在大豆的开花期(R2)、鼓粒中期(R6)和生理成熟期(R8)取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按器官分开后,在105℃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干物质重量。留小样粉碎后,用浓H2SO4-H2O2法消煮,消煮液中的氮用凯氏定氮仪(KN520)测定,磷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UV-2450),钾用火焰光度计(PEAA800)测定。【结果】品种间和种植方式间大豆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存在显著差异。开花期至成熟期超高产大豆积累更多的氮、磷、钾,并具有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和氮、磷收获指数。施肥量的增加均使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植株养分百分含量增加,且超高产品种增幅较大。200 mg·kg-1施肥水平下,开花期超高产品种的茎秆和叶片的氮素百分含量增幅较普通品种高出66.9%和30.5%,磷素百分含量差异幅度达28.1%。鼓粒期,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间荚皮、籽粒的磷素百分含量差异随施肥水平的增长而增加。成熟期,品种间钾素百分含量差异幅度在高肥水平下达到18.6%。在混播和施肥处理下超高产大豆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显著高于普通品种。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混播时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下降,磷、钾收获指数均增加。混播使得超高产品种与普通品种的养分利用效率、养分收获指数的差异性增大,在中肥(100 mg·kg-1干土)和高肥(200 mg·kg-1干土)水平下差幅更明显。中肥和高肥水平下,混播时超高产品种的氮、磷利用效率分别比普通品种高出13.6%、14.2%和2.1%、10.4%;品种间钾素利用效率差异由单播时的4.9%增至10.8%。【结论】施肥会增强超高产大豆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转运能力。不同品种间竞争时,超高产品种在施肥量充足的条件下具有更强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大豆根形态和根分泌物特性与磷效率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土培和水培试验 ,对不同大豆品种进行了根系形态及根分泌物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大豆在耐低磷特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品种差异 ,其中大豆品种南雄 36号有较高的耐低磷能力 ,在低磷 (P0 )胁迫条件下其苗期整株生物量为 1 5 0g/株 ,显著高于博罗 5 8号 (0 92g/株 )和博罗 61号 (1 0 3g/株 ) 在不同磷处理下 ,大豆的根冠比、主根长、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有变化 ,但品种间缺乏明显一致的规律性 ,表明这些性状不一定适合作为大豆磷效率比较的特异性指标 磷胁迫时大豆总酸和H+的分泌量较正常供磷条件下高 ,其中南雄 36号在磷胁迫时总酸分泌量为 0 93μmol·g-1·h-1,显著高于博罗 5 8号 (0 60 μmol·g-1·h-1)和博罗 61号 (0 63μmol·g-1·h-1) 此外 ,南雄 36号在低磷胁迫下草酸和乳酸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另外 2个品种 ,表明该品种对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有一定的遗传潜力 ,具有较高的磷效率  相似文献   

17.
氮肥施用对杂交大豆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探索杂交大豆在不同氮肥因素水平下的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杂交大豆杂优豆1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高产大豆蒙91-413为对照,设置5个水平3次重复的氮肥处理,进行杂交大豆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终花期时杂优豆1号的分枝数在氮肥水平为90 kg/hm2的C、E处理中分别为7.0和7.4,在氮肥水平为45 kg/hm2的B、D处理中分别为6.4和6.8,在未施氮肥的A处理中仅为6.2;杂优豆1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在氮肥水平90 kg/hm2的C、E处理中分别为104.0个和105.4个、188.0粒和201.0粒2、9.8 g和31.3 g,在氮肥水平45 kg/hm2的B、D处理中分别为95.8和98.8个1、65.7和166.6粒2、6.6和27.0 g,未施肥的A处理中分别为83.9个、141.3粒2、4.8 g。杂优豆1号在C、E和B、D处理中的小区产量分别为4.284、.38和3.813、.82 kg,比A处理增加21.2%、24.1%和7.9%、8.2%。[结论]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杂交大豆单产,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