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香蜂花叶挥发性成分含量,探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香蜂花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GC-TOFMS仪分析测定,由同时蒸馏萃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分别提取的香蜂花叶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从同时蒸馏萃取物中分离出93种成分,鉴定出4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89.79%;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香叶醛(24.54%);从超声波辅助提取物中分离出67种成分,鉴定出31种成分,占化合物检出总量的92.26%;其中含有的最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0.80%)。[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前处理方法对丝束加香滤棒主要香味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丝束加香滤棒为研究对象,选择溶剂萃取和吹扫补集2种前处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检测。[结果]采用溶剂萃取前处理法检测到29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酯类、酸类化合物为主,采用吹扫补集前处理法检测到23种香味成分,主要以酯类化合物为主。2种方法检测到香味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吹扫补集前处理法中检测到的香味成分均为易挥发性化合物,而溶剂萃取前处理法则能检测到一些半挥发性物质或者挥发性较弱的物质。[结论]该研究为丝束加香滤棒主要香味成分的检测提供合理的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南五加皮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南五加皮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南五加茎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12种化学成分,得到酮类、醛类、酚类等不常见挥发性成分,在红毛五加皮、香加皮挥发油中未见,其中含量最多的是5羟-甲基-糠醛,相对含量为58.076%,其余各成分含量均未超过4.000%。[结果]为南五加皮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提取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为紫苏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动态逆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紫苏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MS分析和三角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逆流提取法共检测17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集中在后阶段出峰,主要是沸点相对较高的难挥发性成分;微波提取法共检测19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集中在中间阶段,主要是中等挥发性成分;超声波提取法共检测25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比较靠前,主要是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学成分.3种紫苏叶提取物香气类型基本一致,但超声波提取物香气强度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超声波提取技术更适合于紫苏叶易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甘草内生真菌GRE9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甘草内生真菌GRE9与宿主植物甘草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气相-质谱法分析甘草内生真菌GRE9发酵液和菌丝体挥发性物质。[结果]内生真菌GRE9发酵液及菌丝体既含有与宿主植物相同的挥发性成分,也含有特异性挥发性物质。[结论]甘草内生真菌GRE9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内生菌。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方法快速测定香青兰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香青兰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参照色谱峰和保留时间进行定性分析,并选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检测出5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有醛类(59.50%)、酯类(13.61%)、烯烃类(10.99%)、酮类(8.13%)、醇类(4.82%)、杂环类(2.82%)、呋喃类(0.13%)。[结论]该方法的使用具有试样用量少,省去了样品前处理过程,可以防止有机试剂带入的杂质对分析结果造成干扰,减少对色谱柱及进样口的污染,分析过程中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分离出样品中挥发性成分,适用于香青兰挥发性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陈雪  吴林  李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45-8647
[目的]研究越橘酒中主要香气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对3个地区越橘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3个地区的样品中共检测到主要挥发性物质40种,其中普遍存在的成分有21种。[结论]苯乙醇在所有样品中含量最高,是越橘酒香气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八月瓜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八月瓜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八月瓜的挥发性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结论]八月瓜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任竹君  罗亚男  王道平  陶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00-19102
[目的]检测罗勒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罗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53种化学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草蒿脑(64.55%),其次为甲基丁香酚(12.16%)、1,8-桉叶素(8.355%),T-荜澄茄醇(1.50%)、E-细辛脑(1.412%)、(E)-β-罗勒烯(1.028%)。[结论]罗勒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复杂,其中4种醚类化合物占74.455%、3种酚类化合物占12.208%、22种烯烃占5.401%,9种醇类化合物占1.751%、并含有少量的酮类、酯类、酸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10.
林杰  江汉美  卢金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65-166,199
[目的]分析杜仲和杜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这2种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杜仲和杜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杜仲叶中分离出40种化学成分,鉴定出19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72%;从杜仲中共分离出39种化学成分,鉴定出1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6.83%。杜仲和杜仲叶2种药材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都为壬醛,含量分别为17.47%、13.53%。[结论]杜仲与杜仲叶中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透骨香叶挥发油中水杨酸甲酯的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的透骨香叶挥发油中水杨酸甲酯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的透骨香挥发油中水杨酸甲酯不同,产于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的透骨香质量最佳,而产于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的质量较差。[结论]该方法检测时间短、技术成熟、准确高、重现性好,为拟定透骨香药材的含量测定方法及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赵文生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00-12102
[目的]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铺地柏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铺地柏挥发油提取率为0.68%,共鉴定出88种化合物,占分离物质的85.74%。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17.06%)、(-)-4-萜品醇(2.96%)、β-香茅醇(2.34%)、2-十一烷酮(8.35%)、3,7-二甲基-6-辛烯酸甲酯(5.87%)和α-杜松醇(4.07%)。[结论]该研究通过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铺地柏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箱式和柜式2种储存方式对烟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选择(SIM)技术对箱式和柜式2种不同储存方式下2个牌号(Ⅰ、Ⅱ)卷烟原料8种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2种储存方式下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及储存时间对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箱式储存的原料中挥发性有机酸含量普遍高于柜式储存,表明在箱式储存条件下,卷烟原料的挥发性有机酸能更好地生成和保留,由此说明,箱式储存效果明显好于柜式储存。箱式不同储存时间的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变化表明,8种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均随储存时间呈曲线变化,且在745 min时达到最高。[结论]在箱式储存条件下卷烟原料储存时间达745 min时有利于挥发性有机酸的产生和保留。  相似文献   

14.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73-18774,18776
[目的]对柳蒿芽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柳蒿芽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柳蒿芽挥发性物质中共分离出了69种成分,其中62种成分被鉴定清楚,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β-月桂烯(7.60%)、(顺)-1,8-萜二醇内醚(9.29%)、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7.02%)、(S)-顺马鞭烯醇(7.05%)、蒿醇(2.64%)、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4醇-乙酸酯(5.72%)、石竹烯(4.11%)、(Z)-β-法呢烯(10.61%)、大=牛儿烯D(8.07%)、α-佛手柑油烯(10.62%)等。[结论]通过对柳蒿芽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柳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朱小勇  林世炜  卢汝梅  李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76-13377
[目的]研究紫玉盘(Uvaria microcarpa Champ.ex Benth)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紫玉盘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9.70%,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棕榈酸、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已醇酯、双环吉玛烯和苯甲酸。[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紫玉盘叶挥发油的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脱油油樟叶化学成分预试及其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油樟资源,采用系统预试和专项预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脱油油樟叶的化学成分,并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脱油油樟叶中含有有机酸、酚、鞣质、黄酮、挥发油或油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还原糖、多糖、甙类、甾体、三萜、内酯、香豆素及其甙类化学成分,其中总黄酮含量为21.2mg·g-1。可见,脱油油樟叶含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其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小叶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叶丁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以采自河南嵩县车村镇的小叶丁香花为试材,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小叶丁香挥发油,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小叶丁香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占总量的85.332%。小叶丁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4-羟基-苯乙醇、油酸、棕榈酸、己内酰胺、苯乙醇、顺-氧化芳樟醇等,其中醇类化合物占所鉴定化合物含量的54.533%,酸类占21.413%,酚类占3.560%,酮类占6.346%。[结论]小叶丁香挥发油中含有大量的醇、酸类化合物,而没有其他挥发油中常见的萜类及萜的含氧化合物,表明其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烟草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建立一种测定烟草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方法]用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烟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并对这些游离氨基酸分别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氨基酸分析仪法能够分离检测烟叶中的23种游离氨基酸(除了蛋氨酸),其回收率均在78.86%~101.46%,标准偏差均在8%以内,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回收率。最优的氨基酸提取方法是:样品过60目筛,用0.005 mol/L的盐酸超声萃取30 min。对不同的烟叶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不同种类烟叶所含有的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烤烟和香料烟中所含的游离氨基酸以Pro为主,而白肋烟以Asn为主;只有白肋烟中含有氨基酸Tau,而烤烟和香料烟里面几乎检测不到。[结论]氨基酸分析仪法是测定烟叶中游离氨基酸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