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学  王思彤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4):15-15,70
针对黑龙江省森林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的不足,提出了黑龙江省森林生态补偿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建议,试图通过破坏者补偿、受益者补偿、补偿方式国际化等原则来完善黑龙江省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以促进区域行业之间发展的平等与和谐,实现森林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于现行生态补偿机制不完整,环境利益及其相关经济利益在保护者、破坏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之间分配不公平,故完善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生态补偿机制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湖南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湖南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补偿是缓解农业生产者生存发展权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权益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针对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在法律体系、补偿内容、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对农业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在各省市的区域性立法实践,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议,以增强我国资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质量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对于推动滨海湿地生态补偿实践、推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详细论述滨海湿地物质量补偿的理论体系,包括物质量补偿的定义、补偿原则及特点、主要补偿方式,以及补偿主体和客体等;并阐明了物质量补偿与生态修复之间的区别,对补偿参考系和补偿率等概念做了详细阐述。构建适用于我国产权机制的物质量补偿运行模式,将受损滨海湿地列入主要补偿客体,并为我国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提出对策建议:实行物质量补偿与价值量补偿相结合的多层次补偿模式;构建补偿率核算方法,开展物质量补偿评估试点;加强市场化交易模式,建立多元化补偿运行方式;完善滨海湿地生态补偿的立法和管理工作,保障政策有效性;增加滨海湿地生态补偿投入资金,加强滨海湿地科普教育等。  相似文献   

5.
选取宁波市城市供水水源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宁波城市供水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生态补偿现状,分析水源地生态补偿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实际情况,提出宁波市水源地生态补偿需要完善的内容和政策措施,为全面推进水源地生态补偿,缓解宁波市水源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水源地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来激励农业生态服务供给、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国际上针对农业生态补偿进行了大量有益实践,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本研究在大量文献和政策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农业生态服务的类型,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执行机制,包括补偿对象、补偿标准、价格机制和执行部门设置等关键环节。并进一步比较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与其他农业生态保护政策的特点以及适用的领域,认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在执行成本、政策可行性以及收入分配公平性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经验对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陈晶 《甘肃农业》2014,(24):20-22
区域生态补偿是从"区域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和实践生态补偿问题,是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受损者与受益者之间进行的公平性调控。生态移民是我国影响深远的区域人地关系协调行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对解决生态移民工程现实困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如何处理治理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水城县的生态补偿体制、机制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特点及效果,并分析了其对促进林区保护的重要性,为推行生态补偿体制、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是扶贫开发的新手段和新途径,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2012年金寨县生态补偿和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分别为1.122亿元、1.432亿元,以上补偿为扶贫开发提供资金支持、解决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之间矛盾、促进区域城镇化和产业化均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生态补偿存在补偿主体和类型有限、标准低、资源有偿制度有待完善、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扶贫协作、制度和效益评估方面,探讨金寨县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任世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81-7284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分工"的管理理念深化了区域环境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制度。多元的利益主体和复杂的补偿关系是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建构的难点。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在生态本底状况、政策配置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依据不同区域开发政策导向下的社会行业活动对两类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情势分别构建了相应的补偿关系模型。在补偿关系"理想型"的基础上,对区域生态补偿的设置制度(规范对象及补偿主体)、运行制度(补偿模式、方式和标准)和保障制度(资金制度、技术指标和激励制度)一一加以分析,从理论层面架构区域生态补偿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1.
王留锁  商东华  郝晓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96-11798,11810
辽宁省跨市供水普遍,全省有18个跨市供水水源地,以大伙房水源为例,分析辽宁省跨界水源地的发展困境,总结进行跨界饮用水源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跨界饮用水源生态补偿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株树桥水库是湖南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主要供应长沙东部地区的饮用水。结合实地调查,以株树桥水库饮用水源为对象,从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水库管理,以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经济作为切入点综合研究。目前株树桥水库面临着较大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压力,经济发展限于水源保护而受到巨大制约,迫切需要启动生态补偿机制。针对株树桥水库饮用水源地面临水资源需求缺乏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补偿方式单一、标准偏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优质水权市场,健全水源地监督管理机制和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胡其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703-1705
以浙江省台州市的水源保护区——长潭水库水源保护区为典型实例,分析了建立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建立了水源地生态补偿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长潭水库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分摊提出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分析昭通渔洞水库水源保护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生态补偿主、客体,对生态补偿相关方补偿标准作定量分析,并对补偿政策进行探讨,为解决库区经济发展和水环境生态保护的矛盾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公益林经济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森林的生态效益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但因受益而自愿付费的人很少 .该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的综述 ,阐明 :①建立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原则 ,补偿主体及补偿方法 ;②补偿对象 ;③补偿标准 ;④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质 .并结合对密云县密云水库上游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效益进行经济补偿案例分析 ,确定补偿主体及补偿对象 ;通过 4种补偿方案的比较 ,确定最终补偿标准和征收标准  相似文献   

16.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初探——以官厅水库流域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和难点,研究以官厅水库流域上游的河北省张家口市部分地区和下游的北京为例,初步探讨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目的是将张家口地区为保持官厅水库水资源的质量所做的贡献用货币的形式加以量化。研究应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等环境经济学的方法,计算了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中包含的上游地区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林地的建设与维护、污水处理厂运行等方面的投入,研究了上游地区林地发挥的涵养水源、减少水库泥沙淤泥等生态服务的价值,得出了流域下游的北京市应承担的生态补偿费用,即官厅水库下游的北京市应每年支付5.9亿元给上游的张家口市,可以增加稳定优质的水资源约1.5×109m3,减少上游地区直接排入河流的污水约1.02×109m3。  相似文献   

17.
马文斌  李建强  谭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62-1663,1673
针对我国在水源地生态补偿方面存在法律、政策上的差异,致使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这一情况,从公共产品产权理论出发,分析了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理论内涵,在详细分析重庆市水源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提出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政策建议。通过对重庆市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有助于加强我国水源地生态补偿的有效管理,对水源地管理和保护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安康市水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方式单一;资金支持相关法规不完备;相关地方法规系统不完善;保护者和受益者间权责不清;缺乏有效的配套基础制度;水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意识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康市水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延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42-18944,18951
在查阅相关资料及法律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分析中线工程水源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探讨适合当地实情的生态补偿原则,提出建立多元化补偿资金筹集渠道,并给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组织形式和保障措施建议,旨在促进南水北调中线水质保护和水源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