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根际促生菌(PGPR)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等微生物的生物修复作用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酿酒酵母耐铜基因CUP1编码铜金属硫蛋白(Cu-MT),对铜有很高的亲和性,可拮抗重金属铜毒性。为提高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修复能力,将酿酒酵母耐铜基因CUP1克隆至荧光假单胞菌。通过引物设计,将SD序列添加至酵母耐铜基因CUP1编码序列前端,PCR扩增得到约200bp的CUP1片段,克隆至测序载体pUC19,经测序证明正确后,胶回收CUP1片段连接到具有广泛宿主范围的柯斯质粒pLAFR3上,经三亲接合转移至荧光假单胞菌AS1.1381,得到重组菌株AS1.1381/pL3CUP1。铜实验表明,重组菌株AS1.1381/pL3CUP1的抗铜能力(6mM Cu2+)显著高于AS1.1381/pLAFR3(4.5mM Cu2+),重组菌株抗铜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铜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丽华 《种子》2006,25(11):63-65
利用不同浓度的CuSO4.5 H2O对玉米浸种,研究铜(Cu2+)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2+浓度小于10 mg/L时促进幼苗生长,高出这个浓度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当Cu2+浓度小于10 mg/L时,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MDA含量下降,高出这个浓度时则相反;随着Cu2+浓度增大,叶片和根系吸收Cu2+逐渐增加。CuSO4.5 H2O胁迫对根的生长和抗氧化系统及Cu2+的积累比茎叶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铜、镉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笃康  巴音山  赵玉 《种子》2012,31(9):108-111
以小麦种子为试材,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铜、镉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所选的胁迫浓度范围内,单一铜污染时,对小麦种子萌发初期有短暂的促进作用,小麦种子发芽率随着Cu2+浓度的升高,呈先升后降。在20 mg/L Cu2+处理时出现了毒性兴奋效应现象。铜、镉污染对小麦幼苗的苗长和根长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根据综合效应指标,铜、镉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形式为铜、镉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Cu2+对黄瓜、萝卜种子进行处理,观察种子的萌发率以及萌发后根芽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u2+对黄瓜、萝卜种子的发芽率、根长、幼苗生长具有不同的作用.低浓度Cu2+促进种子萌发,高浓度Cu2+抑制种子萌发.Cu2+对黄瓜、萝卜根长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对幼苗芽长的影响不大.Cu2+对黄瓜、萝卜根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对芽的影响.黄瓜和萝卜种子对Cu2+毒害具有较强的耐性,并且萝卜的耐性要强于黄瓜.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对铜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铜(Cu2+)胁迫下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2+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外源SA对Cu2+的影响有抵抗作用,表现为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SOD、POD的活性均升高,MDA及矿质元素的积累降低等.  相似文献   

6.
铜离子污染胁迫对蚯蚓重要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究铜离子(Cu2+)对土壤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生物蚯蚓的毒性作用,笔者研究了人工土壤中硫酸铜污染胁迫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u2+对蚯蚓CAT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且酶活随着染毒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随着Cu2+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对SOD呈现短暂抑制后,明显激活的作用。Cu2+会引起蚯蚓体内GSH-PX活性变化,但并不规律。3种抗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程度与土壤中给予的Cu2+浓度没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将啤酒废酵母制成一种新型的生物吸附剂,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铜。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pH值,以及铜离子浓度和酵母浓度条件下,啤酒废酵母对Cu2+的吸附能力。初步确定了啤酒废酵母对Cu2+吸附的最佳组合,即吸附温度为35℃,吸附时间为55 min,起始pH值为5,酵母的质量浓度为1 g/L,Cu2+质量浓度为22 mg/L,在此条件下啤酒废酵母对Cu2+吸附率可达到90.00%左右。通过L16(45)正交实验表明,Cu2+质量浓度和pH值是影响啤酒废酵母吸附铜离子能力的显著因素。对吸附了铜离子的啤酒酵母进行解吸实验,表明在浓度为1 mol/L的HCl中,其解吸率为55.00%,与1 mol/L的NaOH和去离子水相比,有较高的解吸率。  相似文献   

8.
初步明确甜菜中铜的吸收特点、耐受性以及过量铜对甜菜的危害,为合理利用铜素肥料奠定基础,为研究甜菜重金属危害提供资料。以铜处理浓度:Cu2+ 0.31、5.0、50.0、100.0 μmol/L 的营养液为基质,培养甜菜幼苗,研究过量铜对甜菜影响。结果表明:(1)幼苗颜色随着Cu2+浓度的增加,逐渐由绿变黄,根、叶鲜重逐渐变小。(2)微量元素:根中铜、锌、锰、铁、硼、钼含量增加,锰先下降,后略增加。叶中铜、硼、钼含量增加,锌、锰先增加后下降,铁变化不明显。(3)大量元素:根中氮、磷、钙、镁增加,钾先增加后下降。叶中全氮、磷、钾、钙、镁呈增加趋势。氮元素在根叶中含量差异不明显,其它元素含量叶大于根。  相似文献   

9.
赵丽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399-402
土壤中重金属铜的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土壤生态系统,并引起铜在食物链中迁移。为了评价铜的毒性,在重金属铜处理过的人工土壤中培养蚯蚓,测定铜对蚯蚓的急性毒性以及蚯蚓对铜的富集。蚯蚓生态毒理试验参照国际标准组织(ISO)和OECD指南进行。铜富集试验以各个观察时间点土壤和蚯蚓体内铜含量为试验终点,试验周期32天。铜离子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显示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16.91 mg Cu /kg干土;蚯蚓对铜富集系数在2.55-11.93范围内,富集平衡后,线性回归方程:y=-0.9870x+1.76,相关系数r2=0.9994。试验表明铜对蚯蚓急性毒性强;蚯蚓对铜富集,富集系数的对数值与土壤铜浓度的对数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一株抗铜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发挥微生物和植物在重金属矿尾区铜污染土壤的共同修复作用,本研究从陕西省凤县矿尾区天蓝苜蓿根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抗重金属铜的菌株,定名为CCNWSX0020.该菌株在YMA琼脂平板上抗铜浓度为3.0mmol/L,TY液体培养基中抗铜浓度为1.4 mmo1/L,因此,它是研究根瘤菌抗铜机制的良好菌株.该菌株经生理生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废水中具有抗生素和重金属交叉抗性的微生物的抗性机制以及抗性微生物的种类,直接从含养殖场废水的选择培养基中分离菌种,通过设计试验,观察其在含有重金属(Pb2+:33.33 mg/L,Cr6+:34.67 mg/L,Hg2+:16.67 mg/L,Cu2+:33.33 mg/L)和抗生素(阿莫西林A:3.33 mg/L,诺佛沙星N:2.67 mg/L,头孢拉定C:4.17 mg/L)的二元交叉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7株菌中,4株为G-杆菌,3株为G+杆菌。所有二元交叉培养基上均有抗性菌生长,G-菌的抗性明显强于G+菌,其中1#菌具有六重交叉抗性(Pb+A、Cr+N、Hg+N、Hg+C、Cu+A、Cu+C),4#和7#菌均只具有一重交叉抗性,分别为Cu+N和Cr+C,具有Hg+N交叉抗性的菌最多,有4株,而具有Cr+N、Pb+C、Cu+C或Cr+C交叉抗性的菌均只有1株,菌种对抗生素的抗性强于对重金属的抗性。因此,养殖废水排放可能引发抗生素和重金属交叉抗性微生物的公众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Catalase b (OsCATb)在重金属逆境胁迫下的作用机制,笔者将外源表达重组质粒pGEX-6p-3-OsCATb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SDS-PAGE表明,通过IPTG的诱导表达,在53 kDa的位置获得了与推测分子量大小相一致的可溶性目的蛋白。在1 mmol/L Cd、Zn和Cu的重金属逆境胁迫下,过量表达GST-OsCATb 的重组菌表现出优于对照菌株(BL21)以及过量表达标签蛋白GST的空载体菌株的耐受性;同时,目的基因重组菌体内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也要远高于实验对照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暗示了水稻OsCATb 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参与到细胞的重金属逆境胁迫应答、解毒和耐受机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博  田杰  龙林  李莉  王元素 《种子》2019,(2):20-24
为了探讨重金属胁迫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模拟4种不同浓度重金属离子(Zn2+、Pb2+、Cu2+、Cd2+)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相对胚根(芽)长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白三叶种子对Cd2+的耐受能力最强,Zn2+和Cu2+次之,对Pb2+的耐受能力最弱。总体上,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相对胚根(芽)长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然而,低浓度的Zn2+、Cu2+、Pb2+对胚的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表明白三叶对低浓度重金属环境有一定适应性。在本试验中,白三叶对Cd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5种不同浓度的Cd2+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均高于50%,且Cd2+浓度为1mg/L时可促进种子的萌发。此外,进行过重金属处理的种子会表现出相对胚根长小于相对胚芽长,表明重金属胁迫首先影响种子根部的生长发育,从而抑制白三叶的生长。综上所述,白三叶对低浓度的Zn2+、Pb2+、Cu2+、Cd2+和高浓度Cd2+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可作为上述环境的绿化植被,并且在重金属Cd土壤污染中有良好修复前景。  相似文献   

14.
5种典型重金属对一株优势菌的阿莫西林抗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金属和抗生素是普遍存在的两类污染物,其对微生物的交互影响值得关注。前期从养殖废水中筛选出来7株具有重金属和抗生素协同抗性的细菌,本研究针对其中一株G-杆菌(命名:菌株MA1),采用最小二分法和药敏纸片法,通过抑菌环的测定,研究了Pb2+、Cr6+、Hg2+、Cu2+、Zn2+对菌株阿莫西林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MA1对Pb2+、Cu2+、Zn2+、Cr6+及Hg2+的耐受浓度分别为100、100、100、50、10 mg/L,且对阿莫西林具有特定耐药性。尽管Hg2+的抑菌效果最好,但当与阿莫西林共存时,超过5 mg/L的Hg2+能使菌种MA1的耐药性大大提高,而对于其他4种重金属离子,随着浓度升高,菌株MA1的阿莫西林敏感性增强,其中抑菌作用明显的Cr6+反而表现出最弱的协同杀菌能力,Cu和Zn一般被认为最容易使菌体产生重金属抗性,但与阿莫西林共存时,杀菌作用明显增强。因此,典型重金属的共存确实改变了菌体MA1对阿莫西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铜胁迫对鸭跖草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离子对鸭跖草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处理用的铜离子浓度为20、50、100、200和400mg/L,去离子水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鸭跖草在5种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浇灌下,鸭跖草均能正常生长。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铜离子浇灌的植株在前期生长较快,后期生长减慢。在前期各处理组的平均单植株增加量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经过不同的铜离子浓度处理后,各处理组鸭跖草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逐渐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铜离子浓度处理对SOD酶的活性及脯氨酸的含量均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但不论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的生物量都表现为,随铜离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由此可见,在铜离子的胁迫下,鸭跖草对重金属铜有较强的耐性,通过体内SOD酶及脯氨酸含量等生理响应来增加抵抗重金属铜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重金属(Cu 2+、Zn 2+、Cr 6+)胁迫下小豆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效应,以“晋小豆6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5、10、50、100、200、300、400mg/L)重金属(Cu 2+、Zn 2+、Cr 6+)梯度,测定小豆种子的发芽指标变化及幼苗根、茎、叶中各种重金属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当Cu 2+浓度为5、300、400mg/L时,小豆种子发芽势高于对照,而在相同浓度的Cr 6+、Zn 2+胁迫下小豆种子发芽势低于对照。3种重金属不同浓度对小豆发芽率整体影响趋势相近,在重金属浓度为50mg/L时小豆幼苗根长最长;当Cu 2+浓度为200~400mg/L时小豆下胚轴长明显短于对照,Zn 2+和Cr 6+浓度为5~400mg/L时,随Zn 2+、Cr 6+浓度升高小豆下胚轴生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都在浓度为100mg/L时下胚轴最长。小豆幼苗对重金属Cu 2+的累积量较高,对Zn 2+的累积量次之,对Cr 6+的累积量最低,且主要集中在根部,只有少量富集在茎和叶片中。适宜重金属浓度对小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根部对重金属有良好吸收,种植小豆对改善土壤环境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威胁农业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探究作物对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及生理机制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意义重大。本文以淄蓖5号为材料,研究重金属处理下(Cu、Zn、Cd,处理浓度分别为0、30、60、120 mg L^-1)蓖麻幼苗对各重金属的积累效应及相关生理机制,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防治奠定基础。重金属处理显著影响蓖麻植株的生长、生理及对重金属的积累。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株高先增后降,在60 mg L^-1时达最大值;根长、鲜重、干重显著降低。叶片中SOD活性先降后增,在10 DAS(播种后天数)120 mg L^-1 Cu和Zn处理下活性最高,分别增加了45.5%和31.8%;POD活性在10 DAS先降后增,而在25 DAS和45 DAS显著增加,且POD活性随生长进程的推进增加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仅在120 mg L^-1 Cu处理下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8.8%、66.7%和83.3%。MDA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显著降低,且Cd处理下的MDA含量显著高于Cu和Zn处理。蓖麻植株对Cu、Zn、Cd的积累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在120 mg L^-1浓度下积累量最大,其中对Zn的积累量最高,Cd次之,各器官对重金属的积累量表现为根>茎>叶。表明蓖麻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蓖麻植株主要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缓解重金属胁迫;蓖麻对不同重金属的积累具有器官特异性;种植蓖麻可作为修复Cu、Zn、Cd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剑麻对铜的耐性与累积效应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沙培试验研究了剑麻对重金属铜的耐性和累积效应,试验设计了铜浓度为0、100、250、400、500、1000、1500、2500、4000、5000mg/kg共10个浓度处理,60d后收获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浓度0-500mg/kg时剑麻植株长势良好,地上部生长不受影响;浓度在1000 ̄2500mg/kg时剑麻植株出现毒害现象,表现为茎近根部出现褐色,并伴有叶上出现褐色斑点,根系几乎没有生长;浓度达到4000 ̄5000mg/kg时植株很快死亡;重金属铜对剑麻根系的生长影响较大。剑麻对重金属铜具有较强的忍耐性,其体内重金属铜含量地下部高于地上部,且剑麻植株体内积累的铜量随铜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刘拥海  俞乐  林馥丽 《种子》2007,26(11):41-44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u2 、Cr6 、Pb2 胁迫对绿豆(Phaseolus radiatusL.)种子萌发和幼苗初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抑或高浓度Cu2 、Pb2 胁迫对绿豆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不明显,但较高浓度(100mg/L)Cr6 胁迫严重抑制种子萌发率,在400mg/L抑制高达66%(表1)。低浓度抑或高浓度Cu2 、Pb2 胁迫对绿豆初期生长抑制不明显,而Cr6 胁迫的抑制效应在浓度为50mg/L极为明显,并随浓度升高而加重。在400mg/L浓度时抑制其主根长、侧根数、株高及生物量分别高达93%、96%、75%、76%(鲜重计)57%(干重计)(表2~表6)。研究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胁迫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初期生长影响有差异,其毒害能力顺序为Cr6 >Cu2 >Pb2 。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胁迫对任豆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任豆幼苗的重金属耐性,探讨利用其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以尾矿、泥土及菌糠作为栽培基质的原料,在人工模拟重金属胁迫的条件下,对任豆种子进行了发芽试验,并测定了在不同重金属胁迫背景下任豆幼苗的SOD、POD和CAT活性.结果表明:任豆种子可以在含有重金属的栽培基质中萌发,但萌发率较低;在尾矿、泥土及菌糠3种原料适当比例混合的栽培基质中,任豆种子的萌发率相对较高;不同重金属对任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在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胁迫下,任豆幼苗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在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胁迫下,其SOD、POD和CAT活性则逐渐降低;不同重金属对任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大小排序为Cd2+>Cu2+>Pd2+>Zn2+.任豆幼苗对不同重金属有不同的耐性,其大小排序为:Zn2+>Pd2+>Cu2+>Cd2+.根据任豆幼苗的重金属耐性,可将其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应不超出其耐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