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潼关高程持续抬升,渭河下游仍在淤积发展,究竟是潼关高程抬升引起渭河下游淤积发展,还是渭河下游淤积发展造成潼关高程的缓慢上升,一直是三门峡问题的焦点。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渭河下游与潼关断面两者间水位变化和河段冲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渭河下游与潼关河段水力泥沙要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潼关河段(或潼关断面)若发生冲淤,通常会引起华阴以下河段发生沿程冲淤,并随之引起华阴以上河段发生较大范围的溯源冲淤;此外,潼关高程与渭河下游泥沙累计淤积量及河床比降减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遏制潼关高程抬升及渭河下游淤积发展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潼关断面与渭河下游特殊地理位置及潼关断面高程抬升与渭河下游淤积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后认为,潼关断面高程的上升是导致渭河下游淤积发展及萎缩的内在根源,解决潼关高程上升问题是解决渭河下游泥沙淤积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并从历年潼关站1000m3/s流量的水位变化情况和控制运用期的汛期冲刷实测资料,以及2003年非汛期的原型试验和汛期的畅泄排沙试验实测资料,论证分析了降低潼关高程的可行性;进一步分析论述了治理和解决潼关断面抬升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加强潼关上游水保措施和泥沙拦蓄工程,降低汛期和非汛期水库运用水位,对潼关以下河段裁弯整治并辅以机械挖淤与疏浚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文珠 《甘肃农业》2008,(11):78-79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东南地区,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全长818公里,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13个地区86个县(市),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其中下游渭南段流经临渭区、华县、华阴市至潼关港口汇入黄河。渭河下游河床宽阔,最大流量74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1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200立方米/秒。  相似文献   

4.
杨全超 《甘肃农业》2008,(10):73-74
一、渭河下游洪水特性 (一)洪水来源与组成渭河下游洪水主要来源于泾、渭河中上游的暴雨,其洪水的大小,时空分配受降雨区域所控制。在渭河下游洪水来源中主要有三个暴雨区,一是纬向类中的纬中型,主要雨区位于泾、洛河中上游地;二是纬向类中的纬南型,暴雨带一般位于宝鸡峡以下的渭河干流及泾、洛河下游部分地区;三是斜向类,暴雨区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一般暴雨区在泾、洛、渭河中上游地区。因此,在汛期渭河下游的洪水主要来源于渭河干流咸阳以上来水和泾、洛河中上游来水,或者是泾、渭河共同来水。  相似文献   

5.
赵婉玲 《甘肃农业》2007,(9):56-58,29
在实测水文基础资料及河道查勘的基础上,分析了渭河“05.10”洪水的来源、特性、对河道冲淤及河势的影响,提出了对渭河下游河道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姚小英  蒲金涌  乔艳君  刘晓强  胡小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36-19637,19721
渭河是影响陕西关中地区及甘肃东部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的重要河流。为了探索近39年渭河上游主要气候变化特征,运用1971~2009年渭河上游流域11个气象站的资料,对气候因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降水呈下降趋势。温度以0.3℃/10a趋势上升,冬、春季增温趋势为0.4℃/10a,夏、秋季增温趋势不明显。潜在蒸散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降水减少、温度升高、潜在蒸散加强将不利于上游流域内及下游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加剧水资源的短缺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渭河水质变化趋势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于2014年的1月-12月份期间在渭河沿程对3个不同的地点上的渭河水进行布点并采集水样,预处理和分析水样当中的化学污染指标使用国标法,然后对12个月渭河水质运用周期性时间序列法整理数据并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对变化作出分析,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来评价渭河水质状况。[结果]渭河水质NH_3-N、TN超标,|Ys沙王渡|>Wp=0.506,表明沙王渡断面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Ys树园|>Wp=0.506,表明树园断面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Ys潼关吊桥|>Wp=0.506,表明潼关吊桥断面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这3个断面的渭河水质有所变好,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继续巩固加强对1~6月的渭河水质控制管理,以确保渭河断面水质能够一直达标。[结论]该研究对于改善渭南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婉玲 《甘肃农业》2007,(10):25-26
论述了河流健康生命的概念,结合渭河下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恢复渭河健康生命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渭河(杨凌段)水体的营养水平(主要是以磷为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水体TP浓度为0.18 ̄1.47 mg.kg-1;平均为0.63 mg.kg-1,说明渭河水体TP已经开始富集了。在TP中,PP和DOP占TP的百分数明显比MRP所占的分值高。渭河水体的PP含量为0.056 ̄1.28 mg.kg-1,平均0.37 mg.kg-1,占TP的10.92% ̄87.34%;DOP含量为0.033 ̄0.33 mg.kg-1,平均为0.15 mg.kg-1,占TP的2.25% ̄62.64%;MRP含量为0.017 ̄0.39 mg.kg-1,平均为0.12 mg.kg-1,占总磷的3.17% ̄60.75%。  相似文献   

10.
对渭河(杨凌段)水体的营养水平(主要是以磷为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水体TP浓度为0.18 ̄1.47 mg.kg-1;平均为0.63 mg.kg-1,说明渭河水体TP已经开始富集了。在TP中,PP和DOP占TP的百分数明显比MRP所占的分值高。渭河水体的PP含量为0.056 ̄1.28 mg.kg-1,平均0.37 mg.kg-1,占TP的10.92% ̄87.34%;DOP含量为0.033 ̄0.33 mg.kg-1,平均为0.15 mg.kg-1,占TP的2.25% ̄62.64%;MRP含量为0.017 ̄0.39 mg.kg-1,平均为0.12 mg.kg-1,占总磷的3.17% ̄60.75%。  相似文献   

11.
为减缓三门峡库区生态、环境、社会灾害而实施了渭、洛河下游近期治理工程,对其进行的后评价认为:渭、洛河下游近期治理工程基本达到了工程规划的目标,改善了当地环境,减缓了灾害的发生,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创造了基本条件。通过工程的前期工作评价、经济评价、影响评价和目标评价分析,认为该工程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财务效益较差;工程是因险因急而设的治标项目,需不断投入才能持续缓解当地灾害的发生。本研究基于实测资料建立的防洪工程效益和河道减淤效益量化计算方法,可为以防洪效益、生态效益为主的工程效益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湋河的底栖动物现状及水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03-2005-05对■河杨凌区段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以漆水河为参照,应用Trent 生物指数、Chandler记分系统、颤蚓类与全部底栖动物相比的生物指数、Goodnight修正指数和水生昆虫与寡毛类湿重相比的生物指数,同时结合水理化指标对■河水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底栖动物共9属.其中环节动物3属,水生昆虫6属;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28 ind/m2和11.56 g/m2,优势种属为水丝蚓属。■河水体已被污染为超V类水体,且造成漆水河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3.
渭河下游洪水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江河防洪的重要性和洪水预报在江河防洪决策中的作用 ,建立了渭河下游干流临潼断面和华县断面洪峰流量预报的人工神经网络 (ANN)模型。模型评定和检验表明 ,ANN模型的预报效果比传统的统计相关模型有明显的改善 ,而且有利于模型评定与检验精度间的合理协调 ,以及洪水预报与防洪决策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图们江流域200O年暴雨洪水特征及水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2000年影响图们江流域暴雨洪水的成因、空间分布、各主要水文站的洪水组成及各流域中型水库为下游削峰作用的基础上,针对今后水库的防洪调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草)背景下渭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POT VGTETATION的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基础,借助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渭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六盘山、子午岭、秦岭北麓和关中盆地一带各有一条NDVI高值区。渭河源区植被覆盖较好,黄土塬区次之,丘陵沟壑区最差。退耕以来NDVI年最大化值增加显著,植被覆盖在空间上呈现出整体改善,局部退化趋势。轻微改善、中度改善、明显改善的区域所占面积分别为29.35%、26.49%和8.21%,另有6.59%的土地轻微退化。其中,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增加趋势显著,变化斜率出现负值的区域主要位于渭河中下游和泾河中上游地区。研究区不同坡度等级的坡地植被覆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变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0°-6°、6°-15°、15°-25°和>25°的坡地。位于丘陵沟壑区的吴旗等县坡地植被恢复趋势最为明显,泾河中游、北洛河中上游以及渭河上游等地区也有明显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戎圩地处浔江下游,毗邻广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是西江流域著名的商品集散地,位列清代广西四大圩镇之首。其商业从明中期兴起,在清前期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乾嘉年间的进一步发展,到道光年间处于鼎盛时期,虽在咸丰年间一度衰落,但同光年间有所恢复。戎圩不仅商务繁盛,且与两广的城镇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广西西江流域农副产品出口广东以及广东日用百货、食盐和海产品进口广西的中转站和集散中心,在两广经济交往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卫河自身特点和地理环境建立13项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模糊数学模型对其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鹤壁的脆弱性为0.69,焦作为0.55,新乡为0.39,安阳为0.36,濮阳为0.23。最后针对评价结果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渭河杨凌段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为渭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0年1,3,5,7,9和11月份采集渭河杨凌段的水样,对其7个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4+-N)、总磷(TP)、挥发酚和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模糊综合平均加权模型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检测的7个指标中,只有CODCr、BOD5、CODMn和挥发酚含量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NH4+-N、TP和石油类物质含量3个指标均超出Ⅲ类水质标准;冬季、春季水体污染物较夏季和秋季严重;NH4+-N和TP污染具有季节性,而石油类物质污染在全年都较严重,超过国家允许排放标准(0.05 mg/L)。【结论】渭河杨凌段水质污染治理的重点应放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及对污水进行有效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