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杀虫剂啶虫脒在黄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研究了啶虫脒在黄瓜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 ,啶虫脒在黄瓜上的半衰期为 2 5d。 1 8%啶虫脒乳油按推荐浓度 2 0 0 0倍液和加倍浓度 1 0 0 0倍液施药 3~ 4次 ,施药间隔 7d ,距最后一次施药 1~ 4d采样 ,啶虫脒在黄瓜中的残留量小于 0 1mg/kg。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  :,快灵 90 %可湿性粉剂 30 0 0倍液在施药后 1、3、8天对烟青虫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米螨 2 4 %悬浮剂 1 50 0倍液 ;在施药后 3天防效达到最大(1 0 0 % ) ;在施药后 8天药效仍接近 90 % ;施药后 1 6天 2种药剂对烟青虫的防效相当 ,均在 70 %左右。米螨 2 4 %悬浮剂 1 50 0倍液在施药后 1、3、8、1 6天 ,防效呈上升趋势 ,施药后 8天达到最大(74.46% )。  相似文献   

3.
采用2000倍和3000倍稀释的虫螨净对对红蜘蛛进行了杀灭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稀释浓度的虫螨净对树红蜘蛛的杀灭效果分别达到93.2%和97.4%,  相似文献   

4.
丁氟螨酯在草莓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在采果期使用丁氟螨酯防治草莓红蜘蛛可能产生的食用安全风险,对丁氟螨酯在草莓上使用后的残留动态进行评价。在保护地条件下20%丁氟螨酯SC以最高推荐使用量和15倍最高推荐使用量各施药1次和2次。结果表明,其在草莓上的最终残留量受施药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以最终残留量试验的高剂量用药1次,探索其残留消解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果实上原始沉积量为05882 mg·kg-1,半衰期为9364 d。参考国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ADI值规定,采用风险商的方法进行评估,不同施药浓度、施药次数下丁氟螨酯用药后1~21 d的草莓对2~4岁、18~30岁和60~70岁人群的风险均较低(风险商为0001~0020)。因此,建议草莓中丁氟螨酯的最高残留限量值设定为2 mg·kg-1,按推荐剂量施药1~2次,安全间隔期为7 d,在我国草莓连续采收的生产方式下,安全间隔期应延长1~2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也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5.
对临夏州温室蔬菜潜叶害虫豌豆潜叶蝇 ( Phytomyza atricornis Meigen)和美洲斑潜蝇 [L iriomyzasativae( Blanchard) ]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1 .8%集琦虫螨克乳油 3 0 0 0倍液、1 %农哈哈乳油 1 5 0 0倍液、2 3 %威敌水剂 1 5 0 0倍液对温室蔬菜潜叶害虫防治效果较好 ,药后 7d防效分别为 85 .2 7%~ 86 .96 %、90 .76 %、79.4 4 %~ 83 .3 3 %。从施药后不同时间调查的防效看 ,1 .8%集琦虫螨克乳油药效迅速 ,而 1 %农哈哈乳油的防效好 ,药效比较持久  相似文献   

6.
4种药剂防治黄芪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5%吡蚜酮悬浮剂1 25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4 000倍液、20%百虫净乳油800倍液对黄芪蚜虫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溴氰菊酯施药后1d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具有速效性.药后7 d25%吡蚜酮、20%百虫净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93%以上,具有持久性.4种药剂处理对黄芪茎粗影响不显著,但20%百虫净处理对黄芪株高影响显著(P<0.01).25%吡蚜酮和20%百虫净对黄芪高效、安全,环境兼容性好,毒性较低,是防治黄芪蚜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几种杀螨剂防治苹果害螨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40 g/L螨危悬浮剂4 000、5 000、6 000倍液喷雾,施药后1 d、3 d、7 d、15 d、30 d的防效均大于药剂对照药剂20%三氯杀螨醇乳油1 000倍液;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喷雾,施药后1 d、3 d、30 d防效分别达到70.22%、76.84%、80.34%、较药剂对照20%三氧杀螨醇1 000倍液防效分别提高3.32、2.46、4.06百分点。两种药剂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天敌伤害小,对果树不产生药害,具有螨、蚜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6种药剂对田间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小菜蛾的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利用6种药剂对小菜蛾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药后72 h,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致死中质量浓度(LC_(50))为0.584 2 mg/L;其次是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LC_(50)分别为0.792 3 mg/L和1.621 3 mg/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毒力最低,LC_(50)为3.508 2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效最好,施药后1 d防效达到84.4%,施药后7 d防效达到96.2%,均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具有防效快、残留低、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等特点;其次为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施药后1 d防效分别达到77.8%和71.2%,施药后7 d防效分别达到87.3%和87.9%;再次为20%甲维盐虫酰肼乳油和5%氟虫氰悬浮剂,施药后1 d防效分别为65.1%和64.3%,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77.1%和75.0%;防效最差的是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施药后1 d防效为56.3%,施药后7 d降至42.5%;试验期间,各供试药剂对作物均安全。因此认为,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10%虫螨晴悬浮剂、20%甲维盐虫酰肼乳油、5%氟虫氰悬浮剂适宜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大白菜和土壤中虫螨腈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柱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等方法,研究了虫螨腈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0.01、0.1和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虫螨腈的平均回收率为86.6%~10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3.2%,最小检出量为1.0×10-12 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采用20%虫螨腈悬浮剂按450 g/667m2的剂量施药,虫螨腈在大白菜中的半衰期为6.0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03 d,药后7 d大白菜中的最终残留量≤1.572 mg/kg,低于我国的最大残留限量值2.0 mg/kg。建议在大白菜上使用20%虫螨腈悬浮剂时,施药制剂量为20~30 g/667m2(折合有效剂量60~90 g/hm2),施药2~3次,安全间隔期为7 d。  相似文献   

10.
哒螨酮在豌豆和豇豆上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哒螨酮在豌豆、豇豆上使用后的残留及环境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豌豆、豇豆中哒螨酮残留量定量检测的气相色谱法,以及哒螨酮在豌豆、豇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豌豆、豇豆中哒螨酮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6%~95.1%、84.7%~92.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39%~8.71%、3.43%~5.27%,最小检测量为0.01ng,最小检出质量浓度为O.005mg·kg^-1。哒螨酮在豌豆、豇豆中原始残留沉积量较低,并与施用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豌豆上消解系数(|k|)为0.1927±0.0023,半衰期(T1/2)为3.6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23.6~24.2d;在豇豆上|k|为0.28985±0.00065,T1/2为2.4d,T0.99为15.9d。哒螨酮按常规施药量(有效成分56.25g·hm^-2)及施药方法,甜豌豆在施药后14d施药1次的平均残留量为0.057mg·kg^-1,施药2次的平均残留量为0.061mg·kg^-1;豇豆在施药后10d施药1次的乎均残留量为0.038mg·kg^-1,施药2次的平均残留量为0.045mg·kg^-1,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符合日本规定的MRL(0.1mg·kg^-1)要求。  相似文献   

11.
胡彧娴 《农学学报》2021,11(1):62-66
为评价乙螨唑、啶虫脒在‘琯溪蜜柚’上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套袋对残留量的影响,对其残留消解动态进行研究。在蜜柚上施药进行田间试验,2种施药剂量分套袋和无套袋处理,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残留检测。结果表明,乙螨唑和啶虫脒在蜜柚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乙螨唑套袋处理的半衰期(T1/2)为5.30~5.47天,无套袋处理的T1/2为4.34~4.54天;啶虫脒套袋处理的T1/2为3.42~3.80天,无套袋处理的T1/2为3.04~3.70天。乙螨唑套袋处理的半衰期略长于无套袋处理的半衰期,而套袋对啶虫脒的半衰期影响不大。施药后65天在蜜柚中没有检出乙螨唑和啶虫脒残留。  相似文献   

12.
73%炔螨特乳油防治苹果全爪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苹果全爪螨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果树安全、持效期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生产上建议使用浓度为2 000~3 000倍液,施药间隔期7~10 d。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防治甘蓝小菜蛾高效的农药及其用量,选用常见的6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中,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悬浮剂、60%呋虫胺·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3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小菜蛾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09、7.081、0.472、12.736、4.732、1.342 mg/L;田间防效试验中,药后7 d, 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2 000倍和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稀释2 000倍的防效分别为92.82%和92.36%,与其他各处理具有显著差异(P<0.05),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稀释2 000倍的防效为80.89%,其他复配制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效均较低。在甘蓝小菜蛾的防治中,优先推荐使用11.6%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25%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还可使用25%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悬浮剂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20%丁氟螨酯悬浮剂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使用技术及安全性,为柑橘全爪螨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20%丁氟螨酯悬浮剂2500、2000、1500和1000倍液4个浓度处理,与两个常用化学药剂73%炔螨特乳油和240g/L。螺螨酯悬浮剂推荐剂量及空白处理进行比较,药前调查虫ri基数,药后3、7、15、30d调查防治效果,两年重复试验。【结果】20%丁氟螨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处理,药后30d的防效为98.80%~100.00%,显著高于对照药剂73%炔螨特乳油2000倍液和240g/L螺螨酯悬浮剂40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且对柑橘安全,对其他非标靶牛物无不良影响。【结论】20%丁氟螨酯悬浮剂对柑橘全爪螨有很好的防效,建议在柑橘全爪螨发生高峰前期,田间全爪螨种群密度为5头/叶左右时施药,推荐使用浓度为1500-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5.
进行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药效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克胜集团生产的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对柑桔红蜘蛛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期较短。建议在春、秋季平均每叶有虫2~3头,夏季3~4头或螨卵量低时进行施药,采用喷雾法均匀喷雾叶背、叶面至湿润欲滴,推荐经济浓度为1 500~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合芦笋地甜菜夜蛾防控使用的低毒、高效杀虫剂,开展11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3~4龄幼虫的室内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稀释1 000倍液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且速效性好。虱螨脲1 000倍、茚虫威2 000倍杀虫活性次之,药后5 d 死亡率也在95%以上。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 000倍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 000倍均速效性不强,药后5 d 对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85%和775%。苦参碱600倍、多杀霉素1 000倍、氟啶脲600倍、印楝素500倍对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不高。  相似文献   

17.
进行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桔红蜘蛛药效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克胜集团生产的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对柑桔红蜘蛛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期较短。建议在春、秋季平均每叶有虫2~3头,夏季3~4头或螨卵量低时进行施药,采用喷雾法均匀喷雾叶背、叶面至湿润欲滴,推荐经济浓度为1 500~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8.
复配剂螨嗪菊酯对防治抗性二点叶螨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螨嗪菊酯对抗性二点叶螨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螨嗪菊酯对二点叶螨的共毒系数(CTC)是358.34,其毒力是甲氰菊酯的20.1倍,螨死净的4.45倍。用螨嗪菊酯25mg/L、50mg/L、100mg/L处理室内盆栽菜豆上的二点叶螨的成螨和若螨,处理后7d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1.77%、83.56%、87.92%和76.18%、90.61%、95.14%;同样浓度对二点叶螨卵的校正抑制率分别为68.76%、85.96%和94.31%。螨嗪菊酯在施药后第15d对二点叶螨成螨仍有79.77%校正虫口减退率。在田间药效试验中,螨嗪菊酯1,500和2,000倍液对苹果树上二点叶螨在施药第7d后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95.42%、90.56%;对豇豆和茄子上二点叶螨施药第7d后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3.8%、85.0%和91.08%、88.27%,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梨园使用性信息素迷向丝条件下,不同杀虫剂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差异。我们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捕捉梨小食心虫以监测其虫量变化动态,指导药剂防治适期,调查迷向率和蛀果率,确定不同杀虫剂对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迷向丝和杀虫剂联合使用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优于单一使用迷向丝的防效,迷向丝+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4 000倍二次施药和迷向丝+9%甲维·茚虫威2 000倍二次施药处理的迷向率分别达到96.9%、98.4%,蛀果率防效分别为92.3%、92.1%,均显著优于单一迷向丝、迷向丝+10%高效氯氟氰菊酯3 000倍二次施药及迷向丝+31%甲维·灭幼脲1 500倍二次施药处理。因此,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4 000倍和9%甲维·茚虫威2 000倍结合迷向丝的使用可高效防治嘉兴梨园梨小食心虫,可为当地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药后72h,菜喜在30℃下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是16℃下3.5倍;20℃下杀虫活性是16℃下2.4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菜喜1500倍液、1000倍液对小菜蛾幼虫的整体防效优于虫螨光2000认,菜喜1000倍液对美洲斑潜蝇和蓟马的防效优于海正灭虫灵和一遍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