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施氮量对柳枝稷生物质产量和水肥利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以能源作物柳枝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60、120和240kg/hm2)对柳枝稷生物质生产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柳枝稷生物质产量,当施氮量为120kg/hm2时柳枝稷生物质产量最高;施氮显著增加柳枝稷耗水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含水量,但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施氮显著提高柳枝稷生物质中氮质量分数和吸氮量,但施氮量超过120kg/hm2后,继续增加施氮量则不能显著增加植株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柳枝稷氮肥利用效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可见,施氮量60~120kg/hm2既能保证柳枝稷较高的生物质产量,又能保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新疆滴灌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水氮运筹模式,以新冬41为试材在田间采用水、氮2因素3水平裂区试验,设置9个水氮处理(W灌水量,N施氮量),W_1N_0(2 775 m~3/hm~2、0kg/hm~2)、W_2N_0(3 900 m~3/hm~2、0kg/hm~2)、W_3N_0(4 350 m~3/hm~2、0 kg/hm~2)、W_1N_1(2 775 m~3/hm~2、180 kg/hm~2)、W_2N_1(3 900 m~3/hm~2、180kg/hm~2)、W_3N_1(4 350m~3/hm~2、180kg/hm~2)、W_1N_2(2 775 m~3/hm~2、270kg/hm~2)、W_2N_2(3 900 m~3/hm~2、270kg/hm~2)和W3N2(4 350m~3/hm~2、270kg/hm~2)对0~100cm土层耗水量、小麦自拔节期到开花期0~60cm土层根干重、根长、活性和产量等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滴水量直接增加拔节至成熟期0~60cm土层含水量,间接减少60~100cm土层储水消耗量,增加施氮量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W3N2、W3N1处理开花期0~60cm土层根系干重分别较W3N0处理增加15.4%和7.5%;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53.9%和18.3%;W3N2、W2N2处理开花期0~60cm土层根系干重分别较W_1N_2处理增加9.4%和7.4%,根系总长度分别增加27.0%和21.5%,主要是0~20cm土层增加的结果,并增加开花期0~40cm土层根系活性;以W2N2、W3N2处理的根量和根活性较高,W2N2根系干重和根系总长度分别较W1N0增加19.2%和49.2%,0~20cm土层根系活性较W1N0增加97.2%;产量也以W2N2和W3N2处理较高,分别比W1N0增加19.1%和20.9%,却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综合产量和成本,W2N2(3 900m~3/hm~2、270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产量为9 000kg/hm~2左右的适宜水氮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灌水上限和施肥配比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西北地区温室水肥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灌水和施肥2个因素。对照组(CK)为当地常规传统灌水施肥处理(施N 342 kg/hm~2、P_2O_5 198 kg/hm~2、K_2O 450 kg/hm~2;畦灌,灌水量为8 165.00 m~3/hm~2);试验组采用滴灌,以田间持水率(θF)为基准,50%θF为灌水下限,设W1(70%θF)、W2(80%θF)、W3(90%θF)3个灌水上限及F1(N 228 kg/hm~2、P_2O_5 132 kg/hm~2、K_2O 300 kg/hm~2)、F_2(N 285 kg/hm~2、P_2O_5 165 kg/hm~2、K_2O 375 kg/hm~2)、F_3(N 342 kg/hm~2、P_2O_5 198 kg/hm~2、K_2O 450 kg/hm~2)3个NPK施肥水平,共10个处理组合,分析各灌水和施肥组合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灌水上限和施肥量的增加,温室番茄植株株高显著增高,而茎粗随处理时间的推移并无明显变化。温室番茄的叶片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以F2W2处理最高,而胞间CO_2浓度(Ci)以F2W3处理最高,表明在F2施肥水平下水肥耦合表现出较强的互作效应,植株保持较强的生长活力,其光合速率最高可达23.20μmol/(m~2·s)。干物质质量及产量以F2W2处理最高,分别为8 065.32和111 422.15 kg/hm~2,且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达30.22 kg/m~3;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总体来看随生育期的推进及灌水和施肥的增加而有所升高,提高光合速率,且番茄产量与叶片光合速率、干物质质量以及叶片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效率间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在F2W2灌水施肥条件下,即灌水上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氮(N)、磷(P_2O_5)、钾肥(K_2O)施肥水平分别为285,165,375 kg/hm~2时,温室番茄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生产成本较低,该水肥条件可作为温室番茄水肥管理制度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氮肥对库布齐沙地柳枝稷目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枝稷是一种生物量高、防风固沙效果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草本能源植物。为了将暖季型的柳枝稷引种到库布齐沙地,以柳枝稷品种“BL-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库布齐沙地柳枝稷目标产量(生物量、粗蛋白产量、中性洗涤纤维产量、酸性洗涤纤维产量)对施用尿素和硫酸铵两种氮肥的响应。硫酸铵和尿素各设置4个施氮水平0、75、150和225 kg/hm2,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分别于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施入各试验小区,施入量分别为施氮量的1/5、2/5和2/5。在柳枝稷的拔节期、孕穗期、初花期分别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硫酸铵和尿素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柳枝稷的产量,施用硫酸铵后,柳枝稷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施用尿素后,柳枝稷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趋势,且产量最高点出现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在施氮量为75和150 kg/hm2时硫酸铵和尿素两种肥料对柳枝稷的产量的增加程度差异不显著;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硫酸铵对柳枝稷的产量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尿素。柳枝稷个体大小与叶面积是影响柳枝稷产量的重要因素,氮肥的施用对于柳枝稷生长的促进作用在拔节期最明显;对于柳枝稷叶面积的促进作用在孕穗期最明显;对于柳枝稷增产的促进作用在初花期最明显。硫酸铵相较于尿素更有利于促进柳枝稷的增产。   相似文献   

5.
新疆膜下滴灌高产春玉米水肥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疆北疆膜下滴灌玉米水肥耦合规律,在玉米高密度116 596.7株/hm~2、宽窄行(90 cm+30 cm)配置的基础上,以耐密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北疆春播膜下滴灌玉米4因素[灌水量(z_1)、施氮量(z_2)、施磷量(z_3)、施钾量(z_4)]组合施肥对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以产量为因变量,获得回归方程:y=-1 040.7-0.000 053 165z_12-0.003 7z_22-0.016 9z_32+0.000 173 05z_1z_2+0.461 7z_1+2.571 5z_2+5.863 1z_3。因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缺氮、中磷、富钾的土壤肥力情况下,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氮肥水分磷肥,钾肥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因素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只有水氮存正向互作,当灌水量5 118 m~3/hm~2、施氮肥477.15 kg/hm~2、施磷肥179.85 kg/hm~2、施钾肥0 kg/hm~2时,理论产量最高,为18 831.75 kg/hm~2。通过95%置信区间计算,在生产上推荐采用密度116 655株/hm~2、宽窄行(90 cm+30 cm)的种植模式;推荐在灌水量4 849.5~5 317.5 m~3/hm~2、施氮肥量431.85~484.95 kg/hm~2、施磷肥量149.55~160.50 kg/hm~2范围内选择配置,有95%的置信度使产量大于140 88.75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施肥灌溉方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施氮、灌溉两个因素、3个施氮量,共6个处理,分别为畦灌施氮0(W1)、180(W2)、210 kg·hm~(-2)(W3),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施氮0(W4)、180(W5)、210 kg·hm~(-2)(W6)。灌水量为拔节期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补灌至70%和65%。结果表明:(1)籽粒灌浆中后期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旗叶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为W6最高,W5次之,W1最低。(2)W6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9 300.66 kg·hm~(-2)、19.80 kg·hm~(-2)·mm~(-1)和8.86 kg·kg~(-1),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W6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高产高效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旱区温室番茄水氮合理用量,以番茄品种‘金福莱’为试材,在日光温室内,设灌水量4 200、3 570和2 940 m~3·hm~(-2) 3个水平和施氮量190、380和570 kg·hm~(-2) 3个水平,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水氮互作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番茄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处理A5(灌水量3 570m~3·hm~(-2),施氮量380 kg·hm~(-2)),在番茄结果初期、中期和末期,土壤中的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最高,其株高、茎粗、单株产量和经济产量等最优,分别为177.35 cm、1.24 cm、2.70 kg和98.40t·hm~(-2),在水氮互作处理A6(灌水量2 940 m~3·hm~(-2),施氮量380 kg·hm~(-2))和A1(灌水量4 200m~3·hm~(-2),施氮量为190 kg·hm~(-2))下,其灌溉水利用率和氮肥施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西瓜对水氮耦合的响应机制,确定最佳灌水和施肥方法。【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灌水量为主区,设置2个灌水水平,600 m3/hm2(W1)和900 m3/hm2(W2),以氮肥为副区,设置3个氮肥水平,分别为200 kg/hm2(N1),300 kg/hm2(N2),400 kg/hm2(N3),研究了西瓜生长指标、氮代谢、光合参数以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瓜主蔓长、茎粗、NR、GS、GOGAT、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在W1灌水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W2灌水量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在低灌水量量下增施氮肥能够促进西瓜生长,增加西瓜产量。在高灌水量下施氮量过大对西瓜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产量的形成。【结果】在灌水量为600 m3/hm2时,施氮量可在400 kg/hm2为宜,在灌水量为900 m3/hm2时,施氮量可在300 kg/hm2较好。  相似文献   

9.
氮素和水分是玉米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明确氮水耦合对黑龙江西部玉米生长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灌水量和施氮量,在田间条件下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模式对覆膜玉米氮水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孕穗期,玉米SPAD值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以N3处理最高;在灌浆期、成熟期玉米SPAD值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W1N3处理(灌水量384.62 m~3·hm~(-2)、施氮量180 kg·hm~(-2))最高。玉米产量最高的处理为W1N3,经济效益最佳的水氮组合为W1N1(灌水量384.62 m~3·hm~(-2)、施氮量120 kg·hm~(-2))。W1N1处理为当地节水节肥最佳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水与氮肥耦合对柳枝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求水肥调控机理,为建立柳枝稷稳产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施氮量和土壤含水量为考察因子,采用2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测定各处理下柳枝稷产量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构建柳枝稷产量与2个因子间的回归方程,并通过方差分析研究水与氮肥耦合对柳枝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水与氮肥耦合对柳枝稷产量和品质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产量而言,水与氮肥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土壤含水量由8%提高到32%时,产量达最大值所需氮肥量由1.174g/盆增加到2.764g/盆。在土壤含水量为20%或施氮量为1.152g/盆时,产量趋于稳定。对柳枝稷品质而言,纤维素含量与木质素含量均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木质素含量不断降低,施氮量为2.232g/盆时,柳枝稷木质素含量最低为36.957mg/g,仅为0.072g/盆施氮量的2/3。半纤维素含量在不同水与氮肥处理下差异不显著(P0.05),纤维素、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受到施氮量和土壤含水量的显著影响(P0.05),但是两者的交互作用只对木质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结论】水与氮肥对柳枝稷产量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其木质素含量随着氮肥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故提高氮肥施用量和土壤含水量对柳枝稷作为能源作物生产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水肥耦合对番茄植株养分吸收和光合参数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为西北温室番茄科学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日光温室番茄试验,基于水分蒸发量设置3个灌水量:1.00E(W1)、0.75E(W2)、0.50E(W3)和3个施肥水平(N-P2O5-K2O):高肥320-160-320 kg?hm -2(F1)、中肥240-120-240 kg?hm -2(F2)和低肥160-80-160 kg?hm -2(F3),以当地常规灌水施肥为对照(CK)。 【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对番茄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均随灌水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LAI在成熟采摘期达最大,而叶绿素含量随植株生长先增加后降低,果实膨大期达到最大。叶片N、P、K含量呈N>K>P,分别在22.83—47.20、4.45—7.08和22.00—34.92 g?kg -1间变化,提高灌水量与施肥量利于提高叶片养分含量、植株养分累积及养分向果实的转移,W1F1处理下叶片N、P、K含量及植株N、K和果实养分累积量均达到最大(除51 d叶片N和89 d叶片P含量外)。灌水和施肥对植株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影响显著(P<0.05),适当增加灌水量与施肥量,能够提高植株Pn、Gs、Tr。整个生育期W1F1处理下Pn最大,而Tr在CK下最大(90 d除外)。在成熟采摘期水胁迫显著降低了Pn,而在W1水平继续灌水对提高Pn、Gs、Tr不明显。番茄各生育期叶片N、P、K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和Pn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株和果实养分累积量与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结论】综合考虑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植株养分吸收累积及最终产量,W1F1处理(灌水量1.0E,施肥量N-P2O5-K2O 320-160-320 kg?hm -2)为最优灌水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以STP-F318番茄为试材,磷、钾肥施用量固定,在生育期内设置3个滴灌水平(W1~W3分别为4 646.25 mm/hm~2、3 097.50 mm/hm~2、1 548.75 mm/hm~2)和6个氮肥梯度(F1~F6分别为572.42 kg/hm~2、542.30 kg/hm~2、512.17 kg/hm~2、482.04 kg/hm~2、451.91 kg/hm~2、0 kg/hm~2),以常规农户土栽水、氮管理(7 650.00 mm/hm~2、600.00 kg/hm~2)为对照(CK),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的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水氮耦合能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其中SPAD值以W1F4处理最大,为44.83; W1F2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为16.69μmol/s~2·m。同时,各处理显著改善番茄果实品质,Vc含量以W1F3处理最高,为30.46 mg/100 g FW,较CK增加17. 61%,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番茄红素含量与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为5. 21~7. 80mg/100 g FW。有机酸含量较CK有降低的趋势。W3F2、W1F1和W1F3处理糖酸比分别为8.25、8.26、8.85,口感较佳。产量以W1F2处理最高,为170 985.48 kg/hm~2,较CK增产27.73%。氮肥农学利用率(NAE)与水分利用率(WUE)分别以W1F4、W3F4处理为最高,为87.34%、96.64 kg/mm·hm~2。综合分析认为,水氮耦合利于改善番茄品质,提高番茄产量和水氮利用率,生育期内滴灌4 646.25 mm/hm~2、追施氮肥542.30 kg/hm~2是基质栽培番茄较为理想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氮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小麦高产水肥需求规律,以周麦27为材料,研究不同水[W1(中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W2(适当灌溉: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W3(充分灌溉: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氮[N1(不施氮)、N2(正常施氮:225kg/hm~2)、N3(高施氮:300 kg/hm~2)]运筹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含量相同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净光合速率(Pn)总体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的趋势,小麦旗叶SPAD值、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以及产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相同时,花后10 d,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SPAD值总体逐渐增加(N1处理除外),Ci总体逐渐降低,Pn、Tr和Gs总体先降低后增加;花后18 d,SPAD值、Pn、Tr以及Gs总体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总体上W2和W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Gs除外);花后26 d,SPAD值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n总体呈增加的趋势(W2和W3处理间总体差异不显著),Gs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土壤水分含量相同时,与N1处理相比,N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11.87%,N3处理提高了7.86%。当施氮量相同时,与W1处理相比,W2处理小麦产量平均提高3.24%,W3处理提高了2.26%。W2N2处理即施氮量为225 kg/hm~2,灌溉后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产量最高。说明适当的水氮运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烤烟品种NC102为试材,通过"3414"肥效试验研究氮磷钾施肥对烤烟产量、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产量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当每667 m2纯氮用量5.22kg、纯磷用量4.26kg、纯钾用量22.50kg时,烤烟可获得最高产量197.92kg。单一元素对产量的影响为氮肥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最小。氮素、磷素与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密切相关,控制氮肥施用及适量增施磷肥有利于烟叶正常落黄;适量增施氮肥和钾肥有利于成熟期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上部叶片开片。钾素对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灌溉水平对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引进的3年生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新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不同水平的水分控制试验,测定其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结果]不同灌水量对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减少,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不同灌水条件下黑果枸杞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均有上升,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分利用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最优,为24.43 g/kg;产量以灌溉量4 500 m~3/hm~2处理最优,为2 175 kg/hm~2,但与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根据不同灌水处理下经济效益和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采用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以3 000 m3/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马甜  谢寅峰  徐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47-8149
[目的]为黄河河套地区盐碱地改良及脱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摸索一条改良盐碱土的切实可行途径。[方法]在全盐含量12.5 g/kg的重盐碱土上,分别施脱硫废弃物、糠醛渣、改良剂30.0、6.0、1.5 t/hm2,种植四翅滨藜;利用德国WALZ公司生产便携式光合作用-荧光测量系统GFS-3000,测定四翅滨藜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与对照比较,施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上种植的四翅滨藜植物叶片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等均值有所提高;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实际光量子产量的日变化波动幅度有所减小。[结论]施脱硫废弃物可以减弱土壤盐碱胁迫对四翅滨藜叶片光合电子传递活性的影响,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水耦合对黄瓜产量品质及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基质栽培是有效解决设施土壤连作障碍、质地恶化对作物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基质栽培水肥管理缺乏量化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滴灌水肥耦合对塑料大棚春季基质栽培黄瓜产量、生长、生理、品质和偏肥料生产力的影响,探究黄瓜基质栽培优质高效生产的灌水和营养液供应标准。【方法】 以‘春优1号’黄瓜为试材,按照标准山崎黄瓜营养液配方,设置3个营养液浓度水平(F1:75%剂量、F2:100%剂量、F3:125%剂量)和3个单株灌水量(W1:75%蒸腾蒸发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 ETc)、W2:100% ETc、W3:125% ETc),共9个水肥耦合处理,分析不同灌水和营养液浓度对基质袋栽培黄瓜产量、干物质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肥料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fertilizer,PFP)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确定塑料大棚春季基质袋栽培黄瓜高效生产的适宜灌水量和营养液浓度。【结果】 灌水量的增加有利于黄瓜产量和PFP的增长,收获期60 d内W3F1处理产量(7 667.3 kg/667m 2)和PFP(205.67 kg·kg -1)均最大。在相同施肥处理下,PFP随灌水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F1条件下,W3处理净光合速率低于W1,但其叶面积指数较大,同化量较高,获得较高产量。仅考虑灌水条件下,W1水平下黄瓜果实品质的VC、还原糖表现最优;而W3水平下黄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蛋白有最优值。运用多元回归和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产量、品质和肥料偏生产力,确定适宜的灌水施肥范围为36.0—42.2 kg/667m 2和198.0—219.8 m 3/667m 2;42.2—44.6 kg/667m 2和206.3—219.8 m 3/667m 2。【结论】 灌溉和营养液浓度对黄瓜的生长、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以黄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PFP同时达到最优值的±10%范围时确定的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是塑料大棚春季基质袋栽培黄瓜的优化滴灌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8.
水肥耦合对保护地辣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水肥耦合效应对辣椒保护地土壤水分的变化和灌溉水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的大小不仅与灌水量有关系,而且受作物、棚内小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生物量愈高,吸水愈多,土壤水分消耗越多。灌水、施氮和施磷对辣椒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相近,施磷影响稍大。灌水和施肥对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交互作用是相互拮抗的,增加灌水量可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施肥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本试验以氮磷固定在零水平,即施纯氮358.7 kg/hm2,施纯磷(P2O5)120.0 kg/hm2时,灌溉水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施氮模式对早稻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选择肥力中等的水稻田块,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150kg/hm2,按N计,下同)、最佳养分(120kg/hm2)、超高产高效(150kg/hm2)、超高产(180kg/hm2)5种氮素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模式对早稻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高效处理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有利于水稻对养分的吸收,与相同施氮水平的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其单产提高了5.61%,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4.49%,表明超高产高效处理模式在稳产增产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减少施肥带来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