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1温室建造日光温室长度一般为6080m,跨度780m,跨度710m,棚间距为温室脊高的2.510m,棚间距为温室脊高的2.53倍,这样棚内温湿度容易控制,管理方便。承德地区建设日光温室大棚,一般后墙高33倍,这样棚内温湿度容易控制,管理方便。承德地区建设日光温室大棚,一般后墙高34m,保证前棚面采光角度在354m,保证前棚面采光角度在3536°,后坡仰角在3336°,后坡仰角在3335°,三面山墙土层厚度保证在1.5m以上,或使用相应保温性能的其它材料,温室朝向角度以正南至偏西5°为合适。建筑材料可采用竹木、水泥复合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日光温室结构设计和促进温室大型化发展,设计建造了宁夏NKWS-Ⅲ型日光温室,并于2008年冬季罕见低温条件下运行测试。结果表明:NKWS-Ⅲ型日光温室具有透光率高,容积大的特点,有利于无限生长型蔬菜长季节栽培管理,在一般天气条件下,可基本保证茄果类蔬菜度过冬季。但是当冬季室外每日辐射总量低于7.82 JM/m2、最低温度下降至-14.7℃、日平均温度低于-8.8℃时,利用NKWS-Ⅲ型日光温室进行茄果类蔬菜越冬生产时需添加增温设备进行加温,适时做好维护结构的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青县位于河北中南部,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2万亩。近几年,青县在扩大原有春秋大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型日光温室,提高深冬生产能力,逐步淘汰落后设施和种植模式,温室播种面积发展到2.3万亩。该县菜农尝试日光温室茄子—黄瓜—甜瓜两年三茬轮作倒茬栽培模式,生产效益非常高。1栽培设施日光温室跨度10 m,脊高4.5 m,长70 m以上,后墙底厚200 cm,后墙最上部厚50 cm,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苏北菜区日光温室构型、周年生产茬次及产量效益情况综合分析,探索日光温室蔬菜周年生产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初步认为:首先应优化日光温室构型,核心指标是高跨比≥1/3,以改善深冬日光温室内的光、温条件,提高冬季生产能力;积极推广蔬菜长季节或一年二大茬栽培模式,拉长结果与采收期;选用优质、多抗、设施专用、高产蔬菜新品种,增强低温、弱光条件下的结果能力,进而配套集成日光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蔬菜》2016,(1)
深冬期(12月下旬-翌年2月下旬),分别在新型日光温室及多膜覆盖温室内,对棚内夜间最低温度,植物物候期、产量产值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并研究温室的结构、塑料薄膜覆盖层数对棚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棚保温效果最佳,平均最低温度分别比普通棚和外界温度高1.28℃和13.2℃;新型日光温室可提前作物物候期,与普通棚体比较,可提前3 d开花,提前5 d采收,提前4 d进入盛果期;优化棚体较普通棚体667 m2产量增加388 kg,提高6.86%,每667 m2增加2 275元,提高7.11%。多膜覆盖保温效果显著,三膜覆盖的最低温度平均为11.87℃,比外界气温高出16.07℃;二膜覆盖的最低温度平均9.09℃,比外界气温高出13.29℃;三膜覆盖较二膜覆盖667 m2产量增加134.5 kg,提高9.37%、每667 m2产值增加1 517.6元,提高8.34%,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处46°~47°35′范围内,年无霜期只有130 d(天)左右,冬季室外最低气温经常在-25℃以下.利用冬季不加温的节能日光温室,周年可生产四茬蔬菜,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日光温室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日光温室达到了增收致富的目的。但是,一些温室高度不够、跨度偏大,加之保温结构跟不上,保温措施又不到位,在冬春雪多、低温条件下,温室常会出现低于3℃以下的温度,甚至产生冻害。为此,本文总结出一些冬季日光温室防寒保暖技术措施(数据以陕西渭南地区为例)。1合理设计温室按照渭南市的实际情况,日光温室面积以300~600 m2为宜。一般棚体越大,热容量越大,棚内热效果越好。但近年来,有些地区的棚体建造面  相似文献   

8.
以生产上常用的4种类型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其后墙(从内到外)的材料分别为37cm红砖+10cm聚苯板+24cm红砖、20cm陶粒砌体砖+10cm珍珠岩+20cm陶粒砌体砖、寿光型机推土墙、37cm红砖+12cm聚苯板。根据4种类型日光温室的结构参数与建筑材料,分析其采光性能与后墙墙体热工性能,并在2010~2011年冬季对日光温室室内外气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2010~2011年冬季北京市气温属于正常偏冷。后墙为37cm红砖+10cm聚苯板+24cm红砖的日光温室的热阻为3.41m2K·W-1,冬季室内平均气温为14.4℃,夜间平均气温10℃以上,最低气温在6℃以上;寿光型机推土墙温室冬季室内平均气温为12.4℃,夜间平均气温8.4℃以上,最低气温在4.6℃以上;这两种类型日光温室基本上能够保证冬季果菜类蔬菜生产。20cm陶粒砌体砖+10cm珍珠岩+20cm陶粒砌体砖的日光温室与37cm红砖+12cm聚苯板的日光温室冬季室内气温均较低,最低气温在0℃左右,夜间平均气温在5~7℃之间,冬季只能进行耐寒叶菜类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异常寒冷,蔬菜育苗常常采用有加温设施的日光温室或工厂化育苗中心进行,成本高、投入大,设施、设备等条件要求严格,受经济条件的因素限制,在生产实际中难以大面积普及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早春大棚蔬菜的生产。为此,笔者尝试在海拔高度890 m,东经107°00′~107°57′,北纬34°54′~35°14′,冬季最低温度达-18.3℃的甘肃省灵台县河谷川台地,因地制宜,在不采取其他加温设备的情况下,利用“日光温室+小拱棚+地膜覆盖”进行穴盘育苗(简称“三膜”覆盖穴盘育苗)。经过连续2年的试验改进,终于在隆冬时节成功育出了优质壮苗。2年来采用此项技术培育辣椒、番茄、黄瓜等蔬菜苗1000多万株,成本低廉,技术流程简单,群众易掌握,在灵台县早春设施蔬菜种植中普遍应用,并逐步在平凉市其他县区示范推广,效果显著。现将日光温室“三膜”覆盖穴盘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长江蔬菜》2003,(5):50-50
由山东省农科院著名蔬菜专家何启伟牵头、省内8家单位协作完成的一项科研项目,获得了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据了解,这项名称为“山东新型日光温室蔬菜系统技术工程研究与开发”的项目,对日光温室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改造和创新研制了新型日光温室,这种温室的棚面角度与容积增大,进光量增加10%以上,冬季平均室温提高2~3℃,抗灾能力显著增强,目前此类温室已占山东省日光温室的60%以上。二是拓展了日光温室越冬茬栽培的蔬菜种类,由栽培越冬黄瓜为主拓展到种植番茄、茄子、青椒、西葫芦、苦瓜、丝瓜、冬瓜、菜豆、扁豆…  相似文献   

11.
借助中国农业大学首创的日光温室光环境模拟软件,模拟研究不同屋面倾角对日光温室室内光照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日光温室跨度一定,均为8m,屋面倾角从26°增加到32°时,前屋面的平均透光率绝对值增加了0.5%;日光温室在指定时间段内,温室地面、墙面和后屋面的平均辐射照度分别增加了0.3%、10.9%和946%;单位温室长度的温室地面、墙面和后屋面的累计光辐射能量分别增加了0.2%、10.9%和1450%;单位温室长度的累计光辐射总能量增加了7.06MJ,增加率为15.1%,直散光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综合考虑,当温室跨度不变时,屋面倾角可以适当增大2°~4°,达到32°左右,有利于日光温室光照的累积和温室内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非对称连栋温室和普通日光温室冬季温光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了非对称连栋温室和普通日光温室冬季的温光性能。结果表明:非对称连栋温室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比普通日光温室分别高出7.2、2.1、8.5℃;10cm处土壤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比普通日光温室分别高出4.7、5.5、6.7℃;但非对称连栋温室的光照强度低于普通日光温室。  相似文献   

13.
杏温室栽培品种选择及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温室内高接的42个品种中筛选出适宜在薄膜温室栽培的杏品种‘9803’和4个授粉品种。研究结果表明:9803杏的低温需求量为490C.U;温室内杏花芽分化的时期在果实采收后10~15d;温室内的适宜树形为纺锤形及延迟开心形;花粉的贮藏最好方法为纸包装加塑料袋密封贮藏,授粉方法为蜜蜂授粉,在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花期不遇的情况下可利用贮藏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温室栽培9803杏品种,在4月中旬成熟,比露地提早60d。  相似文献   

14.
以紫果西番莲为试材,对其在日光温室不平茬状态下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熊岳地区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以6月下旬到7月上旬日生长量最大,9月份增长缓慢或基本停长。5月下旬初花,6月上旬开花株率可达90%。果实成熟提前至7月上旬,主要集中在8、91、0月份,以89、月份居多,约占全年果实的92%。  相似文献   

15.
采用3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浇水量、施氮量、施钾量的耦合效应对夏季切花月季产量的影响,得到切花产量对3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切花月季产量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为:浇水量施氮量施钾量。3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浇水量与施氮量的交互临界点为2.3179与0.4247,浇水量与施钾量的交互临界点为5.58与2.9,施氮量与施钾量的交互临界点为0.8528与0.0025,在低于临界点时呈正相关,高于以上水平时呈负相关。经计算,得到最大切花产量2.19支/株时,其对应的浇水量、施氮量、施钾量每株分别为7.5 L、233 mg/L、100 mg/L。  相似文献   

16.
高熹  曹凤勤  吴国星 《北方园艺》2011,(23):193-197
近年来世界温室面积逐年增加,温室害虫的发生也日益加重.随着人们对无公害产品的需要及环境意识的提高,温室内的天敌昆虫的使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概述了在温室害虫上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的应用;总结了温室内天敌昆虫使用的限制性因素及控害调控的方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进全国5个辣椒新品种进行2年品种比较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筛选出了适于重庆春大棚辣椒生产的主栽品种渝椒6号,搭配品种S2×R14和江蔬0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促早栽培对杨梅叶片形态、果实成熟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设置双膜、单膜促早设施及露地三种不同栽培模式,连续监测不同栽培模式中的温度变化,调查试验地区的物候期,比较对应的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并测定叶片表型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与露地栽培相比,促早栽培设施中日平均气温和活动积温显著提高,其中双膜栽培作用更明显,活动积温达2 592.1℃·d,提高74.3%;设施促早栽培下杨梅物候期和成熟期显著提前,双膜、单膜栽培杨梅成熟期分别比同地区的露地栽培提早40 d和22 d以上,采收期可长达57 d;设施促早栽培显著提高了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等指标,商品果率提高1.6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杨梅设施促早栽培技术是一种不影响杨梅正常生长,可显著提早成熟期、延长采收期、提升果实品质并大幅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CO_2浓度的消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 3a(年 )的研究结果表明 :日光温室内CO2 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在整个生长期内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的不同 ,日光温室内的CO2 浓度 11月和 3月较高 ,5月较低。各时期日变化基本相同 ,但变化幅度因季节而异 ,上午随Pn的逐渐增大而下降 ,中午 12 :0 0~ 14 :0 0时降至最低 ,下午又随Pn的减小而缓慢回升。叶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土壤呼吸是影响日光温室内CO2 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机肥施用量对室内土壤呼吸和日光温室CO2 浓度有较大影响 ,在有机肥充足的条件下 ,室内CO2 浓度基本满足黄瓜光合作用的需要 ,无须补施 ,如果在作物生长期间再定时随水向土壤中冲施有机肥 ,效果就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设施机械化生产水平,在温室草莓灌溉施肥环节分别采用小型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文丘里吸肥器,探究2种灌溉施肥技术在劳动效率、经济效益、故障率及适用性等方面的差异。生产试验表明:小型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比文丘里吸肥器可提高劳动效率2.7倍,降低成本12.0%,并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每年为每栋温室节省成本100元,且操作简捷、运行稳定,园区认可度高,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