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从云南榧的新鲜茎与叶中分离得到10株内生真菌和5株内生放线菌,通过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内生菌对小麦雪腐病菌、辣椒炭疽病菌、三七丝核病菌等10种植物病害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云南榧内生真菌粗提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广泛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TY3对棉花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菌株TY7对辣椒炭疽病菌、三七丝核病菌及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5株内生放线菌中,菌株FTY1、 FTY5、 FTY7无抑菌活性,而菌株FTY2对10株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活性, FTY6对辣椒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梨黑星病菌表现出了很强抑菌活性。该实验结果为云南榧内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越冬期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并从中筛选出对枣缩果病病原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从越冬期健康枣树的树皮、枣股、枝条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225株,共鉴定出12个真菌属,其优势属为茎点霉属、链格孢属、毛壳菌属和镰刀菌属。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健康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普遍,种类丰富;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差异。室内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在225株内生真菌中,有25株内生真菌对枣缩果病病原茎点霉菌1-2有抑制作用,最高抑菌率为85.45%;有14株内生真菌对病原壳梭孢菌1-5有抑制效果,最高抑菌率为76.00%;内生真菌F7和F8对两种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而且均有明显的抑菌带,这说明上述两株菌均可产生抗菌代谢物质。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热区木霉的分离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西双版纳热区枯枝落叶上的木霉进行分离,共获得19株木霉(Trichoderma spp.)。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9株木霉的发酵液对3种病原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Botrytiscinerea Pers.,Colletotrichum sp.)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SWFC1291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超过了80%;SWFC1511对Botrytiscinerea Pers.的抑菌率达90%。19株木霉中,SWFC2470对红酵母(Rhodotorulasp.)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达到了2.65cm;SWFC2397,SWFC2470,SWFC3499和SWFC3568这4株菌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作用明显,其中SWFC3568的抑菌圈达到了1.60 cm。SWFC1925和SWFC2470两个菌株对红酵母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SWFC2470菌株对两种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4.
为防治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从核桃叶、茎、根等组织中分离出9种内生真菌。分别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与胶孢炭疽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和田间致病性检测,筛选得到一株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Chen-P20。经分子学和形态学鉴定为木霉属真菌Trichoderma sp.。研究表明:平板对峙培养条件下Trichoderma sp. Chen-P20菌丝对胶孢炭疽菌抑制率为83.3%,其孢子悬浮液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率为84.7%。Trichoderma sp. Chen-P20在核桃叶、茎和幼苗植物体内拮抗活性显著,对胶孢炭疽菌的防治率分别为62.6%、55.6%和66.8%。Trichoderma sp. Chen-P20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甘氨酸,最适环境条件为25℃,持续光照,pH在5~6之间。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井冈山毛竹菱斑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108块毛竹病斑组织中分离获得30株真菌,选择分离频率高的菌株为研究对象,结合IT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节菱孢属菌(Arthrinium sp.)、赤霉菌属(Gibberella zeae)和炭角菌属(Xylaria sp.)5个属.经过室内和田间有伤接种致病性测试证实,尖孢镰刀菌、链格孢菌、节菱孢属菌、赤霉病菌和炭角菌属皆具有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性最强,分离相对频率最高,初步推断其为井冈山毛竹主要致病菌类群.  相似文献   

6.
用25种核桃内生真菌,分别与玉米小斑、小麦赤霉、番茄灰霉病原菌进行两点对峙培养拮抗实验,结果表明:23种核桃内生菌抑菌活性对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极强者5属,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极强者i属,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没有极强者。小卵孢霉对玉米小斑病、小麦赤霉病和蕃茄灰霉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都极强,可以初步作为防治这3种作物病害的生物源农药首选菌种;单孢枝霉对该3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强。壳大卵孢霉对小麦赤霉病和蕃茄灰霉病病病原菌,粘盘孢属对玉米小斑病和蕃茄灰霉病病原菌抑菌活性强,单孢枝霉、壳大卵孢霉和粘盘孢属也可以作为防治这3种作物病原菌的优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广西南宁纤维板霉变微生物的种类,从广西高峰人造板有限公司已霉变纤维板上采集霉变样品,经分离纯化,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与ITS序列分析法相结合,进行了微生物的鉴定。分离筛选得到4株霉变真菌,编号为GXB-1,ZXB-2,ZXB-3和ZXB-4。根据传统形态学方法将4株霉变真菌鉴定为木霉属(Trichoderma sp.)和脉孢霉属(Neurospora sp.),其中木霉属真菌为优势种群,分离率高达60%。随后对4株霉变真菌进行r DNA-ITS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综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将菌株GXB-1鉴定为哈茨木霉,将菌株ZXB-2和ZXB-3鉴定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将菌株ZXB-4鉴定为四孢脉孢霉(N.tetrasperma XF35)。不同地区、不同基质和环境条件下,霉变微生物的优势菌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结果可为筛选适宜的纤维板防霉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200多年生的东北红豆杉(TasxuscuspidateSiebetZucc.)的树皮中分离出94株内生真菌,鉴定出19种。其中,除10个新记录属种外,还包括2个新种:长线孢拟茎点(PhomopsislongiscoleosporuY.XiangetLuAnGuo,WuWenFang)和大孢盾壳霉(ConiothyriummacrospoumY.Xiang,LuAnGou,WuWenFang);1个新变种为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var.taxiY.XiangetLuAnGuo];还有6个国内已知种: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amstelodomiMgngin),匐散囊菌原变(EurotiumrepensdeBary),葡萄孢(Botrytissp.),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Thom),黑附球孢(EpicoccumnigriumLinK),镰刀孢(Fusariumsp.)。用薄层层析技术,测定了各菌种发酵代谢产物,经筛选发现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Fr.)Keisslervar.taxiY.XiangetJ.X.Cui],葡萄孢(Botrytissp.),阿玛姆斯丹散囊菌(EurotiumamsteloodomiMgngin),匍匐散囊菌原变种(EurotiumrepensdeBary)4种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可与紫杉烷类物质显色剂——香草试液发生较明显的颜色反应,其中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Fr.)Keisslervar.taxiY.XiangetJ.X.Cui]菌种的代谢产物中有一种含量较大的组分,还可与稀碘化铋钾生物碱试剂发生反应,该组分化合物经过光谱分析,为紫  相似文献   

9.
木霉菌株对金黄壳囊孢菌的抑菌效应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从29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3株对金黄壳囊孢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的菌株T-33,T-14,T-09,并对3个菌株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复筛确定T-33菌株培养液的正丁醇浸提物对金黄壳囊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达到94%,并能显著抑制分生孢子萌发。该抑菌活性成分可显著提高金黄壳囊孢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病原菌蛋白质含量和SDH,PK,HK,LDH,MDH与辅酶Ⅰ的活力,同时导致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急剧下降。结果表明:金黄壳囊孢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严重,糖酵解途径、TCA循环、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等代谢途径均不能正常进行,产能下降。抑菌活性成分通过破坏病原菌的防护系统和代谢途径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10.
入侵植物黄顶菊内生细菌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拮抗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衡水湖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为材料,对其不同部位内生细菌分离、纯化,用分离到的内生菌与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进行对峙培养。结果表明:从黄顶菊根、茎、叶、花中分别分离到4,4,4,2株共计14株内生细菌;对峙培养筛选出5株(茎1、茎2、茎4、花1、花2)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作用明显的细菌,5菌株之间的抑菌差异性不显著;菌株茎4抑制效果最好,真菌菌落直径为(39.96±2.66)mm,抑菌率为33.21%。  相似文献   

11.
拮抗菌株SY-15是从杨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能高效拮抗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chrysosperma的拮抗细菌.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了菌株SY-15的分类地位,并分别采用带药平板法和二分皿法分析了其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拮抗菌株SY-15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表明:拮抗菌株SY-15最终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无菌培养滤液和挥发性气体均能有效抑制金黄壳囊孢菌、迂回壳囊孢菌C.ambiens和黑腐皮壳菌C.mali的生长,处理60 h后,无菌培养滤液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88.89%、60.39%和53.02%.处理36 h后,挥发性气体对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100%、76.98%和63.41%.此外,还发现拮抗菌株SY-15能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研究表明拮抗菌株SY-15是一株潜在的高效防治杨树腐烂病及其他植物真菌病害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九寨沟华山松1 a生和2 a生发病枝梢组织分离培养结果,1 a生发病枝梢优势茵株为拟菌点霉属(Phomopsis sp.),2 a生枝梢优势茵株为壳蕉孢属(Cytospore sp.).将两种优势菌株用刺伤法分别在室内、林间接种试验,两种菌株均能使华山松新梢发病枯死,出现的症状完全与自然发病相同.并将发病枝梢再分离,得到同样的接种茵株.初步确定引起华山松枝枯病优势病原茵为拟茵点霉属和壳蕉孢属,属于两种病原茵混合侵染性病害.  相似文献   

13.
在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分离、筛选中获得一株拮抗细菌Bs-03,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供试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表现较为广谱的抑菌活性。通过对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试验项目,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Bs-03菌株抑菌活性,结果表明Bs-03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除花生白绢病菌外,都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核桃炭疽病菌、苹果轮纹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冬枣黑斑病菌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在P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该菌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杨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和拮抗生防菌的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健康杨树植株的叶(芽)、皮、枝中分离获得154株内生真菌,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归属于3个目、5个科、13个属中.利用两点对峙培养拮抗试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接种试验,从中筛选杨树烂皮病病原菌的拮抗菌.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内生真菌(4属)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的菌株拮抗效果表现最明显.青霉菌可迅速对病原菌菌落包围、覆盖,从而使植物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孢子萌发试验中,3 d的培养滤液就可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5.
树木褐根病是由有害木层孔菌(Phellinus noxius)引起的一类土壤传染性根部病害,为了实施对这类病害的生物防治,结合唯一氮源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为底物和平板对峙法,从澳门松山市政公园健康树木的根际分离得到1株对有害木层孔菌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1583.采用一对细菌通用引物PCR扩增获得菌株1583的16S rDNA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为1 496 bp,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1583与Burkholderia seminal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结果鉴定该菌株为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拮抗性研究表明,菌株1583对油菜菌核病病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黑松叶斑病病原菌(Pestalotiopsis sp.)、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白蝴蝶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sp.)和美人蕉瘟病病原菌(Pyricularia cannaecola hashioka)等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侧柏心材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其抑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侧柏心材不同部位及正己烷和二氯甲烷依次提取的心材活性成分对白腐菌、褐腐菌、黑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侧柏心材从髓心向边材根据年轮所划分的3个部位对3种真菌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并且靠近边材的2部分抑菌效果更明显些.气质联机技术对正己烷和二氯甲烷提取物分析鉴定表明:侧柏心材正己烷提取物中有14种化合物,大部分化合物属于萜烯类物质及其衍生物,最高含量化合物为罗汉柏烯(25.564%)和雪松醇(19.743%);侧柏心材二氯甲烷提取物中鉴定出24种化合物,最高含量化合物也为罗汉柏烯(15.429%).侧柏心材正己烷提取物对褐腐菌、白腐菌和黑曲霉菌第14 d时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0,9.3和8.3 mm,大于二氯甲烷提取物抑菌圈直径(0,2.7和1.3mm),表明正己烷提取物对3种真菌的抑制生长作用明显优于二氯甲烷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具有病原菌拮抗活性的樟叶越桔嫩枝内生真菌,为活性内生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病原真菌和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等3种木腐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内生真菌的拮抗活性.[结果]有7株内生真菌对绵腐卧孔菌Por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野苹果内生链霉菌菌株A-m1的分类地位,优化其发酵条件,测定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物的抑菌活性,明确其广谱抑菌性,为相关病害的生物防治以及该菌株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菌株A-m1菌落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和16S r DNA序列进行研究;以葡萄座腔菌为靶标菌,确定最高抑菌活性所需的基础培养基,优化碳源和氮源种类,确定最优发酵条件;测定发酵滤液对9种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菌株A-m1是娄彻氏链霉菌,命名为Streptomyces rochei A-m1。高抑菌活性所需基础培养基为高氏一号,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添加培养基体积5%的种子液、发酵温度23~32℃之间、p H 6~8之间、装液量100/500 m L和发酵培养4天为较优的发酵条件。发酵滤液对参试的9株植物病原菌均表现出抑菌活性,具广谱抑菌性;其中对葡萄座腔菌、苹果拟茎点霉的抑菌率可达95%以上,对胶孢炭疽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率超过80%,表现出强抑菌作用。【结论】链霉菌S.rochei A-m1抑菌谱较广、抑菌活性高,具有防治部分作物真菌性病害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健杨94(转基因抗虫杨94)、三倍体毛白杨2个杨树品种干部树皮内生真菌区系及其优势种群的季节变化情况,本研究利用组织分离法从2个杨树品种996块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1 175株,健杨94和三倍体毛白杨分别分离612、563株.利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15个属、35个分类单元,包括担子菌1个分类单元,子囊菌34个分类单元.2个杨树品种内生真菌优势种群包括链格孢、葡萄座腔菌、镰孢属真菌、间座壳属真菌等,其中,仅有链格孢、葡萄座腔菌和桑砖红镰孢是两品种共有的优势种群种类,而且优势种群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在两品种的内生真菌中,链格孢、葡萄座腔菌是最为常见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20.
黄山风景区亮壮异蝽病原真菌及高毒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黄山风景区亮壮异蝽UrocheladistinctaDistant的病原真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共鉴定出 5种病原真菌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 (Bals.)Vuill.、粉拟青霉Paecilomycesfari nosus (Holm .exGray .)Brown&Smith、蜡蚧轮枝孢Verticillumlecanii(Zimmermann)Viegas、芽枝状枝孢霉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Fres .)deVries和一种顶孢霉Acremoniumsp .,其中球孢白僵菌为绝对优势种群 ,占 92 %。选用 10株不同来源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亮壮异蝽成虫进行了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Bb35 7菌株毒力最强 ,是可用于林间防治的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