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中亚5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双边农产品贸易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选取2001—2016年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相关数据,从贸易规模、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等角度,考察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并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对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进口需求,决定并制约着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及规模扩大。(2)从出口贸易增长波动主要影响因素看,结构效应在出口贸易增长中的贡献度最大;其次为竞争力效应;而二阶效应的贡献度最小。(3)从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变动趋势看,结构效应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影响最大且逐步增强,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影响较小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中亚5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在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中亚5国的农产品贸易面临良好发展机遇。本文利用中国与中亚5国2006—2016年蔬菜类农产品贸易HS2002编码数据,从竞争性与互补性等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中亚5国蔬菜贸易发展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在保鲜蔬菜、脱水蔬菜以及蔬菜汁的出口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与中亚5国在蔬菜类的贸易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其中,脱水蔬菜与蔬菜汁互补性最大;中国出口与中亚5国进口在保鲜蔬菜与冷冻蔬菜贸易上存在较强互补性,而中国进口与中亚5国出口在调理加工蔬菜、脱水蔬菜及蔬菜汁上存在较强互补性。中国与中亚5国蔬菜蔬菜类贸易具有很大增长潜力,中国应该把握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加强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哈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和增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库)中SITC REV.3贸易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经常市场份额模型,从贸易比较优势、互补性和增长潜力3个方面对1995—2015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哈两国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类别相互交叉,存在很大差异性;中国出口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互补性强且整体呈上升趋势,而哈萨克斯坦出口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较低且呈波动状态;中哈农产品贸易增长中既有市场扩大效应,又有竞争力提升效应,双边贸易增长潜力大,值得关注的是在2011—2015年第四时间段内哈萨克斯坦出口拉动效应最明显的是竞争力提升效应,其国内农业竞争力正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闫国庆  高聪  闫晗  温淯淋 《农业展望》2023,(12):108-114
为探索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扩大中国自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口,本研究基于2012—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运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从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3个方面对中国进口中东欧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CMS模型为评估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变化、揭示中东欧国家在中国进口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变化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商品和服务结构的调整,审视了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产品和服务类型的演变。结果显示:增长效应是影响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首要因素,表明中国农产品需求扩张是中国进口中东欧农产品增长的重要推力;中国进口中东国家农产品结构效应在逐步降低,综合竞争力效应则在稳步上升;中东欧的出口结构稳定性较强,但交叉效应呈现负相关关系,克服交叉效应的阻碍作用是应对中东欧对中国出口份额减少的有效方法。最后,从拓展市场增长点、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多边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是农业合作的重要方面。本文在总结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和出口潜力。研究表明,2002—2017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出口效率平均为0.665,其中2002—2014年平均效率呈上升趋势,而2015—2017年出现下滑。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出口效率差异较大且波动明显,农产品出口潜力仍有增长空间。出口效率受到欧亚经济联盟、政府监管和社会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应重点开发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这两个有较大贸易潜力的农产品市场,促进边境贸易,提高农产品贸易便利程度,加强与中亚五国的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积极开展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  相似文献   

6.
出口价格竞争效应是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其次是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日本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带动,而出口价格竞争效应则严重制约了日本对中国出口扩张;出口商品结构效应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贡献较低,甚至在日本对中国出口中起到阻碍作用。因此,两国应依据消费需求调整出口结构;加强农业合作和交流,扩大互补性农产品出口;推进中国农业生产标准化,转变农产品竞争力要素;推动FTA谈判,提高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由农产品贸易顺差国变为逆差国、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较为稳定和中国输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结构相对稳定等3大现状,对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也即通过一定的实证研究研判不同因素的影响深度和广度。研究发现,"结构效应"与"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出口印度尼西亚市场农产品的影响较大。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的出口,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完善中国对印度尼西亚农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加强双方政治和经贸的友好合作和充分发挥两国资源禀赋,深入促进合作。  相似文献   

8.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2—2020年UN Comtrade数据库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修正后的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变动分别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双向分解,从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看,出口竞争效应是促进第三阶段出口贸易规模增长的主导因素;出口结构效应的重要性上升,尤其是市场结构效应所发挥的影响显著增强;需求规模效应逐渐疲软。从中国农产品进口方面看,进口竞争力效应一直是影响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规模增长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供给规模效应对进口逐渐表现出抑制效应;进口结构效应逐渐提升,其中产品结构效应表现为阻碍作用,市场结构效应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越南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贸易伙伴,中越两国同属农业大国,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本文基于2002—2016年UN Comtrade数据库中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中越农产品贸易增长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显示: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是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市场结构效应,而市场竞争力效力则限制了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同样是越南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市场竞争力效应,相比之下,市场结构效应偏低。  相似文献   

10.
在“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倡议下,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竞争力指数(TC)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结果表明,从整体农产品贸易角度分析来看,中国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处于相对劣势,仅高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从分类农产品贸易来看,在动物产品和农产品制成品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植物产品和动植物油脂产品方面竞争力弱。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还处于初级阶段,提高双边贸易规模、产出产质是当下重要任务。基于此,中国应培育出绿色优势农产品,突破绿色壁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增加农业科研机构数量,加强教育培育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能力;加强政策扶持,培育更多专业化、规模化的大型农产品出口企业,发挥市场引领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产业互补性及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相对外贸依存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与贸易结合度指数对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产业互补性及贸易潜力进行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互补性较高;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互补性较大的产品基本为对方进口相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产品;中亚五国对中国的贸易互补性要高于中国对中亚五国;中国对除土库曼斯坦外的中亚其它四国联系紧密;中亚五国除乌兹别克斯坦外其他四国与中国联系较为松散;中国应适当增加从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以增强双方农业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产品对中亚国家出口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运用二阶分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的增长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对中亚国家出口增长可以看成是结构效应推动型,水产品出口增长属于竞争力效应推动型,大宗农产品、畜产品、园艺产品、饮料及烟草的出口增长均属于增长效应推动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亚五国普遍开始重视农业投入,农业获得一定发展,农产品出口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本文将对中亚五国以及各国农产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探讨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变化和贸易特征。1农产品范围及模型界定1.1农产品范围界定本文对农产品界定采用WTO农业协议的农产品,产品种类上采用国际通用的国际HS编码。考虑到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额相对较低,并具有较强的棉花生产及出口能力,本文将农产品分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已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印度作为重要沿线国家,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和拓展空间,为中印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在此背景下,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研究,有利于挖掘市场潜力、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且两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差异较为明显;整体上中印两国农产品出口竞争性有所减弱,但2012之后,两国农产品的竞争性不断加强。2004—2015年,中印农产品进出口额呈波动上涨态势,农产品贸易逆差也相应呈扩大趋势;中国向印度出口农产品种类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和其他农产品,而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则主要是纺织纤维及其废料产品,但其比例却一直大幅下降。未来中印农产品贸易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鉴于印度农业地位的下降和中国农业竞争力的弱化,两国农产品贸易有徘徊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陈昕 《吉林农业》2013,(1):21-23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出现较快增长,在东盟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上升。本文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增长,主要是东盟对农产品进口的总体规模扩大以及我国在东盟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导致的。产品结构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扩大对东盟出口,中国需要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市场分布3方面分析2001—2016年巴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发现巴西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产品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中国取代欧美成为了巴西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基于CMS模型分解出口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第一层面的结构效应是促进巴西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第二层面的增长效应是巴西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首要贡献因素,其次是整体竞争效应、纯二阶效应和动态二阶效应,产品结构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削弱了巴西农产品出口增长。据此提出促进巴西农业生产规模收益、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以稳定中巴农产品经贸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玉茹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0):2368-2374
[目的]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民币汇率贬值波动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人民币汇率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GARCH(1,1)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进行测度,进而基于两国非完全替代模型构建农产品出口和进口方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结果]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出口弹性大于进口弹性,进口存在刚性特征;汇率波动短期对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均有负向冲击,但对出口的冲击小于进口;本国和贸易国的收入和外商投资等因素也是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建议]我国应稳定汇率,在为农产品贸易提供更稳定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提升农产品贸易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发挥对农产品贸易有利因素的协同效应,实现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长足优良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寻找正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亚5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其经济稳定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意义。自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中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加,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能力逐渐增强。笔者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回归分析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中亚5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对中亚5国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推动中亚5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对中亚5国经济增长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本文利用UN Comtrade中中国与俄罗斯1995—2014年农产品贸易HS92两位编码数据,采用产品出口相似性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从竞争性、互补性两个方面对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俄罗斯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并且其互补性指数大于中国农产品出口与俄罗斯农产品进口互补性指数。中国与俄罗斯在较多的农产品上表现出紧密的贸易关系,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但是部分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贸易关系并不紧密,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应该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加强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成本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利用Novy贸易成本模型,对1993-201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成本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成本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小于其他类产品贸易成本.从双边贸易成本的绝对值来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成本均值最低;从贸易成本下降幅度来看,五国中,与中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成本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乌兹别克斯坦.通过对自然因素、贸易政策、基础设施与服务3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贸易政策和基础设施与服务,特别是出口融资服务的发展可以极大减弱自然因素对贸易的不利影响,贸易政策中的非关税措施已经取代关税壁垒成为农产品贸易成本降低的重要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