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验采用角蛋白酶和蜡样芽孢杆菌联用处理鸡羽毛,以羽毛降解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pH值、酶添加量、细菌接种量、羽毛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羽毛降解率的影响,优化了降解羽毛的工艺条件。之后分别使用三种降解产物和猪粪作为饲料,研究了羽毛降解产物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的影响,包括平均增重、料重比和存活率等。结果表明,适宜的酶菌联用降解羽毛工艺条件为:pH值9.0、酶添加量2 000 U/g、蜡样芽孢杆菌接种量3.0%(v/v)、羽毛添加量2.5%,发酵5 d。使用发酵上清液干物质作为饲料养殖黑水虻幼虫,能有效提高黑水虻幼虫平均增重、优化料重比、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耐受性、抑菌、所产酶系等特性,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菌株产淀粉酶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培养4 h达到对数期,最大耐受pH值为10、最大耐盐性为8%,可产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蛋白酶、葡聚糖酶,其中淀粉酶含量较高。最优发酵条件为装液量96 mL、培养时间24 h、pH值为6.5、麸皮添加量1.00%、牛肉膏添加量0.80%,淀粉酶活力达7 866 U/L。通过对该菌的研究,可为后期大量产淀粉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淡紫拟青霉和米曲酶降解羽毛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淡紫拟青霉对羽毛有更强的降解作用。在淡紫拟青霉降解羽毛过程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液,淡紫拟青霉解除胨状的时间较平时缩短了6 d左右,而且在相同生长时间条件下,加酶液后测得的氨基酸含量要更多。由此可见,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液对淡紫拟青霉培养液解除胨状有促进效果,酶菌联合降解羽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诱变株发酵羽毛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枯草芽孢杆菌紫外线和亚硝酸钠复合诱变菌株FUN30.2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得到最优的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羽毛粉5.5%,青贮玉米秸秆粉0.8%,K+浓度0.018mol/L,Mg2+浓度0.065mol/L,Ca2+浓度0.072mol/L,Fe2+浓度0.010mol/L,Na+浓度0.088mol/L。最优的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3℃,培养时间72h,摇床转速170r/min,接种量6%,装液量100mL/500mL,菌体生长适宜的培养基初始pH值是7.0,菌体产酶的最适宜pH值为7.5~8.0。60h菌体产酶活力最高达1.267U/mL;发酵时间72h,羽毛降解率为69.61%;发酵液的氨基酸含量达22.66mg/mL。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角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对羽毛蛋白粉的降解效果,本试验采用不同的酶解温度、酶解液初始pH值、复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对羽毛蛋白粉进行酶解,并利用正交试验对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每克羽毛粉加入角蛋白酶0.0335 g、碱性蛋白酶0.01675 g,酶解液初始pH 11,在35℃下酶解36 h,羽毛分解率达到79.8%,酶解液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84.18 mg/L,酶解羽毛蛋白粉体外消化率达到30%,表明角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对羽毛蛋白粉具有良好的酶解效果。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糠的条件进而制备饲料微生物添加剂。试验采用L1(645)正交试验,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发酵金针菇菌糠的培养温度(A)、外源氮水平(B)、初始pH值(C)、发酵时间(D)、菌液接种量(E)5个因素对芽孢数的影响,同时测定发酵产物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5℃、棉粕添加量3%、初始pH值7.5、发酵时间48 h、菌液接种量10%。对其发酵结果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外源氮水平>初始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培养温度。此添加剂中的黄曲霉毒素B1以及重金属砷、铅、汞、镉的含量均符合国家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在此条件下固态发酵菌糠,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数为8×109cfu/g(干重),对其发酵后产品烘干即得到饲料微生物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考察枯草芽孢杆菌B1与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和酶解处理(简称菌酶协同酵解)制备菜籽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对经菌酶酵解后的菜籽粕营养成分的分析。以菜籽肽得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对加酶量、发酵温度和料水比等酶解、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菜籽肽以菌酶同时添加为最佳制备方式,以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1.0%、中性蛋白酶添加量150 U/g、料水比1:1.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48 h为最佳菌酶协同酵解条件。在此条件下,菜籽粕中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的降解率达74.23%,单宁和植酸的降解率分别为31.17%和16.39%。发酵后菜籽粕中粗蛋白含量达41.30%,比发酵前提高1.92%,菜籽肽含量达170.12 mg/g,比发酵前提高了3.7倍,还原糖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57.68%,钙、磷含量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26.83%和11.57%。试验表明,菌酶协同处理的方式对菜籽粕品质的提升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蛋白酶和干酪乳杆菌协同发酵对棉籽粕的营养价值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一:以蛋白降解度和小肽含量的指标归一值(OD)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的BBD-RSM试验设计,考察酶解温度、时间、酶添加量、料液比和pH对蛋白酶酶解棉籽粕效果的影响;试验二:将植物乳杆菌和蛋白酶协同发酵48 h,分为3个处理组,即不加植物乳杆菌和酶的棉籽粕(对照组)、酶解棉籽粕、菌酶协同发酵棉籽粕,评定3组棉籽粕的营养成分及进行猪胃肠道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温度40℃、时间8 h、料液比1:4 g/mL、pH 9.0;经过菌酶协同发酵预消化处理之后的棉籽粕与原棉籽粕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有显著提高,粗蛋白质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消化率也有显著增加。总的来说,蛋白酶与植物乳杆菌协同使用可以更大程度地降解棉籽粕中大分子蛋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提高非常规蛋白原料棉籽粕在饲料中添加比例,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合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协同生长的特点进行混菌培养试验。蜡样芽孢杆菌好氧,光合细菌兼性厌氧,通过两种细菌的不同添加比例,寻找一种最好的添加比例,使光合细菌活菌数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值。试验过程中,采用正交试验对两种菌的比例进行了科学的组合,从而找到两种菌的最佳配比:在光合细菌1%或5%、芽孢杆菌1%的添加量的情况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光合细菌菌数达到理想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益生菌混合发酵条件,经24 h培养,确定丁酸梭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 7.0和30℃,菌液OD=1.56。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 7.0和32℃,菌液OD=1.06。酵母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 6.0和30℃,菌液OD=1.05。以丁酸梭菌为主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为辅菌,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为1∶1∶3、在pH 7.0和30℃时,培养24 h,菌液OD=2.42。  相似文献   

11.
饲用酶与芽孢杆菌协同作用发酵豆粕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酸溶性蛋白(TCA-N)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饲用酶酶解、芽孢杆菌发酵、饲用酶加芽孢杆菌协同处理豆粕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菌协同处理的结果优于酶和菌单独作用的结果,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0.7、初始发酵温度40℃、加酶量0.05%(蛋白酶活力50 U/g)、接种量1%(0.5%1号菌+0.5%3号菌)、处理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豆粕经过处理后,其酸溶性蛋白含量从2.74%增加到24.55%,乳酸含量从1.26%增加到4.70%,各种抗营养因子也大都得到降解。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为分子量20 kD或以下的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2.
梅花鹿瘤胃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来源于梅花鹿瘤胃的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试验采集了3锯龄健康梅花鹿的新鲜瘤胃液,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培养基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综合其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DNS法对菌株的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探讨以不同物质为底物时的纤维素酶酶学特性,为后期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本试验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的菌株N-11是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经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在30~45℃(最适温度为40℃),pH为6.0~7.0(最适pH 6.0),碳源含量为2%~5%(最佳接种量5%)较高;培养36 h时达到产酶高峰,纤维素酶酶活力(CMCA)和滤纸酶酶活力(FPA)分别为12.563、12.414 U/mL,在20~50℃或pH 6.0~8.0环境下作用1 h,其相对酶活力均保持在80%以上,稳定性较好。以上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N-11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在纤维素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离筛选产蛋白酶芽孢杆菌,以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本研究选取小鼠肠道内容物为样品,通过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及酪蛋白平板检测法分离筛选获得产蛋白酶芽孢杆菌,对该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其生长规律、产酶规律以及所产蛋白酶的酶学特性。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其所产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50℃,pH=8.0,具有一定的高温耐受性,在弱酸、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Ca2+和Mn2+能够显著提高酶活(P<0.05),Zn2+、Mg2+、Cu2+和EDTA、尿素溶液对蛋白酶活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培养至16 h菌体量达到最大值,发酵22 h上清液中的蛋白酶活力达到最高值(57.77 U/mL)。该芽孢杆菌的成功筛选分离以及其所产蛋白酶的分析研究,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对动物饲料中添加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正交试验对两种杆菌的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蜡样芽孢杆菌培养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1.5%、蔗糖1.5%、淀粉0.5%、牛肉粉0.5%、蛋白胨1.5%、酵母粉1%、硫酸铵0.5%、培养时间18~20 h,活菌数可达1.3×1012CFU/mL,较优化之前的8×1011CFU/mL提高了62.5%。嗜酸乳杆菌最佳生长条件为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1%大豆蛋白胨、2%葡萄糖、20%番茄汁、发酵时间22 h,最大活菌数达1.9×1011CFU/mL,较优化之前的1.3×1011CFU/mL提高了46.15%。使用优化的条件进行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发酵,可以极大地提高发酵水平和活菌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表明,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的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种类、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初始pH值分别为麦芽糖、蛋白胨、氯化钙、麦芽糖添加量8%、蛋白胨添加量4%、发酵温度37℃、初始pH值7.0。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了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最优发酵条件为:麦芽糖添加量8%、蛋白胨添加量8%、氯化钙添加量8 g/L、发酵温度37℃、初始pH值7.0。在最优发酵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所产的中性蛋白酶酶活为420.36 U/mL,比优化前98.36 U/mL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目前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枯草(Bacillus subtilis,Bs)、蜡样(Bacillus cereus,Bc)、地衣(Bacillus licheniformis,Bl)三株芽孢杆菌和一株粪链球菌(Fecal streptococcus,Fs)进行净水效果初步比较,主要指降解氨氮、亚硝酸盐能力的比较。将菌粉定量添加到自配的模拟污水培养基中摇床培养,不加菌的模拟污水培养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的降氨氮能力优于其他三种菌,5 d后氨氮去除率100%,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也均有一定的降解氨氮能力。降亚硝酸盐效果最好的单菌仍是枯草芽孢杆菌,亚硝酸盐去除率第二天为85.60%,第三天为100%。地衣芽孢杆菌和粪链球菌降亚硝酸盐的能力也很好,在第五天亚硝酸盐浓度基本为0。而蜡样芽孢杆菌降亚硝酸盐的效果不如其他3种菌,五天后降解率仅为61.10%。根据单株菌净水效果的结果,做菌种复配净水试验。共得出七种配方复合菌剂,同样在模拟污水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得出,配方E为最优配方,第三天氨氮去除率为81.33%,第六天时去除率达到93.58%,第五天时亚硝态氮基本降为0,净水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对一株杜仲树皮内生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的内切纤维素酶(CMCase)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分析,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CMCase的相关特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优化pH、接种量、温度、时间、碳源和氮源等发酵条件,并探讨温度、pH、底物专一性、金属离子及表面活性剂对CMCase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碳源(30 g/L)、豆粕为氮源(30 g/L)、3%接菌量、pH 7.0的条件下37℃培养48 h,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CMCase最高可达(5.14±0.18) U/mL。经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的最适酶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为5.0;温度稳定性试验发现,在40和50℃时,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80%,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力逐渐降低,当温度高于55℃,相对剩余酶活力约为50%;pH稳定性试验发现,在pH 5.0~10.0之间耐受性良好,相对剩余酶活力均高于9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相对剩余酶活力变化不大。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属于典型内切型纤维素酶。Na^+、Mg2+、Ca2+可促进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酶活力,而Co2+、Hg2+、Fe2+、Cu2+和SDS抑制CMCase酶活力;表面活性剂Tween-80、Tween-20、Triton X-100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无影响。本试验通过对贝莱斯芽孢杆菌157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及CMCase酶学性质分析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157 CMCase具有产酶量高,耐受pH范围广的特点,在饲料添加剂、洗涤剂和造纸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短乳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表芽孢杆菌进行豆粕固态限定发酵和强化发酵的研究,对发酵过程中小分子蛋白含量、菌量、pH及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纯菌条件下,接种短乳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实验组限定发酵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分别为31.0%和28.3%,高于接种酵母菌试验组的22.4%.且小分子蛋白积累高峰时间为48~72 h;接种地表芽孢杆菌实验组的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高于接种短乳杆菌或酵母菌实验组.豆粕天然发酵试验组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分别为22.2%和44.1%.接种短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试验组的小分子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剂降解率分别为32.4%、99.5%和29.3%、99.7%.表明接种强化发酵有助于小分子蛋白含量的提高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降解.  相似文献   

20.
黄芪提取液发酵枯草芽孢杆菌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黄芪提取液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的工艺流程,将活化后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以1%的比例分别接入含黄芪提取液浓度为100%、90%、80%、70%、60%、50%、40%、30%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温箱中进行培养,分别取24h、48h、72h的培养物检测菌液数量、芽孢形成率和OD值。对初筛的培养基配方选取接种量、pH、温度和摇床转速4个条件进行正交试验观察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发酵罐大量培养。结果表明:含60%黄芪提取液芽孢数量最高可达1.70×109,芽孢形成率99%,OD值为2.961。正交试验结果优化条件为接种量10%,pH9.0,温度37℃,转速250r/min,发酵罐培养结果48h即可发酵结束,芽孢数量比摇瓶培养高5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