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大麦β-葡聚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β-葡聚糖是大麦籽粒细胞壁中的一种多糖,大麦中β-葡聚糖含量在2%~9%之间.在制麦芽和酿造啤酒过程中,β-葡聚糖含量过高,不能完全降解,会使麦汁黏度增加,降低啤酒品质.大麦在饲用过程中,β-葡聚糖含量过高,会降低营养吸收率,是抗营养因子.β-葡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脂、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可提取加工保健品.大麦β-葡聚糖含量受品种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我国西藏青稞β-葡聚糖含量在各栽培大麦中最高.大麦成熟期间,高温和干旱条件能促进大麦β-葡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天然产物分离》2004,2(2):23-23
我国科学家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西藏广泛种植的青稞作物中β-葡聚糖平均含量高达5.25%其中“藏青25”的β-葡聚糖含量高达8.62%,是目前世界上含β-葡聚糖最高的麦类作物。由于β-葡聚糖具有清肠、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等四大生理作用,其在医药、食品、护肤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β-1, 3-葡聚糖酶与植物的抗病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β-1,3-葡聚糖酶在植物抗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β-1,3-葡聚糖酶在体外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病 原物的侵染诱导植物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和产生新的β-1,3-葡聚糖酶同工酶,这些高活性的β-1,3-葡聚糖 酶或特异性的同工酶提高了植物的抗病性;组成型表达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可有效地抵抗病 原物的侵袭。由于β-1,3-葡聚糖酶和病原菌的多样性及其它们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同,使得各种β-1,3-葡聚糖 酶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也不尽一样。  相似文献   

4.
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及测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影  董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34-613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燕麦β-葡聚糖领域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纯度测定方法,指出了燕麦β-葡聚糖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价值,多糖作为食用菌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不仅能够为机体供给能量,而且可以参与生物合成反应及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大多数食用菌多糖是α-葡聚糖、β-葡聚糖、混合α,β-葡聚糖,以及由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多种单糖组成的杂多糖,其中,β-葡聚糖是食用菌中最具生物活性的多糖。食用菌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为食用菌多糖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综述了食用菌多糖的结构及其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抗炎、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抗辐射、抗突变、抑菌、抗疲劳、抗凝血等方面的功能及机理,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9,(4):690-694
燕麦β-葡聚糖具有独特的生理功效,对β-葡聚糖开展研究可促进燕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综述了燕麦β-葡聚糖结构、国内外不同燕麦资源β-葡聚糖含量差异,对比分析了检测燕麦β-葡聚糖含量的不同方法,提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燕麦β-葡聚糖对加快燕麦品质育种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β-葡聚糖广泛分布于微生物和植物体内,是构成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材料。不同来源的β-葡聚糖的结构存在着许多差异[1],同时也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在对虾养殖中应用的主要是从微生物提取的β-1,3和1,6葡聚糖。现结合β-葡聚糖的结构与活性、对虾的免疫机制等,探讨了β-葡聚糖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1β-葡聚糖的结构β-葡聚糖结构的主链是β-1,3糖苷键和β-1,6糖苷键的结合物[2]。从微生物中提取的β-葡聚糖还具有侧链,从不同菌体中提取的β-葡聚糖的侧链虽然都是由β-葡聚糖的1个残基构成,但是因菌的种类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分歧度,并且残…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β-葡聚糖的结构、β-葡聚糖酶的生物来源、性质、作用机理,阐明了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及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燕麦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材料,富含丰富的营养,在食品生产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对燕麦β-葡聚糖的结构及功效进行分析,论述燕麦β-葡聚糖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展望食品生产领域中燕麦β-葡聚糖的未来发展前景,以期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燕麦β-葡聚糖的应用,促进燕麦生产、种植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贮藏实验与果实薄片培养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钙素对苹果果实β-1,3-葡聚糖合成酶、β-1,3-葡聚糖分解酶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幼果期喷钙显著降低了苹果苦痘病发病率, POD和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增加,β-1,3-葡聚糖分解酶活性和MDA含量降低;果实薄片培养中,与低钙处理比较,高钙处理POD和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增加,β-1,3-葡聚糖分解酶活性和MDA含量下降。说明苹果果实生理变化与钙素营养关系密切,果实钙营养不足导  相似文献   

11.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试验菌,比较元麦β-葡聚糖和其衍生物对这2种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为元麦β-葡聚糖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以元麦β-葡聚糖为原料,采用氨基磺酸为酯化剂,制备硫酸化元麦β-葡聚糖;氯乙酸为醚化剂,制备羧甲基元麦β-葡聚糖;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质量分数、细菌生长曲线来考察元麦β-葡聚糖和其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硫酸化元麦β-葡聚糖取代度为0.82,修饰后的β-葡聚糖羧甲基的取代度为0.70,且红外光谱表明,元麦β-葡聚糖分子中已经分别成功引入了这2种基团;对比3种样品的抑菌活性,羧甲基元麦β-葡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均较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40 mg/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0 mg/mL。综上所述,羧甲基元麦β-葡聚糖可用作生物抑菌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和环境变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和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一些大麦基因型的β-葡聚糖含量,并在我国冬大麦区设置8个试验点,分析10个大麦品种在各点种植两年的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我国西藏和新疆大麦的β-葡聚糖含量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西藏具有高达8%以上的基因型,适合用于保健食品或药物的开发。我国冬麦区目前栽培的大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与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啤用大麦类似,部分品种在杭州种植后β-葡聚糖含量明显降低,平均值显著低于原产地种子。10个大麦品种在8个试点种植,β-葡聚糖含量在品种间、地区间以及年度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两年平均,秀麦3号和港啤1号分别为β-葡聚糖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泰安和杭州是β-葡聚糖含量最高和最低的试点。AMMI模型分析表明,品种与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两年试验均达极显著水平,且这种互作效应因品种而异,启示出特定地区合理选用品种在改变大麦β-葡聚糖含量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β-1,3-葡聚糖对红螯螯虾血细胞免疫力的影响,为开发β-1,3-葡聚糖作为红螯螯虾饲料免疫增强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向红螯螯虾注射不同剂量(1和5μg/g)的β-1,3-葡聚糖,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于注射后的0、6、12、24和48 h采集红螯螯虾的血淋巴,测定血细胞总数(THC)、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非特异性酯酶活力、吞噬活力及血清酚氧化酶(PO)活力.[结果]β-1,3-葡聚糖可刺激红螯螯虾血细胞THC、ROS和NO含量、酯酶和血清PO活力显著提高(P<0.05,下同),注射5μg/g的β-1,3-葡聚糖剂量还可显著提高血细胞的吞噬活力;β-1,3-葡聚糖对各类免疫应答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效应,THC、ROS含量、NO含量及血清PO活力对β-1,3-葡聚糖的刺激更敏感;ROS含量、酯酶活力和血清PO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指标达峰值时,处理时间在24.72~28.20 h范围内.[结论]注射β-1,3-葡聚糖能提高红螯螯虾的循环血细胞数量及其细胞免疫力,表明β-1,3-葡聚糖可开发为红螯螯虾饲料免疫增强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纯度碱提灰树花菌株GF-932发酵菌丝体β-葡聚糖的免疫活性,以期为灰树花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碱提、酶解的方法,从灰树花菌株GF-932发酵菌丝体中提取β-葡聚糖,经过超滤和QSepharose FF凝胶柱层析纯化冻干得高纯度β-葡聚糖,采用分子排阻法测定该β-葡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质量分布宽度,以HPLC法测定其β-葡聚糖含量;根据人体口服推荐剂量每kg体质量2.5 mg/d,分别设低剂量组(12.5mg/d)、中剂量组(25.0 mg/d)、高剂量组(75.0 mg/d),对SPF小鼠连续经口灌胃纯化的β-葡聚糖30 d,以灌胃灭菌蒸馏水作对照,通过迟发型变态反应、碳粒廓清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试验,观测灰树花β-葡聚糖对SPF小鼠吞噬细胞的足跖肿胀度、吞噬指数、溶血空斑数及小鼠体质量和脏器指数的影响。【结果】每100 g灰树花菌丝体中可得0.89gβ-葡聚糖纯品,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43 ku,分子质量分布宽度为1.64。经口给予SPF小鼠不同剂量的灰树花β-葡聚糖30 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动物体质量均呈增长状态,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纯度碱提灰树花β-葡聚糖能提高SPF小鼠吞噬细胞的足跖肿胀度、吞噬指数、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脏器指数,即能增强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细胞、体液和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结论】高纯度碱提灰树花β-葡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细胞吞噬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燕麦β-葡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和β-葡聚糖的分子量范围的测定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燕麦β-葡聚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且介绍了目前分离纯化过程中研究认为的最佳方法和手段,以期为今后我国燕麦β-葡聚糖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小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um)侵染小麦后被诱导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所编码的β-1,3-葡聚糖酶的性质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β-1,3-葡聚糖酶的一级结构、信号肽和跨膜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β-1,3-葡聚糖酶是一种分泌型碱性蛋白酶,主要存在于胞外。将克隆到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构建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分离纯化得到了原核表达的β-1,3-葡聚糖酶,对其在体外对小麦根腐离蠕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的研究发现,β-1,3-葡聚糖酶对小麦根腐离蠕孢具较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β-葡聚糖的特性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β-葡聚糖广泛地分布于真菌、细菌和植物体内,不仅在各种生物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活性,而且在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中也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笔者简要叙述了β-1,3-葡聚糖的结构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真菌中的β-葡聚糖分为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存在的不溶性β-葡聚糖和能释放到菌体外的可溶性β-葡聚糖.β-葡聚糖的重要特征是以高级结构分子存在,可溶性β-葡聚糖分子主要是以1重和3重螺旋结构的形式存在.β-葡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部分活性与分子的3重螺旋结构相关,如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激活蛛G因子等,也有部分活性与分子的3重结构无关.虽然β-葡聚糖的活性大多与免疫药理学作用有关,但是也存在加重哮喘病症和增加非类固醇性抗炎症药物副作用的问题.目前,尚未建立能够准确评价β-葡聚糖各种生物学活性的离体系统,要在分子水平上评价β-葡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开发新的离体评价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β—葡聚糖的特性及其在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β-葡聚糖广泛地分布于真菌,细菌和植物体内,不仅硌种生物体内发挥多种生物学活性,而且在各种生物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中也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笔者简要叙述了β-1,3-葡聚糖的结构及其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真菌中的β-葡聚糖分为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存在的不溶性β-葡聚糖和能释放到菌体外的可溶性β-葡聚糖,β-葡聚糖的重要特征是以高级结构分子存在,可溶性β-葡聚糖分子主要是以1重和3重螺旋结构的形式存在,β-葡聚糖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部分活性与分子的3重螺旋结构相关,如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激活蛛G因子等,也有部分活性与分子的3重结构无关,虽然β-葡聚糖的活性大多与免疫药理学作用有关。但是也存在加重哮喘病症和增加非类固醇性抗炎症药物副作用的问题。目前,尚未建立能够准确评价β-葡聚糖各种生物学活性的离体系统。要在分子水平上评价β-葡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开发新的离体评价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5株通过质粒转导而获得β-葡聚糖酶基因的下面啤酒酵母,都能在啤酒主发酵期内将麦芽汁中90%以上的β-葡聚糖分解.其中VB84菌株能在4天内分解β-葡聚糖94.1%.它在啤酒发酵过程中的繁殖速率、细胞浓度、降糖速率和最终发酵度均保持正常.随着β-葡聚糖的分解,啤酒的易滤性得到明显改善,V_(max)值提高56.3%.对β-葡聚糖凝胶的分解速率略低于对溶胶态β-葡聚糖的分解.啤酒的各项质量指标正常,对泡持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哈茨木霉UN-2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发酵参数,提高其产酶能力,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及田间防效,阐明哈茨木霉菌株UN-2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木霉菌株产β-葡聚糖酶的最适温度、pH、接种量、瓶装量、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优化哈茨木霉菌株UN-2产β-葡聚糖酶诱导发酵条件;通过体外拮抗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β-葡聚糖酶粗酶液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结果】哈茨木霉菌株UN-2发酵产β-葡聚糖酶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麸和硫酸铵,金属离子Ca2+和Mg2+对木霉产β-葡聚糖酶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哈茨木霉UN-2菌株以10.0 g/L麦麸、0.5 g/L β-葡聚糖、4.0 g/L硫酸铵、1.5 mmol/L Ca2+、0.5 mmol/L Mg2+为培养基,在温度32℃、起始pH 6.5、接种量8 mL(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