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今年3月,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广场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这个被称为"红色站点"的远教广场的建成为古镇旅游增添了一道新的景观. 今年春节刚过,黄姚古镇远教广场人群涌动,原来这是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利用远教广场收看学习远程教育节目,当地群众通过"家门口的大电视"收看各种党史文化致富信息,给他们学习科技文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每天到远教广场观看电视节目的党员群众达200余人次.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述黄姚镇姚江水稻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姚江大米"产业化种植发展现状,并提出"姚江大米"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时下,在现代农业大行其道的今天,广西昭平县黄姚镇葡萄种植界出了一个"奇葩"种植园:他们种了80多亩的葡萄,面积不算大,投入也不算少,却"懒"于打理,拙于精细化种植。他们采取的方法很"老套",葡萄产量不高,令同行很不解,如今却赚得"盆满钵满"。这是为何呢?菜田"变身"葡萄园  相似文献   

4.
大地景观是天、地、人、神、物相互交融的景观,对古镇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武功古镇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着眼于黄土高原上的视角分析,立足于人类最佳居住模式,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软质绿化生态和硬质人文景观两方面构筑古镇大地景观,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自然融合,以充分认识大地景观规划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有祥  赵卫国 《百姓》2002,(6):30-32
古宅变食堂 解放后,姜家老宅是镇上群众集会、活动的重要场所.1951年,古镇人在此集会,成立了农村互助合作组织;1953年,为成立农村低级社,他们在此商议如何将耕地、农具折价入社;1957年下半年,古镇人在此进行了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们积极"鸣"放"着,直到1958年夏天.  相似文献   

6.
漫画     
<正>"雷同"古镇满怀兴致,准备领略古镇之美、体验古镇文化,却发现不少古镇"长得差不多"……在旅游市场上,一些古镇缺乏特色的现象,引发游客热议。专家认为,发展古镇旅游,不能只注重外部景观建设,还得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这正是:游人纷至拥画桥,石径木屋岁月遥。访古何期遇"仿古",千镇一面特色邈。  相似文献   

7.
古镇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基于社区营造的视角,以邵武和平古镇为例,分析古镇的现状问题以及各方主体对古镇的保护开发新理念,探讨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到摒弃"自上而下"的强迫式保护开发,强调古镇居民对自我生存家园营造的参与性,协同保护社区文化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让全社区居民共享古镇福祉。  相似文献   

8.
特色小镇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有力抓手,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载体。栟茶古镇作为全国特色小镇,创新融入古镇4.0理念,打造"古镇生活+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微型度假"四位一体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其"古镇+"特色发展体系,转换现有的古镇资源与产业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为如东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郭贵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87-7089
分析了江南古镇雷同性困境,古镇人文内涵及其特征。依据苏州甪直古镇自身的人文禀斌,提出了甪直古镇"米文化"为特征的同心多角化升级战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古镇因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幽静的环境氛围与淳朴的生活气息等特点,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但许多古镇旅游的发展经历了"先开发后治理"的弯路,使得古镇旅游发展陷入了瓶颈期,阻碍了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南靖县云水谣古镇为例,对其古镇旅游现状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促进南靖云水谣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余兴 《新农村》2012,(5):45
龙门古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旅游线上的国家一级景区,320国道与之相连,交通便捷。东汉名士严子陵游览龙门山时称赞"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龙门古镇因此得名。三国时东吴大帝孙权的后裔聚居于此,已逾千年。全镇现有7000多人,90%以上姓孙。到龙门古镇旅游,可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民俗风情,领略孙权家族千年来所形成的浓厚的孙氏文化,饱览秀美的龙门山自然风光,重温严子陵游  相似文献   

12.
信息平台     
北碚偏岩古镇民俗街◆一、概况偏岩古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部,距北碚城区46公里、重庆市中心70公里、重庆江北机场57公里。偏岩古镇始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2002年被重庆市  相似文献   

13.
正"自青城古镇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以来,青城古镇就成了兰州市民最热衷的‘乡村游’之地。"说起榆中县青城镇的乡村旅游,青城镇的居民们甚是自豪。据统计,榆中县近年来累计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2015年,榆中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5.7亿元,同比增长13.24%,拉动GDP增长4.99个百分点。如今,榆中县实施文化旅游壮大工程,建成了兴隆山、官滩沟、兰州战役遗址等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四季旅游全覆盖。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朝阳产业,近年来在兰州发展得特别迅猛。随着兰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广大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川西典型古镇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的现场调研,从地理位置、整体布局、居住文化等方面,简要剖析了黄龙溪古镇的风水朝向、民居特色、客家建筑和干栏文化,强调了古代风水学上"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以及"四砂神"(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绝妙格局,展现了黄龙溪古镇朴实飘逸的建筑风格,"七街九镇"的建筑布局,飞檐翘角、鳞次栉比的民居韵律。对川西古镇建筑景观的研究和当今景观建筑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潇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3-5,48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时间外出旅游.而古镇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始逐渐兴起,在休闲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位于山西太行山区的大阳古镇现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有其发展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该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着重分析了大阳古镇的崛起与发展,对其开发与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两山"理论辩证地剖析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为古镇旅游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文中以漫川关古镇为案例,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在肯定了绿色旅游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旅游产品创新状况、古镇基础设施状况、居民收益提升状况,分析了漫川关古镇旅游绿色发展上存...  相似文献   

17.
对鲁史古镇传统街巷空间从组织形态、景观结构基本要素2个主要内容展开调查和分析。组织形态从宏观方面解析了鲁史古镇传统街巷景观空间的空间格局和组织形式;从"点、线、面"3个微观景观形态入手,探讨了鲁史古镇景观空间的各构成因素,分析了街、巷、广场等微观因子的空间尺度。通过分析初步提出保护古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雯  魏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77-21879
黑井古镇在其特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建筑文化及精神文化。基于黑井古镇的历史沿革,分析了黑井古镇自然景观、总体格局、人工建筑的总体景观特征,同时揭示出黑井古镇"千年盐都"的历史地位。从黑井古镇的自然环境空间,人工建筑(包括街巷、建筑、节点)空间,精神文化空间3个方面,描述与剖析了古镇的空间形态以及给人的感受。这将对认识黑井古镇,研究明清时期商业重镇的建设及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渝西古镇白沙神秘面纱被掀开,立即便惊艳四座,让这偏僻的西南山区小镇声名远播。古“四川四大名镇”、“抗战文化中心”、“抗战四大文化重镇”、“歌舞之乡”、“曲艺之乡”、“美酒之都”、“川戏窝子”、“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等桂冠光艳夺目。于是八方游客蜂拥而至,让这原本安宁静谧的古镇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20.
传统聚落空间是承载聚落居民各类活动的主要载体,从人的行为活动分析古镇空间形态有利于掌握空间的社会属性与功能属性。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调研,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嵩口古镇空间的形成背景。其次,结合嵩口古镇的空间布局,引入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法,通过软件运算的关系图解和定量描述,从集成度(整体集成度与局部集成度)、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和可理解度层面,对嵩口古镇整体空间结构、古民居布局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嵩口古镇空间形态的保护性发展策略,即重点保护古镇核心区,发挥文脉源的核心影响力;综合与重点规划相结合,提高古镇辨识度;适度开发古镇周边用地,促进古镇景观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