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试验对37只临床健康犬被毛上的真菌菌相进行了定量检测,其中30只犬被毛上分离出真菌。共分离真菌103株,隶属于11个属,腐生菌占9个属,主要是枝孢霉、交链孢霉、青霉和曲霉;皮肤真菌病病原菌2个属,包括犬小孢子菌和石膏状毛癣菌。  相似文献   

2.
奶牛皮肤真菌病为一种动物和人均可感染的传染性疾病,皮肤病真菌病原菌主要为犬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疣状毛癣菌。目前,治病率比较高的为犬小孢子菌,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长的潜伏周期,部分真菌感染疾病机体可以自愈。本文主要分析了奶牛皮肤真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及防治措施,对于真菌皮肤病的治疗及防治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皮肤真菌病又称癣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猫体表皮肤损伤、结痂、脱毛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皮肤病。病原98%为犬小孢子菌,其他2%为石膏状小孢子菌和须发毛癣菌。猫一旦感染,病情顽固,并可造成交叉感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猫等伴侣动物逐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数量大幅增加.它们的皮肤真菌病给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的威胁也愈来愈大。因此,宠物猫皮肤真菌病的防治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6月5日宠物门诊来了一只棕色泰迪狗,在头、颈、四肢的皮肤上有圆形脱毛的秃斑,上面覆以灰色鳞屑。怀疑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1诊断措施在病健交界处用手术刀刮取一些毛根和鳞屑,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分支的菌丝及各种孢子。确诊为是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小孢子菌对外界环境具有极强的抵抗力,耐干燥,在1%醋酸中1h死亡,2%福尔马林中30min被杀死,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2流行病学皮肤真菌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动物间的互相接触,或者  相似文献   

5.
<正>识别要点:主要为有伤口的大蒜鳞茎,特别是在贮藏期间的大蒜鳞茎上经常可见。剥开蒜瓣,在其上初生具紫红色边缘的小凹陷斑,后病斑扩大,凹陷更加明显,病斑上长出黑色丛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生规律:大蒜黑头病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病原菌称大蒜艾氏链格孢,艾氏霉属,属半知菌亚门类真菌。5月中下旬当温度达20℃左右时,菌丝体内可产生厚垣孢子,分生孢子梗从菌丝或厚垣孢子生出,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6.
<正>兔皮肤真菌病是由致病性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的多种皮肤真菌引起的一种皮肤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皮肤角化、脱毛、断毛及皮肤炎性坏死等为主要特征。本病传染性极强,兔场中一旦有兔感染即快速传遍整个兔群,而且很难根除。该病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养兔业的皮肤病,给兔业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一、病原特点目前,我国兔皮肤真菌病的病原是生长在毛和皮肤上的真菌,  相似文献   

7.
<正>1皮肤癣菌病的病原1.1皮肤癣菌病是一群形态、生理、抗原性上关系密切的真菌,按大小分生孢子的形态可分为3个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约40余个种,其中约20余种能引起人或动物的感染。引起犬、毛皮肤癣菌感染的病原主要有: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等。1.2根据皮肤癣菌的自然寄居特性,可分为3类:亲动物性,主要侵犯动物,也可引起人感染皮肤癣菌病,如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即属此类;亲人性,主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郑州地区犬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和主要致病病原菌,对郑州地区不同区域共计55家宠物医院2015年1—12月497例首诊犬真菌性皮肤病病例进行调查,并对其中100只患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郑州地区真菌性皮肤病患犬发病率前三的品种是金毛犬、贵宾犬和松狮;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为0~3岁,0~1岁犬最易感染真菌性皮肤病;雌性犬和雄性犬数量之比为1.15∶1;真菌性皮肤病多发季为夏、秋两季,8月份为发病高峰,其中背部、四肢和腹部发病率位居前三;病犬患部分离出的真菌有犬小孢子菌、须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以犬小孢子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9.
对分离出的一种丝状真菌Mars菌株进行菌落特征、产孢细胞形态、产孢轴发育过程、孢子形态、菌丝生长特征等形态指标进行观察,并与标准菌球孢白僵菌3.4428菌株进行比较.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  相似文献   

10.
22皮肤真菌病皮肤真菌病(脱毛癣)或称表皮真菌病,是由小孢子真菌属皮肤癣菌侵染表皮及其被毛、爪角质所引起的真菌病,俗称钱癣或匐行疹,其病程持久,难以治愈。也是人、兽共患的真菌性皮肤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分类位置的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蠕孢菌原属半知菌类的丛梗孢目,丛梗孢科里的一个属。1973年Kendrick和Carmichael在Ainsworth、Sparrow和Sussman著的The Fungi ⅣA一书里,将这类菌归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里的多隔孢子属群(Phragmosporous genera)。 据Ainsworth和Bisby的1954年版真菌学字典里记述长蠕孢菌有175种。寄生于禾本科植物上的约有100种,其它的种则分别分寄生于双子叶植物、煤灰菌类的菌落上,或腐生  相似文献   

12.
亚洲薄荷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纯培养的方法对广西所采50株健康亚洲薄荷150茎段、350片叶子中分离纯化内生真菌。用形态学分类鉴别方法依据产孢内生真菌在标准培养基的菌落颜色、菌落形态及孢子的着生方式进行鉴定。部分不产孢内生真菌利用促孢培养基培养结合分子生物技术对不产孢子内生真菌进行比对鉴定。结果从亚洲薄荷中分离出481株内生真菌,隶属1纲5目6科20属。丛梗孢科Moniliaceae是其优势科,其中拟青霉属Paecilomyces、轮枝孢属Verticillium、枝顶孢属Acremonium为主要菌群,分别占11.88%、7.92%和8.91%。叶子明显以叶点霉属Phyllosticta(17.21%)、小齿梗霉属Rhinotrichum(13.49%)、黑团孢属Nigrospora(11.16%)、枝顶孢属Acremonium(10.70%)为优势菌株,而茎则以拟青霉属Paecilomyces(18.60%)、轮枝孢属Verticillium(13.95%)为优势菌株。表明亚洲薄荷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拟青霉菌属是其优势菌落,其中还分离培养到枝顶孢属内生真菌,拟青霉菌和枝顶孢属菌物有抗菌活性,和薄荷的抗菌活性是否有联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犬真菌性皮肤病主要是通过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传播感染,犬小孢子菌和须毛癣菌对动物和人的角质都保有亲和性,且常常感染其他动物,尤其是犬小孢子菌感染,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鉴定某规模化兔场发生皮肤真菌病的病原,并为家兔皮肤真菌病的快速检测提供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皮肤真菌特异性rDNA序列设计通用引物(5′-CACCGCCCGTCGCTACTAC-3′和5′-TTTCGCT-GCGTTCTTCAT-3′),对已知分离株及其他微生物等进行特异性检测;应用该引物对所采取的种兔患部病料35份和临床健康种兔的样本5份,进行PCR检测并克隆测序。该引物对四种常见病原性皮肤真菌分离菌株扩增出一条在400bp-500bp之间的条带,其中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为460bp,犬小孢子菌500bp,石膏样小孢子菌为400bp,但对其它微生物和兔体细胞均未扩增出类似片段,说明具有特异性;对临床35份病料中的33份均扩增出一条460bp条带,为毛癣菌属,与测序结果一致。健康种兔的样品未扩增出类似片段。本研究利用通用引物对家兔皮肤真菌病进行PCR检测并确定其主要病原,具有快速、简便和特异性强等特点,可用于大规模的家兔皮肤真菌病的诊断,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5.
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CIMH1株在不同发育时期有菌丝和孢子两种形态。只有在捕食对象-活的线虫幼虫存在条件下,该菌株才能产生捕食性结构-菌环、菌网等。菌环、菌风孢子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福建省4个县(市)7个柑橘园的柑橘半穿刺线虫雌虫食线虫真菌进行了调查,从采集的520个雌虫虫体上得到123个真菌分离物,鉴定出8属10种。他们分别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青霉状曲霉(A.penicilloides)、头梗霉属(Cephaliophora sp.)、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雪腐镰孢(Fusarium nivale)、尖孢镰孢(F.oxysporum)、茄病镰孢(F.solani)、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常现青霉(Penicillium frequentans)、小刺青霉(Penicillium spinulos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sp.)、厚垣孢普可尼亚菌(Pochonia chlamydosporia)。其中,茄病镰孢、尖孢镰孢、淡紫拟青霉为优势食线虫菌,分别占总分离物的36.6%、15.4%、9.76%。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泸州市宠物犬的真菌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该文以泸州欣旺动物医院等3家宠物医院接诊(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全市犬真菌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真菌性皮肤病的病原以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病为主;感染发病主要集中在2岁以内的犬只,雌性犬病例略多于雄性,其中贵宾犬、北京犬的发病率最高;病灶分布以四肢居多;存在季节流行差异,夏季病例多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8.
从东北地区所采集的827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3属15种捕食线虫真菌,包括节丛孢属(Arthrobot-rys),小掘氏孢属(Drechslerella)和小隔指孢属(Dactylellina)。其中优势种为:少孢节丛孢A.oligospora(13.18%);指状小掘氏孢Dr.dactyloides(4.35%)和椭圆小隔指孢Da.ellipsosporum(3.26%)。对盐碱地中的捕食线虫真菌的调查发现,捕食线虫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在农田土壤中由于人为干扰的原因捕食线虫真菌的种类也很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宠物犬猫饲养量越来越多,犬猫的饲养密度日益增加,而犬猫的各类疾病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犬猫皮肤真菌病是指病原真菌侵袭动物表皮及其附属构造(毛、角、爪)的疾病,是宠物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可以在动物与人之间及动物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而且真菌性皮肤病常与其他皮肤病并发,危害大、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患真菌性皮肤病肉牛的毛发、皮屑、痂皮等病料样本中分离皮肤病原真菌并对其进行种属分类鉴定,为牛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采集宁夏地区患皮肤病肉牛的毛发、皮屑、痂皮,将病料样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 KOH溶液1滴,静置5 min后进行镜检观察;将病料样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中进行真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对分离的真菌用乳酸酚棉兰染液进行染色观察,根据真菌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初步分类;用分离的真菌制备浓度为1×108 cfu·mL-1的孢子悬液涂抹健康ICR小鼠皮肤,根据其致病性筛选病原真菌;提取病原真菌DNA,对其内部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登录NCBI GenBank数据库,对病原真菌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其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结合真菌形态学特征对病原真菌作出种属分类鉴定。【结果】病料中含真菌菌丝及链状厚垣孢子,毛发中存在大量小分生孢子;从病料样本中共分离、纯化到23株真菌,分属于毛癣菌属(Trichophyton)、曲霉属(Aspergillus)、横梗霉属(Lichtheimia)、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附球菌属(Epicoccum)、毛霉菌属(Mucor);小鼠皮肤感染试验表明,分离的毛癣菌属真菌NXGY1、NXGY2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试验组小鼠均出现瘙痒、皮屑增多、形成结痂、脱毛等临床症状;毛癣菌属NXGY1、NXGY2 的ITS序列长度大小分别为660、662 bp,其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NXGY1、NXGY2与疣状毛癣菌(Trichophyton verrucosum)同源性高达99% ,在系统发育树上属于同一分支,遗传距离最近。【结论】根据真菌形态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鉴定分离的肉牛皮肤病原真菌NXGY1、NXGY2为疣状毛癣菌(T. verrucos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