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地补偿直接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本文以江西横峰县征地补偿为例,在统一年产值的基础上,通过贴现值法和因子修正法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测算,介绍了征地补偿倍数和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并制定了横峰县新的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办法,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国土资源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制定并公布本地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这标志着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即将出台。征地补偿直接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然而,旧的补偿办法以具体地块的平均667平方米(1亩)产值的倍数来计算补偿费用,不仅使补偿费用偏低,而且相邻地块的征地补偿往往因用途不同而相差很大,补偿的随意性也较大,引发了大量争议和纠纷。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新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制订将综合考虑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话保障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的制订,也将考虑被征收耕地的类型、质量,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农产品价格及农用地等级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徐咏文  徐咏书  段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90-6891
应用因素修正法测算宜丰县统一年产值,并制定了宜丰县征地新补偿标准,比较了新补偿标准与原有标准的异同,指出了新补偿标准测算法的优势特征。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6,(1):1-1
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最近下发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意见》。主要内容如下。1.关于征地补偿标准(1)统一年产值标准的制订。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省域内各县(市)耕地的最低统一年产值标准,报省级人民政  相似文献   

5.
夏敏峰  张效军  李资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90-11992,12028
当前征地制度存在着诸如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同地不同价等问题,使我国的耕地资源锐减,耕地保护政策很难落到实处,农民利益得不到有保护。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结合江西省进贤县实际,具体实践了利用定级估价成果测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思路,同时提出在区片综合地价基础上结合分等成果确定征地范围的思路,对进行合理征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的调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变成失地农民。探讨用何种方式和途径为失地农民提供等价的保障和补偿,不仅关系到农民利益保护,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通过对西南某市郊区基层的调研,笔者认为主要的方式和途径为: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市场经济理论,建立新型的测算体系和征地补偿标准,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保三险的基础上,拓展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7.
关于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的调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  侯佳 《现代农业科技》2006,(23):159-160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变成失地农民.探讨用何种方式和途径为失地农民提供等价的保障和补偿,不仅关系到农民利益保护,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通过对西南某市郊区基层的调研,笔者认为主要的方式和途径为: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市场经济理论,建立新型的测算体系和征地补偿标准,把失地农民纳入社保三险的基础上,拓展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计算征地补偿标准方法缺陷的基础上,引入耕地价值相关理论,并以武都区征地区片为例进行了预测和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耕地价值的多种方法的土地征地补偿标准的测算能够弥补原有年产值倍数法计算结果偏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7月发出《关于开展制订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工作的通知》,随着通知的贯彻,失地农民的补偿将按新的标准执行,这是国家保护农民利益的又一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王琦 《新农业》2005,(9):1-1
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7月发出《关于开展制订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工作的通知》,随着通知的贯彻,失地农民的补偿将按新的标准执行,这是国家保护农民利益的又一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2010年以来铜仁市所采用的征地补偿安置模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社会保障安置、留地安置;分析了这些安置模式存在的问题,如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难以实施,社会保障陷入困境,统一年产值区域与区片价补偿价格相差较大,留地安置适用范围小等。结合铜仁市实际,提出了完善征地补偿安置的方法,如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被征地农民子弟倾斜,加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征地补偿安置模式。最后,将创新提出的预留农村建设用地安置模式、土地入股安置模式与原有的安置模式进行了比较,对各种安置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对比,为农村土地征收与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政策法规     
国土资源部力争年内公布征地补偿新标准国土资源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制订并公布本地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这标志着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即将出台。新标准首次把地块位置和供求关系这两个重要因素纳入,其核心精神就是要保证农民现有生  相似文献   

13.
王顺章  陈峰  范文洋  刘园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70-11872
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分析了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必要性,并把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应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为解决挂钩实施过程中的补充耕地质量问题及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提供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要越来越多的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在征地补偿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农民的基本利益。本文在分析征地补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最近,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 通知要求,征地首先要考虑农民的补偿安置。对征地补偿标准不符合法律规定、安置措施不能真正落实的,不得报批用地;对征地已依法批准,而没有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将停止受理该地区的建设用地申报。征用土地经依法批准后,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跟踪检查征地补偿安置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办法,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制订并公布本地区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这标志着新的征地补偿标准即将出台。征地补偿直接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然而,旧的补偿办法以具体地块的平均亩产值倍数来计算补偿费用,不仅使补偿费用偏低,而且相邻地块的征地补偿往往因用途不同而相差很大,补偿的随意性也较大,引发了大量争议和纠纷。据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新的征地综合补偿标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制订将综合考虑地类、产值、土…  相似文献   

17.
征地补偿标准区片综合价的确定基础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用地、未使用地、建设用地的不同属性,分析得出征地补偿标准区片综合价的确定基础,并根据各因素的影响权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土地市场的改革,国家对于划拨用地的审批程序日益严格,国家机关团体等公共管理用地越来越多趋向于有偿使用方式获取,现行基准地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各行业测算地价的需要。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公共管理用地基准地价测算,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方法]本文采用可行性分析法、二级分类体系修正法,探索统一科学的公共管理用地基准地价测算体系。[结果]采用二级分类体系法进行公共管理用地基准地价测算方法可行性较强;对8种公共管理用地二级类进行分析可知,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医卫慈善、文体娱乐、风景名胜设施用地性质与商服相似,公共设施、公园与绿地用地性质与工业相似;采用"征地成本+适当收益"法,依据成本逼近法测算征地成本,采用特尔菲法确定各地类的收益比例,最终确定安新县征地成本一级区为402元/m2、二级区为339元/m2、三级区为308元/m2、四级区为302元/m2,其政府收益分别确定为0、30%、50%、80%、100%,最终确定安新县二级分类修正系数体系。[结论]该研究全局系统地讲述了公共管理用地基准地价测算的方法体系,保证测算结果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丰富了现有基准地价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质量分等是落实耕地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介绍了章丘市耕地质量分等的主要过程和成果,并利用其中间成果测算耕地年产值标准。根据土地利用系数对正常农业生产区的耕地进行测算,根据结果可划分为6个等级,对位于非正常农业生产条件区的耕地采用理想值法进行测算,为征地补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发展论丛》2000,(11):19-20
长期以来,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征用集体土地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妥善安排了被征地单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保障了各类建设用地。但是,一些地方还存在滥用征地权、征地补偿标准不合法、征地补偿安置不落实、侵犯农民权益等问题,群众反映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