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3种杀菌剂和两两混用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单剂中以咪鲜胺、双苯菌胺对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EC50分别为0.144 5、0.147 9μg/m L,精甲霜灵的抑制作用弱,EC50为9.549 9μg/m L;咪鲜胺与双苯菌胺按5∶1和1∶4混用,其共毒系数分别达为198和355,表现为增效作用;咪鲜胺与双苯菌胺按3∶1和精甲霜灵与双苯菌胺按1∶3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01和105,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12种杀菌剂对大豆豆荚炭疽病病原菌的室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凹玻片和带药PDA平板上分别测试了12种杀菌剂对引起大豆品种台湾75豆荚上锈斑的病原菌辣椒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和PDA上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杀菌剂对辣椒炭疽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其中,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保鲜克效果最好,甲基托布津、世高、富力库也显著好于其它杀菌剂。对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的是保鲜克,其次是甲基托布津。  相似文献   

3.
<正>混用后产生药害的不能混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混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与铜制剂混用;福美双、代森环类杀菌剂和碱性药物混用,都会生成对作物产生严重药害的物质,因此不能混用。具有交互抗性的不宜混用。如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具有交互抗性。混合用不但不能起到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作用,反而会加速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百湿露在防治葡萄霜霉病生产上的应用技术,笔者进行了百湿露与杀菌剂混用的田间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百湿露是一种优良的农药助剂。其与农药(杀菌剂)混用后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测试了19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青花菜上桃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1~2 d,辣椒、勒杜鹃、蓖麻等7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桃蚜具有较好的忌避作用;辣椒、勒杜鹃等9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桃蚜存活指数较低;马齿苋、蓖麻等9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桃蚜繁殖忌避指数较小;处理后实验桃蚜种群干扰作用指数IIPC<1的植物有17种;单独使用勒杜鹃、辣椒、马齿苋、蓖麻对桃蚜的自然种群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勒杜鹃与马齿苋、辣椒与马齿苋混用、马齿苋与蓖麻混用的组合对桃蚜的自然种群控制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6.
经对西藏地区辣椒疫病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将引起西藏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西藏辣椒疫霉在10℃~37℃之间均能生长,最低生长温度为10℃,最适生长温度为24℃~30℃,37℃为最高生长温度,40℃为病原菌的致死温度.培养基种类对辣椒疫霉的菌落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有一定的影响.辣椒疫霉在燕麦片番茄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番茄汁培养基、黑麦番茄汁培养基、PDA培养基上生长也比较好,在燕麦片培养基上生长差.在供试的4种杀菌剂中,烯酰吗啉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效果强于常用的杀菌剂甲霜灵和丙酰胺,新型杀菌剂腈嘧菌脂对辣椒疫霉的菌丝生长速度虽然影响不大,但菌丝生长极为稀疏,其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有待进行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农用喷雾助剂对不同性能杀菌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的增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农用有机硅喷雾助剂与不同性能杀菌剂混用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治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效效应,显示出有机硅喷雾助剂具有显著改善药液界面性能的优异特性,但有机硅对不同吸收传导性能杀菌剂所起的辅助增效效应有较大差异,根据试验药后7 d和14 d药效调查得出:农用有机硅对触杀性杀菌剂的防效增幅农用有机硅对触杀兼局部内吸性杀菌剂的防效增幅农用有机硅对内吸传导性能优异类杀菌剂的防效增幅。  相似文献   

8.
烟田常用化学农药对白僵菌孢子和菌丝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5种杀虫剂和5种杀菌剂对白僵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对白僵菌的兼容性好于杀菌剂。杀虫剂辟蚜雾、功夫、氧化乐果对白僵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小,混用时孢子萌发率超过80%,残效实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90.67%,90.67%,72.00%,因此可以与白僵菌同时使用或混用。百菌清、菌核净、多菌灵等杀菌剂抑制了白僵菌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萌发率不超过13%),不应与白僵菌同时使用或混用。在化学农药与白僵菌混用时必须先进行严格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Bt与杀菌剂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Bt与8种杀菌剂的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Bt不能与代森锰锌、碱式硫酸铜混用,可与三唑酮、井冈霉素、甲基托布津、福镁双等混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杰效利与常规农药混用防治苹果褐斑病的效果及成本节约量。[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药增效剂杰效利与常规杀菌剂(波尔多液)混用后对苹果褐斑病的节本增效作用。[结果]与常规农药混用后,杰效利能够增强杀菌剂药效,降低30%的喷雾量,节约成本15元/hm2。[结论]为苹果褐斑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辣椒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系分泌物是引起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自身的化感作用及根系分泌物中有机化合物种类。根系分泌物为水培获得,处理采用盆栽,有机化合物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测定。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对辣椒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生理有非常明显的伤害作用。这种作用随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含量增加、处理时间延长而加强。根系分泌物处理后,辣椒的根、茎、叶均受到影响,其中根鲜重受到的抑制作用最大,辣椒根系活力、抗氧化的保护酶(SOD,POD,CAT)活性明显下降,逆境生理指标丙二醛(MDA)生成量和相对电导率值明显增大。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有自毒作用。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感物质共有24种。  相似文献   

12.
辣椒潜伏侵染菌与采后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辣椒果实潜伏侵染菌的分离结果与采后病害病原菌的分离结果表明 :交链孢菌Alternariaalter nata、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gloeosprioides、辣椒软腐病菌Erwiniacarotovorasubsp carotovora具有潜伏侵染性 ;用这 3种菌对辣椒果实接种 ,接种果实表现与原分离病果相同的症状 ,并再分离得到了接种病原菌。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 :A alternata、C gloeosporioides、E c subsp carotovora属于辣椒采后病害的采前侵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辣椒主产区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鉴定及其分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随机采自陕西省辣椒主产区关中地区的4批137份辣椒叶样的免疫电镜观察和ELISA分析,发现关中西部地区辣椒前期(6月份)病毒病的主要病原为CMV和BBWV,后期(即成株期)主要病原为PMMV、BBWV、CMV、ToMV等;整个关中地区辣椒病毒病的4种主要病原依次为BBWV、CMV、CVMV和PMMV,渭南市、兴平市的主要病原为BBWV,眉县的主要病原为BBWV和PMMV,岐山县的主要病原为BBWV和CMV。各年份间主要病原的侵染频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自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依供体部位、水浸液浓度和受体不同而有差异,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种子萌发存在自毒作用。辣椒植株全株、根、茎、叶水浸提液对辣椒种子萌发表现为抑制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这表明辣椒植株水浸液对辣椒种子萌发有较强的自毒作用。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对辣椒种子萌发的自毒作用强弱依次为叶〉根〉茎〉全株。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黑胡椒、胡椒根、市售胡椒粉和用不同浸泡液浸泡脱皮的白胡椒粉中的胡椒碱含量。结果表明:黑胡椒粉、2种市售胡椒粉和白胡椒粉中胡椒碱含量不同;果〉根、白胡椒〉黑胡椒、盐水浸泡〉河水浸泡〉醋浸泡、西安胡椒粉〉海南胡椒粉。说明不同的胡椒粉胡椒碱的含量不同,这可以为胡椒的质量控制提供比较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把握全球竞争格局下中国辣椒产业的战略地位,实现辣椒育种技术创新,把握辣椒种业芯片地位,推动中国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利用情报学和经济学中调研分析、文献计量和文本挖掘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全球及中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从科研论文、专利数据和产业主体等方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的辣椒育种进展和发展趋势,研判辣椒育种的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全球辣椒生产规模和产量持续扩大,中国辣椒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贸易规模维持高位,消费需求逐渐多元化,辣椒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中国辣椒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瞄准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产业结构;2)突破育种关键技术,培育专业型辣椒品种;3)发展信息技术,加强大数据育种平台建设;4)注重标准化建设,增强品牌市场竞争力。以上建议为推进中国辣椒育种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省丘北县树皮乡辣椒主产区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磷肥的施用对丘北辣椒砷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水溶态砷含量逐渐下降,辣椒茎叶、根和果实中总砷含量也逐渐降低,辣椒果实中的总砷含量低于总量的1.5%;辣椒植株各部位的总砷含量和砷的有效富集系数均表现为根>茎叶>果实,辣椒果实砷的有效富集系数为0.32~0.75;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辣椒植株根、茎叶和果实砷的有效富集系数逐渐增加,过多的磷肥施用量可能成为增加砷在辣椒中积累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8.
不同间作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找到较佳的克服辣椒连作障碍的群体结构,以期克服辣椒连作所产生的连作障碍,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辣椒,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设置辣椒间作玉米、辣椒间作黄瓜、辣椒间作大蒜及辣椒单作4个处理,进行了不同间作方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辣椒间作玉米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良好,品质最佳;辣椒间作黄瓜或大蒜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均处于中间水平,品质适中;辣椒单作时,辣椒各主要成分含量指标均处于最差,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合气体交换和叶绿素a荧光分析技术研究了陇椒系列辣椒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陇椒1、2、6号辣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均显著高于对照(佳木斯),光补偿点(LCP)均显著低于对照(佳木斯).陇椒2、6号的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高于对照(佳木斯).陇椒6号的羧化效率(CE)、光合能力和RuBP最大再生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佳木斯).试验品种间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陇椒系列辣椒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是其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辣椒干是贵州产量较大的特色农产品,为了进一步提高贵州商品辣椒干的外观和内在质量,采用自然阴干、日光晒干和人工烘干等3种干制方法对辣椒鲜果进行干制处理,研究不同干制方法对干辣椒外观及其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人工二段式干制方法进行辣椒干制,能显著降低干辣椒的白壳率和花壳率,提高干辣椒的外观商品性,保持辣椒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