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不同生育期水肥管理与产量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的水肥管理与产量的关系模型.[方法]用主动遥感仪器Green seeker 进行检测小麦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比值植被指数(RVI),解析小麦冠层植被指数与生长状况的变化规律;分析NDVI、RVI与实际产量关系,建立小麦产量预测模型;最终以NDVI、RVI作为过渡参数,反演产量与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的水肥管理的最佳模型.[结果]小麦水肥一体化管理直接影响小麦产量,不同生育期水肥一体化小麦生长模型和植被指数小麦估产模型的标准误差都小于0.05.[结论]建立了小麦不同生育期的产量与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2.
受稀疏植被与明亮土壤背景影响,干旱地区植被覆盖精确遥感估测难度较大。以Hyperion影像为数据源,选取甘肃省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研究区,系统比较了利用不同类型高光谱及多光谱植被指数估测干旱地区稀疏植被覆盖度的能力,以期确定干旱地区稀疏植被覆盖度估测的最佳植被指数。不同植被指数估测稀疏植被覆盖度的能力利用线性回归R2及留一交叉验证的均方根误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光谱植被指数估测稀疏植被覆盖度的能力显著优于相应的多光谱植被指数,抗大气植被指数(ARVI)及抗土壤和大气植被指数(SARVI)表现明显优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其中以基于833.3nm/640.5nm波段组合的ARVI表现最佳,R2可达0.7294,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5.5488。  相似文献   

3.
关中地区小麦冠层光谱与氮素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不同生育期及整个生育期小麦叶片氮含量(LNC)与冠层光谱反射特征的关系,以实现对田间小麦活体氮素营养状况的监测,为小麦叶片氮素状况的精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位于陕西关中地区杨凌揉谷镇、扶风马席村和巨良农场的3个小麦试验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长势及生育期小麦LNC及冠层光谱反射率,分析不同长势下小麦LNC和反射率的变化,并研究氮含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以及小麦LNC与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性,建立小麦LNC的敏感波段及光谱监测模型。【结果】在同一生育期,长势差的小麦叶片氮含量较低,长势较好的叶片氮含量高。与单波段相比,组合波段构成的植被指数RVI、NDVI与LNC的相关性明显提高,近红外波段(730~1 075nm)和红波段630,660,690nm组成组合波段的RVI、NDVI与LNC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LNC与RVI的相关性较高。利用独立的小麦田间试验数据,采用通用的均方根差(RMSE)、决定系数(R2)、准确度(斜率)3个指标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最终选取RVI(970,690)为监测小麦LNC的最佳光谱参数,构建的最佳模型为LNC=0.176 3×RVI(970,690)0.775 6,R2为0.863,RMSE为0.137,准确度为0.979,接近于1。【结论】利用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构建了预测小麦LNC的最佳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普适性,适用于整个生育期小麦叶片氮含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型植被指数的冬小麦LAI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冠层叶片水分含量对作物冠层光谱的影响,构建新型光谱指数来提高作物叶面积指数高光谱反演的精度。【方法】在冬小麦水肥交叉试验的支持下,分析不同筋性品种、施氮量、灌溉量处理下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光谱响应特征,并分析标准化差分红边指数(NDRE)、水分敏感指数(WI)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据此构建一个新型的植被指数——红边抗水植被指数(red-edge resistance water vegetable index,RRWVI)。选取常用的植被指数作为参照,分析RRWVI对于冬小麦多个关键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的诊断能力,随机选取约2/3的实测样本建立基于各种植被指数的叶面积指数高光谱响应模型,未参与建模的样本用于评价模型精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的水肥处理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具有较大影响。开花期之后冬小麦LAI显著下降,强筋小麦(藁优2018)在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均高于中筋小麦(济麦22);不同氮水平下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720—1 350 nm)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与氮肥梯度完全一致,其中2倍氮肥处理的近红外反射率达到最高;不同生育期下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变化波形大体一致;各个关键生育期的NDRE和WI均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而NDRE与LAI的相关性明显优于WI,新构建的植被指数RRWVI与LAI的相关性均优于NDRE、WI;虽然8个常用的植被指数均与LAI存在显著相关,但RRWVI与LAI相关性达到最大,其拟合曲线的决定系数R2为0.86。【结论】通过分析各种指数所构建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光谱反演模型,新构建的RRWVI取得了比NDRE、NDVI等常用植被指数更为可靠的反演效果,说明本研究新构建的红边抗水植被指数可有效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对水稻微分光谱和植被指数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供氮水平的田间试验,分析了微分光谱对消除水稻冠层光谱的背景影响和植被指数在农学参数测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由微分光谱所得的红边位置、红边斜率与盖度、叶面积指数及供氮水平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水稻多光谱植被指数RVI、NDVI与叶面积指数LAI及其地上部生物量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高光谱植被指数及其变量与植被盖度、供氮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些表明,用微分光谱技术与植被指数方法监测水稻的田间供氮水平和长势似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面样方调查的小麦倒伏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遥感技术及时获取小麦倒伏信息,对于农业部门指导小麦倒伏后的农业生产、灾害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鲁西、鲁西南地区小麦倒伏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选用小麦倒伏前后两期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数据,探讨了利用遥感影像监测小麦倒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首先,根据小麦灌浆期不同组分的光谱特性,解释了倒伏小麦光谱变化的原因;其次,分析了倒伏小麦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光谱反射特点,寻找小麦倒伏遥感监测的敏感波段;最后,利用敏感波段建立植被指数,讨论了小麦倒伏发生程度的遥感监测问题。  相似文献   

7.
油菜地上生物量与冠层光谱植被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不同波段光谱反射率组合产生的植被指数,分析2个品种、2个供氮水平的油菜地上生物量与冠层光谱植被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光谱植被指数对油菜地上生物量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内,随着发育期推移,叶鲜干重、茎鲜干重和角果鲜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不同处理的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而角果干重呈直线上升趋势直到成熟。光谱植被指数与油菜叶鲜、干重呈正相关关系,除RvI外,其他植被指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光谱植被指数对油菜叶鲜、干重的拟合方程以乘幂和指数形式最好,其中叶鲜、干重GBNDVI变量回归的Rz值分别达到O.6571和0.6497。光谱植被指数与油菜茎鲜、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光谱植被指数对油菜茎鲜、干重的最佳拟合方程为乘幂和指数形式,茎鲜、干重以BNDVI的指数形式最好,R2值分别为0.9134和0.9217。而光谱植被指数与角果鲜、干重的关系则相反,只有NDVI与角果鲜重达到极显著水平,光谱植被指数与角果于重都没有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NDVI与油菜角果鲜重的对数回归的R2值达到0.5487。研究结果将为大面积油菜生长状况及产量品质的遥感监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长期杉木植被指数与蓄积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不同生长期的人工杉木林,其各种生物量的生长和呈现的植被光谱区别较大。利用野外林木的样地实测数据和QuickBird遥感影像呈现的植被光谱,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一系列植被指数,评价不同生长期的人工杉木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多个植被指数与蓄积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比值植被指数(RVI)与蓄积量的相关性大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环境植被指数(EVI)和归一化差异绿度指数(NDGI),特别是在杉木处于速生阶段时,可将比值植被指数作为其它估测模型的一种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无人机多光谱影像与土壤养分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生成研究区50 m高的反射率正射影像,计算NDVI,GNDVI和SAVI指数值,调取作物感兴趣区进行研究。[结果]植被指数在小麦越冬期的不同长势小麦有明显差别。在其他外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土壤N水平的变化对冬小麦越冬期长势影响较明显。[结论]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对冬小麦有较好的氮诊断潜力,可利用估测结果指导精准氮肥管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冬小麦叶水势估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光谱技术,建立快速、无损与准确获取冬小麦叶水势的估算模型,为小麦灌溉的精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不同水分处理的大田试验,于小麦主要生育期同步测定冠层光谱反射率、叶水势、土壤水分等信息,并探讨高光谱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水势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基于不同水分处理,构建4种植被指数与冬小麦叶水势的估算模型。【结果】不同水分处理和不同生育期的冬小麦,其冠层光谱反射率具有显著的变化特征。在可见光波段,冬小麦冠层反射率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在近红外波段,其冠层反射率则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在近红外波段,抽穗期的冠层反射率比拔节期的高,在灌浆期之后,红波段(670 nm)、蓝波段(450 nm)的反射率上升加快;4种植被指数与叶水势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r|均在0.711以上,四者均可用于冬小麦叶片水势的定量监测。在充分供水条件下(70%FC),植被指数OSAVI和EVI2与叶水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5和0.771)均低于植被指数NDVI和RVI与叶水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8和0.896),而在重度水分亏缺条件下(50%FC),植被指数OSAVI和EVI2与叶水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57和0.853)均高于植被指数NDVI和RVI与叶水势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1和0.792);所建模型对45个未知样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似度较高,其回归模型R~2、验证模型MRE、RMSE的范围分别为0.616—0.922、-17.50%—-12.52%、0.102—0.133。在70%FC水分处理下,基于EVI2(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所得叶水势估算模型的R~2最高,为0.922,而在60%FC和50%FC水分处理下,由于考虑了土壤背景的影响,基于OSAVI所建模型的R~2最高,分别为0.922和0.856。【结论】4种植被指数均可用于冬小麦叶水势的定量监测。但是,在构建不同水分处理的叶水势估算模型时,应考虑土壤背景对冠层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小麦精准灌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为星载数据的参数反演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