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浙江省对虾养殖会议去年底在嘉兴结束。会议传达了全国对虾会议精神,传授了泰国的养虾经验,总结交流了1994年对虾养殖、虾塘综合利用,虾病防治情况。 去年全省对虾养殖再次受到虾病困扰,17号台风的袭击使养殖生产又如雪上加霜,面对灾害,各级水产部门、科研单位及广大虾农采取积极措施,通过虾塘综合利用等形式,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第一茬中国对虾养殖14.18万亩,产量1912吨,第二茬多品种虾类养殖5.06万亩,产量604吨,虾塘混养面积达14.67万亩(个别混养二个品种重复计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技》1990,(3):16-17
八十年代中期,我省沿海的养虾业发展很快,全省开发虾塘面积达二十余万亩。几年的实践证明,由于生产规模过大,上马过急,场地施工质量差。还有许多虾塘底质偏酸,纳潮换水困难,不加改造就无法养虾。加上近年来虾价跌落,市场疲软,养虾成本高,亏损大,也影响了虾农的积极性,造成很多虾塘丢荒,不能发挥这些水面应用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对虾双季养殖是以不增加任何投资、在原有养虾塘的生产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虾塘利用率,达到增产和增收的目的。 1.方法与措施 (1) 苗种的中间培育双季养虾必须具备养成塘和暂养塘,面积比例为5:1,即10亩养成塘,应有2亩暂塘;养殖的品种一般为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早季为东方对虾,晚季为长毛对虾。由于养殖前期塘水  相似文献   

4.
我市对虾养殖是从1979年开始的,但一直发展缓慢,到1986年只有虾塘7286亩。1986-1988年,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共投入资金近3千万元,其中:合浦县2千多万元,北海大冠沙虾场500多万元。共建成虾塘1万亩。使养虾面积达到近2万亩。另外,  相似文献   

5.
海康县从1988年开始试养斑节对虾,面积仅1000多亩,到1992年已发展至20000多亩。在养虾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养虾成败的关键。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从虾塘条件、投饵技术、收获方法及养殖方式等方面,提出有关降低养虾成本的途径和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1989年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试养成功后,广东的对虾养殖得到了发展,养虾面积不断扩大。以汕头为例,1991年的养虾面积达2.9万多亩,比1990年增加了2000多亩,其中斑节对虾养殖面积增加了一倍,上半年的对虾总产量达1100多吨。对虾业的迅速发展,虾病亦随之流行,尤其是高密度养殖以及多造次生产,助长了许多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潮汕地区是广东省规模性池塘精养对虾工作起步较快的地区。1979年,由地区水产局技术人员在饶平试验养殖面积1.7亩,1982年市水产研究所在达濠开展了连片110亩生产性试验(全区养虾面积共227亩)。1982年南方三省养虾会议在汕头市召开,推动了我区养虾业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旧虾塘的改造,减少虾病的暴发,提高旧虾塘养虾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我局承包了湛江市水产研究所在遂溪县草潭镇的路塘虾场作为试验点。该场有9口虾塘,3口小型虾苗标粗池,总面积79亩。这些虾塘1986年建成,十多年来,每年养二造对虾,  相似文献   

9.
1993年6月上旬至8月中旬,全省养殖对虾普遍发病,发病面积达90%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多元,其中有4.2万亩虾塘绝产,使对虾养殖陷入了新的困境。对于今后怎样养虾的问题,我们认为虾病暴发是宿主、病原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要从阻断病原、改善环境、优化养殖技术和药物防治等方面认真考虑,采取有效措施还是能养好对虾的。  相似文献   

10.
养对虾池塘是养虾致富的基础条件。目前,我县4万亩对虾塘80%以上属于低产虾塘,塘大、水浅、水门不配套,进排水渠道系统不合理,虾池老化,底质有害物增加;暴发性虾病连年发生,致使养虾风险增大,产量及效益相对下降。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消除人为的养虾风险,提高单产和效益,必须有计划、  相似文献   

11.
全球性病毒性虾病使对虾养殖陷入困境,闽东区沿海虾农谈虾色变,不少虾塘抛荒“改行”,为了恢复元气大伤的养虾业,福建宁德地区面对现实不松劲,地县水产部门多次派人到沿海乡镇生产点调查研究、研讨对策,动员虾农相信科学,增强信心,重整旗鼓。沿海四县从调查养殖模式、品种结构入手,推行封闭式立体生态养殖,开展虾塘综合利用,虾贝、虾鱼、虾蟹混养、轮养、套养、稀养等新的养殖方式,使濒临夭折的养虾业柳暗花明。全区共放养东方,长毛、墨吉、斑节对虾58220亩,其中虾贝,虾鱼,虾蟹混养套养33300亩,推行封闭式蓄水立体生态养殖21000亩,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福鼎县12000亩虾塘在3月底已基本落实租赁工作,虾塘改造及养成准备有秩序地进行。他们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市养是业日益发展,但是虾塘也日渐老化,污染严重,虾病频发,已成为困扰养虾生产者的在一大问题。1991年以来我局承包遂溪县黄略镇三元围虾场养虾,由于采取了不同品种轮养和混养,较好地克服了对虾病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台山县那扶镇泗门管区黄伯球,经营虾塘240亩,去年养虾面积共290亩:其中复养50亩),获总产量13.52吨,总收入42.9万元。除去生产成本18万元,盈利24.9万元,成为台山县养虾效益最高的专业户,其主要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78年以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山东对虾养殖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目前全省养虾面积约20万亩,产量约5千吨。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山东由单纯“狩猎式”对虾渔业进入了“畜牧式”对虾渔业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温岭县上马乡—18亩面积的虾塘,改革养虾技术,实行以虾为主,综合利用,立体养殖获得成功,一季中国对虾产量2854公斤,平均亩产158.56公斤。二季长毛对虾产量1440公斤,平均亩产80公斤,塘内中边滩面套养缢蛏4亩,产量5100公斤,该虾塘养殖技术改革的成功,为振兴我县对虾养殖业树立了典范,其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1994,(3):8-11
1993年,暴发了全国性的虾病,我省对虾养殖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全省从粤东到粤西相继发生了大面积的传染性、急发性的以病毒性与细菌性并发的综合性虾病,损失惨重。两造暴发虾病的面积达11万亩以上,占养虾总面积的50%,损失对虾产量达6,  相似文献   

17.
1986年冬季,我们把一块废旧盐田改成为一个8亩的精养虾塘,1987年养殖对虾,产量达3283公斤,平均亩产410.4公斤,对虾平均规格为12.95厘米,全部达到12厘米以上。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广东的对虾养殖起步慢,基础差。1985年,全省仅有对虾育苗室16座,育苗水体1.6万米^3,年育苗3.26亿尾;养虾面积2.9万亩,平均亩产25.5公斤,总产量仅约760吨。在1986年全省沿海水产工作会议之后,在省委、省府以及省经贸委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大规模创办对虾养殖出口基地,使我省养虾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续上期)对虾生长无不良影响。3、尽量避免大排大灌,维持水质环境的稳定。4、当虾塘内水质较差、又无水可换时,使用光合细菌、沸石粉等环境改良剂等稳定改善水质。(二)高位地养虾模式高位地是近年发展最快的一种养虾模式,起源于湛江市徐闻县O80年代后期,对虾养殖是湛江的重点开发项目。到叨年养虾面积达9万亩,产量近1万吨,但对年白斑病从外地蔓延到湛江,全市虾塘5成发病,对虾产量急剧下降O93年比叨年减产4000吨,到94年再减产600吨,形势十分严峻O94年,湛江徐闻县南门沟养虾户根据泰国养虾成功的经验,开发32亩高位地搞试验…  相似文献   

20.
对虾养殖现状及对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行 《齐鲁渔业》2001,18(1):8-10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正在经历一个马鞍形的发展过程,自1978年国家水产总局在文登召开的全国鱼虾养殖会议之后,特别是 1980年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突破之后,对虾养殖业在80年代中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至1991年全国养虾面积达220万亩,总产量达21.9万 t,平均亩产对虾99、2 kg。但 1992年于福建漳浦地区暴发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SSV),至1994年传遍了我国沿海各个角落,使对虾产量下降到6.38万t,亩产量降至28.25kg(主要还是病残虾),直接经济损失35亿。之后,经过全国广大养虾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