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文秋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245-2246,2346
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大豆产品,对不同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间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株高基础上降低株高,增加主茎节数、每株粒数、分枝数、每株荚数、每株有效荚数、主茎粒数、主茎荚数,降低瘪粒率都会不同程度地提高产量。在一定株高基础上降低株高是由于植株过高会引起倒伏,反而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机硅浸种和叶面喷施,研究其对大豆产量、根系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用有机硅浸种在苗期可以促进大豆的根系伸长,增加根瘤数;叶面喷施有机硅可降低株高,增加大豆主茎有效节数,提高大豆的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适宜浓度可以降低大豆瘪荚率,从而增加大豆的产量。叶面喷施有机硅的用量30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早熟马铃薯套作不同密度大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薯豆套作模式下大豆不同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产量与密度变化的关系可以用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表达,并随大豆密度的增加,株高、主茎节数、底荚高度趋于升高,而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趋于下降,荚粒数、百粒重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密度对套作马铃薯株高及单株结薯数影响不大,而商品薯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大豆密度为15万株/hm^2时,大豆、马铃薯产量均最高,分别是2136.03、42462.5kg/hm^2。  相似文献   

4.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除草剂用量对金豆的药效和药害均有明显影响。在田间条件下,随着气温的升高、或空气相对湿度的增高、或除草剂用量的增加,金豆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提高,但对大豆的药害也明显加重。药害会抑制大豆正常生长,使大豆苗期株高降低11.59%~54.86%,鲜重降低4.17%~70.83%,叶片数减少0~33.85%;成株期株高降低2.33%~34.90%,株荚数减少0~49.58%,株粒数减少0.81%~50.97%,减产率为0.83%~52.40%。药害严重时可导致大豆晚熟。  相似文献   

5.
分析多效唑对大豆部分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期喷施多效唑可以有效地抑制大豆茎秆伸长,起到降低株高的作用,可以增加大豆茎粗、降低空瘪率、增加大豆实粒数,大豆真叶期、三片复叶期、五片复叶期、盛花期各喷施多效唑20g/亩增产效果最好,亩增产13.9kg,增产率7.2%.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大豆苗期低温冷害频发,为了明确大豆苗期低温胁迫对籽粒产量是否有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在大豆V1 期将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幼苗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6℃,10℃和25℃(对照),处理48 h 后测定叶片鲜重、子叶鲜重、茎鲜重、根系鲜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然后将幼苗转移到盆栽盆中生长,成熟期测定大豆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大豆幼苗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不同大豆品种叶片鲜重、子叶鲜重、茎鲜重、根系鲜重及叶绿素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耐低温大豆品种‘合农60’的形态及生理指标降低幅度要低于低温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48’。苗期低温胁迫未显著降低耐低温大豆品种‘合农60’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籽粒产量,但显著降低了低温敏感型大豆‘黑农48’的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籽粒产量。研究得出结论为苗期大豆低温胁迫不利于大豆籽粒产量形成,显著降低低温敏感品种大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下大豆植株冠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环境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产量形成及茎秆抗倒的影响,为构建寡日照地区间作大豆合理群体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大豆(川豆-16)和玉米(正红-505)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方式,设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和大豆带状单作2个水平,副因素为大豆的3个种植密度(PD1=17株/m2,PD2=20株/m2,PD3=25株/m2),研究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冠层内部光环境变化、叶片光合特性、植株生长动态、田间倒伏率及产量构成等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系统中,大豆生长中后期受高位作物玉米遮荫和自荫性增加的影响,其植株群体冠层内部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能力、分枝数及产量显著降低,但受玉米影响的程度因大豆种植密度的不同而不同。在间作模式下,PD1和PD2处理的大豆植株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比PD3处理分别增加了45.4%和24.8%,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46.1%和12.3%,单株有效荚数分别增加了53.2%和27.2%,单株分枝数分别增加了270.4%和140.9%,田间倒伏率分别降低了50.3%和19.3%。相关性分析发现,间作大豆的田间倒伏率与冠层内部光合有效辐射、叶片净光合速率、茎秆抗折力、茎叶干物质比、单株分枝数及单株有效荚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无效荚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模式下,20株/m2的大豆密度(PD2)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群体冠层内部光环境,降低植株田间大豆倒伏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8.
大豆连作对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91~1998年连续8年在黑龙江省中部黑土区设置不同茬口大豆定位试验区,研究了连作大豆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均可导致大豆生长发育期间株高、根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总量和速率降低,且随着连作年限加长而降低幅度加大。不同连作年限均使大豆产量降低,减产幅度为6.2%~35.4%,同一年度内连作年限越长,减产幅度越大,但不同年度间不是随着连作年限加长而减产幅度也同时增大的。连作使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变化,造成大豆主茎节数减少,茎粗降低,株荚数、株粒数和株粒重减少,连作7年使百粒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土壤温度和降水量对乙草胺药效及药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乙草胺药效和药害影响没有明显规律,降水量及除草剂用量对乙草胺的药效和药害均有一定的影响。乙草胺的药效和药害并不是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而是随着乙草胺用药量的增加及施药前降水量的增高而提高。如果施药前7d没有降水会显著降低乙草胺的除草效果和对大豆的药害程度。乙草胺药害可使大豆苗期株高、鲜重和叶片数有所降低,成株期株荚数、株粒数减少,导致大豆减产0%~50.6%。药害严重时可使大豆晚熟。  相似文献   

10.
在白银市小麦/大豆套种栽培模式中,于大豆分枝期和始花期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喷施60mg/kg多效唑效果最好,可显著降低第1、2节间长度和植株高度,增加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吉林地区大豆主要栽培品种吉育71在不同年份中,物候期、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虫食粒率等因素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得出结论:吉林地区大豆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较为严重,播种后日平均气温的提高可促使出苗期提前;日照时数的增加可导致生育期的延长,增加体内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百粒重量;鼓粒期降雨严重影响着大豆百粒重和2、3粒荚数及单株粒数;整个生育期内的降水量影响着大豆的主茎节数和株高。在气候因子中,生育期内的降水量是影响大豆株高及主茎节数的重要因素,成正相关;日平均气温也是影响株高的一个因素;日照时数的长短影响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冷害对黑龙江克拜地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御低温冷害,通过对受冷害与未受冷害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冷害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害使大豆减产,百粒重减轻,差异达1%显著水平;同时大豆成熟期延后,生育日数增加;此外,冷害还可使大豆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主茎荚数、全株荚数、全株粒数、完全粒率变小。通过毁种试验得知,为挽回冷害损失,当遭受中度或者重度冷害时应该毁种。  相似文献   

13.
S.B技术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豆S.B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表明,大豆经S.B技术处理后,可以促进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加株高和结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增强根系活力;增加单株荚数、粒数,减少秕粒数;但抗倒伏能力减弱。在3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经S.B处理的大豆百粒重降低,减产明显。在18.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经S.B处理的大豆百粒重与对照相当,产量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不同套种密度对中黄30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设计5个套种密度,研究不同套种密度对中黄30大豆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大豆套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结荚高度增加,单株结荚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下降,产量是先增加后降低,在大豆套种密度为11.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8t/hm2。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形态建成、根腐病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锐胜种衣剂Ⅰ可提高大豆苗期根、茎、叶、根瘤干重,增加株高,降低大豆后期茎干重,增加节间数、底荚高度、单株饱荚数和株粒数,对于提高产量效果佳,其次为适乐时种衣剂。  相似文献   

16.
大豆症青现象是近些年困扰黄淮海大豆生产的重要问题,但影响大豆症青发生的原因一直不是很明确。研究以16个花荚期进程不同的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分析了症青严重程度与花荚期天气、生育期进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均发生了严重的症青,品种间瘪荚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对症青株率与开花期和结荚期持续天数、高温日数、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湿度、每天14点平均气温、品种生育期等13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除了症青株率与开花期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外,与花荚期高温等其他因素均不相关。大豆生产上应防止花荚期干旱,以降低大豆症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大豆属于蝶形花科,大豆属。别名黄豆。大豆原产于我国按其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分为春大豆、夏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四类,但以春大豆占多数。春大豆一般在春天播种,十月份收获,十一月份开始进入流通渠道。重迎茬对大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株高降低,茎粗变细,节间加长,分枝减少,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减少。开花期以后,光合效率降低,根系活力降低,使得吸收能  相似文献   

18.
株高是大豆最重要的株型性状之一。本研究以大豆株高突变体z110及其野生型吉大豆5号为材料,分析了突变体株型变化以及产量潜力。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对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突变显著降低了株高、平均节间长度、平均叶柄长度,显著增加了节数、分枝数,且第4节后叶柄长度随着节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突变使百粒重显著降低,而使单株产量、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等性状显著增加,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正>1.重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1重茬对产量因子的影响大豆重茬栽培株高降低7~25cm,单株荚数减少2.5~2.6个,单株粒数减少8.5~10.8个,百粒重下降0.5~1.8g。1.2重茬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重茬较正茬平均减产20.5%,虫食率增加0.9%~2.0%,灰斑病病粒率重茬是正茬的7倍。重茬超过3年,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由此可见,重茬大豆的食用品质和商品品质都有下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有机CO2 肥料在大豆上的施用效果 ,结果表明 :有机CO2 肥料对大豆的农艺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可降低大豆株高、结荚高度 ,增加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分枝数 ,但对大豆的百粒重没有明显的影响。追施有机CO2 肥料 5 61和 843kg/hm2 ,可使大豆增产 6.1%和 8.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