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加强对金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宏观指导,根据有关统计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回归分析法,建立了金华市1990~2010年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分析测算了同期该市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90~2010年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为9.69%,同时加大农业机械投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对该市农业产出贡献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分析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出中的贡献份额,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杭州市1994~2010年农业生产函数模型。据此分析测算了该市在此期间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的年均贡献率为7.13%,并呈逐渐增长趋势。对影响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因素分析表明,增加农业机械投入和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对提高农业机械化贡献率仍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现有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利用2001~2015年衢州市农业机械化统计数据,测算了该市在此期间各年度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计算结果表明,该市农业机械化持续稳步发展,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处于由中级向高级迈进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衢州市农业机械化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各农业生产要素影响基础上,建立山东省滨州市2002~2013年农业生产Cobb-Douglas模型,定量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农机总动力对农业总产值影响程度最大,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达到了29%.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不同,农业机械化对区域农业生产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加强农业机械化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四川省射洪县作为区域研究对象,通过收集1981-2010年30年间射洪县农业机械化投入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在影响农业发展的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农业机械化投入、灌溉投入、化肥投入等5个因素中,射洪区域农业总产值与农业机械化投入的关联度最高,要不断加强区域农业机械化投入以提高农业总产值;而区域种植结构与灌溉投入的关联度最高,与农业机械化投入的关联度最低,因此应加强农业灌溉的投入以改善农业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估算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减少劳动力数量中的作用,利用相关方法和衢州市水稻生产统计数据,在测算该市水稻机械化替换劳动力数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衢州市水稻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对南京市1985年~2005年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具有阶段性,具体可以划分为:发展快速下滑阶段(1985年~1988年)、发展缓慢下滑阶段(1989年~1999年)和发展快速上升阶段(2000年~2005年)。根据各类指标灰色关联度数值结果的变化形式,可将其划分为2种类型:第1种类型,包括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出2个类指标,其关联度数值都呈快速增长态势;第2种类型,包括了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这3项类指标,它们历年灰色关联度数值变化均具有先减小再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指导绍兴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和估算方法,从宏观角度测算了农业机械化对绍兴市农业产出增长贡献率的大小。结果表明,目前绍兴市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14.17%,分别大于农业劳动力8.57%和农业用地9.69%的贡献率,但小于农业物质消耗67.57%的贡献率。分析影响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因素可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装备水平,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对农业产出增长贡献。  相似文献   

9.
温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7):209-211
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因而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盐池县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效能作出的贡献进行探究:1980~2010年盐池县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效能的贡献为26.265%,说明农业机械化对盐池县粮食产出效能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应该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管理和生产。  相似文献   

10.
赵俊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9):176-179
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采用2004—2019年面板数据,基于农业产值、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农畜产品产量3个维度,对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农业生产性物质投入对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塔里木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2000年至2012年湖北省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相关数据,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投资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农户已成为农业机械化的投资主体;农民人均纯收入、亩均受益、劳均耕地和政府亩均农业机械化投资对户均农业机械化投资均具有显著影响,其对户均农业机械化投资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723 0、0.771 5、0.714 3和0.744 5。为此,笔者提出了促进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EBM模型和随机面板Tobit模型对福建省2000~2017年9地市农业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福建省农业环境效率的地市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2000~2017年,福建省农业环境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人均农业增加值与农业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对外开放水平对环境效率产生正的影响效应,而工业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和农药使用强度对福建省农业环境效率产生负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福建省1990~2005年来主要农业生产要素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作定量分析和测算,找出福建农业产出增加的原因,并为制定相关农业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认为福建省在增加农业资金投入的同时,应着重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整合优化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国家在大力地发展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的现代化,而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发展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影响到粮食的产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转移、,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本文正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研究对象,探寻在农业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业机械化以及机械化如何去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是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中运用的栽体,是国民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化农业和发展农村经济及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农业机械化对种植业产出的影响,对提高农业机械的认识,加强农业机械管理,明确推广和发展主攻方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根据2004~2008年相关数据,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与农业文献产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的文献影响因素中,畜牧动物医药业的关联度是最高的。基于此提出建议,黑龙江省应突出地域和产业优势继续发展畜牧业,同时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机械化能否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是农业资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错配的影响,有利于更好地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利用2003—2017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LSDV、固定效应模型和差分GMM计量方法,测算农业劳动力错配指数,分析农业劳动力错配程度的时空差异,探讨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及地域差异。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错配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在时间上,2003—2017年中国农业劳动力错配程度由0.63降为0.32,整体配置呈现越来越合理的状态,且2011年之后错配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在空间上,东部地区年均农业劳动力错配程度为0.73,中西部错配程度为0.33,严重错配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农业机械化能显著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且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表现为农业机械化主要改善东部地区的农业劳动力错配,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较小。此外,农业工资水平和农产品价格水平均能有效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因此,提出要因地制宜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充分推动农业劳动力向农业高效产业配置,保障农业就业人员基本工资,有效推动农产品生产交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借鉴其他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经验,概括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总结民勤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农业机械化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重庆市2006~201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度.结果 表明:(1)2006~2017年重庆市农业TFP指数均大于1,年均增长率为4.74%,其中农业TFP增长最快的时期是2013~2014年,为13.82%,而TFP指数构成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3.47%,技术效率年增长率为1.27%,技术进步是重庆市TFP增长的主要动力.(2)重庆市农业全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密切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机械动力、化肥、能源、劳动力及土地,2006~2017年在土地与劳动力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机械动力、化肥及能源的持续增加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小麦生产的要素替代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识别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替代关系及其程度的演变特征,本研究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采用15个小麦主产区1981—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全国和区域2个层面估算主要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和替代弹性。结果表明:1)农业机械和化肥投入可以有效替代劳动力并提高小麦产量;2)相比化肥,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更加显著且持久;3)平原地区机械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以及小麦产出的促进效应始终强于非平原地区。鉴于此,一方面要打破推进机械化的制度约束,激励农户加快投入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引导机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促进区域机械化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