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浆土农田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白浆土农田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大豆品种垦丰16为试材,采用宽窄密(4行)、宽窄密(6行)、行间覆膜和玉米茬原垄卡种4种栽培模式,同时以三垄栽培为对照在八五三农场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宽窄密(4行)产量和效益最好,是白浆土农田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通过小区对比试验,进行了3种不同大垄栽培方式,即高垄平台栽培、宽窄密栽培、宽窄密塔式栽培与三垄栽培(对照)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垄平台和宽窄密栽培与三垄对照相比,显著和极显著提高了R5期大豆群体地上部干重以及叶面积指数;延后了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长的高峰期;高垄平台与宽窄密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壤0~20cm土层的最高与最低含水量,对土壤水分具有较强的调整能力,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了大豆产量。不同栽培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重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宽窄密塔式栽培提高了R5期的光截获量,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2018~2019年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开展了适宜的大豆品种筛选和栽培模式示范,分析了中国大豆品种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适应性,结果表明:66份供试的中国大豆品种中,79%的品种在哈国种植产量高于在中国种植,与当地主栽品种相比,绝大多数供试品种适应性较好,增产显著,供试品种的平均产量较CK1(生育期120d)增产71.7%,较CK2(生育期90d)增产102.6%。以垦丰17大豆为配套品种,在3个基点开展适宜的栽培模式示范:2个基点示范了70cm垄上双苗带模式,基点大豆较当地生产田分别增产80%和20%,是适宜的栽培模式;1个基点示范了50cm垄上单苗带模式,基点大豆较当地生产田增产33.3%。  相似文献   

4.
通过开展大豆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品种对比试验,对比相同大豆品种在“三垄”栽培和大垄密栽培模式下的表现,对比不同大豆品种在相同栽培模式下的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表现上看,大垄密栽培模式比“三垄”栽培有明显的优势,各品种产量比在“三垄”栽培模式下提高7.4%~18.2%;绥农44和龙垦305在两种栽培模式下均比对照增产5%以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
选择23个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为试材,以当地主栽品种海玉6为对照,筛选出适合甘南县密植栽培特点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大垄双行密植比中高产田小垄平均产量9180kg/hm2,增产1378.5kg/hm2,增幅为15.02%,比全县平均产量4 170 kg/hm2,增产6 388.5 kg/hm2,增幅为153.2%,其中,丰单1号、丰单3号产量超过13 500 kg/hm2,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军川农场土壤以暗棕壤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2%~3%,水解氮35~40mg/kg,速效磷35mg/kg,速效钾100~150mg/kg,适于种植大豆.多年以来,该场大豆栽培模式一直以三垄栽培为主,但从目前看,三垄栽培模式的产量水平已难于再提高.因此,探讨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已成为发展该场大豆生产的一个重要方向.自1999年以来,该场采用红丰11号大豆对缩垄增行(垄距为50cm)、窄平密(行距为35cm)、大垄密(垄距为135~140cm)等栽培模式进行了大面积试种,从这几年的产量、效益看,以大豆窄平密栽培模式效果最佳.现将暗棕壤地区大豆窄平密栽培技术及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合南疆地区麦茬复播的胡萝卜品种与相应的栽培模式,选择特选齐头黄、黄胡萝卜、美国七寸参等3个品种,分别以起垄撒播、起垄三行条播、起垄两行条播及平畦条播4种模式开展栽培试验,分析各处理胡萝卜的生物学特征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3个胡萝卜品种中以特选齐头黄和黄胡萝卜表现性状好且产量高,其栽培模式分别以起垄条播和起垄撒播效果最好,其产量分别可达58 128.57 kg·hm~(-2)和60 000 kg·hm~(-2)。  相似文献   

8.
大豆不同机具播法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不同农机具播法对大豆生产的增产潜力找出适合当地大豆种植的播种方法以发挥, ,高油大豆的最大增产潜力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设计 试验设垄三栽培大垄密平窄密机械精量 、 、 、点播大犁扣种对照5 个处理采取随机排列 、 ( ) ,  相似文献   

9.
矮秆大豆黑河5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选育的品种,为研究小垄密高产高效综合配套集成技术模式,设置3个密度分别为公顷保苗45万、55万、65万株,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和大面积验证及示范展示,测定了各物候期大豆株高、结荚高度、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黑河51号小垄密模式在不产生严重倒伏情况下,小垄密有增产的趋势,高密度比低密度增产效果好,以公顷保苗55万株为最好,产量达到2894.66kg/hm2;而生产上主推的垄距60cm公顷保苗30万株垄三栽培模式产量为2408.33kg/hm2,增产486.33kg/hm2,增产幅度为20.19%。按大豆补贴价格4.80元/kg、尿素1717元/t、磷酸二铵2320元/t、氯化钾1865元/t计算,小垄密模式可增加收益1337.31元/hm2。矮秆大豆黑河51号小垄密栽培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有利于提高大豆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友谊农场大豆种植在1.3米宽台密植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探索推广1.1米宽台密植栽培技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管理模式,统一技术措施,配套"马克"、"格兰"等进口播种机精量匀播,窄轮胎田间作业等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试验结果显示,1.1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与原垄卡、小垄密、1.3米垄上三行栽培模式相比具有抗倒伏、产量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配置窝眼轮式排种器精播机的种肥量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应大豆"三垄"栽培农艺措施的精播机技术早已比较成熟,其中以配置窝眼轮式排种器的精播机较为普及;但随着农艺措施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如黑龙江垦区大豆播种在"三垄"栽培基础上,又创新了"大垄密"、"暗垄密"等播种模式,这就要求对精播机做相应的改装或调整.  相似文献   

12.
虎林市在推广大豆"平播垄管"、"缩垄增行"、"早晚密"、"精量播种"、"三垄栽培"、"窄行密植"等栽培技术过程中,对大豆高产优质栽培进行不断研究探索,近几年逐步形成了大豆"大矮密"保护性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随着一些矮杆型品种的育成,又经过今年干旱的考验,这项栽培技术日臻成熟.大豆"大矮密"栽培技术,即是采用合丰51号等矮杆品种,实行130厘米大垄六行(三双行)密植,垄底全方位超深松,垄体分层一次性施缓释肥,原茬早播、浅播,旋转锄机械除草,中耕垄沟深松,机械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第二年原垄卡种大豆、小麦或大豆.大矮密栽培实行深层和原层耕作,实现耕作水利,是旱作保护性耕作栽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大豆栽培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摸索出"暗垄密"大豆机械化配套高产栽培模式,平均每667米2(1亩)产量达到225公斤,和一般栽培技术相比,每667米2增产33.75公斤.目前这套技术通过了鉴定."暗垄密"模式是指平播、窄行、密植,在总结三垄栽培模式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先进的大豆平播技术,平播以后不起垄台,但是采用深松、分层施肥和精量点播等垄上三项技术.专家指出,这项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有创新,对生产有指导作用,取得了节约成本、增产增收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春玉米合理套种夏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夏大豆主推品种桂夏1号和玉米品种正大619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夏大豆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不同模式试验,研究适宜与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的最佳种植模式.[结果]垄上双行种植平均产量最高为2754.87 kg/ha,垄沟单行种植(CK)平均产量为2466.57 kg/ha,最低为垄上双行隔行种植,产量为2160.70kg/ha.[结论]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最为适宜的种植模式为春玉米后期垄上双行套种夏大豆.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10~2011年试验表明,大豆"三垄栽培"和"大垄密"栽培模式,在施肥比例N∶P∶K=1∶1.5∶0.5,施肥纯量210~270kg/hm2范围内,大豆的产量与施肥呈正相关,其中"大垄密"增产6.0%~15.9%,"三垄栽培"增产9.7%~14.7%;在相同施肥量级的情况下,大豆"大垄密"较"三垄栽培"增产9.4%~12.3%。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大豆超高产及品质改良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以及一些大豆超高产实例。美国利 用半矮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创造高产达5610kg/hm2。日本奥白目品种单产达5280kg/hm2,中国“新 大豆1号”创造了单产5956.2kg/hm2的全国大豆产量最高纪录。“辽21051”,单产为4908kg/hm3。豫豆 25号产量高达4759.5kg/hm2,“诱处4号”,得到4878kg/hm2的产量。“MN413”产量平均4726.2kg/hm2。 近年来,中国已育成了一批高蛋白(超过45%)、高油(超过22%)及专用的优质大豆品种。高蛋白质大 豆豫豆24号蛋白质含量45.68%.平均可达4267.5kg/hm2,高油大豆垦农18脂肪含量23.98%,平均可 达4200kg/hm2,简述了大豆“垄三”、“小双密”、“大垄密”和大豆行间覆膜等先进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并对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和理论的研究动态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对花生缩垄增密,大垄三行,花生与玉米间作三个新的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新的种植模式均比传统种植模式增产增效,缩垄增密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305.1 kg比对照增产39.15%,增效487.9元;大垄三行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293.95 kg比对照增产35.14%,增收415.7元;花生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224.75 kg比对照增产3.14%,玉米产量为244.8kg,增效435.7元。大面积应用也证明三种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大豆栽培制约其产量的因素很多,其中不同的栽培方式对大豆的产量影响就很大.大豆的栽培方式从单一的平播后起垄开始,逐步发展到垄三、平窄密、小垄密、大垄密.栽培方式的发展受农业机械的影响,有很多看好的农业技术,没有相配套的农业机械和机具.大豆大垄精密零速播种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不相匹配的缺陷,使农技与农机更加有效的结合起来,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地进行了大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方式保墒效果最好,折合产量为3 096.9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665.6 kg/hm2,增产率27.4%;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折合产量为3 028.1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596.8 kg/hm2,增产率24.5%。2种栽培方式可在崆峒区旱地大豆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库特征的影响,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品种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施肥(不施氮和施纯氮120 kg/hm2)和4种不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和垄播覆膜),研究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和施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穗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4种栽培模式中,垄播覆膜模式穗数最多,其次为地膜覆盖,垄沟栽培模式最少;不同栽培模式间穗粒数差异显著(P<0.05),而施氮、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4种栽培模式中,地膜覆盖模式穗粒数最多,垄沟栽培最小;栽培模式、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施氮对千粒重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种栽培模式中,垄播覆膜模式千粒重最大,常规栽培最小,但差异不显著;施氮有助于提高小麦收获指数,4种栽培模式中,地膜覆盖模式收获指数最高,常规栽培最小;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小麦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栽培模式与施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显著,垄播覆膜模式的小麦产量最高,常规栽培最小,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垄播覆膜、垄沟栽培和地膜覆盖模式的小麦产量分别增加27%,20%和9%。综合分析认为,在施氮条件下垄沟覆膜为最优种植模式,这对农业生产中合理选择小麦种植模式以达到高产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