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油双抗夏大豆品种齐黄3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优质、抗病虫是黄淮海地区夏大豆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夏大豆齐黄33在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单产2848.60 kg/hm2,最高单产达3628.65 kg/hm2,平均较对照品种齐黄28增产4.95%;脂肪含量达23.22%;高抗大豆胞囊线虫1号生理小种;高抗大豆花叶病毒Y6株系;夏播生育期107天左右,能够较好满足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的需要。齐黄33的育成说明创造和利用优良种质、选择适宜的亲本和采用有效的选育方法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大豆抗胞囊线虫基因不同世代遗传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研究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遗传对于培育抗病品种有重要意义。将大豆Essex×ZDD2315组合衍生的后代F2、F2∶3、BC1F2和BC1F4分别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以研究大豆抗胞囊线虫基因不同世代抗性遗传率的变化。结果表明:ZDD2315对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未发现多基因效应,在F2∶3、BC1F2和BC1F4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2.15%、72.02%和90.91%;ZDD2315对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受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在F2、F2∶3、BC1F2和BC1F4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5.03%、57.81%、67.76%和95.91%。说明大豆对胞囊线虫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比较高,但不同世代检测到的主基因数不同,不同世代主基因遗传率不同,随着世代的提高,主基因遗传率也在提高,因此,育种上高世代选择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由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简称SCN)侵染引起的,危害世界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1].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和黄淮海两个大豆主产区,每年发生面积150万hm2以上.要想解决大豆胞囊线虫病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种植抗线虫病品种[2].由于抗线虫高油品种滞后于生产,因此加快抗线大豆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步伐是当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1996-2000年应用田间自然病辅和病土盆栽相结合方法,对黑龙江省推广的3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生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36个品种中,抗病品种2个,占供试品种的5.5%,中抗品种9个,占供试品种的25.0%;感病品种13个,占人共试品种的36.1%;高感品种12个,占供试品种的33.3%,这说明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绝大部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都是感病或高感的。  相似文献   

5.
中熟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53是由吉林省农科院大豆所于1990年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公交90136_1。该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42 2%),抗大豆灰斑病、中抗大豆花叶病1、3号株系,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6.
从抗胞囊线虫组合(灰布支×晋豆23)F2代群体中,鉴定选择5株表现高抗植株建立株系,进行F2-F4代间对大豆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传递研究。在5个株系的F4代7 164个鉴定群体中,出现免疫0个胞囊附着量的单株1 406个,占到鉴定总数的19.6%;1~3个胞囊量的高抗植株有2 226个,占31.1%;4~9个胞囊量的中抗植株有1 672个,占23.3%,表明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能得到很好的传递。5个株系中9754-16株系整体抗性表现较弱,出现种皮色分离,其中鉴定的1 494份材料中,黄色种皮占342份,而黄色种皮材料中,出现50份材料胞囊附着量在50个以下,为选育黄色种皮大豆品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东北大豆品种资源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6年,对从东北大豆产区收集的地方大豆品种202份,分别以大豆胞囊线虫的1号和3号生理小种进行田间和盆栽接种鉴定。播种后40~45天,调查每株根上的白色雌虫数,以Hill、丹豆4号和Lee作为感病对照品种,Peking作为抗病对照品种。鉴定结果:有4个小黑豆品种即磨石黑豆、北京黑豆、小粒黑豆和小粒黑,表现抗大豆胞囊线虫的1号和3号生理小种;有4个秣食豆品种表现抗3号小种,但不抗1号小种。  相似文献   

8.
大豆新品种(系)对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2006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先后对来自于7个省市的394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从中选出8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2.03%,这些抗病种质均是优良的品种或品系,是较好的抗性亲本。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15份大豆种质为材料,采用抗病基因型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探讨了Satt309和Sat_210标记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结果表明,Satt309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为50%,Sat_210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为87.5%,Satt309和Sat_210的标记组合可以提高对胞囊线虫1号小种抗性的选择效率,达100%;获得8份抗胞囊线虫1号小种的大豆种质,分别是Peking、高作选1号、齐黄28、齐黄30、齐黄33、齐黄29、齐黄31和沧豆11。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危害大豆生产的限制性病害,大庆市风沙干旱盐碱地是世界上大豆胞囊线虫的严重发病区域。目前,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方式就是利用抗病品种~([1])。抗线虫大豆耐盐碱、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对线虫病害具有较好抗性。应用抗线虫品种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和重迎茬~([2]),既可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大豆单产,又可降低生产成本。抗线  相似文献   

11.
选择4对均由高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源和非抗源亲本组成的杂交组合,对其后代胞囊附着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抗源亲本灰布支、应县小黑豆和交城黑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稳定,胞囊附着量在1.08~3.25个之间;非抗源亲本对胞囊线虫的反应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对后代的胞囊附着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4个非抗源亲本中,晋豆19号、晋豆23号、汾豆46号和中作88D09胞囊平均附着量分别为15.36,18.31,17.83,69.50个,F2胞囊平均附着量分别为15.31,35.04,29.93,45.88个,变异系数分别为11.78%,25.23%,22.89%和29.57%,单株胞囊附着量≤5个的比率分别为15.34%,4.62%,7.05%,1.60%。  相似文献   

12.
《吉林农业科学》2016,(3):25-30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大豆寄生虫,一般可造成大豆减产10%~20%。利用植物介导RNAi是培育抗虫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从大豆胞囊线虫中获得了编码参与线虫m RNA代谢的关键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Hg-rps-23。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Hg-rps-23 RNA干扰片段导入Williams82中。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RNAi片段已导入受体大豆品种。病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水平显著提高,表明利用植物介导RNAi可以有效提高大豆抗胞囊线虫水平。本研究为大豆抗胞囊线虫新材料的创制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世界上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胞囊线虫本身具有异质性存在生理分化,因此该病极难控制;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有效的措施,而SSR标记是分子辅助选育抗胞囊线虫新品种选育和抗性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概述大豆胞囊线虫各生理小种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黄种皮大豆作胞囊线虫抗源和当地感病栽培大豆杂交,分析盆栽鉴定方法及3号小种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高密度起始胞囊情况下,不同大小的盆不影响品种胞囊数表现,小盆便于观察和区分鉴定株的抗性;在当地大豆生育期间连续3次盆栽鉴定,各期品种抗性表现一致,胞囊线虫侵染力相似;后代 F_1抗性表现隐性 F_2,代分离抗性表现为受3对隐性基因控制,此代是盆栽鉴定抗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给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损失。大豆抗性品种选育是其防治措施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文章拟利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候选基因Rhg1,通过构建植物过量表达载体pCAMBIA3301/Rhg1,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方法转化大豆东农50。PCR检测草丁膦抗性植株,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了大豆基因组中;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也进一步证实,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在胞囊线虫的侵蚀下,转基因植株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而丙二醛含量低于野生型植株。研究证实了Rhg1为大豆胞囊线虫的主抗基因,同时为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子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孢囊线虫抗性基因导入及夏大豆高产材料创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孢囊线虫的北京小黑豆和哈尔滨小黑豆为抗源种质 ,以有性杂交导入抗线虫基因并创造高产性能 ,育成了黄豆、茶豆、黑豆抗线虫系列种质和黄豆、黑豆、茶豆抗线虫品种齐黄 2 5、齐茶豆 1号、齐黑豆2号。并相继应用这些创新抗源育成了一批抗孢囊线虫、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于山东种植的有希望的优异材料 9172 4、93746、93747、93748等 ,可望把我省大豆科研、生产推向新台阶、新水平。在早期世代识别出有选择潜力的组合 ,进行重点选育 ,重点鉴定 ,将病地田间选择和病土盆栽抗性鉴定结合交替进行 ,是获得抗病性兼丰产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许豆 3号是许昌市农科所选育的优质、高产、中熟大豆新品种 ,2 0 0 3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经过许豆 3号是利用高产、稳产的豫豆 2 2号为母本与高产、早熟、抗逆性强的早丰 3号进行有性杂交 ,采用系谱法 ,以选择早熟、高产、抗裂荚、抗病、抗倒、广适性为主攻方向 ,经 11年 13个世代定向选择而育成的高产、稳产、抗病、抗裂荚、抗逆性强的大豆新品种。 1992年配制组合 ,经南繁北育 ,于 1997年进行品系鉴定 ,1998年进入河南省区试 ,2 0 0 0~ 2 0 0 1年完成省区试 ,2 0 0 2年完成河南省生产试验。2 产量表现2 0…  相似文献   

18.
大豆根腐病、疫霉病和胞囊线虫病是生产上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目前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种植抗病品种,抗病种质的筛选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针对这3种病害进行抗病性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良好的单抗和多抗资源。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76份大豆材料分别接种大豆尖孢镰刀菌、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和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进行单一病害鉴定,按各病害的抗性评价标准对每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评价。共计筛选出抗根腐病材料11份,抗疫霉病材料13份,中抗大豆胞囊线虫材料9份。中抗及抗两种病害的品种(系)有6份,占鉴定总数的7.9%;同时对3种病害表现中抗以上的材料只有1份,占鉴定总数的1.3%。研究结果将为新品种培育和抗病基因挖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大豆U-box型E3泛素连接酶介导植物抗病性的机理,以抗胞囊线虫品种灰皮支黑豆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GmPUB24基因的蛋白质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接种大豆胞囊线虫,进行诱导表达分析。结果表明,GmPUB24基因CDS总长1 254 bp,编码41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6.78 ku。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显示,GmPUB24编码的蛋白质含有α螺旋、无规则卷曲、延伸链、β折叠,α螺旋占比最高为58.9%,为亲水蛋白质且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蛋白质系统进化树表明,其与野生大豆亲缘性最高,亚细胞定位显示其定位于细胞质中。GmPUB24基因上游1 500 bp启动子区含有CGTCA-motif、TGACG-motif等响应抗病通路的作用元件,以及ABRE、WUN-motif、TATA-box等响应非生物胁迫的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qRT-RCR)结果显示,GmPUB24在接种大豆胞囊线虫1~3 d持续上调表达,接种3 d时根部表达量为未接种线虫样本的6.14倍,表明GmPUB24基因可被大豆胞囊线虫诱导表达,可能参与大豆抵御胞囊线虫的过程。研究结果为阐明大豆U-box家族基因在抗大豆胞囊线虫病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几丁质酶在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中的作用,测定了不同抗性大豆品种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前后以及供试诱导剂诱导被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几丁质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生长情况下,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根内几丁质酶活性无明显差异。接种大豆胞囊线虫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几丁质酶活性均增高。经过几丁质、壳聚糖和低聚糖诱导处理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几丁质酶活性进一步增强,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消长趋势;与其他两个诱导剂处理相比,几丁质诱导处理大豆后几丁质酶活性高峰提前,酶活性增加幅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