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5~2016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水稻减量施肥与不同营养补偿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常规施肥技术与减量施肥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添加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微量元素肥不同处理比较分析,考察水稻在减量施肥模式下营养补偿技术措施与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性状指标的关系,揭示其对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植株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肥料减量施用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2.
于2015~2016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侧深施肥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侧深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侧深施肥处理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栽培的影响,以期为肥料减施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减量施肥造成北方寒地水稻肥料供给不足和产量低的问题,以纳米碳增效剂为材料,采用仪器快速检测和植株常规测定分析方法,研究纳米碳添加的常规施肥和减量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性状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K)相比,纳米碳添加的常规施肥模式(SM-A)、减施氮肥10% (SM-B)和减施氮肥20% (SM-C)对水稻植株形态特征、光合生理特性、产量性状和肥料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以SM-B增幅最大,SM-A次之,SM-C最小;SM-A、SM-B和SM-C增加经济效益分别为563.56 Y/hm2、1374.20 Y/hm2和-1391.08 Y/hm2,以SM-B增效值最高。本研究表明,SM-B能改善生育期光合生理特性,提高植株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是寒地水稻较为理想的减量施肥安全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减量施肥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肥料减施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于2015~2016年采用基肥施用过程减少氮肥施用量占施肥总量5%和10%比例,采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剂营养补偿措施将减量施肥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剂的不同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相比较,结实率和穴实粒数指标显著增加并具有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减量施肥10%+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分蘖末期植株生长发育指标无差异水平;于齐穗期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指标较CF处理指标高1.02μmolCO_2·m~(-2)·s~(-1)、0.15 mol·m~(-2)·s~(-1),叶绿素含量、倒1叶面积、倒2叶面积、倒3叶面积和倒4叶面积指标均与CF处理呈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其指标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5.8%、7.4%、7.1%、11.6%和6.1%;采用减量高效施肥营养补偿措施节省肥料10%,产量增加5.1%。减量施肥10%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于2018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示范区开展生物有机肥优化施肥技术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生物有机肥优化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生物有机肥优化施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相关指标,揭示生物有机肥优化施用技术对水稻栽培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集成水稻侧深施肥、水稻专用配方肥、缓释肥、根外追肥等技术,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该模式对水稻产量、效益、肥料当季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基肥撒施相比,采用插秧施肥一体机侧深施用专用配方肥或缓释肥,水稻全生育期可以减少氮肥用量19%~34%,减少机械作业次数1~4次,水稻产量提高21.7~111.2 kg/亩。因肥料减量及机械施肥减次,水稻生产成本下降27.3~56.4元/亩,净收益增加170.7~496.5元/亩。另外叶面硅肥施用可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增产率约为8.7%。基于侧深施肥的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精准控制施肥技术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在精准控制施肥技术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常规施肥模式与精准控制施肥技术模式相比较,考察精准控制施肥技术对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高效的精准控制施肥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在化肥减量模式下为甬优1540高效、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试验设计包括CK(对照不施肥)、CF(常规施肥)、T1(基肥减氮15%)、T2(追肥减氮15%)、T3(基肥减氮至椒江区化肥定额制)、T4(追肥减氮至椒江区化肥定额制)。结果表明,在不同化肥减量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均有显著提升;其中T1处理效果最好,水稻产量相比常规施肥提高8.6%,氮肥利用率是常规施肥的1.22倍;T2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5.2%,氮肥利用率是常规施肥的1.18倍;T3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3.4%,氮肥利用率提高3.9百分点;T4处理下水稻产量提高1.7%,氮肥利用率提高2.3百分点。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化肥减量模式下籽粒和秸秆中的氮元素含量降低,籽粒和秸秆中的磷元素含量增高,钾元素无明显规律;在同种减氮水平下,基肥减氮处理下的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优于追肥减氮处理。因此,浙东沿海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双季稻地区宜推广基肥减氮15%模式,纯氮投入量在174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9.
于201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处理对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植株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灌溉水减量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效果,研究了肥料增效与控释技术对水稻的生育性状、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肥料增效和控释技术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特别是在减施氮肥30%的条件下,采用肥料增效和控释技术的处理均比常规施肥增产,这说明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条件下减少化肥施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河北滨海稻区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最适的化学肥料施用体系,达到肥料减量和土壤培肥目的。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施肥方案:T1(常规施肥)、T2(减施氮肥5.74%,减施肥料19.97%)、T3(减施氮肥15.02%,减施肥料25.84%)、T4(减施氮肥20.88%,减施肥料34.01%)等4个处理,研究秸秆还田结合不同减量化施肥方案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模式下,减量化施肥处理均未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负影响,并且保障了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含量相比还田前有所提高,相比于T1处理,减量施肥处理组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15%~24%,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12%~21%,碱解氮和速效磷未形成显著性差异。其中T3处理组,水稻最高分蘖数、分蘖生长速率、有效穗数、结实率都显著提高,株高和千粒质量并未表现显著差异,水稻最终产量提高了17.14%。因此,在冀东水稻种植地区,秸秆还田与减量施肥T3(减施氮肥15.02%,减施肥料25.84%)的配施方式是该地区最优减量化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于2015~2016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有机肥施用技术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有机肥不同施用量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处理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有机肥施用技术对水稻栽培的影响,以期为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肥料减施及微生物肥料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农民常规施肥(FP)作对照,研究养分专家系统(NE)推荐施肥技术及添加不同微生物肥料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E推荐施肥技术化肥减量20%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变化不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农民施肥中肥料用量偏高。添加的3种微生物菌剂(肥)虽然并没有对水稻产量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相比,NE推荐施肥及NE推荐施肥结合微生物菌肥的4个处理,氮磷肥利用率均显著增加;水稻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5.93、5.82、6.83和9.73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3.46、3.79、4.33和4.96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提高12.92、9.11、14.05和17.69百分点,达到减肥不减产,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农户片面追求高产,过量盲目施用化学肥料导致耕地质量大幅下降和各种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指标极不平衡,农业水体污染严重。为了更好地做好耕地质量提升及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探索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通过减量施钾肥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的理化性状的影响,总结出水稻秸秆还田减量施钾的最佳技术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肥料减钾10%以内,增产效果明显。水稻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指标有促进作用,同时能有效地提供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5.
陈俊  姜慧 《上海农业科技》2023,(2):133-134+137
为探明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8.0 kg时,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略有下降;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8.5 kg时,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基本持平,达到了化肥减量增效的效果;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9.5 kg时,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水稻化肥减量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减量化施肥技术在台山市水稻品种中的应用效果,以常规稻品种金香油占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即常规施肥、减氮磷钾各20%并增施有机肥、减氮磷钾各25%和增施有机肥并配合喷施纽翠绿叶面肥,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减量化处理对水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各异。减氮磷钾各20%增施有机肥处理降低了水稻产量和农民收入,而减氮磷钾各25%和增施有机肥并配合喷施纽翠绿叶面肥处理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显著提高10.52%,收入增加2 736元/hm~2。因此,增施有机肥并配合喷施纽翠绿叶面肥的减量施肥配方可以实现一定的肥料用量减量,同时提高经济效益,达到有效控制化肥总量零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巢湖流域化肥用量以及明确保持性肥料的施用效果,在本区域开展了保持性肥料减施增效试验。本试验设置3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保持性肥料常量施用和保持性肥料减量施用,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施用保持性肥料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常量施用处理增产15.30%、增收3 970.3元/hm~2,减量施用处理增产5.47%、增收1 949.6元/hm~2。本试验条件下,在水稻生产上施用保持性肥料可以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18.
侧深施肥对寒地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确保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寒地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最佳的节肥节本增效效果,试验以龙粳31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侧深施肥不用施用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减量20%外,侧深施肥方式均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其中侧深施肥常量处理由于有效穗数较多,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高,产量高达9.97 t/hm~2。肥料利用率则表现为,减量后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的偏生产力有所提高,而且氮素农学利用率在减量5%后达到最大。说明减量5%~10%不仅减少了肥料的投入,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同时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达到了最佳的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掌握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张掖市蔬菜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现状,校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完善蔬菜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特开展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娃娃菜肥料利用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能有效促进娃娃菜的生长发育,提高娃娃菜的农艺性状指标、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氮肥对娃娃菜产量的影响最大,钾肥影响次之,磷肥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促进安徽水稻绿色生产。研究了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化学肥料用量的基础上,施用控失肥料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与农户习惯施肥(T_2)相比,控失肥处理(T_3、T_4、T_5)的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7.91%、9.31%和10.32%,增产原因主要是穗数的增加,但一次性施用包膜控失肥(T_6)下,其产量与农户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控失肥处理(T_4、T_5)的水稻经济效益均高于农户习惯施肥,增幅为10.11%和10.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