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4,(11):139-140
<正>1猪场介绍该猪场设计规模300头存栏母猪,目前实际存栏母猪187头。为了保证做到全进全出,采用批次配种的生产模式,即每批配种母猪预计装满全部产床为限,仔猪21 d断奶,两批配种间隔1个月,该批次为本场第4批分娩母猪,共75头;1单元从3月22日开始产仔,4月11日产仔结束4单元仔猪分娩,总产仔774头,平均窝产健仔数10.32。  相似文献   

2.
笔者家养两头母猪,一头是本地母猪(巳产一胎),一头是长白杂种一代母猪(未经产),本地母猪于6月8日配种,9月30日生下10头仔猪(公6头母4头)。长白杂种一代母猪于6月6日配种,10月1一生下7头仔猪(公6头母1头)。两头母猪都采取同样的人工接产,分别用纸箱装,搬至猪栏1米距离,分娩后分别把仔猪放回母猪身边,让其吃奶。本地母猪温驯地让其仔猪吃乳,而长白杂种一代母猪却乱咬乱踩,不给仔猪吃奶,踩死小猪4头。  相似文献   

3.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科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可以感染,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以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为特征,母猪通常不表现其他症状。2011年10月8日,泸西县金马镇一养猪户从外地购进2头母猪,其中1头已配种20d,另外1头饲养半个月后配种,结果30d后,已配种的母猪发生了流产,无临床症状,2个月后,另外1头母猪也相继发生死胎,同样无临  相似文献   

4.
由于多种因素,一些养猪场的母猪产仔数偏低,返清率较高,为此我们干1996年1月至12月,在本县车墩镇第二牧场及新桥镇供港猪场内.使用LRH-A3促排卵激素以观察对母猪受胎率与产仔数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母猪初产母猪50头,其中权径猪10头,长大杂种母猪4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头。2~6服经产母猪227头,其中机任猪32头,长大杂种母猪195头,随机分成试验组123头,对照组104头。1.2试验方法供试母猪配种时间相近,试验组母猪在配种前门小时颈部肌注“促排3号”(宁波激素制品厂产,批号950716)200pg,一次配种;对照…  相似文献   

5.
《养猪》1987,(3)
后备母猪提早配种英国Pig Farming杂志(1985,32,5—9)报道,为节省培育资金,提议后备母猪提早配种。试验表明,后备母猪在第1、2、3发情期配种,其第一胎产仔数分别为7.8、8.3和8.6头,而头3胎产仔分别为26.5、26.4和26.9头。于198日龄第二发情期和237日龄第三发情期交配,头胎相应产仔8.6头和9.5头,头5胎相应共产仔53.7和53.8头,即后备母猪早配不降低其头胎产仔数,也不影响其终生生产力。为刺激发情,后备母猪达到165日龄时应与性成熟的公猪接触。杂种后备母猪比纯种性成熟早。配  相似文献   

6.
饲料霉菌毒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礼辉 《养猪》2003,(4):6-6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包括病原传染性因素和营养、环境、毒素等非传染性因素。在各种杂志刊登的以讨论病原性因素报道较多,笔者在这里讨论由饲料毒素引起的繁殖障碍,母猪在配种后18~30天出现不同程度流产、后备母猪屡配不孕和部分未曾配过种的小母猪出现“阴道炎”等。1发病过程与症状某猪场(饲养规模母猪为630头)于2000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先后出现11头怀孕母猪(不分胎次:1胎次2头,3胎次2头,4胎次3头,5胎次1头,6胎次3头)在配种后18~30天流产,母猪在流产前后食欲正常,体温亦正常;同时在选留的后备母猪(未进行过配种)阴户流出灰白色…  相似文献   

7.
每年4月至9月,农户存放的稻谷受米象、长谷盗、大谷盗、印度谷蛾、粉螨等侵害,破坏粮食的营养成份,而本地的农户广泛使用磷化铝药粉防治稻谷虫害,现将使用磷化铝防治虫害引起母猪产死股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锡山市洛社镇青龙桥村,黄某,饲养成年母猪2头,生产2胎,其中1头母猪于1997年5月11日发情配种,l头母猪5月13日发情配种,l头母猪在当年9月6日正常分娩,l头母猪在9月8日正常分娩,2头母猪1头分娩仔猪9头,1头分娩仔猪11头,共ZO头仔猪全部死股。2头母猪妊娠85d,户主确认购买并使用了邻居用磷化铝药粉防治稻谷虫害停药只有匕」的…  相似文献   

8.
1生产流程待配母猪阶段。在配种舍内饲养空怀、后备、断奶母猪及公猪进行配种。每条万头生产线每星期参加配种的母猪24头,保证每星期能有20头母猪分娩。妊娠母猪放在妊娠母猪舍内定位栏饲养,在临产前1星期转入产房。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9,(2)
为研究广东小耳花猪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对第1胎产仔性能的影响,试验对某企业2017—2018年纯繁母猪群体的繁殖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270~329日龄配种头数占比最大,达到69.67%;其中270~299日龄配种的头数占比40.16%,平均配种日龄284.77 d,返情1次的比例为3.06%,平均总产仔数为10.89头;300~329日龄配种的头数占比29.51%,平均配种日龄313.31 d,返情1次的比例为8.33%,平均总产仔数11.14头;330~359日龄配种的头数占比15.98%,返情1次的比例为28.21%,平均总产仔数11.49头。综合考虑产仔性能、返情及哺乳带仔情况,建议在广东小耳花猪的饲养管理中,选择270~329日龄内的健康后备母猪进行初次配种。  相似文献   

10.
初配日龄对不同品系大白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07—2011年的初配母猪繁殖记录中选取了法系大白猪66头、美法系大白猪149头、美系大白猪43头,对3个品系母猪头胎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白猪适宜的初配日龄。结果表明:各系大白猪后备母猪在7、8、9月龄配种的较多,分别占后备母猪群的86.36%(法系)、85.9%(美法系)、83.72%(美系);在220~240、240~260日龄配种的法系大白后备母猪的头胎繁殖性能均高于220日龄以下配种的母猪(P>0.05);在240~260日龄配种的美法系后备母猪的繁殖性能高于其他日龄配种的母猪,其中活仔数差异显著(P<0.05);240~260日龄配种的美系后备母猪仔猪初生重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日龄配种的母猪(P<0.05);各系母猪随着初配日龄的增加,所产仔猪初生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某猪场饲养的8头母猪用同批精液进行配种,配种60 d后其中2头阴道流出血色黏液,另有2头连续配种3次均未孕。8头母猪配种前3周进行过猪瘟和猪蓝耳病免疫。母猪均用同批次同品牌预混料饲喂。1临床症状母猪流产、不孕,流产母猪和不孕母猪精神状况良好,流产母猪阴道流出血色黏液。2诊断采集8头病母猪血液进行血清分离,检测猪瘟、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流产  相似文献   

12.
实验旨在以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为指标来评定品种、进群和配种季节对一胎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选择1 534头后备母猪,分别按照品种(长白、大白、长×大二元杂)、进群和配种季节(春、夏、秋、冬)分组,并进行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头均首配日龄、头均分娩日龄、一胎母猪窝均产仔数和配种利用率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一胎大白母猪的头均合格仔数需参繁母猪饲养日(48.26)高于长白(42.09)(P0.05),一胎大白母猪的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37.21)高于长白(34.41)(P0.05)和长×大二元杂(33.32)(P0.01),一胎大白母猪的头均合格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43.45)高于长白(38.62)和长×大二元杂(38.21)(P0.01);春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母猪头均首配日龄(265.08)高于夏季(252.54)和秋季(256.22)(P0.01),冬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母猪头均首配日龄(262.20)高于夏季(P0.01)和秋季(P0.05),春季和冬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母猪的头均分娩日龄(382.73、382.45)高于夏季(372.93)(P0.01)和秋季(375.80)(P0.05);夏季和冬季配种的长×大二元杂母猪一胎分娩母猪窝均合格仔数(10.26、10.19)高于秋季(9.54)(P0.01)和春季(9.62)(P0.05)。综合分析显示,一胎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较差,春冬季节进群和春秋季节配种的长×大二元杂母猪一胎繁殖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3.
<正>配种分娩率是猪场很关键很重要的生产指标,提高配种分娩率可以提高母猪的利用率,降低母猪非生产天数,提高母猪年产胎次,从而提高猪场PSY、增加猪场生产效益,我们经过计算,每提高最小单位1%配种分娩率,母猪年产胎次增加0.025胎、PSY增加0.26头,每头母猪多盈利52元/年(见表1)。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的配种时间以往发情母猪的配种时间多数是在母猪发情中后期进行 ,一般是护垄母猪在发情期第3天下午或次日上午配种 ,杂种母猪则在第3天上午或下午进行配种 ,本地习惯下午配种。通过笔者多年走访母猪饲养户 ,发现母猪配种时间和产仔时间有联系。调查结果表明 ,上午配种的208头母猪户 ,白天产仔的149头 ,占71.6 % ,夜间产仔的有59头 ,占28.4 %。而下午配种的250头母猪中 ,白天产仔的70头 ,占28 % ,夜间产仔的180头 ,占72 %。这就说明 ,上午配种以白天产仔为主 ,下午配种则以夜间产仔为主。二、试验猪群的配种时间为了使母猪减少在夜间产仔 ,根据发情母猪排卵规律对本地发情母猪的传统配种时间作了改动 ,将地方护垄母猪原来在发情期第3天下午或次日上午配种 ,一律调整为发情期第3天早上或次日凌晨配种。杂交母猪则改为第2天早上或次日凌晨配种 ,对285头发情母猪先后进行配种试验。结果显示 ,试配的285头母猪 ,白天产仔的有258头 ,占90.5 % ,夜间产仔仅为27头 ,占9.5 %。经示范推广 ,只要严格掌握母猪发情周期 ,对发情母猪配种时间控制好 ,就可使绝大多数母猪在白天产仔。三...  相似文献   

15.
养好种公猪在高速发展养猪生产中意义重大.在实行常年产仔的生产中,如采用本交配种,1头成年公猪1年可负担20~4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如采用人工授精技术,1头成年种公猪可负担200头以上母猪配种.  相似文献   

16.
1人工授精的优点 猪人工授精技术能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采用本交配种,1头公猪一般只能负担20~25头母猪,人工授精配种,1头公猪可负担300~500头母猪。能充分发挥优良种公猪的作用,可以扩大种公猪的配种范围和解决公母体重相差悬殊的配种困难。公母猪不直接接触,有利于防疫和减少疫病传播。能大量节省饲养管理费用。一个千头母猪的猪场,采用人工授精要比本交,一年减少公猪饲养费数万元。因此,自繁自养专业场应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 2009年7月30日,耒阳市东乡某新建万头规模养猪场(已分二批从外省某一流种猪场引进了后备母猪共313头,首批种猪已全部配种,第2批后备母猪已经配种了20多头,最早的预产期在8月20日)突然发现1头妊娠93天的母猪减食,排酱油色糊饼状粪便,肛温为39.8℃,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输精时间间隔对异常发情母猪与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实验1选取健康且体况相近的1~5胎长大二元异常发情母猪210头,根据输精次数和输精间隔分为12 h组(发情立即配种,平均每间隔12 h输精1次,连续输精3次)和24 h组(发情立即输精,间隔24 h再输精1次),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头猪。实验2选取长大二元后备母猪390头,分为12 h组与24 h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5头猪。结果表明:后备母猪12 h组与24 h组间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窝均总产仔数、窝均健仔数以及繁殖力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异常发情母猪12 h组的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以及繁殖力指数均高于24 h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发现,生产中后备母猪采用间隔24 h复配1次的配种模式,异常发情母猪应采用每间隔12 h复配1次连续配种3次的配种模式,按照上述配种模式,生产批次内每配种10头异常发情母猪,可额外增加5 376.3元的盈利。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类型母猪采用不同配种方式可增加猪场盈利。  相似文献   

19.
以周配种20头母猪为例,我们计算下需要多少头母猪,年出栏多少头猪。  相似文献   

20.
1 发病情况 某猪场从一公司引进种猪155头(其中母猪150头,公猪5头),同时从另一种猪场引进种公猪3头.引进的种猪全部进行了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的预防注射,但未进行其他疫苗,特别是猪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疫苗的注射.种猪引入后不久开始配种,共配种母猪132头,8头母猪未配种,另有母猪10头、公猪2头因不发情、跛行、不配种而被淘汰.配种后5个月该场有12头母猪产仔,共产仔93头,其中死胎、木乃伊胎42头,畸形胎、病弱胎6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