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茶叶绿色食品生产 促企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农业部、省农业厅、东至县于1987年合资兴办的茶树良种场,本场建有无性良种茶园170余hm2,方圆150km内没有污染源,具有优越的产茶自然条件。自1996年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近4a来,自觉接受监督,在茶园管理、采摘、加工及销售等整个茶叶生产流通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从而稳定和提高了产品质量,获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本场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1 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茶园近些年来,人类饮食逐渐趋于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要求饮食无污染、纯天然食品,为适应这一需求,本场领导很早就…  相似文献   

2.
《茶业通报》2017,(4):146-146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0万  相似文献   

3.
邹勇  汪倩  吴继华 《茶业通报》2005,27(2):66-68
我场从事茶叶生产已50多a,地处黄山市屯溪西郊,远离工矿企业,公路主干道。茶园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茶树生长环境优良。在茶树栽培管理上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合理的方法。1搞好茶园生态建设生态条件好的茶园茶叶产量高、品质好,受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也较小,搞好生态建设是无公害茶园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茶园周围、园区道路两旁,园区土层较浅处广植树木,在全场41.3hm2成片茶园中均匀分布,开挖了18个大大小小的鱼塘,既方便了生产用水又改善了茶园小气候。对于茶园自身而言,通过合理密植、园相改造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增…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我国茶区主要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具体分析了这些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表明生态茶园具有改良土壤、营造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增加收益等效果,并指出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茶树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茶园生态是茶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分,是研究茶树群体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既包括茶树生态,也包括土壤生态。良好的茶园生态系统,应该具备和谐的结构和高效而经济的物质、能量的传输和转换,既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弹性波动,又可以发挥最佳的生产效率,为人类提供高产、稳产,优质的茶叶产品。  相似文献   

6.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260 hm~2,其中良种茶园347 hm~2,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5万kg,大宗红茶珠茶220余万kg,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5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茶叶初精制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保鲜、  相似文献   

7.
《茶业通报》2013,(1):2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0万公斤、大宗红茶珠茶150余万公斤,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  相似文献   

8.
《茶业通报》2018,(3):98-98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茶园18900亩,其中良种52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5万公斤、大宗红茶珠茶220余万公斤,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5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260 hm~2,其中良种茶园347 hm~2,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5万kg、大宗红茶珠茶220余万kg,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5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茶叶初精制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保鲜、科普等于一体的新型茶叶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0万公斤、大宗红茶珠茶150余万公斤,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  相似文献   

11.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0万公斤、大宗红茶珠茶150余万公斤,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  相似文献   

12.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260,其中良种茶园347,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5万kg、大宗红茶珠茶220余万kg,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5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茶叶初精制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保鲜、科普等于  相似文献   

13.
正一、茶树栽培技术茶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降雨量在1 000~2 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5~25℃之间,以酸性红黄壤、黄壤、红壤的高山丘陵环境为宜。1.茶园建设选择无污染的生产基地,沿高山丘陵山地等高线开垦梯田带状茶园,茶园施足有机肥,选用优质、抗病虫茶树品种,种植绿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对于铅污染严重的茶园采用有效的铅污染调控技术,选用铅污染的改良剂(钙镁磷肥、白云石粉和  相似文献   

14.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0万公斤、大宗红茶珠茶150余万公斤,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茶叶初精制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保鲜、科普等于一体的新型茶  相似文献   

15.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0万公斤、大宗红茶珠茶150余万公斤,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茶叶初精制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保鲜、科普等于一体的新型茶  相似文献   

16.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0万公斤、大宗红茶珠茶150余万公斤,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茶叶初精制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保鲜、科普等于一体的新型茶叶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17.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0万公斤、大宗红茶珠茶150余万公斤,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茶叶初精制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保鲜、科普等于一体的新型茶叶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18.
刘金根 《茶业通报》1998,20(3):42-42
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现有茶园333.3hm2,其中良种茶园288hm2,(无性系174.8hm2)。茶叶生产"四化"建设,不仅自身实力得到长足发展,还提高了茶叶对市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1茶树良种化本场严格履行农业部提出的建场宗旨,明确良种繁殖示范场的"繁殖、示范、推广"的性质,先后从全国各地茶叶生产场及科研机构引进国家级、省级良种60余个,栽植面积174·shin'(其中高效母本园66.67hm勺。在专家指导下,成功地运用薄膜加遮阳网双层覆盖扦插新技术,使扦插成活率达到90%,比常规扦插提高15%~20%。迄今,已累计向社会提供无性系良种茶…  相似文献   

19.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2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5万公斤、大宗红茶珠茶220余万公斤,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5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茶叶初精制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保鲜、科普等于一体的新型茶叶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池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200亩,年产剑兰春牌系列名优茶15万kg、大宗红茶珠茶220余万kg,年可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苗木25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品种近百个。成为集茶树栽培、良种繁育示范推广、茶叶初精制加工、包装、销售及储藏保鲜、科普等于一体的新型茶叶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