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百合品种培育的技术途径及其杂交特殊现象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百合(Lilium)育种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本文主要以作者在百合育种工作中的结果和经验为基础,对现代百合品种与野生种的关系、百合组内杂交和组间杂交的差异、现代百合品种的育种途径、非整倍体百合的培育以及百合杂交中特殊现象的机制与新假说(即:百合倍性间杂交的胚乳中含有5个或以上相同基因组是其发育和杂交成功之关键)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百合育种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进杂交水稻优势组合的选择及新品种推广工作,本文在对10多年来育种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育种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品种保护是维护育种者合法权益的必要途径.青海省育种家由于缺乏品种保护意识和必要的经费,现申请保护的品种数量极少,难以维护育种家的合法权益.本文旨在通过现状查找问题,积极探索青海省新品种保护工作的新思路,推进新品种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新品种选育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描述系统的知识表示方法。作物育种过程涉及的知识有分类性知识、描述性知识、综合评价知识、经验规则和推理知识等。在构造系统时,我们用说明型方法表示分类和描述性知识,用过程型方法表示推理和经验规则,并采用专家知识与性状值相结合,使知识表示更适合于育种家求解问题的特点和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育种杂交后代选择效果,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影响寒地粳稻杂交育种后代的遗传、环境和选择因素进行探讨。构建1个目标、3个准则和18个指标组成的寒地粳稻杂交育种后代选择概念模型与评价体系,并采用客观熵权和功效评分相组合方法进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PSR模型设计环境下,‘绥粳18’杂交育种9个世代杂交后代均表现出穗颈瘟权重值最大,其次是倒伏级别,再次是空壳率,寒地生态环境下抗穗颈瘟发病指数、抗倒伏级别和空壳率水平是水稻育种杂交后代选择最重要的考虑指标。PSR系统评价中,各子系统的影响力大小依次是响应子系统(权重为0.6867)状态子系统(权重为0.2651)压力子系统(权重为0.0482);各指标值变异系数为0~200.4%,大范围变异利于提高后代选择育种效果。与目前多依据株型理论选择杂交后代系谱相比,运用PSR模型理论与评价体系方法,创建动态压力选择环境,客观评价指标特征,并引入专家决策管理,能够有效克服单纯依靠育种经验、定性定量不结合、多注重性状选择以及响应决策不系统而导致多优性状聚合难、鉴定难、选择效率低等问题,具有较好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以获得更加合理的寒地水稻育种杂交后代选择方案。本研究结果可为加快寒地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突破性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参考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制种机械授粉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制种是杂交水稻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授粉是制种的关键环节,对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和效益有明显影响。研究国内外杂交水稻授粉技术与装备的现状表明目前所采用的授粉机械依据工作原理的不同有碰撞式和气力式二种。通过分析二种授粉装备的工作原理,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现用的授粉装备存在授粉不匀、损伤植株等问题,对授粉效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杂交水稻授粉应向机械化、多用途化综合发展,提出了探索不同机械授粉方式的科学性、研究不同机械授粉方式的适应性、寻求合理的工作参数、确保安全隔离防止生物学混杂和开发适用的授粉机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品种间的杂交集中到一个品种中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而利用基因型选择代替传统的表型选择将大大加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率,其中,DNA标记的获得是进行DNA标记辅助育种的重点。随着作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苜蓿(Medicago sativa L.)重要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苜蓿草产量、抗病(虫)害、抗逆性和繁殖特性等主要农艺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RFLP(DNA-DNA杂交)、RAPD和SSR(PCR)以及AFLP(PCR与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等分子标记,最后还就苜蓿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所面临的限制因素及其在苜蓿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在水稻改良中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的杂交利用技术及其获得的一大批抗性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系。研究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杂交方式、抗性鉴定时期和花药培养的抗性育种效果,证明了复交和回交方式、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体、以及早期(F2)抗性鉴定是在育种上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本项目还配制了大量(293个)杂交组合,进行稻褐飞虱抗性创新品系的选育工作,对选育出的493个遗传稳定品系进行抗性鉴定、运用RAPD标记对筛选出的143份抗性育种品系进行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从中首次获得了一大批(120份)具有DNA分子标记多态性(遗传多样性)的抗性创新种质,为今后培育抗性品种打下基础。研究还初步培育出5个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高产(或优质)抗稻褐飞虱育种品系和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该文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概况,提出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经历了杂交水稻制种繁种的经验摸索和积累阶段(1973~1980年)、杂交水稻制(繁)种的技术提高和完善阶段(1981~1990年)和杂交水稻制(繁)种的超高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阶段(1991~至今)等3个发展阶段;国外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与与制种技术研究还在进行之中。认为要提高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和种子生产效益及种子生产技术竞争力,今后必须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至今已进行了除草剂敏感基因导入父本法、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母本法和稻壳颜色标记法的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杂交水稻机械采粉贮粉与授粉制种技术;利用雌性不育系的机械制种技术等。其中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已获得小面积成功应用,其余方法还在试验与研究之中。因此,今后需要水稻育种家与农机专家密切合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玉米品种资源数据库建设及检索专家咨询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收集、整理了万余份玉米品种资源数据和育种专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等数据分析,建成8064份玉米品种数据库,并开发出检索专家咨询系统,包括:⑴玉米品种资源多媒体数据库;⑵玉米品种数据库维护系统,可供普通用户使用的数据维护界面,还供高级用户,大批量数据维护的功能;⑶玉米品种多媒体检索系统,包括面向普通用户的简洁查询、多媒体查询和面向育种工作者的列表查询三个功能模块;⑷玉米遗传选育专家咨询系统,即基于数据库巳掌握的10个性状遗传规律,计算机针对确定的育种目标,辅助筛选父本和母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家蚕育种个体、蛾区自动称量与选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家蚕育种效率,满足家蚕育种工作者要求,利用Visual Basic 6.0 for Windows开发设计了家蚕育种个体、蛾区自动称量与选择系统。该系统通过串行接口采用零Modem连接方式将两台电子天平与计算机相连接,通过MSComm通讯控件实现对蚕茧个体、蛾区称量数据的自动采集,采用Bayes判别函数和聚类分析法自动根据称量结果对蚕茧个体作雌雄识别,采用基于数量遗传理论设计的综合选择指数进行个体选择,并方便地实现称量数据的查询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种猪数字化养殖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前,虽然中国规模化养猪业快速发展,但是饲养设施和技术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对落后。该文提出数字化种猪养殖平台,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养猪业效益。整个平台从种猪生产过程和个体信息的管理到数字化监管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并逐一给出平台中各组成子系统的构建方法,利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智能控制、网络传输等多项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完成平台的建设,包括饲料的自动输送和精细饲喂系统、猪舍环境智能化调控及数字化表达、猪只个体信息的数字化表达和猪舍实况的可视化监视、种猪养殖全过程的网络化监管。该平台作为内蒙古科技园区数字化养殖的具体示范实例,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种猪生产,体现了农牧业生产过程科技化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3.
陈明  潘赟  王文娟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24):192-200
针对目前水产养殖过程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流程化管理、养殖业务规则不明确、养殖决策效率低、人工经验判断操作失误率高等问题,阐述了工作流技术和规则引擎技术结合应用于水产养殖流程管理的设计思想。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智能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并对系统进行总体框架设计。然后在分析和总结出水产养殖业务流程步骤繁琐不明确、受时间限制、多循环、多并发和存在大量养殖业务决策等特点的基础上,以南美白对虾养殖流程为例,通过Activiti可视化流程设计器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流程进行流程定义和设计,构建水产养殖工作流模型;通过Drools规则引擎制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流程业务规则库,制定过程包括养殖规则的分析、定义、设计、编写和触发。最后,将Activiti工作流引擎和Drools规则引擎与当今主流的SSH框架进行整合,开发基于Activiti和Drools的水产养殖自动决策流程管理系统。通过初期试验运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实现水产养殖全流程业务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养殖关键流程的规则决策,能有效增加养殖产量14.8%,降低饵料系数11.4%,减少人工管理成本30%,使得整体经济效益增加29.3%,初期试验效果良好,为水产养殖信息化过程管理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流程化、自动化、精细化养殖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准确获取肉鸡养殖过程中氨气(NH3)排放规律及排放系数是评估其排放量的基础,并可为NH3减排提供依据。为了研究肉鸡模拟养殖环境条件下肉鸡质量、排泄量、采食量和饮水量等参数对NH3排放情况的影响,该文设计了由肉鸡养殖箱、气体采样管路和红外光声谱气体监测仪构成的肉鸡养殖箱NH3浓度检测装置,对养殖箱的静态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性能和肉鸡短期养殖NH3排放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静态试验时,养殖箱内NH3质量浓度的平均变化率为-4.40%,气密性能良好;动态试验时,将质量浓度为37.95 mg/m3 NH3通入养殖箱,检测NH3质量浓度最大值36.75 mg/m3,最小值35.22 mg/m3,平均值为35.65 mg/m3,准确度达到93.94%,检测装置性能稳定,能够较精确检测到养殖箱内标准气体的质量浓度。肉鸡短期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非光照时期(22:00-次日06:00)养殖箱内NH3质量浓度大于光照时期(06:00-22:00)质量浓度;养殖前期肉鸡排泄量与NH3浓度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养殖后期排泄量与NH3浓度变化趋势呈负相关;箱内粪便累积到第4天,NH3质量浓度急剧上升。该检测装置为后期进一步研究肉鸡养殖生长过程中NH3排放特征提供了前期研究设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标准化养殖及人工授精的普及,胎次和授精次数已成为影响猪群繁殖的最主要因素。为了将胎次和授精次数纳入猪场的繁殖管理,该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动态广义线性模型的新型猪场繁殖监测系统。使用结果表明,纳入胎次及授精次数后的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对影响因子取值的自动更新并可以对异常繁殖情况做出警报,误报率小于2%。该研究不但提高了猪场繁殖信息监测的精度,同时为进一步分析与挖掘猪场生产数据中的潜在信息,提高利用效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通量下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通量水稻种植试验以及表型现象检测是水稻分子遗传育种研究中的重要步骤。针对种植试验中容易大量存在的育种信息记录错误、延迟、整合繁琐、查询困难、共享不便等问题,设计了基于RFID、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水稻种植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RFID电子标签实现水稻盆栽的实时标识;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对种植水稻信息进行远程访问和操作;并针对水稻突变体库的多代种植,提出了水稻种植家系可追溯的数据管理方法,实现水稻家系的自动追溯和家系树的自动生成。种植区试验证明系统能可靠记录入场水稻盆栽信息,并有出错提示功能;能实现水稻盆栽在种植区位置的自动分配及跟踪管理。系统远程访问、操作,管理正常运行,有效地提高了水稻遗传育种试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的猪育种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种猪场育种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技术力量薄弱,提出构建基于Web的猪育种管理系统的设想,利用Web的资源共享功能,采用Asp.net技术完成系统设计。将系统应用到实践中,养殖户不需单独购买育种管理软件,只需登录到此系统的网络平台即可完成所有与育种相关的工作,可以降低猪场育种管理方面的成本。系统还可完成有遗传联系的猪场育种数据集成化,促进区域联合育种。与同类系统相比,系统添加了专家评估模块和猪性状优良库。专家可以分析猪场的育种现状,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场方以猪性状优良库为参照标准,了解本场猪种优良情况,明确自身努力方向,提高本场种猪选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养殖空调系统节能问题中,为了解决自适应蚁群算法对多参量、非线性系统寻优求解时会发生系统局部最忧的问题,利用Metropolis准则下的模拟退火算法来改善全局优化能力,蚁群算法为模拟退火算法提供初始解,模拟退火算法对解进一步改善,蚁群算法再利用SA产生的新解进行并行搜索,结合两者的特点,形成了全局参数的自适应优化算法,并在封闭式养殖空调系统中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能使空调控制系统寻优能力增强,节能率达26.96%。  相似文献   

19.
目前平养蛋鸭只能采用家系选育法而不能采用个体选育法,这是因为在平养条件下很难实现蛋鸭与所产蛋的准确对应.蛋鸭家系选育法的主要缺点是复杂,劳动强度大,准确度低,严重影响选种的精度和效率.在平养环境下实现蛋鸭个体选育法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智能化无应激的精确识别和标记蛋鸭个体与其所产种蛋的方法.该文以蛋鸭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平养蛋鸭种蛋智能收集和标记系统设计框架,给出了上位机和下位机的组网拓扑图和逻辑控制算法.该系统采用射频技术和光电传感器技术融合,实现了蛋鸭产蛋个体的准确识别,识别正确率为100%.利用非接触式喷码打印技术将蛋鸭个体编号信息记录在其所产种蛋蛋壳上,解决了蛋鸭个体与所产鸭蛋对应关系的无应激自动记录难题.设计并实现了集种蛋收集和标记于一体的新型集蛋装置.该装置由集蛋区、调整区和喷印区3部分组成.集蛋区采用梯形凹槽结构和EVA海绵弹性触面设计,消除了种蛋在加速滚落过程中积累的动能,种蛋的破损率低于1%.调整区采用滑触式种蛋姿态导向设计,种蛋姿态调整的合格率达到了99.80%,保证了蛋壳长轴截面作为喷印面,使喷印的字符最大程度保持完整性.喷印区采用连续式油墨喷码机完成蛋鸭个体与种蛋对应关系的标记,喷码标识清晰可读合格率为98.2%.该研究可为蛋鸭生产过程中个体产蛋行为分析和种蛋信息的自动收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连城白鸭养殖生产流程的质量安全,本文运用畜禽疫病防控体系规范白鸭养殖生产流程,采用Bs模式结构体系,构建覆盖从白鸭育种、育雏、养殖、检疫、供料供药、屠宰、加工、冷库、运输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系统对连城白鸭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信息进行追溯,为白鸭质量安全监控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