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汉水流域为嘉陵江的重点产沙区,自1989年开始全面实施"长治"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来,水土保持措施在控制流域水土流失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西汉水干流控制水文站礼县站、大桥站和镡家坝站自建站到2010年的实测水文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礼县站以上区域在降水量仅减少10%的情况下径流量减少了56%、泥沙量减少了80%,说明"长治"水土保持工程在蓄水保土、减少流域水土流失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延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分属于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和北运河流域,有妫水河、白河两大干流,是北京市的生态屏障,是首都的重要水源地.由于地形破碎,地貌类型较为复杂,相对高差大,水土流失特别严重.通过遥感及建设径流小区、沟道卡口站等监测手段布设水土流失监测网点对全县范围内的降雨、径流、泥沙以及径流中的总磷、总氮、CODMn等进行观测分析,对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为经济发展服务,实现延庆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延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分属于永定河流域,潮白河流域和北运河流域,有妫水河、白河两大干流,是北京市的生态屏障,是首都的重要水源地。由于地形破碎,地貌类型较为复杂,相对高差大,水土流失特别严重。通过遥感及建设径流小区、沟道卡口站等监测手段布设水土流失监测网点对全县范围内的降雨、径流、泥沙以及径流中的总磷、总氮、CODmn等进行观测分析,对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为经济发展服务,实现延庆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柳河为辽河下游右岸的一条多泥沙支流,是辽河下游的主要泥沙来源。以柳河主要控制站的径流泥沙资料为基础,分析了1957年以来柳河干流年际、年内不同时期泥沙特性的变化。柳河干流径流量、输沙量年际变化剧烈,上游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变化程度比下游变化程度大,同时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以1980年为转折点,之前各站无论是径流量、输沙量均很大;之后各站径流量、输沙量逐渐变小。即说明柳河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卓有成效。柳河干流从上游到下游沿程实测径流量急剧减小,而输沙量减小幅度不大。表明柳河干流区域土壤沙化比较严重,水土流失较大。加强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张栋  赵院  赵辉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3):89-94,147
[目的] 探索黄河中游典型的粗泥沙支流无定河的水土流失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无定河流域为例,基于1985,1999,2011年3次普查和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提取年度水土流失强度、面积,分析其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基于水文数据,分析1980—2018年流域水沙变化特征。[结果] 2019年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20×104 km2,以水力侵蚀为主,风力侵蚀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北部的风沙区。下游干流(白家川—绥德+丁家沟段)、小黑河绥德以上的输沙模数超过流域平均水平的3倍,是主要的泥沙策源地;水土流失面积较1985年减少1.40×104 km2,减幅为53.87%,输沙量和径流量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拐点分别出现在2007年和1996年。空间上,风力侵蚀由1985年的集中连片分布转为零星分布,水力侵蚀空间位置分布与1985年相比基本无变化,但干流赵石窑至流域出口段左岸侵蚀强度有所降低。[结论] 无定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有效遏制了土壤侵蚀,生态环境整体向好。但流域水土流失依旧严重,未来工作中,应结合历史水土保持工作经验,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无定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千岛湖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千岛湖流域地貌类型复杂,山高坡陡,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剧烈,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植,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化,而且淤积水库,河道,然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共自然和人为因素引发水土流失的特征,需从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编制水土保持,了开发建设水土保持方案,加强植被建设,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着手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无定河流域总面积30261km2,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76 5%,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应结合流域内河源涧地区、风沙区、黄土丘陵沟壑区三大地貌类型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以恢复植被、减少入黄泥沙为目标,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以沟道坝系建设为切入点,对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8.
应用泥沙资料分析看水土流失治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凌河流域是辽宁省西部典型水土流失区,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很大,大凌河干流平均含沙量为6.86~12.6 kg/m3。1993年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应用大凌河流域水文站具有40 a以上观测系列的泥沙站8处—计342站年的泥沙资料,对大凌河流域泥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治理前相比,朝阳大部分河流输沙量都在减少,减少最多的是大凌河流域上窝堡站,减少了91.1%。从建平县三义号小流域治理前后的拦蓄效益比较可以看出,治理后的流域减水效益达59.31%,减沙效益达55.58%,足见辽宁省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信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分析及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信江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变化的基础上,论证了流域频发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据此提出信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为:加强宣传提高对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意识,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培育植被资源、保持水土,并计划在3~5年内基本完成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重塑秀美山川。  相似文献   

10.
湟水干流青海段泥沙危害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主要水土流失区。近年来,湟水干流泥沙危害愈来愈严重,直接危及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分析了湟水干流泥沙淤积的危害及其成因,认为该段湟水两岸山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其根源,上游来水量和大洪水出现次数减少加剧了干流淤积,人为经济活动也是加剧干流泥沙淤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淮河流域近年来水土流失的特点,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本文采用黑林水文站12年的降水、径流及泥沙资料,根据流域水土保持与河流泥沙分布情况相关性,通过分析降水量与径流量及径流量与含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及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近年来生产建设活动等人为因素是造成流域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流域今后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风沙区自然环境恶劣,植被稀少,风蚀剧烈,沿线公路水土流失防治已然成为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以G312线七墩—瓜州段公路改造工程为例,分析了甘肃省风沙区公路工程在水土保持设计时存在风力侵蚀严重、土壤结皮与植被恢复困难、特殊性岩土较多等难点,并结合风沙区水土流失特点,针对性提出风沙区公路工程水土保持专项措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临时措施等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新疆喀什噶尔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喀什噶尔河流域是新疆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由于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严酷的荒漠环境,区内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沙频繁,生态十分脆弱。在介绍该流域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订规划,建立配套的法规政策体系"、"加强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长汀河田,位于汀江流域上游。而汀江又是福建省第三条大江,干流长285km,流域面积90.22万hm^2,也是我省唯一的从北向南跨省际,流入广东的河流。由于上游区域的森林植被长期遭受严重破坏,它又是我省江河流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根据省水利厅水土保持部门新近统计:汀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1.98万hm^2,占流域面积13.28%,强度流失以上面积占流失总面积的22.69%,在全省是强度流失的严重区域,其中河田一带是严重流失的重点区域。因此,我省突出长汀河田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长汀河田的水土流失治理,对于汀江流域以及我省其他江河流域的生态建设,具有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对黄河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黄河两岸是多沙粗沙的主要产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输入黄河干流,加快了河道淤积,加剧了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悬河的扩展,危及到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十大孔兑”是黄河内蒙古段河床淤积的主要泥沙来源。“十大孔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带来的危害巨大,影响范围广泛,全面开展减沙治沙和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治本之策。根据“十大孔兑”的地形地貌、地面物质组成和水土流失特点,将项目区分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平原区3个不同类型区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与水沙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植被破坏,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水土流失导致了全流域的水沙灾害。水沙灾害同样也会引发许多环境和经济问题,造成新的次生灾害和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形成恶性循环。水沙灾害的研究和治理已成为长江防洪和生态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治理的主要措施是远近结合、全流域治理。上游加强水土保持并在干支流修建水库、拦河坝等工程,实现近期减沙,中下游要利用泥沙使其成为宝贵资源,进行洼地沉沙,处理好泥沙淤积的部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部亚热带区域内特殊的一类自然地理景观,主要分布于怒江、金沙江、元江及其支流流域,"干"和"热"是其典型气候特征。干热河谷区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植物种类少,植被覆盖率低。对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特征及植被特点进行了概括,并总结了多年来选育的适合干热河谷生长的植物种类、种植模式及新技术,以期为水土保持植物在干热河谷及其他地区的推广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窟野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晋陕蒙接壤地区,总面积870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8244km~2,占总面积的95%。截至2000年底,该流域累计完成水土保持措施面积11.71万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4.2%。应结合流域内黄土丘陵、砾质丘陵、沙质丘陵三大地貌类型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以恢复植被、减少入黄泥沙为目标,从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入手,以沟道坝系建设为切入点,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19.
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水土保持科研机构之一,试验站开展的径流泥沙观测工作已走过了60a的发展历程。自1945年起,先后开展了多项水土流失小区观测、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和中小尺度流域径流泥沙观测试验。至今已积累了丰富的小区、典型小流域及中小尺度流域的降雨、径流、泥沙实测系列资料,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水土流失规律的观测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道路、桥梁、防汛安全等实际工作中,天水水保试验站的“原型观测”,为“三条黄河”建设新理念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砚瓦川流域水沙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究降水变化和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地区产流产沙的影响,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甘肃省庆阳市的砚瓦川流域为研究区,对该流域1981—2012年的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分析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背景下流域水沙的演变规律,定量评价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1981—2012年期间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年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突变时间分别在1996和1997年,具有很好的同步性。与基准期(1981—1996年)相比,变化期(1997—2012年)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7.0%和76.0%,分析径流和输沙历时曲线发现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径流量逐时段减少,而枯水期径流量却持续增加,输沙量在整个时段则大幅度减少。该流域降水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年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7.9%和137.9%,而对年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为-35.0%和135.0%,因此,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是该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植被措施(林地和草地)对径流影响显著,占径流减少总量的61.04%;工程措施(梯田和坝地)对产沙影响显著,占产沙减少总量的102.84%。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已在区域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削洪补枯和减少侵蚀产沙的水文效应特征。同时在水土保持措施建设过程中,合理配置植被措施和工程措施比例,充分发挥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势,是开展适应性流域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