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介亲本在黑白杨派间杂交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利用黑杨与青杨的 4个杂种作中介亲本 ,做了 12个组合的黑白杨杂交试验并与 10个由各派内的杂种或原种组成的黑白杨杂交组合进行杂交亲和性与杂种子代高生长分化程度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①中介亲本的杂交亲和性优于派内树种亲本 ;②不同中介亲本或同一中介亲本在不同组合中亲和性差异较大 ;③部分派内杂种亲本的亲和性高于中介亲本 ;④杂交子代的高生长分化程度最大为中介亲本组合 ,最高 /最低达 7倍 ,其次为派内杂种亲本组合 ,最小为派内原种亲本组合 ;⑤中介亲本与派内杂种亲本的花粉管比原种亲本更易进入柱头  相似文献   

2.
采用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研究了杂交早稻亲本及所配杂交早稻组合12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的米质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除米粒长、长/宽、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亲本间差异较小外,其余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的亲本间差异较大.杂交早稻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其表型值之间的两两相关除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为负相关外,其余9个米质性状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各双亲本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之和与其F1表型值之间均表现为两两正相关.杂交早稻亲本12个米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差异除垩白粒率和胶稠度外均较大,各杂交早稻组合米粒长、长/宽和蛋白质含量的SCA差异较小,垩白粒率和胶稠度的SCA差异较大,其余米质性状的SCA差异居中.杂交早稻各米质性状的SCA效应值与其竞争优势之间均呈两两极显著的正相关.根据杂交稻亲本各米质性状配合力分析结果,认为株1S与T98A为目前较好的优质不育系,早恢1号和早500为较好的优质恢复系.  相似文献   

3.
以主栽品种金钩南瓜为对照,对南瓜3个亲本及其杂交组合在苗期和蔓期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苗期亲本间和杂交组合间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2:00;蔓期亲本间和杂交组合间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有单峰和双峰2种情况,峰值出现时间不同.与对照相比,苗期亲本112-2和杂交组合042-1×112-2的净光合速率最大;蔓期亲本042-1和杂交组合042-1×112-2的净光合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4.
1.本文包括两部分,即甘薯开花生物学和有性杂交技术的研究及几个杂交系的三年试验结果。2.当给以8小时短日条件,甘薯植株比在福州自然条件下的提早开花10——25天。但因品种、处理时期及环境条件而不同。3.根据四年来杂交一千余朵花的结果,甘薯杂交成功率约为45%。混合授粉及重复授粉似乎有增加杂交成功率的趋势。4.根据三年试验结果,发现二个杂交系,即5414——5和5414——8,在块根产量上比亲本胜利百号及黄薯都高。在蔓的产量上,杂交系亦比较亲本为优。而且这两个杂交系似乎比亲本具有较大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能力。5.关于选择亲本组合的问题曾加以讨论。米丘林所提出关于选择远地亲本的原则,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的作用。许多杂交系尚在继续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采用现代月季作母本,与我国优良的野生蔷薇资源——报春刺玫、单瓣黄刺玫、疏花蔷薇、复伞房蔷薇等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共得到20个杂交亲和的组合.对部分亲本的育性、倍性进行测定,并结合以往的杂交成果,分析了杂交亲和性与亲本育性、亲缘关系、倍性、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发现亲本可育不是影响杂交结实的决定性因素;疏花蔷薇与现代月季杂交,亲和性优于其他野生蔷薇;对杂交亲和的组合,将亲本更换成与其亲缘性关系相近的其他种进行杂交,易获得杂交种;4倍体和2倍体的亲本杂交出现3、4倍体的子代,其中无刺狗蔷薇×单瓣黄刺玫、无刺狗蔷薇×报春刺玫的杂交苗绝大部分为4倍体,由此提出二倍体野生资源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1要有高质量的亲本种子 高质量的亲本是搞好杂交制种工作的基础.亲本种子最好从育种单位引进原种.制种单位自繁亲本时,要掌握与其他棉花间隔100米以上,减少自然杂交机会.亲本繁育田和制种田要分别在苗期、蕾期和初花期逐行逐棵地观察鉴定,发现异株,立即拔掉.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蜜蜂(Apis cerdna cerana Fabriciu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为实验材料,进行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营养杂交,然后运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检测亲本和营养杂交后代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经过营养杂交,亲本蜜蜂与营养杂交子代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小,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特有DNA条带发生了转移.说明通过营养杂交,基因可能发生了转移.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应用SSR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辣椒杂种优势的可行性,实现辣椒杂种优势早期预测.以10个辣椒自育亲本为试验材料,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利用SSR标记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亲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13 ~ 0.33内变化,平均遗传距离为0.25,表明了供试亲本之间遗传差异不明显,亲缘关系较近.SSR分子标标记遗传距离与单株挂果数、单株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其他各性状无相关性差异.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辣椒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大,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高;亲本间遗传距离越小,其组配的杂交组合获强优势组合的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9.
红地球葡萄是美国加州大学用[皇帝×L12-80(多亲本杂交实生苗)]×S45-48(L12-88×Ncera)为亲本杂交培育的品种,1987年新疆引进成功试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12个美国新引进甘蔗亲本的开花习性,为甘蔗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14~2017/18年连续5年杂交季对该亲本的始花期、抽穗率和花粉染色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甘蔗亲本始花期、抽穗率和花粉染色率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 9518、0. 7961和0. 9384;始花期最早的亲本是CP07-1618和CP09-4448,最迟的是CP07-2137,2015/16杂交季各亲本的始花期普遍最晚,其它年份杂交季各亲本的始花期差异不明显;抽穗率低的亲本是CP01-2390、CP07-2137和CP09-4707,均属于难开花亲本,其余9个亲本均属于易开花亲本;花粉染色率低的亲本是CP00-1630、CP06-3458、CP07-1618和CP07-2137,其花粉染色率历年均不超过30%,杂交时只能作为母本,CP06-2422和CP09-4448的花粉染色率最高。【结论】甘蔗亲本始花期、抽穗率和花粉染色率的广义遗传力均属遗传力较高的性状,可在杂交组合配制阶段对该亲本进行较严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与亲本沙棘光合生理特性与产果量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沙棘亚种丰宁雄(父本)与蒙古沙棘亚种乌兰沙林(母本),以及二者的杂交子代优选雌株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杂交子代沙棘与其亲本之间光合生理指标和产果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亲本与杂交子代沙棘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杂交子代沙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亲本,但是杂交子代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及双亲,抗旱能力较差;而子代沙棘植株的果产量明显高于母本.因此,从抗旱能力方面评价,现有杂交子代还不是最佳的改良品种,尚需进一步选优和更新.  相似文献   

12.
为培育镉(Cd)安全水稻品种,以Cd低积累水稻亲本雅恢2816及其4个杂交组合泸98A/雅恢2816、5406A/雅恢2816、C268A/雅恢2816、蓉18A/雅恢2816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分析Cd低积累水稻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成熟期Cd积累分配特征,探讨亲本及杂交组合对Cd的吸收转运差异。结果表明:在Cd处理浓度为1、2、4 mg·kg~(-1)条件下,杂交组合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亲本,超亲优势达21.86%~89.63%。不同浓度Cd处理下,亲本及杂交组合各器官Cd含量分配顺序均为根茎、叶穗,其中杂交组合5406A/雅恢2816和C268A/雅恢2816的穗部Cd含量显著低于亲本,糙米Cd含量也仅为亲本的57.14%~86.36%,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亲本及杂交组合Cd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移系数均降低,杂交后Cd在根系的分配比例上升,杂交组合根系Cd积累量为亲本的1.49~3.24倍,而茎、叶的分配比例仅为亲本的72.06%~81.20%和74.18%~91.08%。杂交组合5406A/雅恢2816和C268A/雅恢2816表现出优于亲本的籽粒Cd低积累特征,具有在中、轻度污染土壤上安全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草菇杂交育种及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10个草菇菌株作为亲本 ,相互交配获得 4 5个杂交菌株 .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大多数高产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 ,双亲间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单孢菌株普遍表现为出菇晚、产量低 ;不论是亲本、单孢菌株还是杂交菌株 ,出菇早的菌株普遍产量较高 ,出菇晚的产量低 .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h0 4、h32、h33是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北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指标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品质性状指标多数介于双亲之间,杂交粳稻品质多数指标总体上与常规水稻接近,但品质性状可以通过组合选配得到改善.恢复系C852、C224,不育系60A、14A是品质指标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大的亲本,因此这些亲本在育种实践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均受亲本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多数品质指标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  相似文献   

15.
超级杂交稻杂种优势基因组水平的转录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及亲本(93-11、培矮64S)和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所配的籼粳杂交稻及亲本为材料,采用包含36926个单一基因的的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进行亲本和杂交组合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优培九杂交组合中发现3488个差异表达基因,在Nipponbare/93-11组合中只发现有2416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表现为多基因修饰模式,主要有加性效应,高或低亲本的显性效应,超显性和低显性.两优培九杂交组合中表现为加性效应有2317个主要差异基因,而Nipponbare/93-11组合中只有1055个主要差异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两个杂交组合的差异表达基因的保守功能包括多个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有关基因.比较亲本同源性基因调控区域发现大量的序列变化,这些变化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更为丰富.上述发现证明了杂种优势产生的存在较复杂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6.
以20个性状特征差异显著的朝天椒自交系为亲本,组配成34个杂交组合,研究朝天椒杂交组合F1代的杂种优势及其性状表现.结果表明:调查的29个性状的平均优势指数为125.93%,其中小区产量的平均杂种优势指数为133.01%,具有正优势的杂交组合占91.18%,超高亲优势的组合占61.76%,杂交组合较亲本平均产量增产32.26%.同时对果实、开花结果习性、茎秆特征等性状在F1代的表现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葡萄种间杂交和自交后代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2个欧山杂交组合(玫瑰香×黑龙江实生;红地球×北醇)和2个自交组合(红地球自交和北醇自交)后代68个单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抗寒隶属值连续分布,抗寒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杂交后代抗寒性平均值小于中亲值,且不同的杂交后代组合偏离程度不同,杂交F1代(玫瑰香×黑龙江实生)偏离程度小于杂交F2代(红地球×北醇).自交组合中抗性强的亲本北醇自交后代抗性有所增强,抗性弱的亲本红地球自交后代平均隶属度明显弱于亲本.  相似文献   

18.
将恶疫霉突变株及其有性杂交后代的菌丝块 ( 2mm× 2mm)和游动孢子接种于灭菌土或自然土中 ,对它们的生长状况和游动孢子萌发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接种于灭菌土中的 7株杂交个体中 ,有 2株杂交个体的生长速率较快 ,其菌落半径分别为 8.0mm和 7.2mm( 3d) ,显著大于两亲本的菌落半径 (亲本AP1 4M-1 -52菌落半径为 3 .0mm ,另一亲本PK9Cn -2 -2 4生长较弱 ,不形成明显的菌落 ) ,其它杂交个体生长较弱 ,不形成明显的菌落 ;选择 3株杂交个体的游动孢子接种于灭菌土中 ,其中有两株杂交个体的游动孢子萌发率 (分别为 77.3 %和 71 .3 % )介于两亲本 (分别为 85.0 %和 67.7% )之间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另一杂交个体游动孢子萌发率 ( 59.7% )显著低于亲本AP1 4M -1 -52游动孢子萌发率 (P <0 .0 5)。而接种于自然土中的 7株杂交个体中 ,有 5株杂交个体长出少量菌丝和孢子囊 ,另 2株不生长 ;亲本菌株AP1 4M -1 -52有少量菌丝扩展和产生孢子囊 ,另一亲本菌株PK9Cn -2 -2 4无菌丝扩展 ;恶疫霉有性杂交个体及其亲本的游动孢子在自然中均不能萌发。结果表明恶疫霉有性杂交后代营养体和游动孢子在土壤中的生活能力与亲本相似。  相似文献   

19.
西瓜杂优利用中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份西瓜亲本材料及其12个杂交组合的单瓜重和中心糖含量进行了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SCA)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瓜重亲本GCA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25.62%,杂支组合SCA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74.36%;中心糖含量的亲本GCA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87.42%,组合SCA方差占总遣传方差的12.58%.选出了平均单瓜重和中心糖含量GCA相对效应值较高的亲本4份,SCA相对效应值较高的杂交组合1份.  相似文献   

20.
油茶F_1代试验林优良杂交组合及亲本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2005年闽侯桐口林场的油茶杂交F1代试验林连续3 a的生长量调查数据,通过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分析、相关系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10个高产果量处理和7个低产果量处理,作为优良品系和不良品系,并找出其对应杂交组合的亲本类型,判定其亲本为优良亲本、优良杂交组合和不良亲本、不良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