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连续单株选择,对338个株系及其2008个单株的含油量进行了为期3 a的筛选.结果表明:株系和单株含油量平均每a各提高2.4个百分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不同的材料选择高油分的效果是不同的.最后对重庆地区开展甘蓝型油菜高油分育种的可能性和高油分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白菜类蔬菜资源的油分分析及其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菜类蔬菜——大白菜、小白菜、紫菜薹和菜心种质资源含油量的分析表明:小白菜平均含油量最高,为40.94%,大白菜39.34%,菜心39.22%,紫菜薹35.33%。其中大白菜和小白菜有着较为丰富的高油分种质资源,通过单株定向选择可选出更高含油量的品系。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白菜类蔬菜种子的油酸含量比甘蓝型油菜高约1~8个百分点;大白菜、小白菜和紫菜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甘蓝型油菜,而所有白菜类蔬菜的棕榈酸都低于甘蓝型油菜。利用这些高油分材料培育出了高含油量的白菜型油蔬两用型油菜——白杂油2号。  相似文献   

3.
油菜种子成熟度对千粒重和含油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以德国高含油量油菜品种‘Sollux’和中国高油分自交系‘Gaoyou’杂交F1组合构建的含有282个株系的DH群体为研究材料,于油菜收获季节分别以早熟和迟熟株系达“黄熟”为标准,间隔7 d(5月19日和5月26日)进行2次取样,将所有株系按照不同初花期分成4组,分析各组材料在不同成熟度下收获种子千粒重和含油量的变化以及千粒重、含油量和初花期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1)油菜植株黄熟后延迟1周收割(枯熟期),千粒重平均下降约0.198 g,差异达显著(P=0.027),相当于单产减产5%左右;而油菜若在正常成熟前1周收割,亦可使千粒重极显著降低0.162 g(P=0.001),相当于减产约4%;(2)黄熟期前后1周取样对4组不同初花期材料含油量性状均未有显著影响;(3)在浙江省海宁种植环境下,油菜千粒重和初花期呈极显著负相关(r=-0.643),开花期平均相差4 d左右即可导致千粒重显著增减。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及其含油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不同品系材料、不同单株间千粒黄籽外显率及其与含油量、黄籽级数和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是一个不同黄色程度的黄籽组合体,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品系间差异显著,单株间差异较大。黄籽外显率与含油量呈极弱相关关系,与黄籽级数(最低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千粒重呈弱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外显率应在85%以上,才能作为育种选择对象和高油分含量的菜籽色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高含油量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种子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为材料,探索在汉中和杨凌2种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分积累的异同,分析油菜角果期主要气象因子与种子油分形成的相关性及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中油分积累差异显著,汉中花后21~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21d,而杨凌花后28~42d为油分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为14d;在汉中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最低温度、日均最小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差呈显著负相关;在杨凌生态环境下,油菜种子含油量与日均温度、日均最高温度、日均日照时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在油菜籽粒油分形成过程中,气象因素和积累时间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1979年以来,以宁油7号及其杂交后代为基础材料,进行连续单株定向选择,筛选出一批高油分的株系及品系.经YG-2型脂肪分析仪测定结果,有15份品(株)系含油率达45%(占种子干重%)以上.其中宁油7号后代3份,平均含油率为45.77%;陆奥油菜×宁油7号高世代材料4份,平均含油率为46.02%,其中81-373-59含油率高达47.01%;杂种低世代材料分离出9份高油分株系,平均含油率  相似文献   

7.
正高油分、高抗逆、高产量"三高"优质油菜新品种育成了湘杂油631、湘杂油763和湘杂油199三个高油分、高抗逆、高产量优质油菜新品种,菜籽含油量分别达45.8%(湖南省最高)、45.7%和43%,比湖南同期种植的油菜品种的含油量高出3~6个百分点。同等产量水平下种植以上品种每667平方米可多产油6~15公斤,在湖南及周边省共推广  相似文献   

8.
将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华黄一号优系繁殖的株系50余份材料的成熟种子,按其含油量分为高,中,低3种,分别对其子叶贮藏细胞中的脂体,蛋白体结构及其大小,分布状态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高油分材料中,脂体大,排列紧密,呈多边形镶嵌分布,脂体间空隙小,并在整个细胞中所占比例较蛋白体为大。在低油分材料中,子叶贮藏细胞内脂体排列疏松,多呈椭圆形,大小不等,脂体间空隙大,脂体所占比例明显小于高油分材料。中油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328AB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引进四川隐性核不育品系101-007AB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黄籽、双低、高油分、高蛋白、高配合力的自交系自2328C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3代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黄籽、双低、高油分、高蛋白、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328AB。2328AB具有低芥酸(1.58%)、低硫苷(28.80μmol/g)、高含油量(43.42%)、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4个大豆品种种子经EMS处理M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关系。M_2代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接近或超过20%。M_2代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较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为中等,百粒重的遗传力偏低。M_2代按10%的选择率进行选择,各主要农艺性状都能获得一定的遗传进度,分枝数、株高、单株粒数的相对遗传进度最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全株重及生育期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的基因型和表型正相关;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与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也呈极显著的基因型和表型正相关,为相关选择指出了方向。M_2代中,株高、生育期的株系间变异大于株系内变异;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株系间变异小于株系内变异。对株系内变异大的性状,M_2代株行群体以适当大些为宜。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15.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6.
17.
18.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