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桤木薪材特性及薪炭林栽培经营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桤木前期生长快,尤以萌生林为显著,4年生高达5.93m,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9.32kg,平茬后单株萌条数多为6~8株,干、枝、叶的热值均在4000kcal/kg以上,是一优良薪材树种;适宜桤木薪炭林的造林密度为10000株/ha,造林后第3年即可首次平茬,轮伐期4年,在一个轮伐期内可获薪材17.758t/ha·a,桤木薪炭林宜采用矮林平茬作业。  相似文献   

2.
1985—1990年在广西南宁等4个试验点用32个薪材树种进行试验,通过对生长量、萌芽力、抗性、热值和发热量等多项指标的综合比较分析,筛选出分别适合于不同立地栽培的优良薪材树种共11个。这些薪材树种5年生时每公顷的年生物量折合标准煤9吨以上,效益显著,为广西发展薪材林提供了优质高产和适应性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贫瘠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解决群众的烧柴问题,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于1984年开始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薪炭林选种引种及栽培经营技术”的《热带优良速生薪材树种选择及薪材林栽培技术》的课题,在海南省内四个不同气候区和立地类型区进行多点试验研究。从29个参试树种中选出了刚果12号桉、尾叶桉、细叶桉、斑皮桉、赤桉、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和雷林一号桉、窿缘桉等9个适应性强,生长快(年均径2.0 cm、高2.5m以上),产量高(材积20—25m~3/ha·a,生物量25—58t/ha·a),抗性(抗风及抗病虫害)强,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全国12个单位参加的“优良薪材树种引种、选种,薪炭林栽培经营技术及多种经济效益研究”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从1984年至1990年,在全国13个试验区、26个试验点共70余人协作攻关,获重大成果:成功地引种国外优良薪材树种;筛选出当地122个适应在各试区发展的最佳新材树种,找出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主要薪材树种速生高产的配套技术措施,提高了单位面积年产薪材量;通过多效研究,提高了薪炭林的经济、生态效益。先后建立试验示范林1134.2ha,推广面积达5.3万ha。编写了60个树种的《中国主要能源树种》一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柳树薪炭林树种选择、营造和经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八种柳树评比试验中,首次发现的乡土树种短序松江柳和蒿柳在抗寒越冬、生长发育、产薪量和热值等方面均优于其它柳树,产薪量较其它柳树平均高99.37%和87.57%是当地薪材良种。此两种在当地条件下的适宜造林密度为每公顷1.8万丛,在此密度下,每公顷平均年产量可达9.8吨左右。通过试验和调查,探索出一整套柳树薪炭林的营造和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和低产条通的改造方法。本文还进行了柳树薪炭林立体开发,即利用柳条进行编织和利用柳林的僻荫条件培育食用菌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试验地布置在红壤和灰化红壤土类、中等偏下立地条件丘陵地区。1982年以来对薪炭林的造林、育林技术问题进行了历时10年的探索。先后选择了21个主要薪材树种,共营造各种试验林13.6hm2。经过多年多点试验和连续测产分析比较后,已筛选出丘陵区薪炭林造林的最优树种、适宜的密度、最佳的混交方式和造林类型,结果表明,采用本试验方法造林,薪材产量可提高4.5倍。此外,本试验还对参试树种各部分的比重,含水量、燃烧值进行了测定。本研究成果为丘陵地区营造薪炭林,规划与建设薪炭林基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对教学、科研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生产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青海东部黄土丘陵区沙棘薪炭林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沙棘是青海东部黄土丘陵区最重要的薪炭林树种之一,研究表明:7年生中国沙棘薪炭林年均生物量达到最高峰,年均生长量为3.75t/hm^3;生物量成熟龄为9年,地上部分蓄积量为22.64t/hm^2。沙棘薪材热值与其不同生长阶段关系密切。在速生期热值低,苗期和成熟期薪材热值高,平均为95.10kj/g。根据立地生产力水平可将沙棘薪炭林立地条件划分为优良,较好,一般和不适宜四个类型。  相似文献   

8.
薪炭林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全省136个样地的调查,找出薪炭林低产成因及改造措施,基本摸清贵州省薪柴树种资源,与48个重要薪薪树种的基本特性,经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筛选出适合贵州发展的优良薪柴树种4种,以及配套的优质、高产、高效的经营技术,3.5年生产产薪柴34.5t/hm^2,比相同立地条件下的传统薪炭林产量提高142倍。同时对主要薪柴树种进行开发研究,初步得出薪炭林树种可开发的途径和方法,产投比可达到15.7:1。  相似文献   

9.
江城县薪炭林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文杰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211-214
论述了江城县薪炭林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对江城县立地条件调查和植被区系分析,提出了适地适树等5个薪炭林造林树种选择原则.最后,选择了思茅松等19个树种,并介绍了其相应的适生范围及其薪材特性等.  相似文献   

10.
以元谋干热河谷几种适应性强、生长快、薪材产量高、热值高的能源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在调查树种生态适应性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整地方式对造林效果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树种薪炭材产量和热能潜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元谋盆地为代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培育农村能源林,最适宜树种是赤桉(泰)、柠檬桉、赤桉、尾叶桉、新银合欢等,局部水肥条件好的地方可以选种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等树种;这些树种均以撩壕整地的造林效果好于块状整地;各树种生物量及固定太阳辐射能的能力均以赤桉(泰)、柠檬桉、尾叶桉、赤桉和新银合欢较高。提出了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培育农村能源林,应该选择赤桉、柠檬桉、尾叶桉和新银合欢等树种,采用容器育苗、撩壕整地、追施有机基肥、雨季初期取苗造林等综合配套的营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林业寒害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在全省范围内有代表性地选取19个县(市)作为样点,对1999年底我省林业遭受严重寒害的情况进行了走访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1.粤北受害最重,粤东次之,粤西较轻。2.受害的主要造林树种为桉类和相思类树种,其中以尾叶胺和马占相思受害最重;主要受害果树为龙眼、荔枝、橄榄等;各种苗木均受严重。3.寒流造成低温且持续时间长是造成严重寒害的直接和主要原因,且林果受害程度还与所处地形关系密切,以山谷地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12.
桉树不同地理种源木材构造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省琼海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按树种源试验林内,采集了巨桉,柳桉,赤桉和尾叶桉44个种源的木材试材,对木材解剖了分子和基本密度进行了研究和评优,从中选出巨桉14860、14849、14509,柳桉14429,14435、14527;赤桉12187、15050、15062和尾叶桉15089为最优种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广东三岭山森林公园的马尾松、尾叶桉、大叶相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对比它们的碳储量和碳汇经济价值,为评价广东的3个优势造林树种的碳汇能力及为广东的造林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树种单位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166.89 t·hm-2)>大叶相思(128.72 t·hm-2)>马尾松(70.12 t·hm-2)。3种人工林平均碳汇经济价值按大小排列次序为:尾叶桉(45611.04元·hm-2)>大叶相思(35179.18元·hm-2)>马尾松(19163.80元·hm-2)。尾叶桉是这3种人工林中碳储量的主要部分,对广东三岭森林公园发挥着巨大的碳汇功能并具有强大的碳汇经济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在广东省碳汇造林时选择尾叶桉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区长命水村 2 个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与乡土阔叶树种改造的混交 林,以及对照湿地松纯林的相关植物的生长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对其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表 明:利用乡土阔叶树种对湿地松纯林的改造具有一定的效果。不同树种在改造样地中生长表现出的差异 较大,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和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的胸径和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 2.04~4.00 cm 和 1.82~1.86 m,表现最好。2 个改造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对照地存在较大差异,且均比对 照地好。总体分析,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和柠檬桉 (Eucalyptus citriodora) 生长最迅速,各项生长指标较 其它树种快,是改造湿地松林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5.
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ulla)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不同混交处理3a生林分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1727株/hm2时,尾叶桉纯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9.27cm,14.50m,0.0514m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1.6比例混交,尾叶桉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13.50cm,15.97m,0.1098m3,比纯林高45.6%,10.1%,113.6%;纯林和混交林林分每公顷蓄积分别为88.83m3和98.00m3,混交林比纯林高10.3%。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处理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及径高比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干热河谷适生树种的引种和早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思(Acacia spp.)类树种类型多,分布广,除欧洲及南极外各大洲均有分布,尤以澳大利亚最多,其次为非洲;该类树种主要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垂直分布在海平面附近至1 500 m以上;该树种生长快,用途广泛,有根瘤,具有强力固氮作用[1,2];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多,对土壤有很好的改良作用[3~5];此外,网脉相思(Acacia aneura F.Muell.ex Benth.)、维多利亚相思(A.victoriae Beath.)还能用作饲料,如网脉相思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干旱季节牲口最充足和营养丰富的饲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已引种了大叶相思(A.auriculaeformis A.Cunn.)、马占相思(A. mangium Willd.)、厚荚相思(A. crassicarpa A.Cunn. ex Benth.)、纹荚相思(A.aulacocarpa A.Cunn ex Benth.)等,这些相思树种在荒山绿化、薪炭林经营、水土保持及公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地处南亚热带的广西高峰林场林业示范基地不同林龄的尾巨桉林、灰木莲林和厚荚相思林3种人工林林地0~40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林地的土壤较为疏松,持水性能较强;土壤养分含量除磷元素相对偏低外,其他元素的含量较为丰富。其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物理性状优良度的排序为:灰木莲林〉厚荚相思林〉尾巨桉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林分林地土壤除pH值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闵东桉树引种抗逆性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桉树7个品系在3个不同海拔的成活率、耐寒性、抗虫性、树干弯曲程度和径高比5个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耐寒性、抗虫性、树干弯曲程度、径高比存在显著差异,海拔高度对成活率、耐寒性、树干弯曲程度、径高比具有显著影响;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比较适宜闵东发展的桉树品系是尾赤桉201、其次是尾巨桉3229和尾圆桉184。  相似文献   

19.
以福建惠安县崇武半岛海岸木麻黄林带为研究对象,探讨木麻黄林内的林窗套种巨尾桉的林分生长效果,开展了复层林结构的林带防风效能观测。结果表明,块状套种巨尾桉后生长较快,4年树高平均可达8.75 m,胸径9.95 cm,并形成异龄复层林。该林分平均可降低风速81.35%,这对改善林带结构,提高林分防护效能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influence of planting spacing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ucalyptus grandis × E. urophylla planted as a potential species for solid wood products in China. Four trees at age of 13 were selected from each of 6 groups of planting spacing and a total of 24 sampling tree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Dongmen Forestry Center of Guangxi Province in China. Furthermore, a one-meter-long log from each tree was cut into small blocks for wood properties testing. MOE, MOR and 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