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宁邹志荣  关伟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48-5449,5451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居住区户外景观的建设状况,并且以一个典型小区户外景观设计为例,探索营造高品质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中活动场所的设计语言与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国内居住区户外儿童游戏场现状,从儿童心理行为学角度分析儿童游戏产生动机、心理行为、活动特征与空间需要,提出住区户外儿童游戏场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居住区景观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观设计学为理论依据,探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托当前的户外环境绿化现状,预测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针对居住区景观设计提出几点建议,通过简单的总结、归纳景观设计的内容,从而提高对建设“宜居小区”、“低碳小区”、“生态小区”的重视程度,完善人类居住空间外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老龄人的生理、心理的需求,根据老年人的行为特征,指出现代居住区老年人户外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和设计进行了探讨,为今后城市居住区的建设提供些建设性的意见。园林景观设计的语言表达是植物配置,园林景观的地域特色、艺术性与自然性可以通过良好的植物培植来体现。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注意扩大绿化面积充分利用空间,合理改造居住区原始状态,注重户外空间的设计和合理组织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景观是居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心居住的环境。当前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集中反映在5个方面,即交通便利、居住安全、户外环境清洁优美、购物便利、在住宅区当中有交往活动空间。本文着重分析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内容,探讨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徐澜婷  段渊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84-11285
针对当前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儿童行为特点进行观察和研究,提出了适宜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要求,并从规划设计的角度阐明了创造住区儿童户外空间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居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是婴幼儿最常接触的空间,其合理规划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环境舒适度的角度出发,选择北京市昌平区领秀慧谷居住小区B区做为对比调查对象,使用Ecotect软件对小区日照、通风等微气候进行模拟与分析,结合实地考察与问卷调研,通过模拟分析的结果与现场景观布局的比较,总结出基于婴幼儿微气候舒适度的北京市居住区景观规划策略:增加计算机微气候模拟与分析环节;首先考虑微气候舒适度;重视建筑北侧"边缘效应"空间设计;重视无障碍小广场设计。  相似文献   

9.
选取郑州市多层植物单一(帝湖多层)、多层植物丰富(宝景多层)、高层植物相对较好(天下城)的3类居住区为观测对象,实测温度、风速等气象要素,采用WINSCANOPY分析仪分析实拍鱼眼图像获得表示建筑布局和植物冠层结构相关的设计变量。通过定点测量和相关性回归分析探讨建筑和绿化布局对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居住区的气温与风速模式明显不同,帝湖多层平均气温为28.2℃,宝景多层平均气温为25.7℃,天下城高层平均气温为26.6℃。气温与居住区内的天空视图因子、总定点因子、建筑宽高比、建筑密度呈正相关,与植物视图因子、建筑视图因子、建筑容积率呈负相关。天空视图因子每增加10%,空气温度上升0.6℃。建筑和绿化布局对风速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夏季白天居住区,半开敞的高密度建筑布局和植物群落结构配置丰富的多层居住区具有较好的户外热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北京市居住区绿化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利用网络问卷平台调查了居民对其居住区绿化环境的喜好特征和生态价值观。结果表明,大多数居民都喜欢在居住小区内的绿地进行户外游憩活动,且散步是社区绿地内最常见的游憩活动。有1/3小区还没达到绿地游憩设施的基本要求,北京的大多数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较好。大多数小区绿地的季向多样性不佳。研究发现,不同特征人群的生态价值观差异较大,自身居住环境中绿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生态价值观较强,而自身居住环境中绿化程度中等的人均生态价值观较弱。研究结果能够为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