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置石灰碳铵熏蒸土壤处理和对照(空白),探究使用土壤熏蒸剂对长期连作蕉园的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特别是对植株生长发育、土壤化学性质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熏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两季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比对照降低40%和46.62%,显著增加香蕉每667m2产量,两季分别比对照增产45.56%和75.99%。土壤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酸化,使酸性土壤维持中性水平,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两季分别提高28.33%和89.14%)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3.92%和38.67%)。土壤熏蒸处理明显改变了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生物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放线菌门生物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病原菌镰刀菌属真菌相对丰度,并且显著提高部分土壤拮抗菌属的相对丰度,如链霉菌属、红球菌属和曲霉属。因此,石灰碳铵熏蒸可有效改善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并促进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1年种植(新植园)和3年连作百香果园根际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以期为克服百香果连作障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相比新植园,3年连作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细菌群落丰富度,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在门分类水平上,3年连作园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5.86个百分点和2.21个百分点;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减少了3.40个百分点,子囊菌门(Ascomycota)减少了28.41个百分点,而毛霉门(Mucoromycota)增加了14.73个百分点。在属分类水平上,3年连作园根际土壤中γ-变形菌纲中未分类属unclassified;ammaproteobacteria、黄单胞杆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anthomonadaceae相对丰度显著增加,酸杆菌门中Gp2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子囊菌属(Archaeorhizomyces)、孢子丝菌属(Sporothrix)、粪壳菌属(Sordaria)相对丰度减少,小被孢霉(Mortierella)、镰刀菌属(Fusarium)两个病原菌属相对丰度增加。说明连作改变了百香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多样性降低,真菌多样性升高,病原菌相对丰度增加,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汉中油菜种植基地种植最广的油菜品种“邡油777”的油菜花期和果期的根际土壤样品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扩增子的试验方法,对样品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后续油菜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油菜花期土壤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较果期高。群落结构组成中占比大于1%的细菌门10种,占比大于1%的细菌属6种,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是其共有优势菌群;占比大于1%的真菌门7种,占比大于1%的真菌属7种。被孢霉门是油菜根际真菌群落的绝对优势菌群。油菜的不同生长时期是影响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辣椒连作20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威百亩熏蒸消毒等4个处理,以不做任何处理的辣椒连作土壤为对照,探究不同处理措施对辣椒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Chao1指数、Shannon指数,以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处理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处理对辣椒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门水平上,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处理显著增加了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威百亩熏蒸消毒处理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4个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威百亩熏蒸消毒处理显著增加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属水平上,4个处理均显著增加了Flavisolibacter相对丰度;腐熟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填闲、添加抗重茬生物菌肥处理显著增加了类固醇杆菌属(Steroidobacter...  相似文献   

5.
以灰枣和骏枣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红枣黑斑病病株及健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对土壤理化性质与根际土壤真菌丰富度前20位优势菌属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探究南疆地区发生红枣黑斑病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以期揭示新疆红枣发病与其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之间的相关性,为生物防治提供思路和方法。结果表明:阿克苏和喀什地区灰枣和骏枣的根际土壤真菌测序中共获得6 221 336个有效标签,17 239个OTUs共鉴定出21个门42个纲299个属,其中80%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阿克苏地区灰枣根际土样和骏枣根际土样中的菌属分别聚类在一起,喀什地区灰枣根际土样和骏枣根际土样中的菌属分别聚类在一起。RDA分析表明,发病灰枣土样中有效磷和pH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发病骏枣土样中有机碳、速效钾和pH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红枣黑斑病根际土样中真菌群落组成丰富,同一地区不同红枣品种根际土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发病红枣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以连作7a的黄瓜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黄瓜-玉米轮作为栽培模式,设置后茬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生长期处理,研究设施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后茬玉米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m2时,生长成熟模式与对照休闲处理相比较,土壤容重、EC值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pH值升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结构改变,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上升,真菌数量下降。黄瓜-玉米轮作模式对设施连作土壤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设施黄瓜"津春改良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在黄瓜定植前设施土壤中分别播撒240、120、60kg·hm~(-2)的高粱种子,在黄瓜定植前作为绿肥翻入土壤,研究黄瓜结果期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真菌群落的变化规律,阐明高粱绿肥对黄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根际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以期为绿肥在设施生产应用上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结果表明:高粱种植密度120kg·hm~(-2)可显著提高结果期黄瓜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18.44%、速效钾含量45.12%、碱解氮含量7.96%、有机质含量18.36%;高密度高粱绿肥处理可降低根际土壤中粪壳菌目、石蒜科比例,提高毛霉目、肉座菌目、伞菌目、小子囊菌目、阿太菌目、伞形科、毛壳菌科、丛赤壳科、阿太菌科、小囊科和粉锈菌科比例,改变真菌群落结构。绿肥对改良设施土壤条件和优化设施土壤微生物环境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云  郭笃发 《北方园艺》2016,(18):185-189
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光板地、獐茅地、翅碱蓬地、柽柳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中真菌群落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检测出的土壤真菌类群达5门22纲59目87科157属,其中,子囊菌门在所有样地中相对丰度最高,担子菌门次之。不同采样环境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光板地中多样性指数最高(2 070),獐茅地中最低(1 490)。子囊菌门和球囊菌门与土壤碱解氮相关性最大,担子菌门和壶菌门与土壤碱解氮和电导率相关性较大,毛霉亚门受速效磷影响最大。土壤速效磷对真菌属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为研究试材,研究不同梯度生物炭添加处理对设施黄瓜生长、产量及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在土壤表层0~30 cm处每hm~2分别均匀施入0、5、10、20、40、60 t生物炭,在结果盛期测定生长指标、土壤养分和细菌物种群落,在结果末期测定产量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结果盛期,生物炭各处理对其茎粗、根系数、根体积、总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生物炭为20 t·hm~(-2)时,可提高黄瓜的根系数36.11%、根体积72.41%、干质量11.66%、总产量12.15%,及显著提高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39.86%、速效磷含量135.95%、速效钾含量81.35%、有机碳含量82.89%、全氮含量73.77%。在20~60 t·hm~(-2)时,可明显提高结果盛期根际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丰度;通过调控并提高变形菌门生丝微菌属、变形菌门紫色非硫细菌属等细菌数量和比例。说明生物炭在结果盛期对黄瓜生长、产量及根际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甜瓜设施栽培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甜瓜连作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设施甜瓜连作0(对照)、1、3、5、7、10 a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理化性状指标、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并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 H值和容重不断降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持续上升,连作3 a和10 a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6.97%和90.90%。速效氮含量不断上升,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连作3 a或5 a达到峰值,而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则持续下降。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真菌数量则持续上升,连作10 a的数量高出对照16.08倍。3种细菌的生理类群数量变化与总的细菌相似,2种真菌致病菌的数量变化与总的真菌相似。相关分析显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及速效磷含量显呈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设施甜瓜连作后土壤逐渐酸化并伴随盐渍化趋势,氮、磷、钾比例失调,连作3~5 a后大部分土壤酶活性开始下降,土壤真菌数量快速增加,土传病害病原菌不断累积,表现出明显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1.
轮作不同叶菜对连作豇豆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豇豆为主茬,分别轮作菜薹(菜心)、苋菜、蕹菜(空心菜)、芥菜、大白菜等5 种作物,探讨轮作不同叶菜对设施栽培豇豆连作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苋菜后豇豆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细菌OTU 数与Chao1 指数以及真菌OTU 数与Shannon 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各轮作处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发生了改变,轮作处理能够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其中豇豆与苋菜轮作效果最佳,可以在大棚豇豆生产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微区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土壤消毒结合微生物菌剂方法对连作茄子黄萎病防控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消毒结合枯草芽孢杆菌处理(BB)显著降低了根际真菌Ace、Chao和Shannon指数,分别比连作茄子处理(CK)降低了23.29%、19.78%和42.71%,黄萎病病原菌数量与病情指数分别比CK处理降低97.2%和51.6%。茄子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黄萎病病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性。根际土壤主要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百分比在各处理中均大于50%。BB处理显著增加了接合菌门(Zygomycota)的相对丰度,比CK处理增加了73.3%,但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33.6%和61.1%;与对照处理(CK)和化学农药消毒(CF)相比,BB处理和土壤消毒处理(BF)毛壳菌(unclassified_f_Chaetomiaceae)和被孢酶属(Mortierella)等有益菌相对丰度增加,镰刀菌属(Fusarium)和马杜拉分枝菌属(Madurella)等病土传病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土壤消毒并配施枯草芽孢杆菌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使茄子黄萎病得到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3.
以井冈蜜柚主产地13个蜜柚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以及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指标,以期明确蜜柚园土壤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为井冈蜜柚园的科学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p H值均呈酸性,土壤综合肥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0~2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20~40 cm土层。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是蜜柚园土壤的优势细菌类群;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毛霉菌门为优势真菌类群。土壤p H值、有机质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采样区果园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分异的关键驱动因子,此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还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的影响。因此,建议在井冈蜜柚果园管理过程中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肥力和调控土壤微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省开阳县不同种植方式下的黄壤为供试样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土壤pH、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以期为碳酸盐岩地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单作与连作下的各项理化指标呈现相同趋势,即容重和速效钾表现为种植前高于收获后,而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为收获后高于种植前;间作下的pH、容重、碱解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种植前高于收获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表现为收获后高于种植前.整体而言,3种种植方式下,土壤pH表现为连作>间作>单作;容重表现为间作>单作>连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以及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均相同,即在3种种植方式中均表现为间作>连作>单作;土壤C/P和N/P在3种种植方式下表现为单作>连作>间作,而土壤C/N表现为单作>间作>连作.  相似文献   

15.
赵淑文  李明  胡云 《北方园艺》2018,(9):127-132
我国设施土壤养分不均,环境不断恶化,如何解决设施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提高设施黄瓜的品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试验以设施黄瓜为试材,以2种不同无土栽培基质不添加和添加生物炭为处理,研究了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探讨无土栽培基质结合生物炭影响根际菌群结构变化及其互作机制。结果表明:进口基质并添加生物炭可降低根际酸杆菌门比例,提高变形菌门、放线菌门、α-变形菌纲、放线菌纲、放线菌目、根瘤菌目、黄色单胞菌目、黄色单胞菌科、链霉菌科、类诺卡氏菌科比例,改变细菌群落结构,进而通过增加根际土壤速效养分供给状态、促进根际纤维素生成葡萄糖、刺激根系对铁吸收并促进根系生长等方面作用,最终促进黄瓜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津优35号”黄瓜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用150 mmol·L-1 NaCl模拟盐胁迫,通过添加体积比为300、600倍和900倍的腐殖酸进行处理,研究了腐殖酸对盐胁迫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探索腐殖酸对盐胁迫下温室黄瓜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腐殖酸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和全氮含量,而降低了pH。在细菌群落结构方面,各处理间细菌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T1和T2中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CK,而拟杆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则相反,细菌在属水平上组成变化并不明显。在真菌群落结构方面,T1和T2中OTU数量和Shannon指数与CK差异均不显著,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CK,腐殖酸还提高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T1、T2和T3中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分别较CK高28.07%、26.48%和6.41%,降低了担子菌门和壶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已知菌属的变化中,毛壳菌属和枝顶孢属的相对丰度升高,根生壶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RDA冗余分析表明速效钾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而有机质、速效磷和pH则对真菌群落结构起到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添加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品种克新1 号为试材,在土壤中分别添加10、20、40 t·hm-2 玉米秸秆生物炭,利用ITS 高通量测序技术, 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物炭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真菌丰度,其中 以T3 处理(添加生物炭20 t·hm-2)丰度最低。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主要包括5 个门、25 个纲、62 个目、120 个科、201 个 属和345 个种,在门分类水平上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86.86%~95.86%。添加生物炭处理有利于提高子囊 菌门的丰度,降低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的丰度;在科分类水平上,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23、小子囊 菌科、毛壳菌科、丛赤壳科的丰度,降低了子囊菌科、粪壳菌科、粪壳菌目Incertae sedis 的丰度。添加生物炭处理提高了马 铃薯单株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商品薯率,其中T3 处理效果最显著。综合产量指标和真菌多样性分析,T3 处理最有利于马铃 薯产量提高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对黄瓜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根际土壤为试材,以土壤添加不同梯度量(5、10、20、40、60t·hm-2)生物炭为处理,以温室土壤不添加生物炭为对照(CK),研究不同梯度量生物炭对黄瓜结果前期、盛期和后期20~40cm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土壤经一定量生物炭处理后,在结果前期、盛期和后期可不同程度提高黄瓜根际20~40cm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并且在结果盛期作用最为显著;20t·hm~(-2)生物炭量处理优于其它处理,与对照相比,在结果前期、盛期和后期,均显著提高黄瓜20~40cm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脲酶、蔗糖酶活性。总体而言,施用生物炭能改变黄瓜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为生物炭在黄瓜生产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广西主要番茄产区青枯病罹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番茄青枯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pH 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等非生物因子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下降趋势尤为显著。另一方面,番茄青枯病罹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极显著减少,而可培养真菌数量极显著增加;同时,涉及碳、氮、磷循环的相关酶(β-葡糖苷酶、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或极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取连作20 a的种植嫁接西瓜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分别种植芹菜、大葱、大蒜、西瓜.定期测定各处理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等,评估不同蔬菜作物轮作对嫁接西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大葱处理土壤中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轮作芹菜土壤中速效磷含量最高,轮作大蒜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连作西瓜的对照各种土壤酶的活性均显著低于轮作其他作物的处理;种植芹菜的处理土壤微生物总量最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AM真菌孢子密度均显著高于连作西瓜处理.表明蔬菜轮作对修复嫁接西瓜连作土壤、改善土壤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