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秸秆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副产物,经还田成为绿色循环农业生产的重要有机能源原料,在果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围绕秸秆还园对果树和土壤的影响进行综述,分析秸秆还园在果树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旨在明确秸秆还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利用方向和重大意义,同时提出加快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对策,进一步阐述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对保护生态与环境、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工业的良性循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秸秆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秸秆还田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合理的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但不合理的还田也会带来负面效应,造成农田病虫害增加,微生物系统紊乱。因此,该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秸秆还田现状,分析了应用较为广泛的还田方式之间的差异。并从节水减肥、温室效应、病虫害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结构等方面综合评价了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进一步揭示秸秆还田技术在农田环境上的调控作用。同时指出当前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可持续性角度对秸秆还田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展秸秆还田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秸秆中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总结了秸秆还田对土壤-作物-大气系统的影响,分析了秸秆还田技术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既可避免秸秆资源堆放浪费,也可防止其大量焚烧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该研究结合近年来秸秆还田的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秸秆还田在改善土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当前秸秆还田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及展望,旨在为开展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鲜食番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番茄秸秆资源较为丰富,对番茄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秸秆废弃物的就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就国内番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还田,用作肥料、基质,用作生产食用菌、沼气、饲料等方面的主要技术路径及应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和探讨番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指出在番茄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方面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等问题;同时,建议因地因时地探索和研究番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多样、有效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蔬菜产区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对环境的危害很大。为破解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题,本文介绍了寿光市推广设施蔬菜秸秆就地还田模式采取的“大棚秸秆原位生物转化利用集成技术”,包括秸秆处理、土地深松、土壤处理、生物技术等多项新型实用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以机械粉碎、破茬、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作业为主,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还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环境污染。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选用已进行4 a温室夏季种植甜玉米、菜豆及其秸秆还田试验的温室黄瓜连作土壤,于2009年继续进行相同的处理,研究了温室夏季填闲作物及秸杆还田对黄瓜连作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甜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能减小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透性。夏季填闲及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在秋冬茬表现较明显,能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种植菜豆处理(秸秆还田和不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效钾含量。填闲作物及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改变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及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提倡低碳、高效和生态农业的需求下,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有效的生态农业措施得以大力推广.现对国内外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土壤养分释放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影响,指出了秸秆还田在生理、生物、生态效应方面的广泛应用.强调了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增强土壤生物肥力,改善土壤生物性状,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缓冲性,在农业生态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但大量资料显示,我国的秸秆利用率并不高,大部分的秸秆被丢弃或就地焚烧,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部分秸秆对农作物病虫草害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而不同的秸秆、不同的应用方式对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因此,该研究分别从病、虫、草3个方面阐述了作物秸秆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的应用方式和方法,为提高作物秸秆的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秸秆用量对保护地黄瓜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护地田间试验的方法,以"新泰密刺"黄瓜为试材,研究不同秸秆用量直接还田对黄瓜的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用量还田对黄瓜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其中以秸秆施用量为5 000 kg/667 m2最显著,比化肥处理增产15.3%,其次是秸秆施用量为4 0003、000 kg/667m2,分别比化肥对照增产8.43%、7.7%;不同秸秆用量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全效N、P、K、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尤以秸秆施用量为4 000 kg/667 m2处理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选取玉米和水稻秸秆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强度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和水稻秸秆添加能够显著增强土壤呼吸作用,且秸秆添加量越大,土壤的呼吸强度越高,CO2的累积释放量越大。在秸秆添加培养处理的0~180d,秸秆对于土壤中较大的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并无促进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添加秸秆处理后土壤中团聚体开始由小团聚体向大团聚体团聚,但秸秆添加量过高(>7.5%)会对团聚体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未添加秸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从大团聚体中向微团聚体中转移。秸秆添加能够有效增加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且秸秆添加量越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越高。在培养的0~270d,水稻秸秆添加处理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但培养270d后,玉米秸秆作用效果强于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14.
秦晓霞 《蔬菜》2023,(12):10-14
摘要:为了解决温室蔬菜长期超量施用化肥导致蔬菜品质下降的疑难问题,为温室蔬菜绿色安全生产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计50%化肥+50%鸡粪—蚕豆秸秆组合肥、50%化肥+50%羊粪—油菜秸秆组合肥、50%化肥+50%猪粪—玉米秸秆组合肥、100%化肥和不施肥共5个处理,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畜禽粪肥和秸秆还田对番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化肥相比较,施用50%化肥+50%鸡粪—蚕豆秸秆组合肥的番茄单果质量显著增加6.23%,单株果实质量、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分别极显著增加8.07%、8.82%、27.46%和23.50%,施肥利润和肥料投资效率分别增加2.35×104元/hm2和2.42元/元;果实硝酸盐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15.33%和24.49%。化肥减量配施畜禽粪肥和秸秆还田,提高了番茄经济效益和品质,为保障蔬菜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以连作5 a 的温室黄瓜土壤为基质,采用盆栽的方法,设置大豆秸秆不还田(CK)、接种根瘤菌大豆秸秆还田(T1)、
接种根瘤菌大豆去根瘤后秸秆还田(T2)、非接种根瘤菌大豆秸秆还田(T3)4 个处理,在不同田间持水量条件下,探究其
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50%水控条件下培养50~140 d ,T1 处理的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CK,细菌
数量则在培养前期(< 50 d)维持较高的水平;75%水控条件下培养110、140 d 时还田处理的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CK。总之,
25%、50%水控条件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土壤细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还田处理优于非还田处理,接种处理优于非接种处理,
75%水控条件有利于培养后期(> 110 d)维持较高的放线菌数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定量等氮还田的方法,研究番茄秸秆直接还田和堆肥还田对番茄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土壤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秸秆直接还田处理在还田60 d内对番茄植株生长有化感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在60 d后减弱,还田110 d后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显著提升果实品质,提高土壤全碳、全氮含量。番茄秸秆堆肥还田处理能够持续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改善果实品质,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土壤全碳、全氮含量及C/N显著提高,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在生产中番茄秸秆堆肥可直接作为肥料施用,且肥效优于鸡粪,番茄秸秆直接还田则需要至少60 d的腐解才能减弱对番茄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曾宪楠 《北方园艺》2019,(14):168-173
为了解秸秆还田下土壤微生物领域的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分析了2007-2018年秸秆还田下土壤微生物领域文章。结果表明:2007-2018年秸秆还田下土壤微生物领域文章数量共3 372篇,文章数量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最高;中国、印度、美国、日本和泰国位居世界的前5位,中国文章数量最多,为911篇;中国科学院、孔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文章数量居前3位;最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来自泰国和中国,核心期刊是Bioresource Technology、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Bioresources、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主要研究学科是农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生态环境科学相关研究学科。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秸秆-微生物-动物互作机制、碳氮循环、微生物代谢等。  相似文献   

18.
以豆瓣菜和小麦秸秆为试材,低温季节按500 kg·(667m^2)^-1将小麦秸秆截成10 cm后覆盖并浅水种植豆瓣菜,高温季节按1 000 kg·(667m^2)^-1覆盖并浅水种植水蕹菜,研究了不同季节设施水生蔬菜田土表覆盖截段小麦秸秆的腐解规律以及对水生蔬菜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菜田土壤改良和小麦秸秆利用新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低温季节140 d和高温季节163 d的腐解,小麦秸秆腐解率分别为66.67%和85.00%;土表水层电导率前期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低温季节第3天达最大值1 180μS·cm^-1,高温季节第12天达最大值1 806μS·cm^-1;氧化还原电位表现为前期迅速下降,低温季节第3天降至-80 mV,高温季节第5天降至-180 mV,后期处理与对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小麦秸秆还田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可有效增加设施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以及速效磷、钾的含量,提高土壤脲酶活性,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