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东农716’番茄品种为试材,利用50孔穴盘育苗,采用物理性状符合NY/T 2118-2012要求的5个配方进行试验,双孢菇菌渣堆肥和蛭石的比例分别为3∶7(T1)、4∶6(T2)、5∶5(T3)、6∶4(T4)、7∶3(T5),以进口泥炭和蛭石的比例为4∶6(CK1)和100%商用基质(CK2)为对照,研究了双孢菇菌渣堆肥和蛭石不同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的番茄育苗基质,为双孢菇菌渣的合理利用和解决泥炭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处理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有显著影响,5个双孢菇菌渣堆肥基质处理番茄苗的质量均优于对照,但双孢菇菌渣堆肥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番茄幼苗的发育。番茄幼苗质量和栽培基质品质以T3处理最好(双孢菇菌渣堆肥∶蛭石=5∶5),其次是T2处理(双孢菇菌渣堆肥∶蛭石=4∶6)。壮苗指数和综合指数均可作为衡量栽培基质质量的理想指标。速效养分和容重、总孔隙度及气水比是影响栽培基质品质的重要因素。综上,双孢菇菌渣堆肥是一种理想的栽培基质,可以替代泥炭进行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2.
以1年生对开蕨组培苗为试材,用以草炭、山皮土、园土、菌渣和珍珠岩为基质,按照不同比例配置的7种栽培基质[T1(CK1):草炭;T2(CK2):山皮土;T3V(园土)∶V(草炭)=2∶1;T4V(园土)∶V(山皮土)=2∶1;T5V(园土)∶V(山皮土)∶V(菌渣)=2∶1∶1;T6V(草炭)∶V(山皮土)∶V(菌渣)=2∶1∶1;T7V(草炭)∶V(珍珠岩)∶V(菌渣)=2∶1∶1]进行栽培适应性试验,研究了其在不同基质中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绿素的生长变化,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1的综合评价值最高,其次依次为T3、T6、T2、T5、T4和T7,综合草炭资源有限等因素,T3更适宜作为对开蕨组培苗幼苗的栽培基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农业有机废料发酵基质栽培番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有效地克服土壤连作障碍,以宁夏地区主要的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牛粪、鸡粪、沼渣、菇渣为主要原料进行番茄无土栽培基质发酵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有机发酵基质pH、EC表现为收获后较栽培前有上升的趋势;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表现为收获后较栽培前有显著下降的趋势。黄牛粪:玉米秸:鸡粪=2:2:1、黄牛粪:苜蓿=2:1、玉米秸:鸡粪=2:1、菇渣:黄牛粪:鸡粪=1:2:1进行无土栽培番茄生长较为健壮,综合品质较优,产量也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4.
以香菇、平菇、双孢菇和金针菇4种菌渣为试材,对菌渣进行发酵并测定其发酵后理化性质;将4种发酵菌渣分别与蛭石按2∶1的体积比混配,以草炭为对照,进行黄瓜栽培,测定了黄瓜定植后20 d的株高、产品糖度和产量,以期降低蔬菜无土栽培成本,找到适宜的草炭替代品,提高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副产品菌渣的有效利用率。结果表明:4种发酵菌渣的物理性质符合无土栽培基质的要求,pH呈微碱性,EC值稍高,均在无土栽培基质要求的范围内。4种发酵菌渣基质栽培黄瓜效果较好,株高、糖度和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平菇发酵菌渣栽培效果最好,株高、糖度和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香菇菌糠为基本栽培基质,将其分别与土壤、煤渣和珍珠岩等混合,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番茄幼苗的萎蔫率大小依次为T3相似文献   

6.
以双孢菇菌渣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发酵菌、蔗糖和尿素的添加量,测定分析不同处理菌渣发酵后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电导率(EC)值及pH;不同处理发酵菌渣按照2∶1的体积比与蛭石混配后栽培黄瓜,以草炭和蛭石2∶1的体积比为对照,测量分析黄瓜的株高、糖含量和产量,以期探索菌渣发酵添加物的合理配比.结果 表明:1000 kg菌渣加入8 kg麦麸发酵菌、6 kg蔗糖、6 kg尿素,经过20~25 d后能够充分发酵,发酵后的菌渣基质理化性质符合作物栽培的要求,用于黄瓜栽培,其生长速度、糖度和产量最高,且显著超过了对照.  相似文献   

7.
试验利用菌渣和廉价的河沙以不同比例配制混合基质进行番茄无土栽培,以期筛选出利用菌渣与河沙混合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菌渣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加速根系发育,改善果实品质,以菌渣与河沙混合作为无土栽培基质明显优于传统的土壤栽培方法,其中,以菌渣∶河沙=8∶2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鲁青思瑞特"番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基质中发酵双孢菇渣的添加量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3(草炭∶蛭石∶珍珠岩∶菇渣发酵物=1∶1∶1∶3)和配方4(草炭∶蛭石∶珍珠岩∶菇渣发酵物=1∶1∶1∶4)效果最好,2个处理的番茄幼苗在株高、茎粗、地上、根鲜重和叶绿素含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其它处理,其次为中青番茄专用育苗基质(CK)。  相似文献   

9.
沼渣混配基质对黄瓜和番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应用,减少无土栽培基质生产成本,以黄瓜和番茄为试验材料,将沼渣、醋糟、蛭石按一定比例混配,研究混配基质在黄瓜和番茄育苗与栽培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混配基质T_4(沼渣∶醋糟∶蛭石=4∶4∶2)黄瓜出苗率、壮苗指数、根系活力等均较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95%、17.65%和32.14%;混配基质T_6(沼渣∶醋糟∶蛭石=2∶6∶2)番茄出苗率、株高、茎粗、根系活力、壮苗指数等高于其他处理。另外,混配基质T_4黄瓜和番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高,产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沼渣混配基质T_4和T_6可分别作为黄瓜和番茄育苗基质,获得优质壮苗;沼渣混配基质T_4可作为黄瓜和番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0.
以"早春红玉"西瓜为试材,采用温室槽式栽培的方式,将发酵完全的杏鲍菇菇渣与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4种配方基质,以V(草炭)∶V(珍珠岩)=2∶1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理化性质及其对西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西瓜栽培的基质配方,以期为山西省西瓜基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与CK相比,各配比基质不同程度提高了其容重、pH和EC值;降低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均能满足西瓜的生长.随着生长期的延长(5月31日后),不同处理西瓜的株高和茎粗均高于CK,且不同处理间存在较大差异;T2处理优于其它处理.各处理西瓜的生长速率和茎粗增加幅度均极显著高于CK;T3处理的生长速率和茎粗增加幅度最小,但分别比CK提高11.28%和9.22%(P<0.01).在膨瓜期,不同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高于CK,而气孔限制值低于CK.不同配比基质应用效果的综合评价依次为T2>T4>T1>T3>CK.总之,不同配比基质均能促进西瓜植株的生长,其中T2[V(草炭)∶V(杏鲍菇渣)∶V(珍珠岩)∶V(蛭石)=2∶ 1∶3∶ 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戈壁温室韭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最适基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韭黄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处理A3(玉米秸秆∶食用菌下脚料∶腐熟牛粪=3∶5∶2)的基质配比,韭黄的根系活力、叶片蛋白质含量和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其值分别528μg·g-1·h-1、7.13μg·g-1、29.14 U·g-1·min-1和2.48μmol·g-1,同时韭黄栽植的成活率、经济产量与净产值最高,分别为92.38%、2 350 kg/667 m^2和3.79万元/667 m^2,这一研究结果可为戈壁温室韭黄实现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理想的番茄育苗基质配方。试验结果表明,T3处理(草炭∶稻草=3∶5)和 T7处理(菇渣∶稻草=2∶1)的番茄株高、茎粗、地上部鲜干质量、全株鲜干质量和根系活力极显著高于2个对照,并且 T3和 T7处理的番茄根系活力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7处理的壮苗指数显著高于2个对照,因此 T7处理对番茄育苗的效果最好,其次为 T3。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 菌株的固、液体发酵物防治设施番茄和黄瓜根结线虫,研究其对根结线虫的防效以及施用生防菌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Men-myco-93-63 菌株固体发酵物1 V∶200 V对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分别达到了65.62% 和57.69%;施用生防菌使得植株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了19.57%,放线菌数量增加了316.67%,真菌数量降低了28.57%,以上3 种可培养微生物总量由7.4×106 cfu·g-1增加到16.75×106 cfu·g-1,增加了126.35%。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盆栽定量接种法和温室分区处理试验测定了番茄定植前臭氧水浇灌处理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水浇灌处理次数的增加,根结线虫防治效果和番茄生长促进作用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相比,0.5 mg/kg臭氧水浇灌处理5次对根结线虫的相对防效较好,为65.1%,番茄株高和地上部鲜质量增长率分别为60.2%和108.2%。温室分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1.0mg/kg臭氧水浇灌处理4次,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相对防效为72.1%,达到熏蒸性杀线虫剂异硫氰酸甲酯相对防效的90%。  相似文献   

15.
以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与草炭、蛭石以不同比例(V/V)混配后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糠木霉混配基质T7(菌糠木霉∶草炭∶蛭石=1∶1∶1)、T9(菌糠木霉∶草炭∶蛭石=2∶1∶1)和T11(菌糠木霉∶草炭∶蛭石=1∶2∶1)的理化性质与对照(菌糠木霉∶草炭∶蛭石=0∶2∶1)相近。在接种病原菌30 d后,混配基质T7、T9、T11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8.56%、78.34%、82.31%,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综合来看,在黄瓜育苗试验中,以混配基质T7表现最好,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侧根数、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分别为对照的117%、127%、171%、99.4%、170%、189%、237%和125%。用菌糠木霉发酵物作为育苗基质成分,不仅可以促进黄瓜幼苗生长,而且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番茄品种"福美十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3[V(草炭)∶V(玉米秸秆)∶V(牛粪)∶V(食用菌下脚料)∶V(蛭石)=1∶2∶0.5∶0.5∶1]的基质配比,幼苗在出苗率、株高、茎粗、叶片数和根冠比等性状上表现最优,分别为98.25%、44.60 cm、0.50 cm、9.12片与7.95;叶片光系统Ⅱ(PSI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与PSⅡ潜在活性(Fv/Fo)的值在幼苗生长前期、中期和末期也均为最高,Fv/Fm值分别为0.82、0.74和0.79,Fv/Fo值分别为3.92、2.97和3.23;其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最低为6.02μmol/g,其根系活力最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最高,分别为158.26μg/(g·h)、386.23 U/g、6.26 U/(g·min)和0.203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采用处理A3的基质配比更适宜于番茄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粗砂、蛭石、菇渣、树叶、锯末为基质材料,不同材料按体积比复配后形成10种复混基质,以粗砂基质为对照,进行"欧曼"品种番茄栽培试验。采用相同尺寸栽培槽填充基质、无土栽培水肥管理及田间整枝管理措施,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理化性质、根区温度与根区湿度,及其对番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混处理后基质的容重较CK显著降低,孔隙度较CK显著升高;复混基质能改善根区的温湿环境,不同处理平均温度较CK提高了0.35~1.24℃,平均湿度较CK提高1.86%~13.32%;对比果实产量和品质发现T6与T8处理总体表现最好,果实硬度、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增产率均优于其它处理,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有机酸含量也均处于较好水平,综合比较发现T6处理(粗砂∶蛭石∶菇渣∶树叶∶锯末=2.5∶2.5∶1∶2∶2)和T8处理(粗砂∶蛭石∶菇渣∶树叶∶锯末=2.5∶2.5∶1∶1∶3)能为番茄生长提供良好生长环境,并能提高番茄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温室番茄最佳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室冬春茬大果型番茄"金棚323"为试验材料,设置T_1(有机肥1.5t、微生物菌剂25kg、EM菌剂15L)、T_2(有机肥2.0t、微生物菌剂50kg、EM菌剂15L)、T_3(有机肥2.5t、微生物菌剂75kg、EM菌剂15L)、T_4(有机肥3.0t、微生物菌剂100kg、EM菌剂15L)、CK(仅施用有机肥4.0t)5个处理,主要测定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固酸比、口感接受度8项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番茄产量作为番茄综合品质的评定指标,研究有机肥(沼液)减施,微生物菌剂增加对番茄品质的影响,明确温室番茄优质高效的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除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处理均差异显著。其中,T_3处理的单果质量最大,为203.67g;T_2处理的维生素C最高,为37.04mg·(100g)-1;T_4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0.84%;T_2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89.78mg·g-1;T_2处理的糖酸比含量最高,为14.63;CK的固酸比最高,为10.38;T_2处理的口感接受度最好,为49.40。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有机肥与微生物菌肥配比的供试番茄品种的单果质量、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8项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将8个品质指标转化为3个主成分,代表主要品质性状遗传信息的90.412%的信息量。通过综合分析,明确T_2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通过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番茄产量影响,明确T_4处理施用微生物菌剂最多,其产量最高。若仅考虑不同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对产量的影响,则T_4处理的配比最佳;若考虑番茄的综合品质,则T_2处理的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最适宜。  相似文献   

19.
以课题组筛选的有机基质配方(稻壳、玉米芯、菇渣体积比为5∶2∶3)栽培番茄,分析番茄整个生育期基质养分释放动态、番茄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变化及番茄植株对养分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基质中碱解氮、速效磷的释放规律基本一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波动不大;钾元素含量急剧下降,坐果期下降最为明显.基质养分释放氮最大,为819.3 mg/kg;磷最低,为364.5mg/kg.番茄吸收钾最多,为7.54g/株;吸收磷最少,仅1.25 g/株.最适宜番茄生长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24∶1.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