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具有高效、持久的杀虫活性,对天敌昆虫及哺乳动物安全,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中被广泛应用。为明确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在柞园及柞园周边农田使用对柞蚕生产的影响,采用喷施法测定2种杀虫剂对柞蚕的急性毒性、熏蒸毒性和残毒期。结果表明,茚虫威和氯虫苯甲酰胺对柞蚕3龄幼虫的72 h LC_(50)分别为0.465×10~(-3)、15.567×10~(-3) mg/L,属于剧毒级;熏蒸毒性极低,全茧量和茧层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种药剂残毒期极长,均超过30 d。鉴于2种药剂对柞蚕具有很强的急性毒性和极长的残毒期,应当禁止在柞园内使用。  相似文献   

2.
茚虫威及其复配剂是防治稻纵卷叶螟和蔬菜鳞翅目害虫的重要农药品种,为明确此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在蚕区其他农作物害虫防治时避免和减轻对养蚕生产的安全风险,测定了茚虫威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家蚕的经口急性毒性和熏蒸毒性,以及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和内吸传导毒性。结果显示,30%茚虫威悬浮剂、15%多杀·茚虫威悬浮剂、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8%阿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对3龄起蚕添毒24 h的LC50分别为0.3604 mg/L、0.0482 mg/L、0.0071 mg/L、0.0095 mg/L,对家蚕均为剧毒级;茚虫威单剂和3种复配剂在试验浓度下对家蚕无熏蒸毒性,在桑叶上无内吸传导作用;按茚虫威单剂和3种复配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推荐使用浓度药液直接喷酒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均60 d,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很长。结果表明,茚虫威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养蚕生产的安全性风险很高。依据试验结果建议:30%茚虫威悬浮剂、15%多杀·茚虫威悬浮剂、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8%阿维·茚虫威水分散粒剂严禁在桑园中使用,桑园附近大田中使用此类农药应注意间隔距离和施药方法,防止药液飘移而污染桑园。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敌敌畏、乐果对不同龄期柞蚕幼虫的急性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喂食不同龄期的柞蚕幼虫,连续观察96 h,分时间段测定敌敌畏、乐果对柞蚕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通过熏蒸毒性试验,连续观察72 h,记录对不同龄期柞蚕幼虫的熏蒸毒性,利用SPSS软件,建立模型方程,计算出敌敌畏、乐果对不同龄期柞蚕幼虫的LC50及置信区间。结果显示,2种农药毒性相比,敌敌畏高于乐果。敌敌畏对5龄柞蚕幼虫的24 h LC50最高达到277.159 mg/L,对1龄柞蚕幼虫的96 h LC50最低为0.161 mg/L,对1、2龄柞蚕幼虫的毒性为剧毒,对其它龄期柞蚕幼虫的毒性为高毒;乐果对5龄柞蚕幼虫的24 h LC50最高达到391 858.000 mg/L,对1龄柞蚕幼虫的96 h LC50最低为0.652 mg/L,对1龄柞蚕幼虫的毒性为剧毒,对其它龄期柞蚕幼虫的毒性为中毒或低毒。敌敌畏对柞蚕幼虫的熏蒸毒性为高风险,乐果对柞蚕幼虫也有一定的熏蒸毒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茚虫威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浸叶法对家蚕2个龄期(分为2龄至3龄末染毒,4龄后改喂无毒桑叶和5龄染毒两个龄期)饲喂染毒桑叶,调查茚虫威对家蚕眠蚕体重、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量和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2龄至3龄末时期饲喂毒叶对眠蚕体重和熟蚕体重无显著性影响.5龄时期饲喂毒叶能够显著降低熟蚕体重,并且5龄摄入药剂比2龄至3龄末摄入反应更为明显.茚虫威对家蚕结茧化蛹功能无直接影响,凡是能存活并结茧上蔟均能正常化蛹.同时茚虫威对家蚕茧质和蛹重的影响表明,2龄至3龄末染毒时期,各处理组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重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影响.5龄染毒时期,3个高浓度处理组(0.156 mg a.i./L、0.233 mg a.i./L、0.350 mg a.i./L)雌雄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并且茚虫威对家蚕吐丝结茧功能的影响无雌雄差异.  相似文献   

5.
柞蚕饰腹寄蝇已对传统防治药剂产生了耐药性,为了筛选新型防治药剂,以杀虫剂氟虫腈为母体化合物,与芳香醛通过醛胺缩合反应合成了6种氟虫腈希夫碱(fipronil schiff base,FSB)化合物,采用熔点测试、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表征确认其均具有希夫碱类化合物特有的亚胺结构。以柞蚕4龄幼虫为试虫测定6种FSB化合物对柞蚕的毒性,结果表明编号为1、2的化合物对柞蚕4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1 300 mg/L,比氟虫腈(LC_(50)=182 mg/L)的毒性低1个数量级;编号为3~6的化合物对柞蚕4龄幼虫的LC_(50)为186~221 mg/L,毒性略低于氟虫腈。以被柞蚕饰腹寄蝇寄生的柞蚕5龄幼虫供试,测定6种FSB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治效果:当药液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编号为1、2的化合物对柞蚕饰腹寄蝇的防效53%;当药液质量浓度为50 mg/L和100 mg/L时,编号为3~6的化合物对柞蚕饲腹寄蝇的防效均80%,而且以50 mg/L药液处理,编号为4~6的化合物处理组归一化柞蚕结茧率90%,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基于合成的6种FSB化合物的结构相关参数计算值分析构效关系,认为引入硝基结构不利于获得防效高的FSB化合物,而引入呋喃环可能有助于获得防效高的FSB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农药苯氧威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苯氧威是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该药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表明无熏蒸毒性,但有一定触杀毒性,且胃毒强烈;致家蚕中毒死亡的最低浓度以及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均随家蚕龄期增加而增大,从5龄第3天起连续添食稀释32万倍~16亿倍的3%苯氧威药液,可使家蚕龄期明显延长且100%不结茧。依据试验结果认为:低浓度的苯氧威虽然不能致5龄家蚕幼虫死亡,但对蚕茧生产的危害很大,该药剂用于林木害虫防治应该远离蚕区。  相似文献   

7.
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舞毒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舞毒蛾病虫尸稀释液于室内感染其一龄幼虫,半致死浓度(LC_(50))为89个多角体/毫升;感二龄幼虫,LC_(50)为560个多角体/毫升。经二年蚕场防虫试验,以含82—320万多角体/毫升虫尸液防治1—3龄幼虫,效果达81—98%。用虫尸稀释液行小区感染一龄柞蚕及野外蚕场喷毒感染一、二龄柞蚕试验,病毒浓度从56—87,000个多角体/毫升,对柞蚕未见致病性。  相似文献   

8.
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 Chao)是严重危害柞蚕的寄生性害虫,因长期使用单一防治药剂已导致防效下降,需要寻求新型药剂有效控制其危害。以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为母体化合物,分别合成了5种氟虫腈磺酰胺类衍生物(FSD),采用熔点测试、红外光谱(IR)和核磁谱(1H-NMR)确认结构后,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FSD的色谱容量因子(log K)作为疏水性参数,其取值范围为0.169~0.778,低于氟虫腈(4.271),表明5种FSD化合物的亲水性强于氟虫腈。FSD对柞蚕4龄幼虫的毒性试验表明,其5%致死浓度(LC5)均1 300 mg/L。在此基础上以被柞蚕饰腹寄蝇寄生的柞蚕5龄幼虫为试虫测试FSD的防治效果: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5种FSD药液处理组的防效均70%,并随着药液浓度增加防效略有增加,其中编号为1的FSD化合物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的防效达到80%以上;用5种FSD化合物100~1000 mg/L药液处理后,柞蚕的结茧率经归一化处理均达到96%以上。综上试验结果认为,FSD由于具有磺酰胺键而提高了氟虫腈的亲水性,对柞蚕的毒性较氟虫腈原药大幅降低,但需要对FSD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筛选出对柞蚕饰腹寄蝇防治效果更明显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测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陈伟国  戴建忠 《蚕业科学》2007,33(3):418-421
为减少粮桑混栽地区大田使用农药不当对蚕桑生产造成的损失,采用密闭熏蒸法测定了7种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在30℃环境中经过24 h,对2龄起蚕的LC50:敌敌畏0.1860 mg/m3,敌畏.毒1.3241 mg/m3,毒死蜱48.4111 mg/m3,氟腈.唑磷139.8818 mg/m3,三唑磷161.1514 mg/m3,氟虫腈208.330 mg/m3,吡虫啉333.330mg/m3时2龄起蚕仍无中毒症状。在25℃下经过24 h,对2龄起蚕的LC50:敌敌畏0.2020 mg/m3,敌畏.毒3.7282mg/m3,毒死蜱91.3669 mg/m3。结果表明: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敌敌畏、敌畏.毒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最强,毒死蜱有一定的熏蒸毒性,三唑磷、氟腈.唑磷、氟虫腈、吡虫啉对家蚕的熏蒸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择对环境污染小、对蝗虫毒性大的化学新农药,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茚虫威浓度为300 ml/hm~2、高效氯氟氰菊酯浓度为450ml/hm~2以上时对蝗虫的防治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桑树不同季节施用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螨腈因其对家蚕的低毒性而成为桑树害虫防治药剂之一。为了确保桑园施用虫螨腈对家蚕的安全性,分别于春、夏、秋季对桑树喷施虫螨腈后,调查药剂对家蚕的残毒性及家蚕的中毒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桑树喷施虫螨腈对家蚕的残毒性差异较大。夏季以24%虫螨腈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桑树后3 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基本安全,1000、2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5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已无致死性;春季3种浓度药液喷施后7 d采叶饲养仍造成3龄期家蚕100%死亡。夏蚕期3龄期家蚕饲喂1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1h的桑叶后即出现中毒死亡,而中秋蚕期、春蚕期的3龄期家蚕食下相同毒叶分别在1、3d后才出现中毒死亡现象。此外,调查虫螨腈对不同龄期家蚕的残毒性,表明对5龄期家蚕的残毒性明显低于3、4龄期的家蚕,因此建议在家蚕4龄期之前尽量不用虫螨腈防治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12.
农药灭多威不同剂型产品对家蚕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估农药灭多威不同剂型产品应用于桑园害虫防治对家蚕安全性的影响,选用目前生产上常用的20%灭多威乳油、24%灭多威可溶性液剂和40%灭多威乳油3种不同剂型产品,稀释成不同质量浓度药液浸泡桑叶后给家蚕3龄幼虫添食,测定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3龄幼虫的24 h食下LC50在14.626 4~17.617 9 mg/L之间,48 h食下LC50在10.760 3~11.498 7 mg/L之间,72 h食下LC50在9.450 2~10.213 7 mg/L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3龄幼虫的24 h毒力和72 h毒力之间差异显著(P<0.05);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3龄幼虫的毒力回归方程的坡度均在48 h最大,说明灭多威对3龄幼虫的毒力发挥最大时间在食下后48 h。将灭多威农药的3种剂型产品稀释成含灭多威质量浓度为66.67、133.33、266.67 mg/L的3种药液,分别喷施桑树后检测对家蚕的残毒期长短略有差异,以24%灭多威可溶性液剂3 600倍稀释液处理组的残毒期最短(8 d),结合毒力测定,确定灭多威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的安全性间隔期为8~12 d。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植物杀虫剂印楝素(azadirachtin)对家蚕的食下、熏蒸、内吸毒性及安全间隔时间:印楝素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202.67×10-6mg/L,致死中量(LD50)为12.56×10-10mg/头,家蚕对印楝素极敏感,但中毒后至死亡的时间较长,一般需3~5d;印楝素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对家蚕基本无熏蒸毒性;0.5%印楝素乳油2000倍稀释液根灌、喷叶处理,通过桑根或桑叶内吸并在树体内传导的作用极小,即未喷洒到药液的桑叶对家蚕相对安全;印楝素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时间很长,饲喂0.5%印楝素乳油800、1200、1800和2700倍稀释液处理后的桑叶,间隔30d对3龄蚕的死亡率均在50%以上。蚕用消毒剂消力威(三氯异氰尿酸、碳酸氢钠粉)1000倍和500倍溶液浸渍受印楝素污染的桑叶30min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就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YJ-2000菌株对6种鳞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作了初步评价。该菌株对家蚕基本无毒性,而对蔬菜害虫小菜蛾、菜粉蝶,水稻害虫三化螟、二化螟,桑树害虫桑螟幼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其中对小菜蛾和菜粉蝶的毒性最强;幼虫死亡率可高达100%。该菌株是对家蚕安全而对其它鳞翅目害虫具杀虫活性的特异性菌株,有望用于养蚕地区桑园及其邻近作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5.
用皮下注射法首次测定了中国少棘蜈蚣粗毒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蜈蚣毒在较低浓度下对家蚕的心率有先刺激增 强、后抑制的作用;在较高浓度下则直接抑制。蜈蚣粗毒对5龄3日家蚕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3.4μg/头。  相似文献   

16.
杀虫剂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蚊蝇醚属于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新型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为明确蚊蝇醚应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是否对家蚕产生慢性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研究蚊蝇醚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急性毒性较小,96 h的LC50值大于1 000 mg/L,幼虫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吐液、头胸部肿大以及身体扭曲呈"S"形等;蚊蝇醚对家蚕2龄幼虫的慢性毒性较大,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体色变黄、不食不动、生长缓慢;添食75~1 000 mg/L蚊蝇醚药液处理的桑叶,均可导致幼虫龄期延长,眠期体质量增加,发育不齐,最终无法正常结茧、化蛹。依据试验结果认为:蚊蝇醚对家蚕的毒性缓慢而持久,在推广应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时应远离桑园。  相似文献   

17.
为减轻水稻与桑树混栽地区农药污染给蚕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进行了稻田杀虫剂三唑磷对家蚕的室内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点滴法与药膜法,25℃条件下药剂处理后96 h,三唑磷对家蚕2龄幼虫的接触LD50值分别为0.015μg/头与1.41μg/cm2。2龄起蚕开始,于25℃条件下用三唑磷处理的桑叶饲养,在药剂处理后24、48 h以及3龄起、4龄起、5龄起,三唑磷对家蚕的LC50值分别为2.38、1.54、0.97、0.74、0.53 mg/L。采用食下毒叶法试验,三唑磷对家蚕生长发育与结茧的最大无作用浓度约为0.04 mg/L。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其他物种中相关基因的同源比对,首次在家蚕中鉴定了异时性基因Bmlin-28,并对其时空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Bmlin-28在家蚕大造品种5龄3d的卵巢、精巢、血液中特异表达,其中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在3龄前期的表达量要高于3龄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