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RS和GIS技术进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提取,以Sentinel-2A的遥感数据组建南昌市中心城区绿地景观数据集,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定量研究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并探讨不同类型及区域城市植被覆盖度和绿地景观格局的相关性.结果 表明:研究区绿地斑块构成总数庞大,其中经济开发区的绿地率最高而东湖区最小,附属绿地相对其它类型绿地占比最大;绿地分布不均匀且总体绿地斑块边缘较规则,遭受严重的人为因素干扰;旧城区尤以附属绿地和广场用地破碎化水平较大,无法发挥其生态效益;高植被覆盖度有利于形成面积较大、形状趋于复杂、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的景观斑块,植被覆盖度越高,破碎化水平越低.对分析结果提出规划建议,均衡各类型绿地分布,增加景观多样性;结合城市文脉,改造旧城环境面貌;充分利用原有生态资源,合理化开发.  相似文献   

2.
以哈尔滨市群力新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从绿地类型的基本斑块特征、斑块类型等级、景观异质性及景观破碎化4个层面上选取14个指数,对群力新区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绿地率低,各类型绿地斑块数分布失衡,面积差异较大,形状复杂程度各异。景观多样性较好,优势度明显,但缺失绿地类型,且分布不均匀,破碎化水平较高。针对研究区绿地景观格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群力新区绿地生态规划建议,使研究区绿地系统具有良好的景观格局,更有效的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群力新区绿地景观格局的基础上,针对提出的问题,对群力新区绿地系统进行生态规划,确立了"一轴、两廊、三纵、五片、六核"的绿地布局。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绿地规划绿地率指标分别为19%、25%、33%,绿化覆盖率分别为24%、30%、40%,人均公园绿地为8.5、10.0、12.0m2。规划公园绿地为研究区绿地系统的核心绿地景观,均衡分布各个公园绿地的位置与规模,提高绿地景观均匀性。大幅增加附属绿地面积,注重各类斑块等级的运用,增加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性,降低附属绿地破碎化程度。生产、防护绿地要确保分别达到绿地指标的完成,尽可能的多采用大中型斑块和大型斑块,能更好的发挥其生产、防护的作用。规划湿地公园填补其它绿地类型的缺失,丰富了研究区绿地景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以MAPGIS三维技术为研究平台,Quickbird亚米成像技术为数据来源,利用生态景观理论对呼市城区绿化景观规划进行整体研究,重点研究了其规划格局。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二环以内城市绿地总面积1240.49hm2,绿地总面积偏少(占11.46%);景观类型破碎度高,绿地斑块总数11795个,以小斑块为主,占斑块总数的89.28%;平均廊道密度较低(0.659km/km2);绿地景观类型齐全,但面积存在差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呼和浩特市绿化景观布局及景观格局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代园艺》2019,(23):8-10
采用景观格局分析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对永州市城区绿地现状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对城市风速和主要污染物PM2.5进行浓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绿地景观格局对城市风速、PM2.5浓度分布影响较大。绿地斑块面积大、形状曲折、离散程度高、廊道密度适中的城区,沿着河流和城市干道可形成风廊效应,PM2.5浓度较低;建筑密度高、绿地面积小而破碎的城区,未形成明显的道路和滨水绿廊,风速普遍较低,PM2.5浓度相应较高。根据分析结果,基于主要大气污染物PM2.5治理提出了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2013年9月的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宁夏盐池县为例,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城镇绿地进行专题信息提取,并从景观面积与优势度、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分维数等方面对盐池城镇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F-1遥感影像在盐池城镇绿地分类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分类效果好,其总体分类精度为90.80%,Kappa系数为0.796 1,完全可满足西部小城镇绿地景观信息的提取需求。盐池县的城镇绿地景观格局表现出3方面的特征:城镇绿地景观合理性欠佳,景观类型单一,不同类型的绿地面积差异大;绿地景观整体较破碎,最为突出的是附属绿地,斑块密度达到53.92个·hm~(-2);城区绿地分维数较低,缺乏自然绿地斑块,人为修造严重。  相似文献   

7.
周鑫辉  童亦瑶 《现代园艺》2023,(12):171-173
对于热岛效应严重、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全球城市化与气候变暖下的适应性景观设计已经成为重要议题。气候适应性景观的规划设计能够缓解城市高温气候带来的影响,基于中尺度WRF气象模拟方法,分析北京市六环内高温空间格局,并结合城市景观绿地格局,评价气候适应性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六环内东南部气温高于西北部,海淀区、昌平区、朝阳区、顺义区高温斑块较多,局部高温在36~38℃;(2)城市中心景观绿地较少且破碎化程度较高,需要合理规划五—六环及三环内的景观绿地空间,以改善城市高温气候环境;(3)气候适应性景观由城市外围向中心逐渐减弱,四环以内景观绿地气候适应性较差,尤其是朝阳区、昌平区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综合公园为规模较大、服务半径较广、内容丰富多样并有相应配套设施、面向全市或城区范围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城市户外绿地。综合公园在城市公园绿地中数量不多,但由于其面积较大,所以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影响重大。其景观主题是一个城市综合性资源特色的展示,对城市的整体景观风格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文章将从南京市的6个综合公园角度分析南京绿地系统特色,塑造独具特色的南京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9.
阐述植物景观空间的内涵、空间类型及影响元素,对新乡牧野公园的植物景观空间营造进行初步分析,指出牧野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类型比较丰富,植物景观空间设计较为合理,对类似气候城市中其他绿地的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遥感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的费用距离加权方法,对南京中心城区绿地可达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中心城区绿地整体可达性较高,逾九成居民步行约3min即可到达一块绿地,其余亦不超过10min。其中,附属绿地可达性最好,超过90%的市民采用任何交通方式10min内均可到访附属绿地;公共绿地可达性次之,70%的居民步行10min可到达公共绿地,采用非机动车或机动车则10min到达公共绿地的居民可达90%以上的比例;生态防护绿地服务面积较大,但分布偏远,居民可享用性相对较差,生产性绿地景观整体可达性最差。建议采取增加附属绿地规模、完善公共绿地功能、严格保护控制生态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适度规模等举措,有层次、有步骤的提高绿地服务便捷程度。  相似文献   

11.
选择葫芦岛市城区范围内公众性较强、与城市居民生活联系密切的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绿地植物景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参考有关葫芦岛植物资料以及目前国内外植物配置基础资料,分析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特色,并做出系统总结,分析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当前存在问题。得出结论:公园绿地的树种选择、绿地群落结构、植物配置模式与其立地条件和生态、景观功能的发挥有关;公园绿地植物种类最多、群落最复杂。  相似文献   

12.
《南方园艺》2021,32(5)
植物景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植物认知和应用经验,是传统村落景观的绿色基地,兼具地域性与民族文化性。研究对桂林灵川19个传统村落进行植物景观及应用调查。结果表明:桂林灵川传统村落村域范围内常见植物共81科,202种;植物景观的基本格局从外到内分布为:生态型植物景观--生产型植物景观--生活型植物景观。桂林灵川传统村落植物景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加强绿地斑块之间的联系,构建稳定的生态绿地网络格局;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形成地带性村落景观;加强古树资源保护,传承植物文化景观。研究成果对建设美丽乡村景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优化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建设幸福家园的愿望基础,又有助于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基于人群需求视角,以嘉兴市中心城区为例,以百度POI数据为基础数据,引入服务压力指标量化评价各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能力;依托影响人群游憩活动的POI数据,反映城市不同空间人群对城市公园绿地的需求程度。结果表明:(1)嘉兴市中心城区大型公园多分布于城市核心区外围,中型公园多为集中分布,小型公园数量明显不足;(2)部分片区公园类型单一且绿地量供给不足,导致公园绿地服务压力过大;(3)人群绿地需求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并呈现出向四周逐渐降低的趋势。本研究例证了大数据和GIS的结合运用于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的可行性,以期为未来城市规划决策以及空间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可达性是评价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及其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可达性优劣直接反映绿地服务范围的大小。文章利用缓冲区分析法,分析赤峰市城区内公园绿地的服务面积及服务面积比。结果显示,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偏低,服务区集中,服务覆盖力不够,绿地类型结构欠均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凤凰湖公园是荆门市中心城区唯一拥有大面积水域的绿地,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挖掘水资源,充分发挥绿地生态和景观功能,是建设者们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对项目一期规划设计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及景观效果等进行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后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般来说,大型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对周围环境与景观产生一定的扰动和影响,进而使区域内部生态系统中原有的物质循环、组成结构出现较大的变化,使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的空间连续性受到破坏,原有的景观格局斑块种类以及面积都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对区域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以及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生态功能与景观稳定性大幅度下降。选择景观格局变化、斑块类型、斑块面积等参数展开分析,提出了生态恢复重建的措施,强调扰动区未来的生态恢复工作应重视景观连接性建设,并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丰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研究郑州地铁站点出入口建设情况,结合郑州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较少的现实,提出结合地铁站点建设微型公园的建议。地铁站点分布分散而又有机串连,据此建设的微型公园虽然面积小,但是自成系统,并能改善地铁站点杂乱无章的面貌,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对城市绿地系统及生态环境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增加,城区中心公园成为居民越来越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但城区公园目前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设施老旧,绿化养护效果差,功能缺失,道路状况差且布局不合理,空间连通性差等。本文以义乌市绣湖公园景观提升改造为例,以解决公园现状和居民需求之间的矛盾为目的,遵循完善功能、以人为本,保护生态、整合空间的原则进行景观提升,实现“旧园换新颜”。  相似文献   

19.
借助POE的研究方法,以年龄段、职业类型等基本信息,以及游园目的、频率、时间段选择、停留时间、景观喜好等游园特征两大方面,对洛阳市洛南片区中心组团公园绿地进行了调研分析,结合受访者对公园绿地的满意度和建议,从绿地增量提升和存量优化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园林植物的应用对于公园绿地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植物对于公园绿地的作用主要有调节环境生态状况、划分空间、美化城市环境、营造景观效果等。根据场地与环境情况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积极作用,可促进城市空间环境更好地发展。以重庆江北嘴中央公园为例,结合该公园的区位环境等区域特点,对植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