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2007年底,国家启动了水稻、茶叶等50个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旨在通过建基地、抓示范、树典型,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2008年8月15日,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是农业部、财政部首批启动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主要任务是面向我国大豆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全局性、区域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集聚全省优势力量开展农业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福建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2009年6月福建省正式启动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茶叶是首批开展试点工作的三个产业之一。五年来,结合福建省茶产业发展实际,经过科学谋划,实践探索,严格管理,体系建设开展了七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米》2008,(1):11-11
2007年12月21日,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启动大会”,标志着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正式启动。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介绍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思路、框架和运行管理机制,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和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等领导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20,(1):67-67
2019年12月3—6日,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武夷山市茶业局联合举办的“2019年福建乌龙茶(武夷岩茶)加工技术与设备现场观摩培训会”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此次培训会由培训讲座与现场观摩两部分组成。专题培训会由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云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金心怡就“茶叶加工设备研究进展”、中南大学教授汤哲就“茶叶产业智能制造的实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张方舟就“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分别作了专题培训讲座。  相似文献   

6.
《茶世界》2009,(5)
近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建设中的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将围绕茶产业发展需求,集聚全国茶叶科技资源,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  相似文献   

7.
《花生学报》2009,38(2):5-5
由山东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已启动实施,该项目的实施对保障国家油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新思路、新机制。截至目前,农业部确定了50种农产品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是其中之一,也是由山东省承担的唯一一个种植业产业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由1个研发中心、4个功能研究室和20个综合试验站组成,设有1位首席科学家,17位岗位科学家和20个综合试验站站长。  相似文献   

8.
时事·资讯     
《中国茶叶》2012,(8):17-22
正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举办2012年度年中工作会议本刊讯7月18~20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召开2012年度年中工作会议,体系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部分团队成员,纳溪区政府有关领导、纳溪区农业干部等11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传达了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研讨会会议精神,还对体系经费使用、人员调整、体系挂牌、会议举办等几个具体问题的要求进行了传达。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讯     
《中国茶叶》2011,(3):25-28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动态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新增综合试验站站长培训会议召开2月14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在杭州召开新增综合试验站站长培训会议。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吕立哲研究员应邀作试验站  相似文献   

10.
《花生学报》2014,(4):66-66
<正>花生产业创新团队是山东省今年启动的3个第二轮建设创新团队之一,为提升山东省花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好"启动实施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2014年度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工作会议"和王金宝厅长在"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明确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团队职责、建设任务、任务分工和年度目标,确保第二轮建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落实福建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计划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发挥产业技术体系特色和优势,形成一套体现福建省现代农业优质高效特色的水稻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1月14日,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福州召开2020年度项目启动会。体系首席专家黄庭旭研究员及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和体系的部分成员参加了会议。上一轮体系首席专家、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郑家团研究员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黄庭旭首席专家主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2011,(5):32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调研英山茶叶产业发展4月23~24日,根据中组部院士专家咨询服务团的活动安排,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带领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新,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站长王友平到英山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并对英山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23日上午,杨亚军一行先后深入英山县河南畈万亩高效标准茶园示范区、乌云山茶叶公园绿色高效茶园栽培示范基地、中国大别山茶叶广场和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板桥村茶树无性系良种展示园等地,实地察看了茶叶产销和基地建设情况。下午,在英山县张树林  相似文献   

13.
《中国茶叶》2011,(1):20
2010年12月23~28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10年度年终工作会议在厦门召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福建省农业厅科教处程书田处长、福建茶叶产业首席专家高峰推广研究员,国家茶叶产业体系全体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以及"十二五"新增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等近80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08年度工作会议于2008年12月21至2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各功能研究室主任、首批入选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本年度的工作进行考评,讨论2008年新增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的任务规划,讨论并修改<2008年度大豆产业技术发展报告>和<2008年度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情况总结报告>,学习农业部关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有关文件,安排2009年度工作.  相似文献   

15.
赵熙 《茶叶通讯》2012,(3):54-54
2012年7月25~27日,中国茶业龙头企业高层论坛暨第二届全国茶产业经济研讨会在长沙成功召开。论坛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联合主办;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长沙综合试验站、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具体承办。论坛紧紧围绕"龙头引领、科技支撑、茶业转型"这一主题就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龙头企业的定位及发展方向、培育世界知名茶叶品牌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14家国家级茶业龙头企业、24家省级茶业龙头企业、政府及行业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53家单位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杂粮作物》2009,29(3):F0002-F0002
2009年4月30日,国家花生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辽宁启动仪式暨技术培训会议在阜新举行。阜新市阜蒙县、彰武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花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示范县,这将对阜新市花生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龚淑英 《中国茶叶》2010,(12):19-19
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质量评价岗位和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系联合主办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普洱茶质量评价"学术研讨会于11月7至9日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会议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质量评价岗位专家、浙江大学农学院茶学系副主任龚淑英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来自浙江、安徽、  相似文献   

18.
《福建稻麦科技》2009,27(4):13-13
记者从日前在顺昌召开的全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会获悉,福建省自2009年6月启动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来,项目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全省10个综合试验推广站展示优质水稻面积超过2万亩,辐射带动180多万亩,其中建设千亩核心示范片10个,百亩核心示范片47个;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我国茶叶流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体渠道与网上渠道协同发展的流通模式逐渐形成,这一变化正在并将继续对我国茶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探讨茶叶企业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对渠道变革,9月6~8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办,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院、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  相似文献   

20.
4月25~30日,根据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百日科技服务行动"方案安排,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质量控制岗位专家刘新,遵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副书记赵志清,以及试验站站长王家伦及团队成员组成春茶生产科技服务行动小组,对贵州凤冈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