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毅 《农业考古》2012,(5):81-83
紫砂,最初是因茶而诞生的。文人墨客在浅饮轻酌之中不仅成就了紫砂的精魂,而且也成就了紫砂壶在历史舞台上的流光溢彩;同时,文人的参与也洗却了紫砂的缸瓦土气。从明、清到当代,紫砂与艺人的合作佳话,以及文人在紫砂大师的作品上挥毫泼墨、精雕细琢,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品位,而且还传播了中华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健  相似文献   

2.
程苗根  程超 《农业考古》2006,(2):129-130
紫砂,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沉淀。它雄立于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之林而毫无愧色。中国紫砂就其社会性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对业内人员而言,是谋生的紫砂;对消费大众而言,是“休闲的紫砂”。这两者的共同参与,相辅相成,造就了紫砂文化,推动了紫砂的繁荣与发展。在繁荣的世界里,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有一种境界,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当灵性与理智的大门开启之后,我们把紫砂与清欢联系在一起,并称之为“紫砂的休闲养性”或者叫做“休闲养性的紫砂”。这似乎是偶然的事情,当我们把玩紫砂壶艺或用紫砂壶泡茶之时,仿佛…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及其弟子壶艺风格独特,自成一派。吕派壶艺不仅壶式丰富多彩,而且善于跨界创新,于紫砂壶艺以及紫砂文化的弘扬,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懂得品茶的人都知道 ,宜兴紫砂茶壶最能益显茶的甘香 ,加之其形状设计多样 ,欣赏及实用价值甚高。千百年来 ,紫砂茶壶均是收藏家们的重点收藏对象 ,正在庐九花园公开给予居民欣赏的紫砂茶壶展的展品 ,就是本澳收藏家林志宏穷十多年心血在全国各地收集回来的。走进林志宏的家实在令人惊叹 ,上千件紫砂壶分置厅的四壁红木柜内 ,井然有序 ,由此可见主人对它们的钟爱。年届古稀的林志宏说到紫砂壶便神采飞杨 ,为笔者诉说着一段段关于紫砂壶的故事。紫砂壶是江苏宜兴举世闻名的产品 ,内外不施釉 ,古拙朴实的壶既是实用品 ,又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5.
正越窑青瓷与玉成窑紫砂器,是宁波茶具的两张金名片。越窑青瓷是中国古代青瓷的杰出代表,被称为"母亲瓷"。唐代越州余姚今宁波慈溪上林湖一带,留有历代120多处越窑遗址,是古代最大的越窑基地,鄞州、奉化、宁海等宁波其他县、市、区亦有越窑遗址分布。民国以来,关于越窑青瓷的著述较多,而介绍玉成窑的甚少。玉成窑由被誉为"清代王羲之"的清代书法大师梅调鼎创办,传世不多的紫砂壶及文房雅玩件件是珍品,近年藏品屡创拍卖  相似文献   

6.
说到茶具,我国素有所谓“景瓷宜陶”的说法,就是说瓷茶具以景德镇为首,陶茶具以宜兴紫砂为最。这种格局,自明代至今,一直未变。江苏宜兴的紫砂陶问世于明朝,并很快兴盛起来。明人周高超所著《阳羡茗壶录》中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瓮,而尚宜兴陶。”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饮茶用紫砂更加蔚为风尚。紫砂壶业的兴盛何以如此之快?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紫砂壶具有优越的实用功能。紫砂茶壶素胎无釉,胎质细腻,含铁量达9%。据前人总结用紫砂壶作茶具有七大优点: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并能保持“色香味皆蕴”,使“茶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初,我应广东东莞文化讲坛的邀请进行一次"壶茶共赏、风雅紫砂"文化周末活动.汪寅仙、史俊棠等紫砂工艺名人携带明清及现代名家的紫砂壶160余件,进行为期15天的展示,以推动城市文明的建设和进一步弘扬茶与紫砂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5,(4):103-104,114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是李白暮年写的诗。其中“壶中日月”是指道家生活的仙境。当然这“壶”不是紫砂壶。传说中紫砂壶的问世,是和一个怪异的和尚有关。和尚“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后隐去,村叟发现是“果备五色,灿若披锦”的紫砂泥。紫砂泥的出现,附会在一个怪并和尚身上,把做壶用泥“神”化了。其实紫砂泥是经宜兴陶工祖祖辈辈的长期实践发现的,用“本山土砂”制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紫砂泥并非泥土,它是矿体,是一种块状岩石,开采时质坚如岩石,是一种水云母、石英、高岭石类黏土,含较多铁矿物,含铁量高,助燃荆含量低,与陶土相差较大,这些紫砂泥都是夹杂在其他泥土矿中,大约开采1千吨原料,才能得到1吨紫砂泥,开采后,还要用机械和人工反复加工,才可成为制壶用的熟泥。  相似文献   

9.
朱郁华 《农业考古》2003,(2):114-118
文人与紫砂壶在门类众多的茶具中最具特色最富文化内涵的莫过于宜兴紫砂茗壶。它不仅具有泡茶的特殊功能 ,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定的文化品味 ,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饮茶工具。紫砂茗壶在其制作和发展过程中 ,不断受到同时代文人茶客的干预 ,吐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并以它独特的文化意蕴倍受历代茶人、文人艺术家、收藏家的殊爱和青睐。紫砂茗壶不轻浮、不媚俗、不眩耀 ,它的气质与文人追求“天然去雕饰”极为相近 ,体现出紫砂壶的冰肌玉骨与文人的默契。反过来 ,文人茶客古雅精致的品味也影响了紫砂壶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审美导向促使制造者不断创…  相似文献   

10.
紫砂壶杂谭     
在中国茶文化中,对饮具也十分讲究,而为众人熟知的茶壶,则为必备之物。茶壶种类甚多,当推宜兴紫砂壶为上品,朱郁华先生撰写了“典雅的紫砂壶”一文,对宜兴紫砂壶的方方面面作了简述、谈来颇多雅兴,故摘之。 宜兴紫砂茶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如今不少内外有识之士对宜兴紫砂壶进行了研究,古老的紫砂壶工艺的勃兴,导致沉寂已久的中国茶具文化的复苏。 据考证,紫砂壶制作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如明代周高起《阳羡名壶录》载:宜兴(古称“阳羡”)陶茶壶“能发真茶之色、香味”。茶色澄洁,茶味清醇,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  相似文献   

11.
金沙寺的和尚为“坐禅破睡”,近前都有紫砂壶中茶为伴,这小小的紫砂壶为和尚们早日修得功德圆满,似寺中晨钟暮鼓使人警醒。传说和尚们用的紫砂壶,是明代正德年间,宜兴湖滏金沙寺静智法师的布施。法师平日“闲静有致,时常和做缸瓮的陶工在一起,制壶选紫砂细泥捏成坯胎,用规范成圆形,挖空其中腹,  相似文献   

12.
在喜迎祖国五十华诞之际,由当代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蒋蓉、汪寅仙、谭泉海、徐汉堂和吕尧臣联袂创制的紫砂陶艺精品《跨世纪壶》在陶都江苏宜兴出炉了,目前正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99江苏陶艺展”上展出。此壶壶嘴作“2”字,三只壶脚由三个“0’’所组成,合为2000年。壶嘴又作成龙头样,以示2000年为龙年。壶盖顶端为“世纪”两字。壶体上凌驾着一个大半个圆形的提梁,含意跨越世纪之意。壶盖边上连续刻上一圈不同篆书的“禧’字,以表“千禧之年”的兆头。这只壶的底部刻有六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姓名。整个一只千禧壶浑…  相似文献   

13.
古玟 《农业考古》2001,(4):98-100
“茗注莫妙於砂 ,壶之精者又莫过於阳羡”。明代李渔这般评价紫砂壶 ,对于紫砂壶迷来说 ,小小一把紫砂壶又岂是一个精字了得 ?“新买来的一把壶 ,初时是被它的外型吸引 ,待用它泡茶后 ,壶的味道就慢慢渗出 ,此时再看这把‘养过’的壶 ,是不舍得送人的。”紫砂迷这般说。他们口中“养过”的壶 ,亦即是以茶浇壶 ,紫砂壶的色泽慢慢产生变化。一把好壶在有心人“养过”后 ,会用之愈久 ,光亮愈新 ,色泽愈沉。亦有的壶痴是“不见则已 ,一见爱不释手 ;不集也罢 ,一集终生不休 !”集有逾千把壶的林志宏 ,想必是这“终生不休”的壶痴之一。在林志宏的…  相似文献   

14.
陈耀铭  寇丹 《农业考古》2002,(2):157-159
紫泥砂器的起源 ,自 1 976年宜兴羊角山发现烧制紫砂器的龙窑 ,并有六角、龙首圆形和带提梁的水柱、流、盖、的等完备的壶形实物以来 ,把紫砂壶器的出现 ,从明代推至北宋 ,也就是说推前了 50 0年左右。与实物相印证的文字有 :梅尧臣 :“紫泥新品泛春华” ,“雪贮双砂罂”。欧阳修 :“喜共紫瓯饮且酌”。米芾 :“雪溅紫瓯圆”。蔡司 :“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 ,有‘且吃茶 ,清隐’草书五字”。但是 ,紫泥或紫瓯是不是现代的紫砂 ,有人就有不同看法 ,例如叶荣枝先生 1 979年在《香港新亚书院三十周年校庆艺刊》上著文认为“梅尧臣的诗句……是…  相似文献   

15.
紫泥清韵     
我喜欢五彩的紫砂泥 ,喜欢用紫砂泥做的壶 ,紫砂壶具已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伴侣。我像孩子一样 ,调皮地玩着紫砂 ,贪婪地藏壶、玩壶和制壶。潜移默化中竟在上海的商界选择了经营紫砂这一行。喝茶既满足了我生理上的需要 ,也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齿颊留香、满口生津的好茶水 ,点点滴滴渗入我的心田 ,让我情发自然地与人交流。我觉得喝茶人虽没有喝红酒人的潇洒 ,也没有喝咖啡人的典雅 ,但永远是最斯文、最从容、最宁静。既然喝茶对人如此有利 ,配一把好壶就更为重要了。于是 ,我选择了紫砂壶。紫砂壶不仅有良好的透气性 ,还泡茶不走味、储茶…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个又一个暴富神话在紫砂壶市场上演,紫砂壶收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刘先生就是其中一个,不过现在的刘先生十分谨慎。原来,刘先生早前花了30多万元从商场买了一把落款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的紫砂壶;谁知找何大师办证书时却被告知是假货,最后借助法律手段,刘先生才退了货,追回了钱。刘先生还是幸运的。另一位紫砂壶收藏者在一档藏宝节目上花180万元买了一把清代紫砂壶,但业内人士给出的估价只有25万元。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有不少人喜欢品茶;也有不少人喜欢收藏紫砂壶。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几位“求壶不求官,干水不干禄”的文人学士,为人乐道并欣欣羡慕。但个中趣味,局外人是不易洞察的。清末解元、清仪阁主人张廷济在他写的一首诗中道破这个底蕴。这四句诗是“一厘香味非寻常,不用花瓷琢红玉。我亦想买阳羡田,再寻时子壶中天。”时子指的就是壶家“妙手”时大彬。出土器物是历史的目击者一部紫砂历史,开卷第一回过去总是从“金沙寺僧”和“龚供春”说起。其实,关于金沙、供春及其试制紫砂器的经过,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19年)的宜兴人吴梅…  相似文献   

18.
谢文柏 《农业考古》2002,(2):178-180
长兴县顾渚山盛产紫笋茶 ,山下有著名的金沙泉 ,在唐代连续作贡 80余年而闻名于世。又因长兴与中国“陶都”宜兴毗邻 ,矿脉相连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紫砂泥 (陶土 )。据长兴方志记载 ,紫砂茶具始于北宋 ,时有“南窑”、“北窑”之称 ;“南窑”在长兴缸窑 ,“北窑”在宜兴丁山。于是长兴的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 ,早被誉为“品茗三绝”。自晋、唐以来 ,民间饮茶之风盛行 ,城乡茶馆林立。长兴东临太湖 ,西倚天目 ,山水清远 ,属于江南水乡之地。正如杜牧在顾渚写的《茶山诗》中所盛赞的 :“山实东吴秀 ,茶称瑞草魁。”抗战爆发前 ,长兴人口有 2 …  相似文献   

19.
"传说"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涵义有二:"一是辗转述说;二是人民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鲁班的传说(1)."探究紫砂文化及其紫砂茶具的传说,应是"传说"涵义中的后者.笔者尽力收集了关于紫砂陶及其紫砂壶方面的传说.研究这些传说故事,不难发现这些传说都从多个方面展现了紫砂壶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陶德臣4岁的儿子,今年首次拥有自己的一把紫砂壶,这是他“饮茶生涯”中的一件大事,细想起来,儿子真与茶有缘。1993年5月17日,儿子降生于青山茶场医院中,在他来到这郁郁葱葱的茶场前,已经历了多日以茶为内容的“胎教”。每天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