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人类由不耕作到刀耕火种,由粗放耕作到畜力精耕细作,由畜力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后的又一次耕作制度的革命。它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蓄水保墒、节本增收的作用,特别是在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秸秆焚烧,遏制沙尘暴,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在法库县农业生产中 ,土壤耕作方式和其它地区一样 ,铧式犁耕翻仍是耕作的主要模式。过度的翻、粑、压造成土壤风蚀加剧 ,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 ,耕作层底部形成坚硬的犁底层 ,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并使土壤失墒 ,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同时 ,传统“四全”作业法使作业成本和油耗增加 ,土壤压实而致使机耕质量差 ,经济效益降低。另外 ,我县地处辽河北岸 ,属半丘陵、半平原区 ,春季多风、少雨、干旱 ,年降水量不均不稳 ,春季十年九旱。因此 ,通过改变耕作措施 ,增强土壤蓄雨纳肥能力和提高自然降雨利用率是发展旱地农业生…  相似文献   

4.
高素珍 《山西农机》2009,(12):41-41
保护耕作起源早,其中道理很深奥。 上世纪约三几年,席卷美国黑风暴。 传统耕作危害大,土壤疏松地干燥。 过度耕作无益处,植被破坏环境糟。  相似文献   

5.
高素珍 《当代农机》2009,(12):41-41
保护耕作起源早,其中道理很深奥。 上世纪约三几年,席卷美国黑风暴。 传统耕作危害大,土壤疏松地干燥。 过度耕作无益处,植被破坏环境糟。  相似文献   

6.
机械化深松在保护性耕作中的作用及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山西省潞城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论述了深松技术的操作方法、技术原理、作业要求。阐述了深松技术是替代传统耕作方式的一种新型土壤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灌溉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浇灌农区为期一年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与常规机械耕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相对常规耕作技术,可以提高灌溉农区农田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农业生产工序和用工投入。  相似文献   

8.
1.农机农艺结合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客观要求 保护性耕作是在满足农艺要求条件下,不翻耕土壤,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用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利用非翻耕方法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农业耕作技术。由于它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9.
耕作阻力的大小与土壤类别及土壤含水量、犁体结构及技术状态、挂接方式、耕作深度、速度等因素有关。如何减少耕作阻力呢?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旱田土壤耕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由传统耕作向现代耕作转变,在综合分析黑龙江省自然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别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耕作区域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农业部编制了《保护性耕作发展建设规划》,决定用10年时间,在华北、西北和东北西部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步形成“环京津区”和“西北  相似文献   

12.
1保护性耕作技术1.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相似文献   

13.
土壤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丘陵山地占据了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受地形影响,耕作装备的研发发展缓慢,机械化程度低,丘陵山地耕作机械化水平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就国内外丘陵山地耕作装备的发展现状进行归纳,包括旋耕机、微耕机、深耕机、深松机等耕作机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机具之友》2004,(4):36-3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作物收获后留有25公分以上的根茬,地表有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实行免耕播种,用化学结合机械的方法防治病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减少水土风失、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大面积应用。近年来,我国把保护性耕作列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项目来抓,并在河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实践证明,推广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土壤耕作,能有效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在保护性耕作技术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各地推广实践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对传统的翻耕、耙切土壤来说,的确是农业耕作制度的一场革新和改良。革新是指耕作方式从土壤的上下层全面翻动,转变到土壤的同层次少量搅动。改良是指自然保护效果从容易水土流失,转变到保存土壤和减少空气扬尘。从农业经营观念来说,需要扭转对耕作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深松耕作对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两种土壤深松耕作及传统耕作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深松耕作可有效打破犁底层,使土壤容重降低0.1t/m3,孔隙度增大3.6%~4.0%,110cm上体内可多蓄纳雨水15.2~17.5mm。对粘壤上深松耕作可提高土壤的入渗能力,而对粉砂壤土则没有提高。同传统耕作相比,深松耕作可明显提高夏玉米的根长、根深及根量,为有效利用土壤水分及养分创造了条件.可使夏玉米产量提高5.7%~11.3%。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近两年吉林省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玉米大垄双行(宽窄行倒茬平作)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垄侧播种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土壤结构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耕作措施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土壤结构和玉米产量。通过介绍土壤结构的形成机制,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如保护性耕作、旋耕、深松等)对土壤结构的影响,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通过综合采用多种耕作措施和肥料改良土壤结构以提高玉米产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