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处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南通6县(市)农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垃圾的产生特征分析垃圾的去向及处理方式,提出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结果表明,南通市农民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支持和参与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南通市农村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为0.69kg/(人.d),乡镇垃圾产生量[y,kg/(人.d)]与经济发展水平(x,乡镇年生产总值,单位:百万元)呈y=0.191 4 lnx-0.462 4的关系。生活垃圾组成以可堆肥有机物和能就地填埋的无害无机物为主;根据不同组分,垃圾去向可为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式的组合,应采用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组合模式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2009年调查了全国29个省(市)、1 080个乡村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总结了农业生产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生产污染3个方面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原因,针对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提出对策,即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财政投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环保法规为基础,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机制;因地制宜,科技兴农;以多种形式开展新农村环境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民生活的改善,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增速加快,对农村环境、人类健康、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阎良位于西安市东北部,距市中心50km,总面积244km2,下辖2镇5个街道办事处,80个行政村,593个村民小组,全区常住人口28万人,其中在农村居住和生活的居民约16万人,2010年全区农村的人均垃圾日清运量约为0.65kg。近年来,阎良区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垃圾处理中心,规范保洁队伍,加强宣传与监管,使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但在管理过程中也遇到资金缺口大且来源单一,农民参与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等问题。鉴于此,文章总结了阎良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变得日益突出。由于长期以来对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还未对农村生活垃圾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和处置。以传统研究为基础,采用问卷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云南省九乡的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中了解到该地区垃圾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垃圾构成特色化,垃圾污染严重,村民的环保意识淡薄。通过此次的调查走访,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思考,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收集与运输、处理方式提出了探索方案。试图建立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市场化配置、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资源、可回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农村生活垃圾"就近、环保、经济、高效"地得到处置。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241-242
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因与危害。选取部分典型地区,重点研究了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特性、产生特性及影响因素。从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健全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环保宣教力度,提升环保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美丽人居环境的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生活垃圾存在、村民垃圾治理意识不强、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滞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落后以及政府宣传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成为美丽人居环境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仅需要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完善各项制度体系、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同时还要注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公平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对青岛市城阳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对策及建议。主要包括: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农村垃圾管理体系,推动垃圾分类,加强资源回收等。  相似文献   

8.
鉴于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及对该地区农村固体废物的研究空白,随机选择该地区5个自然村,通过访问式问卷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测试等方法,对当地农村固体废物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生活垃圾的基本特性、群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愿和环保认知进行了调研,以期为青藏高原农村地区固体废物和生活污水的管理与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调研表明:在受访家庭中,有60.8%的生活垃圾通过简易焚烧进行处理,86.3%的人畜粪便用作肥料,58.8%的牛粪用作燃料,84.3%的作物秸秆用作牲畜饲料,92.2%的灰渣还田,塑料薄膜随意丢弃或直接焚烧,其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作物秸秆的处置方式与内地有着较大的不同。青藏高原调查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85 g·人-1·d-1,主要包括橡胶、灰土、厨余、玻璃和纸类,所占比例共计83.94%;生活垃圾的容重、含水率、灰分、可燃物、热值分别为65 kg·m-3、19.25%、44.90%、35.85%、10 520 kJ·kg-1。与其他地区城市和农村相比,青藏高原调查村的生活垃圾具有产量、容重、含水率低而可回收物含量、热值高的典型特征。虽然青藏高原农村地区的受访群众严重缺乏环保教育,其环保认知不足,但是他们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支付意愿和参与环境管理的意愿较强。因此,该地区已基本具备开展农村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的群众基础,农村生活垃圾可选择聚居地集中处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外农村垃圾治理与处理模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法寻找适宜于农村的垃圾处理模式,从农村垃圾问题相关概念、农村垃圾管理体系、资源化方法及处理技术、农村垃圾处理模式4方面展开综述。结果表明,农村垃圾的构成、垃圾资源化、农民环保意识方面的研究较多;农村垃圾管理体系主要由政府主导、村集体主导、村民主导、政企合作等构成;垃圾分类主要采用资源化方法,焚烧、填埋、堆肥是主要的垃圾处理技术;现有运作良好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浙江金华模式、浙江贺田模式、四川丹棱模式、广西横县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需从农村居民垃圾处理意识、农村垃圾处理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农村垃圾处理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村的村民生活水准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也随之增长。2016年,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在1亿t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48.2%,有垃圾收集点的村占64%,情况较以往相比具有很大的改善,但农村垃圾处理形势仍然严峻,2015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1.35%,大多数农村垃圾处理方式仍是随意倾倒和堆积焚烧,二次污染严重。通过对农村垃圾问题的治理的研究,对农村垃圾问题解决必要性、目前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从农户参与角度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的提升途径,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农户参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的影响,基于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187个村的调查数据,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农户参与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的影响,并从投入产出角度进一步分析农户参与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产生影响的途径。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均值为0.58,整体处于相对低效水平。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和参与、参与垃圾分类村民间的监督行为等农户直接参与行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付费等间接参与行为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直接和间接参与行为通过影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投入和产出来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效率。据此,提出当地政府应合理增加垃圾分类处理相关投入、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引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建立农户参与垃圾分类处理激励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福建省九地市的458户微观数据为例,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访农户中有92.36%愿意支付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费用;环保认知和生活垃圾清理频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受教育程度和到垃圾囤放点的距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年龄、家庭人口数和对村委会的评价负向影响支付意愿。鉴于此,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健全监督制度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废弃物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控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地膜为例,基于对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农户进行问卷调查采集的有效数据,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估算废弃地膜污染防控的生态价值,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控支付意愿(WTP)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废弃地膜污染防控的生态价值较大,但也有相当数量农户的WTP不够强烈,这些农户多表现为不了解废弃地膜处理不当带来的污染问题。此外,地膜厚度与用途、附近是否有回收点是影响农户WTP的重要决定因素。对此,本文提出政府应加强农户对农业废弃物污染的认识,让农户从根本上有回收农业废弃物的主观能动性;从源头上把控地膜生产企业的质量标准,严格控制地膜的最低厚度;多设农业废弃物集中回收点并着力构建一个较完整的农业废弃物回收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户对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模式的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产业是浙江省林业特色产业之一,是产区林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传统经营模式已经引起生态性问题,推广山核桃的生态化经营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以山核桃主产区浙江省临安市、淳安县为案例,通过对5个乡镇152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和多群体的参与式访谈,深入分析了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动因。结果表明,林农在经营决策中注重经济利益,经营成本、技术和资金是影响林农采用生态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林农意愿区间差别显著。推行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模式应从宣传教育、技术研发、林道建设、完善信贷等方面展开。图2表3参14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的3个典型行政农村中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不同生活方式条件下的18家农户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每月连续3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特征污染物种类、浓度等参数进行了12个月的跟踪监测。监测表明三峡库区附近农村3个区的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分别为0.206、0.383和0.426 kg/(人.d)。垃圾平均容重为0.34 kg/L,且垃圾组成以有机成分(植物、剩饭菜等)为主,约占60.22%。借助SPSS(社会统计学软件)对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以及垃圾成分与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分析,找出了含水率与有机垃圾的百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有机垃圾含氮含磷量分别为2.39%和0.31%,并进一步比较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中氮磷的排污系数。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农村垃圾产生特征及处理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目前广东省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33个县(市、区)中的256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每村随机选取10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垃圾中来源于生活性垃圾占60.13%,来源于生产性垃圾占39.87%;生产性垃圾中主要是种植业垃圾和工业垃圾,各占32.87%和29.73%。各地区农村垃圾产量差异较大,在调查区县中,人均垃圾总产生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东莞和中山的村庄,最少的是揭阳和梅州的村庄。从全省来看,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随意处置,占37.89%,其次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进行处理,占25.78%,在珠三角和粤北的韶关则主要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处理。以农户为单位产生的垃圾来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1.58%农户的垃圾主要来源于生活废弃物,8.16%农户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养殖业废弃物。农户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最高的是东莞0.82kg.d-1,其次是广州0.75kg.d-1,最低的是茂名和清远,均为0.31kg.d-1;38.86%的农户的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是随意堆放,57.76%的农户生活垃圾是收集堆放的,收集堆放方式中有31.64%是填埋处理,19.06%是焚烧处理,7.06%是生物处理。为了实现各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农村垃圾应该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因地制宜地组合选用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但农村环境污染也随之加重。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急需相应法律法规及政策予以解决,国外环境污染防治的典型法律制度可供借鉴。立足生态文明、强化农民环保意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范,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的法律实施,健全环境司法救济制度,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完善落实垃圾收费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赵继奎 《北京农业》2011,(12):231-232
宁夏彭阳县有许多明显带有地域特点的优势,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彭阳一直处于封闭、半封闭环境中,尽管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走上了农村的大舞台,而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意识至今还有很大影响力。竟争意识、风险意识、市场意识的观念相当淡薄。加上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传统生活习俗的影响及政策的不完缮,致使全县农村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农民生活的改善对政策的依附性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9.
以基因改造木瓜为例,探讨分析农户环境意识对种植基因改造木瓜作物的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农民环境意识对基因改造木瓜的特性认知有不同的影响;在基因改造木瓜不同特性前提条件下,农户环境意识与种植基因改造木瓜的意愿有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奖励措施对农村地区开展垃圾分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市水高庄村190农户为研究对象,采取物质奖励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期内,示范区内共有79.89%农户参与过垃圾分类回收;共回收塑料袋4 941.10 kg,其他可回收物1 370.50 kg。垃圾分类奖励人均1.22元/次。通过物质奖励手段且经常改变发放物质奖励的种类,可明显提高农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奖励措施对于农村垃圾源头分类是切实可行的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